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的今天:曆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

科學史上的今天:曆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科學
  • 曆史
  • 科普
  • 發現
  • 創新
  • 裏程碑
  • 技術
  • 文化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科學的演進,標誌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足跡,
也型塑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366天,每天一則科學事件,
看見曆史推移的轉捩點,
讓每個日子更豐富而充滿意義。

  這一天,古騰堡發現一樁好生意,沒想到竟成為推動文明的巨大革命……
  這一天,達爾文收到一封信,他所做的決定,深深撼動人類對自己的看法,至今未歇……
  這一天,英格巴特走上講颱,預告三十年後世界的樣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一天,考爾夫醫師用玻璃紙和洗衣機,拯救無數病患免於死亡……
  這一天,馬丁.庫柏舉起1.1公斤的「磚塊」,正式宣告行動通訊時代來臨……

  颱灣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颱之一─泛科學,以超高人氣專欄「科學史上的今天」,見證這些世界改變的瞬間。
  每一天的故事,生動聚焦科學人物,讓讀者認識科學發展對世界的種種重要影響。同時,也透過人、事、物的交會與重疊,看見一念之間、一句話,或一個小動作,怎樣大大影響整個科學與科技的演進。閱讀本書,能瞭解科學發展的進程,還能學習相關科普知識、看見那些深具影響力的人物如何發揮自我。然後可以迴到我們自身,思考現在的你麵對人生的哪個階段、處在怎樣的環境中,與整體社會有怎樣的連結,使你與世界産生互動,創造下一個美好的可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科學明明深入生活的每一個縫隙,我們卻認為那些都是「專傢」的事情。
  不論是食衣住行必需品的發展,或是宇宙奧祕的探索,
  科學史上每一個重要的瞬間,都是世界改變的起點。

各界推薦

  颱中女中物理科教師      陳正昇
  颱中教育大學科教係教授    張嘉麟
  慈濟大學生科所助理教授    葉綠舒
  PanSci專欄作傢        廖英凱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係助理教授  蔡宇哲
  PanSci專欄作傢        潘昌誌
  長庚大學電子係助理教授    賴以威──審訂.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企畫/PanSci泛科學


  PanSci泛科學為颱灣最大科學知識網站與綫上社群,邀集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共同暢談科學、轉化高深龐雜的知識為趣味精采的內容,讓知識跟社會議題高度互連。泛科學緻力於培育與挖掘知識傳播人纔、讓知識成為聰明人的主要娛樂,並開拓新型態的知識産業。泛科學由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營運。

張瑞棋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係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自小喜愛科學新知,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閑在傢,更成為重度閱讀者。主動洽詢「泛科學」後,著手寫《科學史上的今天》,一路下來,如今竟也多瞭個作傢的身分。

圖書目錄

1月
1月1日 誤打誤撞                            1月2日 悲觀而永恆的熱寂
1月3日 精神號登陸火星                        1月4日 站上巨人的肩膀
1月5日 一生的壯遊之旅                        1月6日 業餘素人的特洛伊之夢
1月7日 無限猴子定理                        1月8日 愛的萬物論
1月9日 宇宙最終結局揭曉                    1月10日 宇宙誕生的餘燼
1月11日 我們失去瞭一個孩子                    1月12日 放下生物化學的第一片拼圖
1月13日 物理學的那朵烏雲                    1月14日 請問地球芳齡?
1月15日 真人版「奇愛博士」                    1月16日 一閃一閃亮晶晶,是真的
1月17日 讓愛因斯坦認錯的發現                1月18日 蛋怎麼變成雞?
1月19日 打開工業革命的入口                    1月20日 用數學和實驗說話的人
1月21日 從黑猩猩身上學到的事                1月22日 知識就是力量,假設必須驗證
1月23日 偵探的緻敬                        1月24日 偉大的渺小
1月25日 撥開煉金術的濃霧                    1月26日 繪製大腦地圖
1月27日 找齣那滴與眾不同的雨                1月28日 決策的悲劇
1月29日 康熙也有百科全書                    1月30日 豈止於滑鼠而已
1月31日 膠帶,X光,石墨烯

2月
2月1日 電磁學天堂守門人                    2月2日 誰知盤中飧,到底怎麼種
2月3日 地球真的在轉動!                    2月4日 防疫的兩難
2月5日 日月閤璧,五星連珠                    2月6日 到底誰有病?
2月7日 堅持真理的純粹之美                    2月8日 那些年,沒有迴報的努力
2月9日 因公殉職的病理學傢                    2月10日 如果把金星當成鏡子
2月11日 發明「發明傢」的人                    2月12日 改變一切的演化論
2月13日 矽榖的源頭                        2月14日 世界首部電腦
2月15日 推動科學革命的手                    2月16日 人類,華生,會思考的電腦
2月17日 做夢夢到週期錶                    2月18日 發明電池的人
2月19日 扭轉宇宙觀                        2月20日 撥開熱力學迷霧
2月21日 火車,未完成                        2月22日 召喚齣電磁波的人
2月23日 改變文明進展的好生意                2月24日 一顆蘋果,翻轉科技生活
2月25日 與身體對話的醫學先驅                2月26日 天下第一巧匠的科學夢
2月27日 仰望宇宙的起點                    2月28日 唯一獨獲兩項諾貝爾奬的人
2月29日 塞勒姆獵巫事件

3月
3月1日 無意間發現放射性                    3月2日 先鋒十號發射升空
3月3日 用生命與無限博鬥的數學傢                3月4日 不斷跨界的老頑童
3月5日 快思之餘,彆忘瞭慢想                3月6日 看見陽光的祕密
3月7日 煮一鍋原始生命湯                    3月8日 愛國與良知之間
3月9日 土衛二有液態水!                    3月10日 史上第一通電話
3月11日 科技發展的最大推手                    3月12日 窺見太陽的成分
3月13日 紙本百科全書的終結                    3月14日 永遠像個好奇的小孩
3月15日 問題是,一肚子「壞水」                3月16日 量化電流與電壓的人
3月17日 神經醫學的裏程碑,以及貓            3月18日 給數學天纔們的兩百年難題
3月19日 嚮核子研究更進一步                    3月20日 史金納的箱子,與他的鴿子
3月21日 為未來科技備妥萬用鑰匙                3月22日 伴隨名聲而來的陰影
3月23日 拉普拉斯的惡魔                    3月24日 發現緻命「微」機
3月25日 發現泰坦                            3月26日 自私的基因
3月27日 那一天,他看見妻子的手骨            3月28日 起初,一片虛無,直到有瞭爆炸……
3月29日 守護迴不去的伊甸園                    3月30日 於是,我們有瞭「數學王子」高斯
3月31日 我思,故我在

4月
4月1日 心與血的運動                        4月2日 科幻電影的典範
4月3日 史上第一通行動電話                    4月4日 因為他,天文學傢的壽命增加瞭一倍
4月5日 感染,手術,石碳酸                    4月6日 競逐生命的祕密
4月7日 跨越0.275微米的高牆                4月8日 分分閤閤的DNA,以及愛情
4月9日 人生就像走馬燈                        4月10日 靈魂的重量
4月11日 破解費馬最後定理                    4月12日 真的有自由意誌嗎?
4月13日 雷達,死光,測速槍                    4月14日 數學史上最重要的女性
4月15日 來自未來的文藝復興人                4月16日 LSD初體驗
4月17日 大腦地圖的起點                    4月18日 愛因斯坦的大腦不見瞭
4月19日 史上第一座太空站                    4月20日  這纔是斷開鎖鏈!
4月21日 公地悲劇 ,各自錶述                4月22日 哲學巨擘的科學思辨
4月23日 量子革命的第一槍                    4月24日 站在宇宙最前綫的偉大哨兵
4月25日 包立不相容,萬物不塌陷                4月26日 車諾比核災
4月27日 長與短,點與綫的連結                4月28日 數學聖杯不存在,大傢解散吧!
4月29日 之後,數學再無大師                    4月30日 數位時代的奠基者

5月
5月1日 上帝創造,林奈分類                    5月2日 發現電解
5月3日 我不靠爸,我得諾貝爾奬                5月4日 神奇的數字:7 ± 2
5月5日 無綫電天文學的誕生                    5月6日 夢,被壓抑的記憶與本性
5月7日 誰最先發明無綫電報?                5月8日 馬德堡半球實驗
5月9日 發現圖坦卡門                        5月10日 慧眼獨具,不讓須眉
5月11日 不隻是科學頑童                    5月12日 用統計學救人的天使
5月13日 找齣瘧疾元凶                        5月14日 史上第一劑牛痘疫苗
5月15日 EPR悖論與量子纏結                    5月16日 用吞噬進行防禦
5月17日 發現安提基特拉儀                    5月18日 橫跨數學、哲學與文學的諾貝爾大師
5月19日 差點成為比爾.蓋茲                    5月20日 世界計量日
5月21日 為人類良知發言                    5月22日 乙太網路的誕生
5月23日 唯一得到兩次諾貝爾物理奬的人        5月24日 華氏,攝氏,溫度計
5月25日 猴子審判                            5月26日 電子分身術
5月27日 麵對權威,你能拒絕到什麼程度?        5月28日 尋找外星文明
5月29日 史上最重要的日食觀測                5月30日 碳14測定法
5月31日 少瞭桂冠的核子女王

6月
6月1日 一生遭人忽視的熱力學之父                6月2日 獨自對抗全世界,也獨力挽救下一代
6月3日 揭開地球曆史的人                    6月4日 史上第一起駭客事件
6月5日 跨越維度的全像術                    6月6日 南極英魂
6月7日 真正的「矽榖之父」                    6月8日 打造一韆零一韆網,而且免費
6月9日 這纔是正港的「蒸汽男孩」                6月10日 第一顆口服避孕藥
6月11日 大氣之海,水銀真空                    6月12日 自行車的誕生
6月13日 世界上最後一個無所不知的人            6月14日 發現第一個電學公式
6月15日 美國第一人                        6月16日 踽踽獨行的遺先知
6月17日 看不見的陰極射綫,摸得到的幽靈        6月18日 促使《物種源始》問世的一封信
6月19日 橫跨電學與光學的發明傢                6月20日 發現維生素
6月21日 指紋鑑識科學誕生                    6月22日 第一位知道地球大小的人
6月23日 模仿遊戲                            6月24日 發現宇宙射綫
6月25日 永遠追不上烏龜的阿基裏斯            6月26日 人類基因圖譜初稿完成
6月27日 生機論vs.機械論                    6月28日 驗證量子纏結的貝爾不等式
6月29日 熱量限製與抗老化                    6月30日 閏秒的誕生

7月
7月1日 微積分到底站在誰的肩膀上?            7月2日 布拉格父子與X光繞射
7月3日 史上第一次人體磁振造影                7月4日 發現上帝粒子
7月5日 復製羊桃莉誕生                        7月6日 巴斯德與狂犬病疫苗
7月7日 發現大腦網絡                        7月8日 鍾錶,經度,大航海
7月9日 醫學桂冠詩人                        7月10日 孤獨的先知
7月11日 就是那道光!                        7月12日 雙盲實驗之必要
7月13日 大明醫聖李時珍                    7月14日 從優生學到大屠殺
7月15日 量子真空中的零點能                    7月16日 彗星撞木星
7月17日 教堂裏的宇宙學傢                    7月18日 典範轉移
7月19日 發現羅塞塔石碑                    7月20日 從修道院角落長齣的遺傳學
7月21日 人類首度踏上月球                    7月22日 生機盎然的泥土
7月23日 繼往開來的科學全纔                    7月24日 發現天空之城
7月25日 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                7月26日 蓋婭假說
7月27日 等效原理與重力異常                    7月28日 怎樣纔算科學?
7月29日 飛嚮宇宙,浩瀚無垠!                7月30日 製造中産階級的人
7月31日 改寫有機化學定義

8月
8月1日 遺傳的科學與僞科學                    8月2日 發現反物質
8月3日 迴鏇加速器的發明                    8月4日 證實物質波的凸槌實驗
8月5日 遲來的數學桂冠                        8月6日 汙染的培養皿,抗生素時代全麵開啓
8月7日 史上第一考古傢族                    8月8日 量子怪傑
8月9日 五十年後,「分子說」終於得見天日        8月10日 死於戰爭中,代價最昂貴的一條人命
8月11日 神奇的尼可拉斯                    8月12日 薛丁格,以及他的貓
8月13日 挽救全世界母親的人                    8月14日 悠遊哲學與科學的騎士
8月15日 物質波的奧義                        8月16日 重現真實影像的先知
8月17日 既是專職法官,也是數學大師            8月18日 創世論捲土重來
8月19日 電視到底是誰發明的?                8月20日 裂腦實驗
8月21日 尼奧斯湖一夜滅村                    8月22日 人工心髒恩仇錄
8月23日 毀譽參半的古生物學建立者            8月24日 抱歉,冥王星,你被淘汰囉!
8月25日 最齣名的失憶者                    8月26日 斷頭颱上最寶貴的頭顱
8月27日 如果第一張骨牌會倒                    8月28日 《科學美國人》創刊
8月29日 自己的心導管自己插                    8月30日 打翻葡萄乾布丁的黃金火花
8月31日 人工智慧的發端

9月
9月1日 發明質譜儀、發現同位素的人            9月2日 蛻變吧,元素!
9月3日 史上第一場國際科學會議                9月4日 逆轉細胞時光
9月5日 數學界的諾貝爾奬                    9月6日 現代化學理論的奠基者
9月7日 發現地球防護罩                        9月8日 《星際爭霸戰》首播
9月9日 濛地.霍爾問題                        9月10日 波粒二象性一錘定音
9月11日 洗腎醫療首度成功                    9月12日 第一顆積體電路問世
9月13日 史上第一部硬碟                    9月14日 丈量世界的人
9月15日 誇剋之父                            9月16日 修補臭氧層破洞
9月17日 創新的幾何,創新的物理                9月18日 這一天,他停止瞭計算與生命
9月19日 氣壓,機率,計算機                    9月20日 每到一處,完成一證
9月21日 差點泡湯的氣泡室                    9月22日 將電帶給人類的人
9月23日 發現海王星                        9月24日 一生乖舛的文藝復興人
9月25日 發現基因的所在                    9月26日 帕夫洛夫,還有他的狗
9月27日 《寂靜的春天》齣版                    9月28日 生命來自外太空?
9月29日 解放核能的人                        9月30日 「不懂」纔是優勢

10月
10月1日 上帝是左撇子?                    10月2日 鄭和下西洋
10月3日 從瘴氣到蚊子                        10月4日 第一顆人造衛星
10月5日 改行公曆                            10月6日 傳播西學的泰西儒士
10月7日 思考層次最高境界的美妙音樂            10月8日 微波爐的誕生
10月9日 槍林彈雨中中的科學心靈                10月10日 測量地球的重量
10月11日 夜空為何那麼暗?                    10月12日 最具爭議的諾貝爾生醫奬
10月13日 地球的刻度                        10月14日 基因研究的怪纔
10月15日 唯一得瞭兩次諾貝爾化學奬的人        10月16日 首次成功演示麻醉手術
10月17日 核電廠首次商業運轉                10月18日 發現反質子
10月19日 印度少年的奇幻漂流                10月20日 發現中子,跨入禍福相倚的原子時代
10月21日 左開魔數箱,右打僞科學                10月22日 影印機的發明
10月23日 契忍可夫輻射                        10月24日 第一位看見微生物的人
10月25日 數學界的愛因斯坦                    10月26日 氦的發現
10月27日 帝王天文學傢之死                    10月28日 讓世界脫離小兒麻痺的陰影
10月29日 網際網路的誕生                    10月30日 科學大師的華山論劍
10月31日 愛的本質

11月
11月1日 以生命證明大陸漂移                    11月2日 幻化齣數位時代的簡單規則
11月3日 顯微鏡下,細胞現身                    11月4日 開啓光縴網路新紀元
11月5日 發現係外行星                        11月6日 隱藏版科學天纔
11月7日 開啓輻射研究的大門                    11月8日 不隻是富二代,還是個天文學傢
11月9日 億萬又億萬,我們不孤單                11月10日 電腦病毒首度公開亮相
11月11日 波動方程式與平行宇宙                11月12日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
11月13日 第一條海底電纜                    11月14日 發現富勒烯
11月15日 發現天王星的音樂傢                11月16日 真空管問世
11月17日 無限循環的莫比烏斯環                11月18日 現代攝影的開端
11月19日 科學傢的社會責任                    11月20日 萬變不離其宗
11月21日 人類首次熱氣球飛行                11月22日 第四種磁性
11月23日 壁虎為什麼不會掉下來?                11月24日 榮耀或醜聞?
11月25日 圈外人的悲歌                        11月26日 溫度魔術箱的發明者
11月27日 催生諾貝爾奬的遺囑                11月28日 發現脈衝星
11月29日 遠去的聲音,音調變低                11月30日 看見聲音之美

12月
12月1日 幾何學的哥白尼                    12月2日 發現北京人頭蓋骨
12月3日 改變電腦語言的人                    12月4日 首次觀測到金星淩日
12月5日 注定顧此失彼                        12月6日 史上首次錄音
12月7日 首度發現超新星                    12月8日 GPS完成部署
12月9日 用氮肥和毒氣戰改變曆史的人            12月10日 史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12月11日 擺脫古典力學的第一步                12月12日 與諾貝爾奬失之交臂的「矽榖市長」
12月13日 史上最早地震儀?                    12月14日 天文學的巨人肩膀
12月15日 科學需要刺蝟,也需要狐狸            12月16日 3D龍事件
12月17日 萊特兄弟首度試飛成功                12月18日 找齣布丁裏的葡萄乾
12月19日 史上最成功的失敗實驗                12月20日 跳齣平麵國
12月21日 用人工方式改變生物遺傳的人            12月22日 超越天纔的印度之子
12月23日 失落的古埃及終於再現世人眼前……    12月24日 從釀酒商到科學傢
12月25日 木頭巨人傳訊息                    12月26日 生錯時代的未來傢
12月27日 為天空標定法度                    12月28日 創立賽局理論與電腦架構的人
12月29日 蝴蝶效應                        12月30日 銀河係外還有宇宙
12月31日 這纔是有圖有真相!

圖書序言

齣版緣起

  2013年,泛科學誕生兩年多,在一場我們舉辦的小型講座上,三十多位熱愛科學的夥伴放學下班後塞在一傢公館的咖啡廳,聽講者用二十分鍾分享自己熟悉的科學主題。身為主持人,我注意到年輕的聽眾中有一位大叔,特彆突齣。

  不隻是因為他的年紀比泛科學在綫上主要溝通跟預期會來參加活動的年齡區間(大概十八到三十四歲)超齣不少,更因為他很早就到,而且聽講時還流露齣興緻昂然的神情。那天,我跟Ricky馮瑞麒(颱灣數位文化協會執行長)在中場休息時間跟這位大叔打瞭招呼,聊瞭起來。那一天,對泛科學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轉捩點。

  這位大叔就是本書作者張瑞棋(Richard)。他退休後,希望能為科學傳播做點貢獻,發現我們的存在,便開始參加泛科學的講座──M.I.C. 微型點子對撞機,想瞭解我們是怎樣的一群人。這幾年來,他真的就是我們名符其實的貴人,在組織營運跟內容主題上都給我們很多很好的建議,也幫我們連結瞭許多資源。而當泛科學打算從颱灣數位文化協會獨立齣來成為公司,Richard也立刻錶示願意投資,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Richard當初主動提齣這一專欄構想,開始在泛科學的臉書專頁上發布,短短幾百字,把科學與曆史故事巧妙融閤,真正做到深入淺齣、發人深省,也啓迪科學心靈,立刻就成為泛科學社群最愛的專欄之一。如今將366篇集結成書,見證瞭泛科學從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公益計畫變成新創事業,從幾百人瀏覽的網站變成每個月五百萬人瀏覽、在社群媒體上觸及破億的知識社群。

  由Richard撰文,泛科學企畫的《科學史上的今天》套書是泛科學嚮古往今來科學人物與事件的緻敬,也是泛科學重要的裏程碑。我誠摯推薦這套書,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心靈受到這套書的啓迪。

文/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圖書試讀

1月23日 偵探的緻敬

1936年,美國物理學傢安德森(Carl Anderson)和同事終於將器材運上洛磯山脈的派剋峰山頂。四年前,他纔發現正子,希望這次也能幸運地在宇宙射綫留下的痕跡中發現新粒子。是的,此時粒子加速器還沒發明,物理學傢隻能從抵達地球的宇宙射綫中尋找蛛絲馬跡。安德森的辛苦有瞭代價,他再次發現一種從未見過的新粒子,而西方也纔因此聽聞這位他們從未知曉的日本物理學傢──湯川秀樹。

齣生於1907年1月23日的湯川秀樹早在1935年就發錶論文,預測一種新粒子的存在。他將剛興起的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結閤,提齣解釋強核力的理論,指齣原子核內的質子與中子就是靠著彼此交換「介子」,纔能緊密地結閤在一起。他計算齣介子的質量約是電子的兩百倍,有正、負兩種不同電荷,並預測可在宇宙射綫中發現。隻不過湯川秀樹的論文隻刊登在日本的期刊,因此並未引起注意。直到1937年,安德森公布他發現的新粒子質量恰好約為電子的兩百倍,湯川秀樹的理論和他本人,纔因此獲得西方世界的注意。

後來發現,安德森發現的新粒子其實是緲子,與強核力的作用無關。直到十年後的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纔剛結束,戰爭讓許多科學傢不得不中斷原來的研究工作),英國物理學傢鮑威爾(Cecil Powell)發現瞭湯川秀樹所預測的介子──π介子,湯川秀樹也因此榮獲1949年的諾貝爾物理奬。

湯川秀樹得奬一事,對日本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除瞭他是日本首位諾貝爾奬得主之外,也因為日本身為戰敗國,正處在百廢待舉的時刻。湯川秀樹是個土生土長、從未齣國留學的物理學者,以他這樣的背景,能在此時此刻獲奬,對日本人民可說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至於湯川秀樹本人,也在1948年應歐本海默之邀,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待瞭一年,和愛因斯坦等著名科學傢成為好友。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四年後,返迴日本成立基礎物理研究院,並大力推動日本與西方的學術交流,為日本的基礎科學能在戰後得以迅速發展奠定基礎,也在日本人心中占有極高的地位。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感到一種史詩般的氛圍。它訴說著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由無數個「歷史的瞬間」匯聚而成,而這些瞬間,又往往是改變世界走嚮的「起點」。作為一位對知識探索有著無窮熱情的颱灣讀者,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踏上一趟穿越時空的科學之旅。我猜想,書中一定會詳細地描繪那些看似偶然卻蘊含著必然的科學發現時刻,例如,達爾文在加拉巴哥島上觀察雀鳥而誕生的進化論,或是弗萊明意外發現盤尼西林的那一天。我希望能從這些故事中,學習到科學傢們在麵對未知時的勇氣、實驗中的嚴謹態度,以及最重要的,他們那顆永不停止追尋真相的心。我還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豐富的歷史背景,讓我們瞭解在這些科學突破的背後,當時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環境又是如何影響著科學的發展,進而更加立體地理解科學史的全貌。

评分

這本《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光是聽書名就覺得很有意思。身為一個平常不太涉獵嚴肅科普的讀者,我總是覺得科學史聽起來很遙遠,好像是大師們的專屬領域。但是「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這種說法,卻讓我感覺到科學的發展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遠,它就像是一連串精心編織的故事,而書名裡的「今天」,更是拉近瞭時空的距離,彷彿隻要翻開書頁,就能穿越迴那個關鍵的時刻,親眼見證歷史的發生。我特別期待書中會用怎樣生動有趣的筆觸,去描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是如何在日後掀起滔天巨浪。像是愛因斯坦在黑闆上寫下質能方程式的那一刻,或是居裏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的艱辛過程,我相信這些故事的背後,一定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和充滿戲劇性的情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科學史的刻闆印象,讓我也能像是在閱讀一本精彩的歷史小說一樣,沉浸其中,並且在不自覺中,學到許多關於科學的知識。

评分

「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這書名實在太有吸引力瞭!它勾勒齣瞭一幅畫麵:在看似平凡的某一天,一個微小的發現,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實驗,卻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最終改變瞭整個世界的走嚮。對於我這樣一位來自颱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窺探歷史奧秘的窗口。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如何描寫那些科學傢們在決定性時刻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洞察力讓他們在眾多線索中抓住關鍵?是怎樣的堅持讓他們在無數次的失敗後依然奮不顧身?我預期這本書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那些改變人類文明軌跡的科學故事。我想,在閱讀過程中,我會不斷驚嘆於人類智慧的偉大,同時也會對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閃耀的「起點」充滿敬意。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科學的認知更加深刻,並且體會到,每一個偉大的成就,都是從一個小小的、卻極富意義的「瞬間」開始的。

评分

哇,這本書的光是書名就讓人充滿期待!「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光是這幾個字,就好像能看到無數個偉大的發明、突破性的理論,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微小契機,是如何一點一滴堆疊齣我們如今所處的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身為一個對歷史和科學都充滿好奇心的颱灣讀者,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如何描繪那些科學傢們在關鍵時刻的抉擇與堅持,是怎樣在看似平淡的一天中,種下瞭日後影響深遠的種子。例如,牛頓在哪個平凡的日子裡,被一顆蘋果砸中而頓悟萬有引力?萊特兄弟的第一次成功飛行,又是剋服瞭多少次的失敗與嘲諷?我還很好奇,書中會不會觸及到一些亞洲科學傢的貢獻,畢竟颱灣本身也有著深厚的科學研究基礎,能看到我們土地上的智慧如何與世界科學史交織,那將會是非常親切且振奮的體驗。總之,我預期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一種對人類智慧的讚頌,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發展的脈絡,並從中汲取啟發,去思考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

我對這本《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充滿瞭好奇,尤其是「改變世界的起點」這個部分。它讓我聯想到,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許多科技和生活方式,可能都源自於某個不起眼的瞬間,某個天纔的靈光一閃,或是某個堅持不懈的實驗。身為一個來自颱灣、對科技發展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常常會思考,颱灣在科學發展史上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一些在颱灣或是華人科學界發生的重要事件,將它們與世界科學史的宏大敘事連結起來?我期待書中不僅能介紹西方科學的偉大成就,更能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學傢們的獨特視角和貢獻。例如,像是早期在中醫藥學上的重大發現,或是近代在半導體產業上的突破,這些都足以稱得上是「改變世界的起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全麵地理解科學史,並且激發我對颱灣科學研究的自豪感,同時也讓我們思考,在未來的某個「今天」,又會有怎樣的「起點」正在悄然發生,而颱灣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