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菁華:宋詩分體選讀

宋詩菁華:宋詩分體選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宋詩
  • 宋詞
  • 古典詩歌
  • 文學
  • 中國文學
  • 詩詞鑒賞
  • 文化
  • 經典
  • 唐宋詩詞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宋詩是文化高度繁榮時代社會精神文化、人格修養、審美趣味和想像力的結晶。宋人順應時代文化發展的大趨勢,以新型的文化趣味和審美眼光觀照生活和自然,拓展題材,嚮深度開掘,並從藝術構思、手法技巧、遣辭造句等方麵努力創新,創造瞭不同於唐詩的美學風格而與唐詩雙峰並峙,許多名篇佳作,更是膾炙人口,曆代傳誦不衰。

  本書精選宋詩菁華360首,按體裁分體編排,並加詳細注釋和講解,為讀者領略宋詩之美提供參考。前言介紹宋詩文化特色和曆史地位,並概述宋詩發展曆程,可看作一篇簡明宋詩小史;書後還附有入選詩人小傳,都對讀者深入理解宋詩有所助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鳴


  北京大學教授,1954年生,山東成武人。1984年北京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執教。曾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係副主任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與研究,講授「中國文學史(宋元明清)」、「古代文學通論」、「宋詩研究」、「唐宋詞選講」等課程。曾被評為北京大學第四屆「最受學生愛戴教師」。有〈誠齋體與理學〉、〈宋詩活法論與理學關係初探〉、〈從「白體」到「西崑體」〉、〈即物即理,即境即心〉、〈宋代詞的演唱形式考述〉等論文,以及《宋詩選》、《簡明中國文學史(下)》(閤著)等著作。

圖書目錄

自  序
前 言
 
絕句
新市驛彆郭同年   張 詠 三
雨 夜   張 詠 三
塞 上   柳 開 四
柳枝詞   鄭文寶 六
泛吳鬆江   王禹偁 七
畬田詞(五首選二)   王禹偁 八
南平驛   寇 準 九
行 色   司馬池 十
赴桐廬郡淮上遇風三首(選一)   範仲淹 一一
江上漁者   範仲淹 一二
書光化軍寺壁   祕 演 一三
南 朝   石延年 一三
硃雲傳   宋 祁 一四
陶 者   梅堯臣 一五
宿雲夢館   歐陽修 一六
鷺 鷥   歐陽修 一七
夢中作   歐陽修 一八
過沛題歌風颱   張方平 一八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 二○
獨步遊滄浪亭   蘇舜欽 二一
夏 意   蘇舜欽 二二
齣雁蕩迴望常雲峰   趙 抃 二三
憶錢塘江   李 覯 二四
讀長恨辭二首(選一)   李 覯 二五
月陂閑步   邵 雍 二六
感雪吟   邵 雍 二七
夢遊洛中十首(選一)   蔡 襄 二七
度南澗   蔡 襄 二八
入天竺山留客   蔡 襄 三○
涵碧亭   文 同 三二
亭 口   文 同 三二
可笑口號七章(選一)   文 同 三三
詠 柳   曾 鞏 三四
西 樓   曾 鞏 三五
微雨登城二首(選一)   劉 敞 三五
彆永叔後記事   劉 敞 三六
夏日西齋書事   司馬光 三七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選一)   王安石 三八
南 浦   王安石 三九
梅 花   王安石 四○
山 中   王安石 四○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四一
夜 直   王安石 四四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四五
北 山   王安石 四七
木 末   王安石 四八
金陵即事三首(選一)   王安石 四九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五○
宿蔣山棲霞寺   俞紫芝 五一
無 題   俞紫芝 五二
新 晴   劉 攽 五三
雨後池上   劉 攽 五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五首選二)   蘇 軾 五五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選一)   蘇 軾 五七
東欄梨花   蘇 軾 五八
東 坡   蘇 軾 六○
海 棠   蘇 軾 六一
題西林壁   蘇 軾 六二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選一)   蘇 軾 六三
贈劉景文   蘇 軾 六四
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捨三首(選一)   蘇 軾 六五
縱筆三首(選二)   蘇 軾 六七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選一)   蘇 軾 六七
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選一)   蘇 轍 六八
寄 內   孔平仲 六九
鞦 江   道 潛 七○
臨平道中   道 潛 七一
夜發分寜寄杜澗叟   黃庭堅 七二
六月十七日晝寢   黃庭堅 七三
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選一)   黃庭堅 七四
蟻蝶圖   黃庭堅 七五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   黃庭堅 七六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選一)   黃庭堅 七八
鞦日三首(選二)   秦 觀 七九
春日五首(選一)   秦 觀 八一
賞酴醾有感   秦 觀 八二
首 夏   秦 觀 八三
垂虹亭   米 芾 八三
野 步   賀 鑄 八四
十七日觀潮   陳師道 八五
絕句四首(選一)   陳師道 八六
題榖熟驛捨二首   晁補之 八七
初見嵩山   張 耒 八八
夜 坐   張 耒 八九
鞦夜寄遠   張 耒 八九
偶題二首(選一)   張 耒 九○
亡友潘邠老有「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今去重陽四日而風雨大作,遂用邠老之句廣為三絕(選一)   謝 逸 九一
偶 成   饒 節 九二
晚 起   饒 節 九三
春遊湖   徐 俯 九四
十絕為亞卿作(選二)   韓 駒 九四
憶 舊   硃敦儒 九六
聽 雨   呂本中 九六
三衢道中   曾 幾 九七
襄邑道中   陳與義 九八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選一)   陳與義 九九
牡 丹   陳與義 一○○
夏日即事   張九成 一○一
汴京紀事二十首(選二)   劉子翬 一○二
絕句送巨山二首(選一)   劉子翬 一○四
清 晝   硃淑真 一○四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 遊 一○五
花時遍遊諸傢園(十首選一)   陸 遊 一○七
小園四首(選一)   陸 遊 一○七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 遊 一○八
瀋園二首   陸 遊 一○九
梅花絕句六首(選一)   陸 遊 一一○
示 兒   陸 遊 一一一
州 橋   範成大 一一二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選十一)   範成大 一一三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選一)   楊萬裏 一一七
夏夜追涼   楊萬裏 一一八
小 池   楊萬裏 一一九
寒 雀   楊萬裏 一二○
稚子弄冰   楊萬裏 一二○
道旁小憩觀物化   楊萬裏 一二一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選一)   楊萬裏 一二二
採蓮麯二首   蕭德藻 一二三
古梅二絕(選一   蕭德藻 一二四
涉澗水作   硃 熹 一二六
春 日   硃 熹 一二六
入瑞巖道間得四絕句呈彥集充父二兄(選一)   硃 熹 一二七
觀書有感二首   硃 熹 一二八
醉下祝融峰   硃 熹 一三○
舟 次   誌 南 一三○
東 渚   張 栻 一三一
立春日禊亭偶成   張 栻 一三二
晚 晴   張 栻 一三三
遊 絲   呂祖謙 一三四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選三)   薑 夔 一三五
過垂虹   薑 夔 一三六
野 望   翁 捲 一三七
鄉村四月   翁 捲 一三八
約 客   趙師秀 一三九
數 日   趙師秀 一四○
寒 夜   杜 耒 一四○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一四一
山 村   戴復古 一四二
無題二首(選一)   高 翥 一四三
鞦 日   高 翥 一四四
夜過西湖   陳 起 一四四
戊辰即事   劉剋莊 一四五
西 山   劉剋莊 一四六
歲晚書事十首(選一)   劉剋莊 一四七
遊園不值   葉紹翁 一四七
夜書所見   葉紹翁 一四九
嘲 蝶   文 珦 一四九
過 湖   俞 桂 一五一
春暮遊小園   王 淇 一五二
武夷山中   謝枋得 一五三
醉歌(十首選一)   汪元量 一五四
湖州歌九十八首(選二)   汪元量 一五五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   林景熙 一五六
第四橋   蕭立之 一五六
鞦夜詞   謝 翱 一五七
 
律師
寒食中寄鄭起侍郎   楊徽之 一六一
村 行   王禹偁 一六二
訪楊雲卿淮上彆墅   惠 崇 一六三
懷廣南轉運陳學士   希 晝 一六四
登原州城呈張蕡從事   魏 野 一六六
鞦日登樓客次懷張覃進士   潘 閬 一六七
春日登樓懷歸   寇 準 一六八
山園小梅   林 逋 一六九
小隱自題   林 逋 一七一
南 朝   劉 筠 一七二
漢 武   楊 億 一七四
無 題   晏 殊 一七七
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   晏 殊 一七八
城隅晚意   宋 祁 一八○
魯山山行   梅堯臣 一八一
小 村   梅堯臣 一八三
鞦日傢居   梅堯臣 一八四
東 溪   梅堯臣 一八五
戲答元珍   歐陽修 一八七
黃溪夜泊   歐陽修 一八八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   歐陽修 一八九
宿華嚴寺與友生會話   蘇舜欽 一九一
淮中風浪   蘇舜欽 一九二
晚泊龜山   蘇舜欽 一九三
次韻孔憲蓬萊閣   趙 抃 一九四
愁花吟   邵 雍 一九六
閑適吟   邵 雍 一九七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遊山巔至大林寺書四十字   周敦頤 一九八
和張屯田鞦晚靈峰東閣閑望   文 同 一九九
春 庭   文 同 二○○
葛溪驛   王安石 二○一
壬辰寒食   王安石 二○二
示長安君   王安石 二○三
春 盡   鄭 獬 二○四
遊廬山宿棲賢寺   王安國 二○六
郊行即事   程 顥 二○七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 軾 二○八
齣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蘇 軾 二○九
新城道中二首(選一)   蘇 軾 二一一
初到黃州   蘇 軾 二一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 軾 二一四
次韻江晦叔二首(選一)   蘇 軾 二一五
春日耕者   蘇 轍 二一六
霽 夜   孔平仲 二一八
夏日龍井書事(四首選一)   道 潛 二一八
登快閣   黃庭堅 二二○
寄黃幾復   黃庭堅 二二二
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   黃庭堅 二二五
題落星寺嵐漪軒   黃庭堅 二二六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   黃庭堅 二二八
宜陽彆元明用觴字韻   黃庭堅 二三○
遊鑑湖   秦 觀 二三一
病後登快哉亭   賀 鑄 二三二
次韻春懷   陳師道 二三三
春懷示鄰裏   陳師道 二三四
宿閤清口   陳師道 二三五
宿齊河   陳師道 二三六
自蒲赴湖早行作   晁補之 二三七
己卯十二月二十日感事二首
(選一)   張 耒 二三八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沖、錶之、公實野步   洪 炎 二三九
春日郊外   唐 庚 二四○
醉 眠   唐 庚 二四○
感梅憶王立之   晁沖之 二四二
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侄四首
(選一)   汪 藻 二四三
移居東村作   王庭珪 二四四
送鬍邦衡之新州貶所二首
(選一)   王庭珪 二四五
夜泊寜陵   韓 駒 二四六
春日即事二首(選一)   呂本中 二四七
兵亂後自嬉雜詩
(二十九首選五)   呂本中 二四八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鞦苗以蘇,喜而有作   曾 幾 二五二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曾 幾 二五三
春 陰   硃 弁 二五四
登嶽陽樓(二首選一)   陳與義 二五五
傷 春   陳與義 二五六
觀 雨   陳與義 二五七
北 風   劉子翬 二五八
春 望   劉子翬 二五九
元夜三首(選一)   硃淑真 二六○
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陸 遊 二六○
遊山西   陸 遊 二六一
夜泊水村   陸 遊 二六三
書 憤   陸 遊 二六三
臨安春雨初霽   陸 遊 二六五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二首(選一)   陸 遊 二六七
過揚子江(二首選一)   楊萬裏 二六八
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
(二首選一)   楊萬裏 二七○
雪   尤 袤 二七一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須插滿頭歸分韻賦詩得歸字   硃 熹 二七二
鵝湖寺和陸子壽   硃 熹 二七三
晚泊東流   王 質 二七五
送彆湖南部麯   辛棄疾 二七五
和翁靈舒鼕日書事(三首選一)   徐 照 二七七
黃 碧   徐 璣 二七八
薛氏瓜廬   趙師秀 二七九
庚子薦飢(六首選一)   戴復古 二八一
落 梅   劉剋莊 二八一
山中(六首選一)   方 嶽 二八三
過零丁洋   文天祥 二八四
金陵驛   文天祥 二八六
除 夜   文天祥 二八六
京口月夕書懷   林景熙 二八七
茶陵道中   蕭立之 二八八
書文山捲後   謝 翱 二八八
 
古詩
對 雪   王禹偁 二九三
江南春   寇 準 二九五
煮海歌   柳 永 二九七
代意寄師魯   石延年 二九九
涼 蟾   宋 祁 三○一
猛虎行   梅堯臣 三○二
田傢語   梅堯臣 三○四
汝墳貧女   梅堯臣 三○六
書 哀   梅堯臣 三○八
看山寄宋中道   梅堯臣 三一○
晚泊嶽陽   歐陽修 三一一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歐陽修 三一二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   歐陽修 三一四
盤車圖   歐陽修 三一七
明妃麯和王介甫作   歐陽修 三一九
再和明妃麯   歐陽修 三二一
吾 聞   蘇舜欽 三二三
中鞦夜吳江亭上對月,懷前宰張子野及寄君謨蔡大   蘇舜欽 三二五
南園飲罷留宿,詰朝呈鮮於子駿、範堯夫、彝叟兄弟   司馬光 三二七
河北民   王安石 三二八
桃源行   王安石 三二九
明妃麯二首   王安石 三三一
採鳬茨   鄭 獬 三三五
暑旱苦熱   王 令 三三六
戲子由   蘇 軾 三三七
法惠寺橫翠閣   蘇 軾 三四○
無錫道中賦水車   蘇 軾 三四一
百步洪二首(選一)   蘇 軾 三四三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蘇 軾 三四六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 軾 三四七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摺枝二首
(選一)   蘇 軾 三四九
泛 潁   蘇 軾 三五一
荔支嘆   蘇 軾 三五四
買 炭   蘇 轍 三五八
鞦 稼   蘇 轍 三六○
代小子廣孫寄翁翁   孔平仲 三六二
打 麥   張舜民 三六四
贛上食蓮有感   黃庭堅 三六五
上大濛籠   黃庭堅 三六七
送王郎   黃庭堅 三六九
戲呈孔毅父   黃庭堅 三七二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三七四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黃庭堅 三七五
跋子瞻〈和陶詩〉   黃庭堅 三七六
武昌鬆風閣   黃庭堅 三七八
老 樵   呂南公 三八一
彆三子   陳師道 三八三
芳儀怨   晁補之 三八四
勞 歌   張 耒 三九○
對蓮花戲寄晁應之   張 耒 三九一
牛酥行   江端友 三九三
瑜上人自靈石來求鳴玉軒詩,會予斷作語,復決堤作一首   惠 洪 三九五
夷門行贈秦夷仲   晁沖之 三九七
山中聞杜鵑   洪 炎 三九九
春 日   汪 藻 四○○
正月二十日齣城   張九成 四○一
夜讀兵書   陸 遊 四○二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陸 遊 四○三
題醉中所作草書捲後   陸 遊 四○四
關山月   陸 遊 四○五
農傢嘆   陸 遊 四○六
催租行   範成大 四○七
插秧歌   楊萬裏 四○九
夜宿東渚放歌三首(選一)   楊萬裏 四一○
重九後二日同徐剋章登萬花川榖月下傳觴   楊萬裏 四一一
倦綉圖   王 質 四一三
昔遊詩(十五首選一)   薑 夔 四一四
頻酌淮河水   戴復古 四一五
耕織嘆二首   趙汝鐩 四一五
軍中樂   劉剋莊 四一七
正氣歌   文天祥 四一九
送人之常德   蕭立之 四二三
 
詩人小傳
楊徽之   四二七
張 詠   四二七
柳 開   四二八
鄭文寶   四二八
王禹偁   四二九
惠 崇   四二九
希 晝   四三○
魏 野   四三○
潘 閬   四三一
寇 準   四三二
林 逋   四三二
劉 筠   四三三
楊 億   四三四
司馬池   四三五
柳 永   四三五
範仲淹   四三五
晏 殊   四三六
祕 演   四三七
石延年   四三八
宋 祁   四三九
梅堯臣   四四○
歐陽修   四四一
張方平   四四三
蘇舜欽   四四四
趙 抃   四四五
李 覯   四四六
邵 雍   四四六
蔡 襄   四四八
周敦頤   四四九
文 同   四五○
劉 敞   四五一
曾 鞏   四五一
司馬光   四五二
王安石   四五三
俞紫芝   四五五
劉 攽   四五五
王安國   四五六
王 令   四五六
程 顥   四五七
蘇 軾   四五八
蘇 轍   四六○
孔平仲   四六二
張舜民   四六二
道 潛   四六三
黃庭堅   四六四
呂南公   四六七
秦 觀   四六八
米 芾   四六八
賀 鑄   四六九
陳師道   四七○
晁補之   四七一
張 耒   四七一
謝 逸   四七三
饒 節   四七四
江端友   四七四
洪 炎   四七五
唐 庚   四七五
惠 洪   四七六
晁沖之   四七七
徐 俯   四七七
汪 藻   四七八
王庭珪   四七九
韓 駒   四八○
硃敦儒   四八一
呂本中   四八一
曾 幾   四八二
硃 弁   四八三
陳與義   四八四
張九成   四八五
劉子翬   四八六
硃淑真   四八七
陸 遊   四八八
範成大   四九○
楊萬裏   四九二
尤 袤   四九四
蕭德藻   四九五
硃 熹   四九六
誌 南   四九七
張 栻   四九七
王 質   四九八
呂祖謙   四九八
辛棄疾   四九九
薑 夔   四九九
徐 照   五○○
徐 璣   五○一
翁 捲   五○一
趙師秀   五○二
杜 耒   五○三
戴復古   五○三
高 翥   五○四
趙汝鐩   五○四
陳 起   五○四
劉剋莊   五○五
葉紹翁   五○六
方 嶽   五○六
文 珦   五○七
俞 桂   五○八
王 淇   五○八
謝枋得   五○八
文天祥   五○八
汪元量   五○九
林景熙   五一○
蕭立之   五一○
謝 翱   五一○

圖書序言

自序(節錄)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學中文係追隨先師趙齊平先生研讀宋詩時,宋詩還時常被作為反麵教材,宋詩研究更是門庭冷落。那時,常有師友對我的選擇錶示疑惑,因此,常要嚮他們解釋為什麼。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要找齣理由說服自己。說服自己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不過歸根到底,好的理由還在宋詩本身。那時,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註》是手頭常翻的書,但讀這部詩選的感受,卻有很多睏惑。《宋詩選註》是名著,學術水平之高,有口皆碑。錢先生選詩,眼光如炬,書中所選的作品都很優秀,尤其注釋所體現的博學睿智更令人佩服,許多注文都以過人的學養和感悟揭示齣所選詩歌的精彩,可是在全書的序言中,錢先生在總體上卻對宋詩多有微詞,似乎並不怎麼欣賞。這種反差頗讓人疑惑,雖然後來對個中原委有一點瞭解,但當初的這個睏惑,卻成瞭促使我去認真翻閱宋人詩集的重要原因。那時《全宋詩》還沒有編纂,研讀宋詩隻能依靠閱讀宋人彆集和《宋詩鈔》。好在北大圖書館藏書豐富,尤其原屬於燕京大學圖書館古籍藏書中的宋人彆集,不僅收藏全麵、係統,版本豐富,而且書目卡片做得非常專業,學術信息一應俱全。當時一邊在趙齊平先生的指導下做《宋元文學史參考資料》的注釋,一邊根據燕大藏書目錄卡片的指引,將宋代詩人的彆集,按時代先後一傢一傢讀下去。開始時受學養限製,對宋詩的好處並無太多體會。後來讀得多瞭,慢慢發現,其實宋詩真的不像世人批評的那樣一無是處,許多詩人作品,並不比唐詩遜色,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英光四射」(清人趙翼《甌北詩話》評歐陽修〈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詩的評語,參見本書所選該詩解說)。有瞭這樣的閱讀體會,再嚮他人介紹宋詩好處時,底氣雖不一定充足,但起碼內心比較踏實瞭。
  
  總之,體會主要是兩條:
  
  第一條是多讀。要想知道宋詩究竟如何,得沉下心來認真閱讀,不能輕信他人的批評意見。宋詩好不好,個人喜不喜歡,不讀,怎麼知道?明代楊慎曾拿瞭宋人張耒的〈蓮花〉、寇準的〈江南春〉、杜衍的〈雨中荷花〉和劉美中的〈夜度娘歌〉等四首詩,給倡言「宋人書不必收,宋人詩不必觀」的何景明辨認是唐詩還是宋詩,結果何景明認作唐詩。這四首詩都以風神情韻見長,確實近似於唐詩,以至於專學唐詩的何景明也會看錯。後來楊慎告訴何景明「此乃吾子所不觀宋人之詩」,何沉吟久之,強辯說:「細看亦不佳。」(見《升庵詩話》捲十二)。這件事隻是曆代唐宋詩優劣之爭中的一個小插麯,不過卻反映瞭一個有趣的現象,曆史上許多批評、否定宋詩的人,其實並未認真讀過宋詩。不讀,便不可能獲得對宋詩的真瞭解。古代禪宗大德主張「食必親嘗」,宋代高僧大慧宗杲也說:「佛性須是眼見始得。」(見《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這些話,移用於治學,也是至理名言。像何景明那樣未認真讀過多少宋人詩,便從先入為主的某些觀念齣發否定宋詩,其實正是治學之大忌。因此,多讀纔能真正進入宋詩,並獲得自己對宋詩的認知。
  
  第二條是細讀。要真正認識宋詩藝術價值所在,僅多讀還不夠,還得在閱讀時仔細推敲。尤其是對宋詩特有的一些寫法,更需細心體會纔能得其妙處。比如蘇東坡名作〈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詩對西湖風景之美的描寫,立意在於說明美的豐富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對於美的發現和欣賞,必須具備善於發現美的眼光和寬廣的審美心態(參本書該詩解說),不過就詩中具體比喻而言,卻有許多耐人咀嚼的意味。比喻的一般原則,多是用具體可感的直觀形象,比喻較為抽象不易感知把握的描寫對象,以增強形象刻畫之功。但在此詩中,詩人描寫的西湖是眼前實景,具體可見,可是作為喻體的「西子」,卻並不存在於現實時空,「西子」的形象,其實誰也沒見過,「西子」之美究竟如何,完全依賴於書本的記載和以往文學作品的描繪渲染。也就是說,「西子」之美,隻存在於文字之中,存在於人們的意念想像之中,並不具有確定的形象,不同的人對「西子」之美的想像肯定各不相同,可以說,一韆個讀者就有一韆個「西子」。因此,用這樣不確定的形象比喻眼前具體可見的西湖美景,其實並不符閤比喻的一般原則。就具體寫法而言,這是「反常」的,但就效果而言,卻「反常而閤道」,詩人正是利用瞭這種美的形象的不確定性特點,營造齣無限想像的空間,讓不同讀者生發不同的聯想,從而帶領讀者真正領略西湖無往不在的美景,領略形象描寫中所蘊含的「理趣」。在宋詩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宋詩的想像力價值和審美創造的價值,所謂「英光四射」的東西,正是體現在這些地方。讀宋詩,若在這些方麵草率看過,那就難免「入寶山而空迴」瞭。總之,細讀纔能真正領悟宋詩的妙處,保證入寶山而不空迴。
  
  當然,無論多讀,還是細讀,都不能隻讀宋詩本身,要想真正理解宋詩,還得讀唐詩,隻有讀懂瞭唐詩,纔能認識宋詩的傳承和新變。此外,還應該強調,宋詩的時代特色,與宋代文化的繁榮密切相關。在宋代繁榮興盛的文化氛圍中,宋代文學,豐富全麵,各種文類共存共榮,交相輝映,共同構成瞭繁榮的文學景觀。古文、賦、駢文、筆記等由士大夫階層掌握的文體,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革新發展;話本、諸宮調、鼓子詞、雜劇、唱賺等由新生的各種民間通俗文藝派生的通俗文學,也正式進入文學史的領域,成為此後文學主流的源頭;而興起於唐代的音樂文學麯子詞,也在宋代達到瞭發展的高峰。宋詩就是在這樣全麵繁榮的文學景觀之中生存發展,在其他文體的輝映下,成為宋代文學一道亮麗的風景。因此,要真正瞭解宋詩,隻讀詩歌本身是遠遠不夠的,隻有廣泛閱讀宋人的其他文學作品,並廣泛涉獵宋人思想學術方麵的著述,在更廣泛的思想文化和文學的背景中,纔能理解宋詩的時代特色是怎樣形成的。
  
  話說迴來,無論多讀還是細讀,總要有起手入門之處。宋人作詩十分高産,現存宋詩數量超過唐詩許多倍,北京大學中文係編撰《全宋詩》,共收現存宋詩作品二四七一八三首(不含殘句),詩人九○七九人(參見漆永祥〈簡論《全宋詩》的編纂與學術價值〉,載於古籍整理齣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古籍整理工作簡報》,二○○○年第五期),如此龐大的數量,濫竽充數的詩人、品質不高的作品自然也會很多。因此讀宋詩最好從讀選本開始,好的選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引路作用。本書的選注,不敢自許可以引路,隻希望盡自己的努力把宋詩的菁華選齣來,加以講解,為讀者領略宋詩之美提供參考。不過,限於學識和鑒賞水平,所選之詩,難免有魚目混珠者,注釋難免有疏漏或錯誤,鑒賞解說也難免有不得要領之處,這都希望能得到讀者的批評指正。
  
  宋詩的優秀作品,還有很多,遠非這個小小的選讀本所能備載。限於篇幅,許多好詩不得不捨棄,一些曾廣泛傳誦過或被其他選本反覆選錄過的作品,也因篇幅的原因沒有選入。像蘇軾這樣的大詩人,各體詩歌隻選瞭二十八首,其實再增加一倍也不嫌多,不過為瞭留齣篇幅讓其他各具特色的小詩人也能齣場亮相,不得不把他的許多好詩捨去。選詩的過程,其實難點和關鍵都不在選,而在如何捨棄,取捨之間,真是很費斟酌。作為編選者,自己知道許多好詩被捨棄瞭,但希望還能盡量保留宋詩的菁華,以見宋詩特色之一斑。 

圖書試讀

新市驛彆郭同年1張詠

驛亭門外敘分攜2,酒盡揚鞭淚濕衣。莫訝臨歧再迴首3,江山重疊故人稀。

【注釋】

①新市:地名,在今河北新樂縣西南,宋時屬中山府。驛:驛站、驛館。同年:指同一年中進士者。郭同年:其人不詳。②分攜:猶言分首、分袂。離彆。③「莫訝」句:此句說不要為分道離彆時頻頻迴首而驚訝。訝:驚訝。臨歧:到分路離彆之處。高適〈彆韋參軍〉:「臨歧涕淚沾衣巾。」

【解說】

送彆詩最難得的是語淺情深。這首詩的好處正在於語言像是隨手拈來,卻寫齣瞭友人分彆時互相戀戀不捨的深情。「莫訝臨歧再迴首」一句,把送與行雙方的神態和心情綰閤在一起,送行畫麵如在目前。陳衍《宋詩精華錄》捲一評雲:「眼前語說得擔斤兩。」

雨夜1張詠

其二

簾幕蕭蕭2竹院深,客懷孤寂伴燈吟。無端一夜空階雨3,滴破思鄉萬裏心4。

【注釋】

①原詩有二首,這裏選第二首。②蕭蕭:風聲。③無端:無緣無故。一夜空階雨:化用何遜〈臨行與故遊夜彆〉:「夜雨滴空階。」④「滴破」句:此句「滴破」二字從孟郊〈鞦懷〉詩「冷露滴夢破」化齣。

【解說】

這首詩寫客居的孤寂,寫雨夜客居中思鄉的心情。「無端一夜空階雨」,化用何遜「夜雨滴空階」之句,但轉換成埋怨的語氣,和下句閤在一起,精彩倍齣。思鄉之「心」可以被空階之雨聲「滴破」,把無形無相的鄉思賦予瞭質感,設想新奇。

塞上1柳開

鳴髇2直上一韆尺,天靜無風聲更乾3。碧眼鬍兒三百騎4,盡提金勒5嚮雲看。

【注釋】

①塞:邊塞。②鳴髇:響箭,又叫鳴鏑。發射時帶響聲,可作指揮號令之用。《史記‧匈奴列傳》:「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髇:音蕭。明楊慎《升庵詩話》引作「骹」,音義均同「髇」。③「天靜」句:說在寜靜無風的塞外草原上,鳴髇的響聲顯得格外乾脆響亮。④碧眼鬍兒:指塞外少數民族。騎:音記。一人一馬的閤稱。⑤提金勒:拉緊繮繩勒住坐騎。勒:帶嚼口的馬籠頭。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