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入门大全

名表入门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名表
  • 手表
  • 入门
  • 钟表
  • 奢侈品
  • 腕表
  • 时间
  • 收藏
  • 机械表
  • 石英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结合腕表演进、工艺、趋势与设计的经典之作!

  从技术、功能、品牌、选购等面向
  提供读者全方位且详尽的资讯
  想要收藏心目中的梦幻名表
  就从本书开始……


  作者以逾二十年的评表资历,为读者提供了详实、专业的腕表知识与宏观的鑑赏视野。更以其阅表无数的丰富经验,告诉读者如何选表、怎么收藏,想进入名表殿堂的你,绝不能错过!

本书特色

  专业性:作者为香港专业表评人,评表资历丰富,论点中肯,极具参考价值。

  实用性:详细介绍各品牌知名表款的类型、功能及其制作过程中展现的超凡工艺与独特性,是名表爱好者学习鑑赏名表的最佳指导书。

  可读性:详述诸多名表如何从发想到诞生,由一代经典到不朽传奇的创制精神与过程,内容精彩,可读性高。
机械的颂歌:腕间艺术的探索与鉴赏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名表入门大全”的指南,它将带你深入机械制表的宏伟殿堂,聚焦于那些定义了时间测量艺术的经典机芯、历史性的制表革新,以及支撑起奢华钟表产业背后的哲学与工程学原理。 这是一部献给真正对手表内部运作、历史演变及美学深度的求知者的著作。我们拒绝浮光掠影的名词堆砌,旨在剖析那些真正让腕表成为“艺术品”与“精密仪器”的内在灵魂。 --- 第一部分:时间的几何学——制表工程的基石 本卷深入探究钟表学(Horology)的核心科学,揭示机械时计如何超越简单的计时工具,成为微观工程学的奇迹。 第一章:擒纵系统的哲学:律动与精准的辩证 擒纵系统是机械表的“心脏”,它控制着能量的释放,决定了走时的精度。本章将详细分析不同擒纵系统的演进与优劣: 杠杆擒纵(Lever Escapement)的经典构建: 深入解析爱德华·菲利普斯(Edward Phillips)发明的这一现代机械表支柱,研究其双向冲击的物理模型、红宝石的使用原理以及如何优化擒纵轮与叉瓦之间的摩擦力。 芝麻链与恒定动力: 探讨在发条(主弹簧)释放初期扭矩不均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芝麻链(Fusee Chain)系统实现理论上的等时性。我们将分析其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在航海计时器中的关键地位。 同轴擒纵的革新(Co-Axial Escapement): 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的突破性设计如何通过减少主要的滑动接触点,几乎消除了润滑油失效带来的精度衰减。我们将从摩擦学角度对比其与传统擒纵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硅质擒纵的未来趋势: 探讨硅(Silicon)材料在制造擒纵轮、游丝等关键部件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抗磁性、轻量化和无需润滑方面的优势与挑战。 第二章:调速系统的奥秘:摆轮与游丝的共舞 调速系统是机械表的“呼吸”,它决定了时间的“节拍”。本章聚焦于振荡器的精密调校。 游丝的几何学与张力控制: 布雷盖(Breguet)的末端曲线(Overcoil)如何解决了游丝在不同振幅下的等时性问题?对比分析布雷盖曲线、卡尔·博施曲线(Carl Boscovich Curve)等不同几何形状对走时精度的影响。 不同摆轮的设计与应用: 从传统的黄铜补偿摆轮到现代的无补偿(或称一体化)摆轮,分析它们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系数问题。深入探讨环形摆轮(Annular Balance)和Gyromax摆轮的设计理念。 高频机芯的挑战: 分析将摆频提高至5赫兹(36,000次/小时)或更高时,对擒纵系统材料强度、润滑剂粘性和能量消耗带来的严苛要求。 第三章:发条与上链系统:能量的储存与管理 机械表运行的动力源泉,其效率直接影响了动力储存时间。 主发条(Mainspring)的材质革命: 从早期使用钢带到现代使用的 Nivaflex、Remontoir合金等高科技材料,分析这些材料如何提高抗疲劳性、改善扭矩输出曲线。 自动上链机制的演变: 剖析格拉修斐(Graves/Pellaton)的双向自动上链系统与传统的单向摆陀系统在能量收集效率上的差异。着重分析 Pellaton 系统的棘爪(Pawls)结构与瑞士杠杆系统的工作原理。 双发条盒与三发条盒设计: 如何通过串联或并联多个发条盒来确保恒定的输出扭矩,并显著延长动力储存时间,这是现代复杂功能(如长动力)机芯的关键技术。 --- 第二部分:复杂功能的工程学解析 本部分将超越基础的三针布局,专注于那些将机械表推向极致复杂境界的复杂功能模块的内部构造。 第四章:陀螺仪:打破地心引力的尝试 卡罗素(Carrousel)与陀飞轮(Tourbillon)的结构差异: 详细对比布雷盖陀飞轮(固定式和旋转式)与阿诺德·尼古拉斯·阿斯·卡罗素(Antide Janvier/Breguet Carrousel)的核心区别。卡罗素如何通过差速器和固定夹板实现对擒纵系统的“平均化”? 现代陀飞轮的微型化与轻量化: 分析当代制表大师如何利用超轻合金(如钛合金)和先进的激光技术来减轻陀飞轮框架的重量,从而提高其消除地心引力误差的有效性。 飞返与瞬跳机制的杠杆逻辑: 探讨瞬时时间显示的机械原理,特别是瞬间跳分(Jumping Hour)和飞返(Flyback)功能的凸轮和弹簧系统设计。 第五章:月相与星象学的机械演绎 精密月相(Perpetual Moon Phase)的误差计算: 解释标准月相轮(59齿)每2.7年累计误差一天的原因。分析如何通过改进齿轮比(例如使用323齿轮)实现长达数百年无需调校的超高精度月相显示。 恒星时与天文钟: 介绍如何通过复杂的差速齿轮组来机械化地模拟恒星日(比太阳日短约4分钟)的运行,以及这种技术在极端复杂钟表中的应用。 --- 第三部分:材料科学与美学工程 本卷探讨构成腕表外在与内在的材料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性能、耐久性和传承价值。 第六章:金属的选择与处理:从黄铜到陶瓷 机芯板材的演变: 深入分析日内瓦波纹(Côtes de Genève)、珍珠纹(Perlage)等装饰工艺不仅仅是美学装饰,它们在清洁、润滑残留物管理中的作用。对比德式和瑞士式的打磨标准。 高科技陶瓷(Ceramic)在表壳中的应用: 分析氧化锆陶瓷的烧结过程、硬度优势以及其在实现无划痕外观的同时,在加工精度和抗冲击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金属合金在游丝中的地位: 探讨Nivarox合金在抗磁性、抗震性和温度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它如何成为现代标准机械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七章:蓝宝石的透视与密封的艺术 蓝宝石晶体的人工合成与应用: 解释蓝宝石(氧化铝)如何通过维也纳法(Verneuil Process)制造,并探讨其在表镜和背透设计中提供无与伦比的抗刮擦性能。 防水性的流体力学与密封圈技术: 并非单纯的数字游戏,详细解析O型圈(O-Ring)的压缩比、材质(丁腈橡胶、氟橡胶等)如何根据水深压力变化提供可靠密封。介绍真空测试和气压测试在质量控制中的严格标准。 --- 结语:传承与超越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品牌标签和市场炒作,真正理解构成一块卓越机械表的那些看不见的、却至关重要的工程细节。我们探索的是永恒的机械语言,是人类智慧与微观尺度工艺的完美结合。每一次上链,都是对这门古老科学的致敬。 本书适合钟表收藏家、机械工程爱好者、珠宝设计师以及任何渴望理解“时间艺术品”背后的复杂逻辑和精湛工艺的专业人士阅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畲宗明


  香港资深传媒人,名表鑑赏家

  1992年当《人车志》编辑,1998年当《武刚车纪》的特约编辑,2000年当《号外》编辑,2004年创办《游丝腕表杂志》。写了二十年表,但写得最多其实是影评。过去二十多年写作曾散见于香港多份报章杂志。个人着作有《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听歌.睇戏.看小说》、《木衞二》、《认识腕表的第一堂课》和《完全腕表手册》。2011年再创办腕表网站《simonwatch.com》和中文数位腕表杂志《表志》。

  现为万华集团旗下《明表》杂志的出版人兼总编辑。

图书目录

2    序

Chapter1 关于技术
8    什么是法分
9     宝石轴承
10    什么是摆频
12    摆轮游丝
16    自动上鍊
18    芝麻鍊
20    长动力之谜
24    天文台认证
28    珍珠陀
30    表壳材质的发展
33    为什么是指针
36    什么是抹油
37    避震
38    保养 

Chapter2 关于功能
44    人偶机械
50    自鸣
53    计时码表
57    月相
59    魔幻表盘
61    闹铃
65    校正表
67    我爱annual calendar
72    航海和世界时间
76    大家都要来弄停陀飞轮
79    腹有诗书气自华
84    当表遇上车
90    花之腕表
94    最高的境界 

Chapter3 关于品牌
102    探险家二号
105    最好的三问表
107    天下无双
110    每年都要买一只
113    七宗「最」
117    我爱精工
119    磨刀十年
121    最大的品牌
123    尚美的留白
125    几乎人人都有一只
128    最好的旧表
131    小品牌的优劣
134    很想买的百达翡丽
136    没想过这么好
140    日本国艺大结合
142    代表中国的表
145    德国制表传统 

Chapter4 关于购买
152    为什么要大口径
155    正装之表
157    疯狂的腕表
159    中价表推荐
165    腕表的孟尝君
168    设计与艺术
170    皮带的故事
173    投向黑势力
176    真正的选表之道
178    女性应该戴什么表
181    十载表情
184    博学通才
187    高级腕表的六大要求
193    收藏之道(一)
198    收藏之道(二)
202    收藏之道(三)
205    收藏之道(四)
208    买表,如何选择
211    不一定要自制机芯
214    机芯不是一切
216    最佳三针表
224    天作之合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探险家二号

继Daytona之后,最受欢迎的劳力士款式,应该就是Explorer II。Explorer是其中一款十分抢手的劳力士,也很容易辨识,12:00位置那个特大三角marker就是记号。

1953年5月29日,Tenzing Norgay成为首位成功登上圣母峰的探险家。但其实早在刷新纪录之前,劳力士的6350已经是有特大三角marker和平治时针。而这位伟大的探险家便是戴着这只6350登山。后来6350就变成第一代的Explorer。
    
适合给探险家佩戴的腕表,表面要清晰易读,表壳要坚固防水,还得要能抵挡摄氏四十度和零下二十度的极端天气和温差。要有如此表现,关键就在润滑油。要一种特别的润滑油才能应付极端天气。相对而言,Explorer最厉害的不是表壳,也不是机芯的精确,就是大家完全看不到的油。

但多数人都不是探险家,只是被那12:00的三角marker、那三个3/6/9数字、那平治时针,还有附萤光圆点的秒针及金制的凸字logo所吸引而已。6350之后是6150,用同一款手上鍊机芯,表壳表面设计基本上也一样,只是指针变粗。到1959年,换上1030机芯,变成6610,表面上开始出现chronometer字样。五年后的1963年再换上1560机芯,新表编号是1016,并一直生产到1989年。期间1016也进化过,例如机芯由1560变成有停秒功能的1570,另外表带鍊扣也由以前薄钢片折制而成的变成铸制的一整块厚厚钢件。1989年,新一代Explorer One登场,编号14270。到2001年,114270取而代之,换上3130机芯。

探险家二号    

劳力士在1971年还推出Explorer II,编号1655。那是跟Explorer I完全不同类型的两只表。Explorer I既具动感,也有温文尔雅的一面。之前说过它的能耐全在润滑油方面,外表还是一派斯文,直径只有36mm,就像穿着西装的007一样。但Explorer II则换上全套运动服,基本上是一只GMT Master,用的也是跟GMT Master一样的1575机芯。不同的是那个24小时表圈是固定的,配合中央橙色broad arrow 24小时时针,Explorer II不能显示第二时区时间,只能指示日夜时间,是专门为洞穴探险家而设计的款式。到了1974年,原来的直条秒针加上了圆点。1975年,橙色24小时时针更改成红色。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将时间凝聚于方寸之间的机械艺术品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标题直击我心,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条通往腕表殿堂的捷径。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梳理清晰不同腕表品牌的历史脉络和核心竞争力,比如,为什么有些品牌专注于复杂功能,有些则以简洁优雅著称,又比如,不同品牌在材质选择和表壳设计上的差异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我尤其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关于腕表材质的知识,比如不同金属的特性,陶瓷、蓝宝石水晶的优点,以及一些特殊的表带材质,它们是如何影响腕表的整体质感和佩戴体验的。此外,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关于腕表鉴赏的专业视角,学习如何从细节之处发现一块腕表的价值,以及如何辨别其真伪和品质。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感,让我感觉里面的内容一定非常厚实且有深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开启腕表之旅的最佳伙伴。

评分

刚收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虽然我算不上是名表爱好者,但一直对腕表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书的装帧很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我最期待的是里面关于各个品牌历史渊源的介绍,比如劳力士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坊,一步步成为如今的传奇,以及百达翡丽那些令人惊叹的制表工艺和设计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基础的腕表知识,比如不同机芯的类型、材质的辨别,以及一些常见的术语,比如“天文台认证”、“三问报时”等等。毕竟,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入门信息。我也很想了解一些经典表款的故事,为什么它们能成为永恒的经典,它们的设计灵感又来自哪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非常喜欢,简洁大方,透露出一种专业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本能够引导我进入名表世界的百科全书。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精密的机械装置有着莫名的好感,而腕表无疑是其中最迷人的代表之一。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我希望能从中了解一些关于顶级腕表品牌的“硬核”知识。我非常好奇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其核心价值和精湛工艺的。比如,江诗丹顿的传承,积家的创新,以及爱彼的独特设计风格,这些背后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腕表的分类,例如正装表、运动表、潜水表、飞行表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我特别关注那些复杂功能腕表的原理,比如陀飞轮、万年历、计时功能等等,如果能有图文并茂的解释,那就太棒了。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下如何从材质、机芯、工艺等方面来欣赏一块腕表的价值,以及一些关于二手表市场的基本常识,毕竟,拥有和欣赏一款好的腕表,也是一门学问。这本书的厚度给我一种充实感,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视觉享受。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小小表盘里的精密机械世界充满了敬畏。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个深入探索的机会。我希望它能详细解读那些世界顶级腕表的“DNA”,比如欧米茄的奥运情结,宝玑的经典设计,以及卡地亚在珠宝腕表领域的独特地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品牌,是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既经典又具有时代感的作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介绍不同品牌在机芯研发上的投入和成就,比如自产机芯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标志性的机芯型号。我也想了解一下,在腕表的世界里,有哪些“隐藏的宝石”,可能不像劳力士、百达翡丽那样家喻户晓,但同样拥有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底蕴。这本书的尺寸和排版看起来很不错,我很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场关于腕表美学的视觉盛宴,并让我对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和见识,而一款适合自己的腕表,无疑是展现个人魅力和身份的绝佳配饰。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风格和预算来选择合适腕表的建议。比如,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哪些品牌和款式更显专业和稳重?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又有哪些更具设计感和潮流感的选择?我也很想了解一些腕表保养的基本常识,如何延长腕表的使用寿命,以及一些常见的维修和保养误区。这本书的图片质量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它能展现出腕表的细节美,从表盘的纹理到指针的打磨,都能有细致的呈现。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介绍一些关于腕表收藏的入门知识,比如如何识别稀有款,如何判断其升值潜力等等,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收藏的打算,但了解一下总是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