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綾子:《舊約》告訴我的故事──原來,《聖經》說透瞭人性

三浦綾子:《舊約》告訴我的故事──原來,《聖經》說透瞭人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三浦綾子
  • 舊約
  • 聖經
  • 人性
  • 心理學
  • 宗教
  • 文學
  • 女性視角
  • 生命意義
  • 自我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三浦綾子以文學傢的眼光幫我們讀《聖經》,挖掘其中麯摺離奇、描寫人性善意衝突的傑作,幫我們找齣這些故事中最有啓示意味的一麵:原來,《聖經》寫的是人性!
  
  這本小說傢寫的《聖經》導讀,會讓你讀到欲罷不能!像一韆零一夜一般,神奇的故事一個接一個,看透人性的復雜多變:
  
  ■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讓你知道,人性本來就是會撒謊、強辯、死不認錯。
  
  ■挪亞造方舟的始末,讓我們體會到,要一個人相信他看不見的事有多難!而就算像挪亞這樣勇敢堅毅的人,也是很容易在得到幸福之後就墮落。
  
  ■人天生就是見不得彆人好,即使至親也會互相嫉妒,甚至哥哥會因此殺瞭弟弟(反之亦然),我們看到新聞總是感到難以置信,但該隱和亞伯這對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虛榮,是人性必有的心態,世上第一座摩天大樓巴彆塔就是在人類炫耀自身能耐的代錶作,下場如何呢?
  
  ■景氣不好,覺得自己運氣背到傢的人愈來愈多。你知道史上最倒楣的人約伯有多慘嗎?(兒女全死、僕人離棄、財産毀於天災、生瞭惡瘡)但他為什麼始終能保持信心?
  
  以《冰點》感動世人、暢銷超過五百萬冊的小說傢三浦綾子,以她細膩動人的筆觸,把她讀《聖經》的心得挖掘齣來,讓三浦綾子告訴大傢,為什麼人人要讀《聖經》。
  
  三浦綾子的背景跟颱灣很類似。在颱灣,很多人傢裏也有一本《聖經》,但是基督徒的數量佔人口比例非常少。對於這本世界名著,隻知道幾個故事,但也看不齣什麼門道。三浦希望大傢能享受這本好書,不要入寶山空手而迴,於是在創作小說之餘,寫作瞭《舊約告訴我的故事》、《新約告訴我的故事》,從一九七四年初版到現在,不斷再版,是日本讀者非常鍾愛的《聖經》導讀書。
  
  《聖經》被稱為最崇高的文學作品。以內容有趣程度來說,《舊約》充滿著類似連續劇劇情的場麵、或關於人性的美醜善惡等一連串的發展。這些反覆的情節戲劇張力十足,因此被拍成電影都既賣座又叫好。
  
  不過再怎麼說經典終究是經典,即使用心研讀,還是有許多部分無法靠自己理解。而且,若是隻抱著好玩的態度閱讀,更不可能得到什麼幫助。若是無法探知深藏箇中宛如寶石一般的真理,就失去研讀《聖經》的意義瞭。特彆是〈創世紀〉,看似幼稚的神話故事中,隱藏著許多永恆的真理,與無數指引人生的啓示。因此,我們實在很需要三浦綾子這樣對人生有特殊體悟的人來引導我們。
暮光下的抉擇:人性的迷宮與信仰的微光 一部關於現代都市中個體在道德睏境中掙紮與救贖的深刻小說 作者: [此處可填寫一個虛構的作者名,例如:林語深] 類型: 現代文學、心理探秘、社會觀察 篇幅: 約十五萬字 --- 內容提要 《暮光下的抉擇》並非探討古代經典或宗教教義,而是一麵銳利的反光鏡,映照齣二十一世紀都市人內心深處的幽微與復雜。故事聚焦於三位生活在浮華都市邊緣的中産階級個體:一位在金融界摸爬滾打、深陷道德灰色地帶的精英律師;一位在社交媒體上營造完美人設,私下卻被巨大空虛感吞噬的年輕網紅;以及一位在傢庭變故後,試圖在快速迭代的社會中尋找“真實”坐標的中年女性。 小說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寫實筆觸,剝開瞭現代社會光鮮亮麗的外殼,直抵人性中最本能的欲望、恐懼、嫉妒與對被接納的渴望。故事主綫圍繞著一樁牽扯到巨額利益的商業欺詐案展開,案件的審理過程,成為瞭檢驗三位主人公精神底色的試金石。 律師秦風,錶麵上是無懈可擊的法律執行者,信奉“結果正義”。然而,他為瞭攀登職業生涯的頂峰,不得不違背自己最初的良知,協助客戶掩蓋真相。他的掙紮在於,當所有的規則都圍繞“可操作性”來製定時,“正確”二字究竟還剩下多少重量?他開始經曆無法抑製的失眠與幻覺,這些都指嚮他內心深處對“秩序”崩塌的恐懼。 網紅蘇禾,她的生命被“點贊量”和“互動率”精確地量化。她精心編織的“治愈係”人設,在一次突發的網絡暴力事件中搖搖欲墜。當她試圖嚮外界求助,卻發現所有嚮她投來的目光都帶著審判的意味時,她意識到自己早已被自己構建的虛擬牢籠所囚禁。她的核心睏境是:在一個被觀看的世界裏,如何定義真正的自我價值? 中年設計師陳默,在丈夫因一場意外突然離世後,她被迫接管瞭本應由丈夫處理的傢族企業債務。她發現丈夫生前經營的生意遠比她想象的要脆弱和腐朽。在傳統傢庭責任與現代商業規則的夾縫中,陳默必須在維護傢族顔麵與誠實麵對財務黑洞之間做齣抉擇。她所麵對的,是對“安全感”這一抽象概念的終極拷問。 敘事特色與主題深度 本書的敘事風格冷靜、剋製,大量運用意識流的手法,深入剖析人物在關鍵時刻的內心獨白與潛意識活動。作者擅長使用精確的、充滿象徵意義的意象——例如,永不停止運轉的霓虹燈、被雨水衝刷後更加晦暗的城市天際綫、以及反復齣現的“鏡麵反射”——來烘托人物精神世界的異化。 主要探討的主題包括: 1. 真實與錶演的悖論: 現代社會中,身份的構建如何成為一種生存策略,以及當錶演結束,剩下的“素顔”是否還能承受生活的重量。 2. 效率至上與道德成本: 在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個體付齣的精神代價,以及社會係統如何設計齣讓“不擇手段”變得更容易的機製。 3. 連接的錯位: 盡管被無數電子設備連接,但人物之間卻存在著深刻的情感隔離。他們渴望連接,卻又本能地築起高牆,最終陷入更深的孤獨。 4. 個體良知的微弱抵抗: 故事並非以徹底的黑暗收場,而是在主角們經曆巨大的精神坍塌後,他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救贖”並非來自於外部的宏大敘事或信仰的指引,而是源於內心深處對“應然狀態”的微小、但堅定的迴歸。 故事高潮與結局暗示(非劇透)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商業欺詐案的最終庭審環節,秦風麵臨著揭露真相與維護現有社會結構之間的抉擇。與此同時,蘇禾選擇主動公開她“錶演”背後的疲憊與脆弱,引發瞭一場關於網絡道德的公共討論。陳默則做齣瞭一個齣乎所有人意料的“商業清算”,她選擇放棄虛假的體麵,以一種近乎苦修的方式,重建她與自我、與殘留的傢庭關係。 結局是開放且充滿張力的。沒有廉價的圓滿,隻有沉重的和解。三位主角在經曆瞭自我撕裂後,都獲得瞭某種形式的“清醒”,這份清醒是痛楚的,但也是他們重新開始建立生活的基石。他們學會瞭在都市的暮光中,不再執著於絕對的光明或黑暗,而是學會在灰色地帶中,為自己開闢齣一條既誠實又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暮光下的抉擇》是一部獻給所有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感到迷失的現代人的作品,它不提供答案,隻提供共鳴,並邀請讀者一同審視:當周遭的一切都變得可以被交易和定製時,我們還剩下多少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 本書適閤閱讀人群: 熱衷於關注當代社會心理、對嚴肅文學和人性探索感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三浦綾子Ayako Miura (1922-1999)


  是日本知名的多産作傢,以小說處女作《冰點》贏得日本《朝日新聞》韆萬小說大賞,那是她勇闖文壇初試啼聲之作,當時她的身分是北海道的傢庭主婦。

  三浦綾子生於一九二二年,逝於一九九九年。年輕時罹患當時為不治之癥的肺結核,臥病在床十餘年,各式各樣病魔包括肺結核、脊椎潰瘍、帶狀皰疹、紫斑癥接連找上她,暮年又罹患癌癥、帕金森氏癥,但脆弱的生命卻很堅強。

  一九三九年,她自旭川市立高等女學校畢業,其後七年任教於小學。她受到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打擊,喪失瞭活著的勇氣,接著發現罹患當時被視為絕癥的肺結核,纏綿病榻,在北海道冰天雪地的療養院看盡人間冷暖,曾經走進鄂霍次剋海企圖自殺,但這一切都因為一群熱心的基督徒接近瞭她而將她從自暴自棄的深淵拉迴來。先生三浦光世比她小兩歲,在她病榻旁等候她整整五年纔結婚,那年她已經三十七歲。

  三浦綾子跨入文壇幾乎是個偶然,在她爆紅之前,隻曾在一九六一年以林田律子的筆名投稿參加《主婦之友》雜誌徵文比賽,獲得入選﹔也是在同年的六月,她當起瞭零售店老闆娘。

  一九六三年,《朝日新聞》為慶祝大阪本社創立八十五週年暨東京本社創立七十五週年,發佈「一韆萬元懸賞小說募集」,她的弟弟告訴她這個消息,她於是寫瞭《冰點》投稿。《冰點》得奬後,於一九六四年十二月起在《朝日新聞》連載,立刻引發日本舉國瘋狂討論。一九六五年十一月,連載結束,單行本上市,立即造成狂銷七十萬冊的大轟動﹔一九六六年起數度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搬上舞颱、改編為廣播劇一樣大受歡迎。

  《冰點》這部長篇小說仍然是三浦綾子畢生創作的珍珠,暢銷至今逾五十年,創下超過五百萬冊的驚人成績,作品被譯成13種語言,暢銷17國。颱灣當年兩大報《聯閤報》與《徵信新聞》(即《中國時報》前身)搶譯這部小說,競相以整版位置連載,後來也改編成電視劇,由傅娟飾演女主角陽芷(原著名為陽子),掀起另一波《冰點》熱潮。

  之後三浦綾子又陸續發錶瞭《積木箱》、《綿羊山》、《鹽狩嶺》和《傢》、《銃口》上下集,都是長篇小說,非小說的文章也陸續不斷發錶,大傢早已肯定她是齣道較晚的文學奇纔,而不是一書作傢。她畢生齣版作品近八十本,創作曆程近四十年。

  她的故鄉北海道旭川在她還沒有過世前(一九九八年),就為她設置瞭三浦綾子紀念文學館。原本隻在旭川沒有積雪的季節舉辦活動,到如今每月定期一次演講會,討論三浦綾子的作品,由三浦綾子的先生三浦光世主講。

譯者簡介

劉瀞月


  颱灣颱南市人,喜歡看書、畫圖、創作。從小就和傢人齣入教會上主日學、作禮拜,是颱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十幾年前赴日本大阪唸書,畢業後又進入專門學校學習最嚮往的繪本課程。完成學業後於日本就職從事中日文翻譯及設計工作。2006年返國定居,從事中日文翻譯和日語教學的工作。目前於齣版社從事齣版相關業務。

  e-mail:shalom_flight@yahoo.com.tw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推薦者的話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充滿智慧的動人敘述  ∕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係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傢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緣起  ∕三浦綾子     
   
1天地創造:一個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  
耶穌也讀過這本書   
抬頭看星星   
人怎麼變成這樣子?!   
發現我們美好的特質
珍惜可愛的傢——地球

2亞當與夏娃:人類的故事開始瞭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痛苦?
貪心真是可怕!   
為什麼遮遮掩掩?   
牽拖強辯死不認錯
人多,安全
小偷的始祖
我想當老大
愛幫助我們麵對痛苦
有耐心的上主

3該隱與亞伯:你跟誰計較?  
不公平!
誰比較虔誠?
討厭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關鍵就在找到位置
近人是我們的責任
擁抱浪子的愛
大洪水之前

4諾亞方舟:留心時代的訊號
洪水快來瞭!
趕快上船吧!  
新生活竟是墮落!
上樑不正下樑歪

5巴彆塔:人定勝天?  
什麼?摩天大樓垮瞭!  
人想比天高
人不就是神嗎?  
話,看你怎麼說!
溝通不隻靠語言
 
6羅得與他的女兒們:哪裏是最安全的地方?  
傍晚的所多瑪城門外  
分道揚鑣
齣現神奇的客人
把人交齣來!   
快逃吧!不可以迴頭!  
眷戀的結果是滅亡  
羅得一傢好像忘瞭什麼?  

7亞伯拉罕的信仰:學習安心地邁嚮未知  
安心!上主會照顧我們的!  
讓我們認真迴應上主  

8約瑟的故事:寵兒學乖變宰相  
作夢的結果  
色誘和無妄之災  
人太老實被當傻?
比自由的人還自由
夢境成真瞭
 
9律法.十誡:法律不是那冷冰冰的條文  

細說摩西十誡
重要的是態度
「我」的存在是奇蹟
以謙遜的心順從  
以愛作為齣發點的誡命
是男?是女?分不清
 
10大力士參孫:勇士的放蕩跟悔恨  
基甸的故事  
大力士參孫登場瞭   
情愛和代價   
同歸於盡

11拾穗的外籍新娘:愛情和親情兩全的女子  
取名字是一件大事   
離鄉背井討生活   
異國情鴛   
婆媳相依迴國
拾穗奉養婆婆
耶穌的祖先  

12苦難的約伯:苦難是僞裝的祝福
飛來橫禍   
心誌的鍛鍊  
還有更糟的狀況   
朋友專程來說風涼話
上主說話瞭!  

13從〈詩篇〉看大衛王的罪與罰:詩人國王的另類傳記
滲入心靈的詩章   
少年牧羊人和他的詩
錶達贊美的尊稱
一戰成名
強佔人妻
先知進言糾正
破碎靈魂的吶喊

14〈箴言〉:活得更好的捷徑  
〈箴言〉:塞滿瞭寶石的珠寶箱  
獲得智慧,由敬畏上主開始  
智者的行為和態度
    
15預言:聆聽天上的聲音  

《舊約聖經》裏的眾先知   
在鯨魚肚子裏住過的先知   
說真話需要勇氣
巴比倫滅亡的預言
等待著光明和希望   
值得信賴的力量   
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
 
16斷章:說不完的故事和感觸

〈雅歌〉:愛的詩歌
〈齣埃及記〉:以色列民族曆史的起點   
好瞭傷疤忘瞭疼
王後耶洗彆的故事:惡毒的皇後
何西阿:摯愛妻子的先知   
〈瑪拉基書〉:黎明前的黑暗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充滿智慧的動人敘述 彭懷真博士(東海大學社工係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傢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往年中鞦節總是北上與傢人相聚,共賞明月。今年遇到颱風侵襲,隻能用網路與他們相聚。不過省下瞭交通的時間,能夠品味這本好書,並且寫些心得,也是一種收獲。

  「颱風裏的中鞦」這豈不是人生的某些寫照嗎?人們總是計畫、安排、經營人際關係,忙著送禮、享樂、吃喝一番,但是遇到老天爺,任何人都矮一截,趕緊更改。人類無論如何努力,都敵不過「天氣」,而天氣隻不過是「天」主宰的一小環。     

  人們用「老天爺」來大緻描述天,但是對「老天爺」不很瞭解。日本頂尖的暢銷書作者三浦綾子所寫的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認識「老天爺」,以及祂對人類的旨意。《聖經》就是一本「天書」,不是「無字天書」,而是有六十六捲組成的書籍,唯一的核心是「天與人的關係」。天,在本書裏用「上主」來說明,也有翻譯成「上帝」、「神」、「耶和華」等。

  《聖經》分《舊約》與《新約》,舊約有三十九捲。本書主要討論的是《舊約》裏,著墨最多的是第一捲〈創世紀〉。主要是紀錄上主如何創造世界、創造萬物,也創造人類的始祖。然後人犯罪,破壞瞭與上主之間的關係,從此開始辛苦、悲喜交織的人生,人類曆史的開始是上主的傑作,但隨即因為錯誤與慾望,有瞭各種痛苦。     

  《聖經》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長期以來最暢銷的書,原因之一是《聖經》永遠能夠給閱讀者提供適時的幫助。我新學期講授「社會工作管理」,每天都在撰寫教材。最近凡是看到「管理」兩個字,都特彆注意。「管理」絕對是〈創世紀〉中重要的主題,第一章就提到管理,而且是在創造人之時,就決定要人類負責管理。     

  上主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由此可見,人類的使命就是「管理」,管理的曆史與人類曆史同樣長,各種文明、人際互動也少不瞭各種管理。     

  管理者該注意什麼呢?本書第二章立刻提到,就是「管理者不要貪心」,亞當夫婦最大的錯誤就是「貪心」。第三章告訴讀者:要避免紛爭、減少嫉妒。第四章,是「留心時代的警訊,並妥善因應」。第五章,不要好高騖遠,要心存謙卑。之後的每一章,都可以讓我們學習到與管理者有關的功課。

  〈創世紀〉不僅討論管理,也是文學、心理學、傢庭研究、人生哲學、地理、曆史等的經典,提供瞭無數精彩的材料。我講授傢庭問題時,一定提到〈創世紀〉,尤其是從亞伯拉罕【亞巴郎】到約瑟【若瑟】這四代裏的恩怨,傢庭裏常見的兄弟鬩牆、婆媳不和、男人外遇等問題,〈創世紀〉裏都有。不過,《聖經》裏總是記錄上主至高無上的旨意,上主比人大,祂的旨意比起人的盤算要高得多。     

  如果喜歡文學,《聖經》更是處處有精彩的短篇和中篇小說,國內知名的美學傢蔣勛教授在最近齣版的《給大學新鮮人的十二封信》之中,就提到讀《聖經》對他文學素養的幫助。三浦綾子的這本書,以優美文字,配閤她一貫的細膩觀察、獨到見解,還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使我們能享受這本結閤文學與《聖經》的作品。她結閤瞭自己的人生經驗,透過身邊的人、事、物,去詮釋《聖經》,並且鼓舞我們去實現《聖經》裏最可貴的價值:「愛」。

  什麼是「愛」呢?三浦綾子在第三章引用瞭一位麵包店的老闆西村的話──每一位自己認識的人都是屬於自己的責任範圍,因為他們是上主託付我們的。這個定義很美,提醒我們對所認識的人負有責任,要以愛相待。三浦綾子的書總是充滿瞭愛,或許是因為她寫作的時候總是想到「讀者是自己的責任,是上主託付自己的」,所以她的文字沒有不好的部分,總是環繞著愛。     

  三浦綾子不是神學傢、也不是教授,她寫作的內容因此更接近一般人能理解的,而且她會問一些很基本的問題,這對於想要瞭解《聖經》知識的讀者有很大的幫助。她的人生經驗也在書中真誠展現,讓我們能從平凡人的角度感受《聖經》的智慧,例如第十章裏提到大力士參孫【三鬆】,分享參孫母親長期無法生育時,也述說自己不孕,讓我很感動。這樣溫暖的筆觸,隨處可見。

  《聖經》有各種閱讀的方法和角度,其中透過一個個人物去瞭解最容易入門,這方麵,神學傢孫德生所寫《神的門生》與神學教授吳獻章所寫《舊約英雄人物》都很精彩,我也仿效寫瞭《誰轉動生命齒輪》。不過,我們都是男性,少瞭三浦綾子的細膩、敏銳與動人。三浦綾子的文筆,也是當代少有作者所能比擬的。閱讀本書時,我一次次地被感動,也學習到很多寶貴的功課。     
  
  如同最後一章的標題「說不完的故事與感觸」,其實,《聖經》不隻是告訴故事,更告知「真理」。也如同最後一頁所說的:「這是一本需要一邊反省自己,一邊研讀的書」,其實,《聖經》還要我們在研讀後「實踐」。《聖經》太豐富瞭,任何作者能夠描述的再精彩,都很有限,就像詩歌〈真神之愛〉裏的歌詞:          

  「世上海洋當作墨水,諸天穹蒼作為紙張,
  世上萬莖用作筆桿,全球文人集閤苦乾,
  竭盡智力描繪神愛,海洋墨水用乾,
  案捲雖長像天連天,仍難描述盡詳。」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動人故事集,透過故事進一步地彰顯上主的智慧。我們感謝三浦綾子對我們所分享的,但是應該更謙卑地天天研讀《聖經》(這是我過去多年來所力行的),誠如第十二章有一段的標題是「上主說話瞭!」,讓上主透過《聖經》對自己說話,我們就更瞭解祂永恆的智慧,以及這樣的智慧對我們的意義。

緣起
  

  《聖經》被認為是最暢銷的一本書。我也曾聽說過,在日本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傢庭都擁有一本《新約聖經》。
  
  我想《聖經》、或《新約聖經》在日本這麼普及,是許多人麵對各種煩惱,卻無法解決而取得。雖是如此,這些《新約聖經》的擁有者,並沒有太多時間來閱讀吧。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手頭沒有一些導讀書籍來輔助,閱讀時《聖經》可能會有許多的睏難。相較於《新約聖經》,閱讀《舊約聖經》的人更少,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對《舊約聖經》有一些誤解吧。    
  
  我開始閱讀《聖經》時就有相當大的誤解。我一直深信,現代的教會把《舊約聖經》視為古老的法典,已經沒有人在使用或閱讀瞭,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隻有《新約聖經》纔是真正的《聖經》。    
  
  還有一個相當大的誤解,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我仍然認為《舊約聖經》屬於舊教,也就是天主教所使用的經典;而《新約聖經》則是基督新教(以下簡稱:新教)所使用。當然這是相當嚴重錯誤的觀念,可是當時並不知道自己錯瞭,直到一次去拜訪一位天主教神父。當時我還帶著些許得意地對神父說:「我擁有一本《舊約聖經》喔。」因為我一直深信,隻有天主教體係的人纔閱讀《舊約聖經》,若是沒有告知神父我也擁有一本《舊約聖經》,對神父而言是一種失敬的態度。迴想起當時的自己,至今仍覺得非常慚愧而且好笑。但令人意外地,仍然有許多人和過去的我一樣的誤解。即使並非如此,一直相信《新約聖經》纔是唯一《聖經》的人,似乎比想像中要來得多。    
  
  其實不用說也知道,《舊約》和《新約》閤在一起纔稱為《聖經》的。《舊約》是指上主原先與人類所訂下的盟約。相對於「舊約」,《新約》則是基督來臨之後新的盟約,兩者密切關連。因此若是沒有熟讀《舊約》,自然無法正確地瞭解《新約聖經》。    
  
  《聖經》被稱為最崇高的文學作品。若是從內容有趣程度的來看,絕對是《舊約》比《新約》有趣。因為《舊約》充斥著類似連續劇劇情的場麵、或關於人性的美醜善惡等一連串的發展。這些反覆的情節就像是部電影,也是有些故事被拍成電影都既賣座又叫好的理由。    
  
  不過再怎麼說經典終究是經典,即使用心研讀,還是有許多部分無法靠自己理解。而且,若是隻抱著好玩的態度閱讀,更不可能得到什麼幫助。若是無法探知深藏箇中宛如寶石一般的真理,就失去研讀《聖經》的意義瞭。特彆是〈創世記〉【創世紀】,看似幼稚的神話故事中,隱藏著許多永恆的真理,與無數指引人生的啓示。因此,我們實在很需要一本引導的書。    
  
  誠如前麵提到,對《舊約聖經》的誤解曾經是我慘痛的經驗,促成瞭本書的撰寫動機。我並非牧師、也不是什麼神學傢,隻不過是一介普通信徒而已。其實,有一本用普通信徒觀點來詮釋的《舊約聖經》導讀書,其實也不錯,因此我著手寫這本書,定位為簡單易解的《舊約》導讀書。當然我有參照許多牧師的講道內容、或是引用其他參考書籍。    
  
  當我快寫完這本書時,發現並沒有均等地涉及《舊約聖經》中各個部分。比如說,擁有韆百妻妾,生活奢華墮落的所羅門【撒羅滿】王、充滿戲劇性的先知事蹟、宮廷的腐敗、或是對於解開虛無謎題,鍥而不捨地追求真相的〈傳道書〉【訓道篇】等等。照理說,應該會花更多心思來描寫這些部分纔是,因此我並不很滿意。不過反過來想一想,我是懷抱著「以這本書作為導讀,為使更多人來接觸《聖經》」的心態來寫這本書。期待讀者能夠體會,並理解我的想法,將隱藏在《聖經》裏,不!應該說將這些呈現在眼前的寶藏,變成為自己的寶物。能這樣跟我共鳴的讀者,即使隻有一位也好,我將覺得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的瞭。    
  
  最後,在寫作過程中,一直給我許多支援的橫濱上星川教會的原田洋一牧師、設計此書裝幀的小西啓介老師,以及幫我畫插圖的荻太郎老師,在此謹嚮他們緻上我最深厚的謝意。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五日(於河童文物發行時間)三浦綾子
  
  1括弧【】內為同一名詞《思高本聖經》譯名。

圖書試讀

6羅得與他的女兒們

哪裏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齣版的第一本小說叫《冰點》。在那之前,一九六○年左右的療養期間,我寫瞭兩篇練筆的文章,當時也無意發錶,隻是創作的心情相當高昂。

其中一篇描述一位女性「林子」的故事,也就是後來齣版的《尋道記》的原型。另外一篇文章是〈羅得與他的女兒們〉。這位羅得【羅特】,我想大傢都知道,他是《舊約聖經》〈創世記〉裏麵一位重要人物,被稱為以色列人的信仰之父亞伯拉罕的侄子。我本來就很想用羅得做為主題寫一篇小說,並非有誰在強迫我、或是有什麼人唆使我。當時我必須睡在石膏床上,所以隻能用仰臥的姿勢,把字寫進方格子的原稿紙。這篇文章的原稿大約一百多頁,屬於中篇小說。用仰臥的姿勢拿筆寫作,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且寫瞭一百多頁原稿紙,實在消耗瞭大量體力。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絕對需要好好靜養的我,寫下這篇一百多頁的小說呢?

傍晚的所多瑪城門外
那天傍晚,羅得坐在所多瑪【索多瑪】城門口。當時的城門口常常有人做買賣、或是仲裁一些事,由此可知能夠坐在城門口的羅得,算是所多瑪城有身分地位的人。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羅得老是覺得無法安下心來。那天傍晚的天色看起來黃黃濁濁的。

(現在這個城裏好像會發生什麼事情似的。)

其實羅得這種不安的感覺,也不是從這一天纔開始的。因為羅得有預感,覺得上主終將仲裁這個淫亂且罪惡的城市。周邊的景象彷彿嘲笑著羅得:畫著濃厚眼影的年輕女子,誇張地扭擺豐滿的身體。她身後則有兩個男人彼此勾著手,緊緊地擁住對方走過羅得的麵前。所多瑪(Sodomy)這個名稱一直到幾韆年後的今天,仍是有著許多男同性戀者、淫亂城市的代名詞。

(唉!當初真是不應該來這個城市的。)

羅得既痛苦又感慨地想著。這時候,羅得想起瞭他的伯父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是順從上主旨意的人,也是信德堅定的人。羅得雖然不夠虔誠,但是非常敬愛亞伯拉罕。上主這樣告訴亞伯拉罕:「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傢族和父傢,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創世記〉第十二章第一節),亞伯拉罕照著上主的吩咐,帶著妻子和僕人,離開長久以來居住的地方,前往一個未知的國度。當時羅得也跟隨著亞伯拉罕離開自己居住的地方,足以說明羅得是何等地崇拜亞伯拉罕。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把《聖經》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的神聖文本,而是把它當作一本關於“人”的百科全書。三浦老師用她敏銳的觀察力,把《舊約》裏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轉化成一齣齣關於愛恨情仇、貪婪與寬恕、背叛與救贖的現代劇。 她對於約瑟的故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約瑟被兄弟們齣賣,流落異鄉,受盡苦難,但最終他選擇原諒,甚至用愛來迴報曾經傷害他的人。這種胸懷,是多麼令人動容!三浦老師點齣瞭,約瑟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成長的洗禮,磨礪瞭他的品格,讓他擁有瞭更深刻的洞察力和寬廣的胸懷。她還用瞭一個很有趣的比喻,說人生的很多不如意,就像是暫時的“黑夜”,但隻要心中有希望,終究會迎來“黎明”。這種積極的視角,在麵對生活中的挫摺時,給瞭我很大的力量。

评分

最近真的被三浦綾子的《舊約》故事給震撼到瞭,特彆是她用這麼貼近生活的方式,把《聖經》裏的故事講得活靈活現,讓我對人性的理解又深瞭一層。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更像是三浦老師娓娓道來的分享,她會從一個很小的細節切入,然後慢慢展開,你會發現,原來那些古老的故事,跟我們現在的生活,一點也不遙遠。 比如,她講到亞伯拉罕的信心,真的讓我很有感觸。我一直以為信心就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但三浦老師讓我看到,信心更是一種願意捨棄、願意付齣的行動。想想看,上帝要亞伯拉罕獻上自己的兒子以撒,這對一個父親來說是多麼大的煎熬啊!但亞伯拉罕卻義無反顧,這份“敢於失去”的精神,纔是真正的強大。她還提到,我們很多時候的“不願失去”,反而成為束縛我們的枷鎖,想得太多,反而什麼都做不瞭。讀完這部分,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很多時候,因為害怕失去,而不敢去嘗試,不敢去改變?三浦老師的解讀,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猶豫和恐懼。

评分

我一直認為,《聖經》裏的故事,可能更多是關於宗教信仰的教導,所以之前一直沒怎麼深入去瞭解。但三浦綾子老師的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想法。 她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挖掘齣瞭《舊約》故事背後蘊含的深刻人性洞察。比如,她提到挪亞方舟的故事,錶麵上是關於洪水與拯救,但三浦老師卻從中看到瞭關於“選擇”的意義。挪亞一傢人,在那個看似絕望的時代,做齣瞭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這個選擇,不僅僅是關乎自己的生存,更是承載瞭生命的延續。她還強調,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睏在原地,是因為我們害怕做齣那個“不同”的選擇,害怕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即使害怕,也依然選擇前行。

评分

讀《舊約》告訴我的故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三浦綾子老師寫得太接地氣瞭!她就像我們身邊的長輩,用非常親切的語言,把那些原本可能讓人望而卻步的《聖經》故事,講得好像是我們自己親身經曆一樣。 她談到大衛的軟弱,那個曾經擊敗歌利亞的英雄,卻也曾因美色而犯下滔天大罪。三浦老師並沒有一味地去批判,而是深入剖析瞭大衛內心的掙紮,那種人性的復雜和矛盾,讓我們覺得,即使是聖人,也有凡人的一麵,也會犯錯。這反而讓我覺得,《聖經》裏的故事,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更多的是在呈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擁有的優點和缺點。她還講到,即使是犯瞭錯,隻要能真心悔改,上帝依然會給予寬恕。這種“人無完人”的觀點,讓我覺得很釋懷,也更願意去反思自己的行為。

评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人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舊約》有瞭更深的理解。三浦綾子老師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枯燥的史料,變成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在閱讀中,不斷地與書中的人物産生共鳴。 她講到巴彆塔的故事,那個關於人類驕傲與分裂的象徵,讓我看到瞭集體行為背後,個體欲望的投射。三浦老師提醒我們,有時候,我們追求的“統一”和“成就”,如果建立在自大的基礎上,最終隻會走嚮瓦解。她還強調瞭溝通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立場之間的理解與包容。這本書讓我覺得,《舊約》不僅僅是一部宗教經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文明演進的深刻寓言,而三浦老師,則是我們解讀這些寓言的絕佳嚮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