名錶入門大全

名錶入門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名錶
  • 手錶
  • 入門
  • 鍾錶
  • 奢侈品
  • 腕錶
  • 時間
  • 收藏
  • 機械錶
  • 石英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本結閤腕錶演進、工藝、趨勢與設計的經典之作!

  從技術、功能、品牌、選購等麵嚮
  提供讀者全方位且詳盡的資訊
  想要收藏心目中的夢幻名錶
  就從本書開始……


  作者以逾二十年的評錶資曆,為讀者提供瞭詳實、專業的腕錶知識與宏觀的鑑賞視野。更以其閱錶無數的豐富經驗,告訴讀者如何選錶、怎麼收藏,想進入名錶殿堂的你,絕不能錯過!

本書特色

  專業性:作者為香港專業錶評人,評錶資曆豐富,論點中肯,極具參考價值。

  實用性:詳細介紹各品牌知名錶款的類型、功能及其製作過程中展現的超凡工藝與獨特性,是名錶愛好者學習鑑賞名錶的最佳指導書。

  可讀性:詳述諸多名錶如何從發想到誕生,由一代經典到不朽傳奇的創製精神與過程,內容精彩,可讀性高。
機械的頌歌:腕間藝術的探索與鑒賞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名錶入門大全”的指南,它將帶你深入機械製錶的宏偉殿堂,聚焦於那些定義瞭時間測量藝術的經典機芯、曆史性的製錶革新,以及支撐起奢華鍾錶産業背後的哲學與工程學原理。 這是一部獻給真正對手錶內部運作、曆史演變及美學深度的求知者的著作。我們拒絕浮光掠影的名詞堆砌,旨在剖析那些真正讓腕錶成為“藝術品”與“精密儀器”的內在靈魂。 --- 第一部分:時間的幾何學——製錶工程的基石 本捲深入探究鍾錶學(Horology)的核心科學,揭示機械時計如何超越簡單的計時工具,成為微觀工程學的奇跡。 第一章:擒縱係統的哲學:律動與精準的辯證 擒縱係統是機械錶的“心髒”,它控製著能量的釋放,決定瞭走時的精度。本章將詳細分析不同擒縱係統的演進與優劣: 杠杆擒縱(Lever Escapement)的經典構建: 深入解析愛德華·菲利普斯(Edward Phillips)發明的這一現代機械錶支柱,研究其雙嚮衝擊的物理模型、紅寶石的使用原理以及如何優化擒縱輪與叉瓦之間的摩擦力。 芝麻鏈與恒定動力: 探討在發條(主彈簧)釋放初期扭矩不均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芝麻鏈(Fusee Chain)係統實現理論上的等時性。我們將分析其復雜的機械結構和在航海計時器中的關鍵地位。 同軸擒縱的革新(Co-Axial Escapement): 喬治·丹尼爾斯(George Daniels)的突破性設計如何通過減少主要的滑動接觸點,幾乎消除瞭潤滑油失效帶來的精度衰減。我們將從摩擦學角度對比其與傳統擒縱係統的能量傳遞效率。 矽質擒縱的未來趨勢: 探討矽(Silicon)材料在製造擒縱輪、遊絲等關鍵部件中的應用,分析其在抗磁性、輕量化和無需潤滑方麵的優勢與挑戰。 第二章:調速係統的奧秘:擺輪與遊絲的共舞 調速係統是機械錶的“呼吸”,它決定瞭時間的“節拍”。本章聚焦於振蕩器的精密調校。 遊絲的幾何學與張力控製: 布雷蓋(Breguet)的末端麯綫(Overcoil)如何解決瞭遊絲在不同振幅下的等時性問題?對比分析布雷蓋麯綫、卡爾·博施麯綫(Carl Boscovich Curve)等不同幾何形狀對走時精度的影響。 不同擺輪的設計與應用: 從傳統的黃銅補償擺輪到現代的無補償(或稱一體化)擺輪,分析它們在溫度變化下的膨脹係數問題。深入探討環形擺輪(Annular Balance)和Gyromax擺輪的設計理念。 高頻機芯的挑戰: 分析將擺頻提高至5赫茲(36,000次/小時)或更高時,對擒縱係統材料強度、潤滑劑粘性和能量消耗帶來的嚴苛要求。 第三章:發條與上鏈係統:能量的儲存與管理 機械錶運行的動力源泉,其效率直接影響瞭動力儲存時間。 主發條(Mainspring)的材質革命: 從早期使用鋼帶到現代使用的 Nivaflex、Remontoir閤金等高科技材料,分析這些材料如何提高抗疲勞性、改善扭矩輸齣麯綫。 自動上鏈機製的演變: 剖析格拉修斐(Graves/Pellaton)的雙嚮自動上鏈係統與傳統的單嚮擺陀係統在能量收集效率上的差異。著重分析 Pellaton 係統的棘爪(Pawls)結構與瑞士杠杆係統的工作原理。 雙發條盒與三發條盒設計: 如何通過串聯或並聯多個發條盒來確保恒定的輸齣扭矩,並顯著延長動力儲存時間,這是現代復雜功能(如長動力)機芯的關鍵技術。 --- 第二部分:復雜功能的工程學解析 本部分將超越基礎的三針布局,專注於那些將機械錶推嚮極緻復雜境界的復雜功能模塊的內部構造。 第四章:陀螺儀:打破地心引力的嘗試 卡羅素(Carrousel)與陀飛輪(Tourbillon)的結構差異: 詳細對比布雷蓋陀飛輪(固定式和鏇轉式)與阿諾德·尼古拉斯·阿斯·卡羅素(Antide Janvier/Breguet Carrousel)的核心區彆。卡羅素如何通過差速器和固定夾闆實現對擒縱係統的“平均化”? 現代陀飛輪的微型化與輕量化: 分析當代製錶大師如何利用超輕閤金(如鈦閤金)和先進的激光技術來減輕陀飛輪框架的重量,從而提高其消除地心引力誤差的有效性。 飛返與瞬跳機製的杠杆邏輯: 探討瞬時時間顯示的機械原理,特彆是瞬間跳分(Jumping Hour)和飛返(Flyback)功能的凸輪和彈簧係統設計。 第五章:月相與星象學的機械演繹 精密月相(Perpetual Moon Phase)的誤差計算: 解釋標準月相輪(59齒)每2.7年纍計誤差一天的原因。分析如何通過改進齒輪比(例如使用323齒輪)實現長達數百年無需調校的超高精度月相顯示。 恒星時與天文鍾: 介紹如何通過復雜的差速齒輪組來機械化地模擬恒星日(比太陽日短約4分鍾)的運行,以及這種技術在極端復雜鍾錶中的應用。 --- 第三部分:材料科學與美學工程 本捲探討構成腕錶外在與內在的材料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影響性能、耐久性和傳承價值。 第六章:金屬的選擇與處理:從黃銅到陶瓷 機芯闆材的演變: 深入分析日內瓦波紋(Côtes de Genève)、珍珠紋(Perlage)等裝飾工藝不僅僅是美學裝飾,它們在清潔、潤滑殘留物管理中的作用。對比德式和瑞士式的打磨標準。 高科技陶瓷(Ceramic)在錶殼中的應用: 分析氧化鋯陶瓷的燒結過程、硬度優勢以及其在實現無劃痕外觀的同時,在加工精度和抗衝擊性方麵麵臨的挑戰。 金屬閤金在遊絲中的地位: 探討Nivarox閤金在抗磁性、抗震性和溫度穩定性方麵的優越性,以及它如何成為現代標準機械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七章:藍寶石的透視與密封的藝術 藍寶石晶體的人工閤成與應用: 解釋藍寶石(氧化鋁)如何通過維也納法(Verneuil Process)製造,並探討其在錶鏡和背透設計中提供無與倫比的抗颳擦性能。 防水性的流體力學與密封圈技術: 並非單純的數字遊戲,詳細解析O型圈(O-Ring)的壓縮比、材質(丁腈橡膠、氟橡膠等)如何根據水深壓力變化提供可靠密封。介紹真空測試和氣壓測試在質量控製中的嚴格標準。 --- 結語:傳承與超越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讀者超越品牌標簽和市場炒作,真正理解構成一塊卓越機械錶的那些看不見的、卻至關重要的工程細節。我們探索的是永恒的機械語言,是人類智慧與微觀尺度工藝的完美結閤。每一次上鏈,都是對這門古老科學的緻敬。 本書適閤鍾錶收藏傢、機械工程愛好者、珠寶設計師以及任何渴望理解“時間藝術品”背後的復雜邏輯和精湛工藝的專業人士閱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佘宗明


  香港資深傳媒人,名錶鑑賞傢

  1992年當《人車誌》編輯,1998年當《武剛車紀》的特約編輯,2000年當《號外》編輯,2004年創辦《遊絲腕錶雜誌》。寫瞭二十年錶,但寫得最多其實是影評。過去二十多年寫作曾散見於香港多份報章雜誌。個人著作有《在我還年輕的時候》、《聽歌.睇戲.看小說》、《木衞二》、《認識腕錶的第一堂課》和《完全腕錶手冊》。2011年再創辦腕錶網站《simonwatch.com》和中文數位腕錶雜誌《錶誌》。

  現為萬華集團旗下《明錶》雜誌的齣版人兼總編輯。

圖書目錄

2    序

Chapter1 關於技術
8    什麼是法分
9     寶石軸承
10    什麼是擺頻
12    擺輪遊絲
16    自動上鍊
18    芝麻鍊
20    長動力之謎
24    天文颱認證
28    珍珠陀
30    錶殼材質的發展
33    為什麼是指針
36    什麼是抹油
37    避震
38    保養 

Chapter2 關於功能
44    人偶機械
50    自鳴
53    計時碼錶
57    月相
59    魔幻錶盤
61    鬧鈴
65    校正錶
67    我愛annual calendar
72    航海和世界時間
76    大傢都要來弄停陀飛輪
79    腹有詩書氣自華
84    當錶遇上車
90    花之腕錶
94    最高的境界 

Chapter3 關於品牌
102    探險傢二號
105    最好的三問錶
107    天下無雙
110    每年都要買一隻
113    七宗「最」
117    我愛精工
119    磨刀十年
121    最大的品牌
123    尚美的留白
125    幾乎人人都有一隻
128    最好的舊錶
131    小品牌的優劣
134    很想買的百達翡麗
136    沒想過這麼好
140    日本國藝大結閤
142    代錶中國的錶
145    德國製錶傳統 

Chapter4 關於購買
152    為什麼要大口徑
155    正裝之錶
157    瘋狂的腕錶
159    中價錶推薦
165    腕錶的孟嘗君
168    設計與藝術
170    皮帶的故事
173    投嚮黑勢力
176    真正的選錶之道
178    女性應該戴什麼錶
181    十載錶情
184    博學通纔
187    高級腕錶的六大要求
193    收藏之道(一)
198    收藏之道(二)
202    收藏之道(三)
205    收藏之道(四)
208    買錶,如何選擇
211    不一定要自製機芯
214    機芯不是一切
216    最佳三針錶
224    天作之閤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探險傢二號

繼Daytona之後,最受歡迎的勞力士款式,應該就是Explorer II。Explorer是其中一款十分搶手的勞力士,也很容易辨識,12:00位置那個特大三角marker就是記號。

1953年5月29日,Tenzing Norgay成為首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探險傢。但其實早在刷新紀錄之前,勞力士的6350已經是有特大三角marker和平治時針。而這位偉大的探險傢便是戴著這隻6350登山。後來6350就變成第一代的Explorer。
    
適閤給探險傢佩戴的腕錶,錶麵要清晰易讀,錶殼要堅固防水,還得要能抵擋攝氏四十度和零下二十度的極端天氣和溫差。要有如此錶現,關鍵就在潤滑油。要一種特彆的潤滑油纔能應付極端天氣。相對而言,Explorer最厲害的不是錶殼,也不是機芯的精確,就是大傢完全看不到的油。

但多數人都不是探險傢,隻是被那12:00的三角marker、那三個3/6/9數字、那平治時針,還有附螢光圓點的秒針及金製的凸字logo所吸引而已。6350之後是6150,用同一款手上鍊機芯,錶殼錶麵設計基本上也一樣,隻是指針變粗。到1959年,換上1030機芯,變成6610,錶麵上開始齣現chronometer字樣。五年後的1963年再換上1560機芯,新錶編號是1016,並一直生産到1989年。期間1016也進化過,例如機芯由1560變成有停秒功能的1570,另外錶帶鍊扣也由以前薄鋼片摺製而成的變成鑄製的一整塊厚厚鋼件。1989年,新一代Explorer One登場,編號14270。到2001年,114270取而代之,換上3130機芯。

探險傢二號    

勞力士在1971年還推齣Explorer II,編號1655。那是跟Explorer I完全不同類型的兩隻錶。Explorer I既具動感,也有溫文爾雅的一麵。之前說過它的能耐全在潤滑油方麵,外錶還是一派斯文,直徑隻有36mm,就像穿著西裝的007一樣。但Explorer II則換上全套運動服,基本上是一隻GMT Master,用的也是跟GMT Master一樣的1575機芯。不同的是那個24小時錶圈是固定的,配閤中央橙色broad arrow 24小時時針,Explorer II不能顯示第二時區時間,隻能指示日夜時間,是專門為洞穴探險傢而設計的款式。到瞭1974年,原來的直條秒針加上瞭圓點。1975年,橙色24小時時針更改成紅色。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小小錶盤裏的精密機械世界充滿瞭敬畏。這本書的齣現,給瞭我一個深入探索的機會。我希望它能詳細解讀那些世界頂級腕錶的“DNA”,比如歐米茄的奧運情結,寶璣的經典設計,以及卡地亞在珠寶腕錶領域的獨特地位。我特彆感興趣的是,那些有著百年曆史的品牌,是如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閤,創造齣既經典又具有時代感的作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介紹不同品牌在機芯研發上的投入和成就,比如自産機芯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標誌性的機芯型號。我也想瞭解一下,在腕錶的世界裏,有哪些“隱藏的寶石”,可能不像勞力士、百達翡麗那樣傢喻戶曉,但同樣擁有卓越的品質和深厚的底蘊。這本書的尺寸和排版看起來很不錯,我很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場關於腕錶美學的視覺盛宴,並讓我對這個充滿魅力的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那些能將時間凝聚於方寸之間的機械藝術品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標題直擊我心,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條通往腕錶殿堂的捷徑。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梳理清晰不同腕錶品牌的曆史脈絡和核心競爭力,比如,為什麼有些品牌專注於復雜功能,有些則以簡潔優雅著稱,又比如,不同品牌在材質選擇和錶殼設計上的差異所帶來的獨特魅力。我尤其希望能夠瞭解一些關於腕錶材質的知識,比如不同金屬的特性,陶瓷、藍寶石水晶的優點,以及一些特殊的錶帶材質,它們是如何影響腕錶的整體質感和佩戴體驗的。此外,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些關於腕錶鑒賞的專業視角,學習如何從細節之處發現一塊腕錶的價值,以及如何辨彆其真僞和品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有一種低調的奢華感,讓我感覺裏麵的內容一定非常厚實且有深度,我希望它能成為我開啓腕錶之旅的最佳夥伴。

评分

作為一名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我希望能夠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品味和見識,而一款適閤自己的腕錶,無疑是展現個人魅力和身份的絕佳配飾。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這方麵的需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自己的職業、風格和預算來選擇閤適腕錶的建議。比如,對於商務人士來說,哪些品牌和款式更顯專業和穩重?對於追求個性的年輕人,又有哪些更具設計感和潮流感的選擇?我也很想瞭解一些腕錶保養的基本常識,如何延長腕錶的使用壽命,以及一些常見的維修和保養誤區。這本書的圖片質量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它能展現齣腕錶的細節美,從錶盤的紋理到指針的打磨,都能有細緻的呈現。此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介紹一些關於腕錶收藏的入門知識,比如如何識彆稀有款,如何判斷其升值潛力等等,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收藏的打算,但瞭解一下總是好的。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精密的機械裝置有著莫名的好感,而腕錶無疑是其中最迷人的代錶之一。這本書的標題吸引瞭我,我希望能從中瞭解一些關於頂級腕錶品牌的“硬核”知識。我非常好奇那些擁有百年曆史的品牌,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保持其核心價值和精湛工藝的。比如,江詩丹頓的傳承,積傢的創新,以及愛彼的獨特設計風格,這些背後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腕錶的分類,例如正裝錶、運動錶、潛水錶、飛行錶等等,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和適用場閤。我特彆關注那些復雜功能腕錶的原理,比如陀飛輪、萬年曆、計時功能等等,如果能有圖文並茂的解釋,那就太棒瞭。同時,我也想瞭解一下如何從材質、機芯、工藝等方麵來欣賞一塊腕錶的價值,以及一些關於二手錶市場的基本常識,畢竟,擁有和欣賞一款好的腕錶,也是一門學問。這本書的厚度給我一種充實感,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豐富的知識和視覺享受。

评分

剛收到這本書,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雖然我算不上是名錶愛好者,但一直對腕錶的世界充滿瞭好奇。書的裝幀很精美,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有分量。我最期待的是裏麵關於各個品牌曆史淵源的介紹,比如勞力士是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作坊,一步步成為如今的傳奇,以及百達翡麗那些令人驚嘆的製錶工藝和設計理念。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一些基礎的腕錶知識,比如不同機芯的類型、材質的辨彆,以及一些常見的術語,比如“天文颱認證”、“三問報時”等等。畢竟,對於一個新手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入門信息。我也很想瞭解一些經典錶款的故事,為什麼它們能成為永恒的經典,它們的設計靈感又來自哪裏。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非常喜歡,簡潔大方,透露齣一種專業感,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進入名錶世界的百科全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