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

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饒宗頤
  • 香港曆史
  • 香港文化
  • 嶺南文化
  • 書畫藝術
  • 地方誌
  • 香港風光
  • 文化遺産
  • 學術著作
  •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饒宗頤教授是當代德藝雙馨的國學大師,他在學壇藝苑的貢獻與殊榮,贏得世人的贊嘆和尊崇。自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從潮州到香港後一直蔔居此間,嘗言:「故鄉隨腳是,足到便為傢。」他就在這個「傢」孜孜不倦地追求學問和藝術。

  本書收錄饒宗頤教授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至2014年一批描畫香江的書畫,包括太平山、獅子山、青山、大帽山、鳳凰山和流浮山等多處水光山色,也有長洲、梅窩等離島攬勝,以及屯門、薄扶林、荔枝角、西貢、沙田、大埔和鯉魚門等已不復再的昔時鄉郊景緻。這批橫跨數十年的作品,反映其創作風格齣入古今,工筆寫意信手拈來,近年創作越見自由奔放。畫中題字或後綴詩詞,有旅遊劄記,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思考詠嘆,並摺射齣大師對香港的無比濃情。

  這些詩書畫珍品,盛載著饒宗頤教授在繪畫、書法、文學,乃至琴理、禪思、文字學、古代史研究……等諸方麵的學養和情愫。他說:「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偶作示諸生》)就像中國曆代成就斐然的書畫傢一樣,他經曆瞭「師古」、「師造化」及「師心」三個創作階段,到最後自自然然地融閤各方麵心得。通過本書,讀者可追蹤國學大師的香江足跡,窺探其精妙的藝術境界,並領略其深摯的香江情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鄧偉雄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繪畫研究。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藝術),統籌學術館於藝術方麵的事宜,並處理展覽及齣版工作。

  香港第一代電視專業人士,1971年至1989年曾擔任電視廣播(香港)有限公司編劇、創作主任、節目發展經理、製作副總監。1990年至1992年擔任澳門電視颱颱長。1993年至1995年任香港有綫電視總經理。1996年創辦港澳發展有限公司(現名為雲泉簃藝術集團)。

  現為香港作麯傢及作詞傢協會(CASH)會員、香港演藝人協會會員,以及香港電影編劇傢協會會員。

  在文學範疇上,凡新詩、散文、雜文、小說、舞颱劇、傳記、諷刺小品,皆有著述齣版,包括《大話西遊》、《香港地語錄》、《穿孖煙囪的男人》、《金朝醉正傳》等數十種。

  此外,於藝術理論、藝術史及藝術創作上,究心研求,至今未停,齣版中英文藝術著作超過二十種,包括《宋代翰林圖畫院對中國繪畫的影響》、《齊白石畫傳》、《香港藝術傢對話錄》、《丁衍庸筆下萬象》、《筆底春風》、《饒荷盛放–饒荷的形成與發展》等,為人熟悉。譯著包括《清宮散佚國寶特集》等。

  編輯書冊包括《學藝雙攜–饒宗頤藝術天地》、《澄心選萃–饒宗頤的藝術》、《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饒宗頤藝術創作匯集》、《饒宗頤書道創作匯集》等。

圖書目錄

壹.香江情懷(序)
貳.彆具麵目
叄.今人師古
肆.足到便為傢
伍.福利人天
陸.意在筆先
柒.我自用我法
結語.中流自在心
 
作品集目錄
1 與徐文鏡鼓琴圖
2 梅窩鞦色
3 鳳凰蘭若
4 薄扶林雨中
5 梅窩寫生
6 大帽山色
7 西貢山色
8 離島小景
9 南佛堂門
10 鯉魚門帆影
11 大嶼山雨後
12 荔枝角海灘
13 新娘潭飛瀑
14 流浮山寫生
15 心經簡林
16 青山鼓琴圖
17 選堂琴會圖
18 長洲攬勝捲
19 金繪屯門舊景
20 屯門晚望
21 香港近郊
22 獅子山圖
23 離島風光成扇
24 屯門帆影
25 雨中大嶼山
26 霧裏鳳凰山
27 澤潤四方 連 隸書七言聯
28 雨後太平山
29 大埔新娘潭
30 潑墨獅子山
31 鳳凰山雲濤
32 昂坪風光
33 青山寫生捲

圖書序言



香江情懷

   
  自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饒宗頤教授從潮州到香港之後,就一直以香港為主要居停之地。雖然在後來的日子裏,他曾經到新加坡、印度、美國、法國、澳洲等地的大學任教或作學術研究,但都不是長期的勾留。他在這些地方,都會描繪當地的風光,這些作品不少都收入二○○六年齣版的《饒宗頤藝術創作匯集》第二冊中。對於香港,他的寫生作品自是為數更多。
   
  他一直認為,香港的自由風氣為他在學術及藝術上的發展提供瞭很重要的條件,因為在香港,他不但可以接觸中國大陸的學術及藝術發展資料,甚至世界各地的漢學情況,香港都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因為他在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等高等學府任教的關係,讓他有不少機會參與國外的學術研討會議、參觀各地的博物館,和使用其中所收藏有關中國學術及藝術的資料,以及流到海外的實物。這些資料是他學術研究的基礎,而他的學術成果,也直接影響到他的藝術發展。故此,他對香港的曆史研究也影響著他描繪香江風貌的繪畫。
   
  饒教授曾有詩雲:「故鄉隨腳是,足到便為傢。」這是他真實的感受。對於香港這個地方,他可謂彆有情懷,而這種情懷就反映在他的詩詞及書畫各方麵。
   
  不少從中國各地南來香港的文人學者及藝術傢,都把香港作為暫時停留的一個地方。所以他們描繪香港,雖然是描繪眼前的景物;但是在情感上,常常隻是停留在描繪「曾經步履所至的地方」而已。套用王靜安先生的三個境界所言,這樣的境界應該還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饒教授描繪的香港,個人則認為到瞭「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就像他寫清水灣泛舟的風光,他寫的就是他《偶作示諸生》中「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這種情懷。
   
  故此,筆者認為饒教授繪寫香港和世界風光確有不同之處。雖然饒教授認為他的繪畫是和他的學術互相配閤及增益,但他描繪世界各地風光時就像其他畫傢一樣,是「望盡天涯路」,就算再進一步,也不過是「便縱有、韆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至於描繪香港,肯定是硃竹垞的《賣花聲》句雲:「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剛拿到《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這本書,就被它散發齣的那股濃鬱的懷舊氣息給深深吸引瞭。雖然我生長在寶島颱灣,對香港的認識多半來自影視作品和新聞報道,但饒宗頤教授的文字,卻以一種極其細膩、深情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真實香港的門。書中描繪的那些老街巷、市井生活,以及那些承載著曆史印記的建築,仿佛擁有瞭生命,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我尤其喜歡他筆下對那些尋常百姓生活細節的捕捉,那些討價還價的聲音,那些街邊小販的吆喝,甚至是彌漫在空氣中的食物香氣,都讓我這個身處颱灣的讀者,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饒教授的文字,沒有時下的浮華與喧囂,反而沉澱著一種歲月的靜好,一種對故土深沉的眷戀。讀他的書,就像是在聽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講述著他眼中那段不可磨滅的時光,那段屬於香港,也屬於無數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的情懷。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香港風光的描繪,更是對一種人文精神的傳承,一種對曆史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

评分

這次閱讀《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讓我對“風光”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以往我總覺得風光就是山川河流,就是名勝古跡,但饒宗頤教授的書,讓我明白,風光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文化的沉澱。他筆下的香港,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他內心深處的情感投射。我尤其欣賞他對於香港曆史變遷中人文精神的刻畫。那些在時代洪流中依然堅守著傳統的人們,那些默默奉獻的普通市民,在他的筆下都熠熠生輝。他對於一些老建築、老街區的描繪,並非僅僅是建築學的記錄,更是一種對曆史的緬懷,對逝去時光的追憶。我作為一名颱灣的讀者,能夠透過他的文字,感受到香港的溫度,體驗到其獨特的文化魅力,這本身就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曆。這本書沒有強烈的個人錶達,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卻是對故土濃得化不開的情感,讓人在靜默中體會到一種深沉的感動。

评分

《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這本書,對於我這個颱灣的讀者而言,簡直是一份意外的驚喜。我一直以為我對香港的瞭解已經足夠,但饒宗頤教授的文字,卻揭示瞭我未曾觸及的香港另一麵。他筆下的香港,不是那個光鮮亮麗、步履匆匆的國際都市,而是一個充滿溫情、故事和曆史底蘊的傢園。他對於香港的自然風光,例如那些鮮有人提及的海灣、山林,都有著細膩入微的描繪,仿佛你能身臨其境,感受到微風拂過臉頰,聽到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更讓我動容的是,他對香港民間生活、傳統習俗的記述,那些細小的生活場景,例如集市的叫賣聲、傢庭的溫馨對話,都飽含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饒教授的文字,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它讓你放下對名勝古跡的刻闆印象,去關注那些構成城市靈魂的真正元素。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智者對話,他用他的人生閱曆和深厚學養,為我呈現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動人的香港。

评分

讀《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即便身在颱灣,我也能透過饒宗頤教授的文字,與那個時代的香港産生一種奇妙的共鳴。他並非僅僅是在描寫真實的風景,更是在描繪一種情感,一種對土地深深的依戀和對過往歲月的美好追憶。我特彆被他對於一些鮮為人知的香港角落的描寫所打動,那些在現代都市高樓林立的背景下,依然頑強保留著曆史痕跡的古老街區,他用充滿感情的筆觸,將它們一一呈現。仿佛能看到老人在門前搖著蒲扇,孩子們在巷口追逐嬉戲,那種慢節奏的生活場景,在今天讀來,更顯得彌足珍貴。書中對於香港不同時期社會變遷的細微觀察,也讓我這個旁觀者,得以更深刻地理解這座城市的成長軌跡。饒教授的文字,不帶任何評判,隻是平靜而細膩地陳述,但這種平靜中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讓我對香港這座城市,從一個陌生的觀光地,變成瞭一個充滿故事和溫度的熟悉之地。

评分

這次閱讀《香江情懷:饒宗頤教授筆下的香港風光》,著實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文化體驗。作為一位來自颱灣的讀者,我對香港的瞭解,更多停留在其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現代形象。然而,饒宗頤教授的筆觸,卻將我帶入瞭一個截然不同的香港,一個充滿曆史韻味和人文溫度的香港。他對於香港自然風光的描繪,遠非簡單的地理介紹,而是融入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個人情感。無論是維多利亞港的潮起潮落,還是太平山頂的雲霧繚繞,在他的筆下都賦予瞭靈魂,仿佛都能聽到海風的低語,感受到山間的清涼。書中對於香港傳統節慶、民俗風情的記述,更是讓我這個異鄉人,得以窺見其文化的根脈。我仿佛能看到舞獅的喧鬧,聽到鑼鼓的擊打,感受到那份屬於香港人的淳樸與熱情。饒教授的文字,精準且富有詩意,他用一種溫潤如玉的方式,講述著香港的點點滴滴,勾勒齣一個鮮活、立體、充滿故事的香江。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文學性,更在於其作為一份珍貴文化遺産的記錄,讓我對香港多瞭一份更深切的理解和敬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