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学之心,来自空想之心 在动画、漫画或童话故事的世界中,会发生许多不可思议或是如梦一般的情节。
例如在《哆啦A梦》中,大雄和哆啦A梦会在头上装一支名为「竹蜻蜓」的小小螺旋桨,以便在空中飞行。而在《名侦探柯南》中,高中二年级学生工藤新一被迫吞下谜样的药物「APTX-4869」,于是身体缩小到和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差不多。
第一次看到这类故事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会这样想:
「我也想要装竹蜻蜓在天上飞!」
「像APTX-4869般的药物真的做得出来吗?」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原本怀抱着这类憧憬或疑问的人,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有些人满怀期待,「等到哪天科学进步,可能就可以实现」;有些人直接否定,「这是想像世界中才会发生的事,实际上并不可能」;更有人觉得「不要老想着漫画或动画,还是认真念书好了」就不再接触。当然,这些想法并没有任何好坏优劣的区别。
在这几种「和梦想打交道的方式」之中,笔者从孩提时代就一直没停止思考「这些有没有办法以科学的力量来实现」、「假如勉强试试看的话会发生什么事」等问题。由于我既喜欢动漫和特摄片,又想要成为科学家,这应该是必然的吧。于是现在就从事以这类观点来思考动漫情节并写成书的工作。
以科学的角度来思考空想的世界,真的非常有趣。于是我了解为了让竹蜻蜓成真需要花费极大心思,知道柯南今后的人生也会伴随着许多恼人的问题,发现民间故事拔萝卜中老公公一群人拔萝卜的方式其实相当不正确。不论是探究哪个主题,都能够获得预期以外的有趣结论。
这大概是由于创作故事的人,将他们无边的想像力灌注于作品中才会如此吧。近年来在机器人研究上有惊人的发展,我认为或许可能是孩提时代就对手冢治虫老师的《原子小金刚》具有狂热的读者粉丝,想要打造出原子小金刚而成为科学家或是机器人的开发者,认真追寻空想世界所致。人类的想像力,是促进科学进步的原动力!
我希望能够和更多人分享这种乐趣以及对人类想像力的惊叹,于是从花了十五年以上的时间(编按:系以本书日文版出版时间为准)不停创作的【空想科学读本】系列中挑出特别受欢迎的稿子全面改写,再提供给羽翼文库当成系列作品。
由于书中也谈到相对论等,即使在高中也不会教的内容,所以有些部分可能会有一点点难,不过应该可以让读者感受科学性思考的有趣及快乐。
空想与科学是「互相吐槽求进步」的幸福关系──这件事,读者们一定也能体会。
译序
妙趣横生的多种「读法」 我还在京都求学的时候,就很熟悉也热中于【空想科学读本】系列。我就读的学校、待的系所,原本大家平时就会进行讨论、做脑力激盪,再加上彼此的研究题目又很「专」,从非洲维多利亚湖底的鱼是怎么筑巢、川蜷一整个晚上可以爬多远、我研究的那种青蛙是否真的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以上,到白蚁肠内菌是如何分解木头的纤维素等都有,研究的方向与内容五花八门,有时就会经由看新闻、卡通或读书报杂志来撷取灵感互相讨论,看看有什么新知旧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做研究时的瓶颈。
这些讨论对百分之九十的「正常人」来说,全是些「你们怎么那么无聊,会在意这个」的事情,或是对某些录到怪声音怀疑有鬼有怪的电视节目,被我们以相关所学嗤之以鼻(例如在空山幽谷渺无人烟之处录到「琴声」认为有鬼,而那明明就是青蛙叫)。然而【空想科学读本】恰好很合我们的胃口,书里的各个主题,不只会成为我们「检讨」的对象,偶尔也真的会刺激我们举一反三,看看哪些题目可以继续往下做。
所以有机会可以翻译柳田老师写给年轻读者的【空想科学轻读本】,真的让我很开心,就像是见到老朋友一样;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有回到研究室跟大伙讨论的感觉。特别是这本《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书中有不少主题都跟生物有关,不自觉边翻译边想着作者得出的结论,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上。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对这本书更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读法」。
首先,可以从全家不同世代一起「想当年」的对话开始。许多卡通动漫的人物名称,在不同世代有着不同的名字:怪医秦博士改成怪医黑杰克、小叮当变成哆啦A梦、咸蛋超人成为超人力霸王。有些卡通不再重播,有些故事相对冷门,对年轻读者来说比较陌生的,可以让家中长辈借由一边讲故事给晚辈听,一边和他们讨论科学新知的教学相长。也许有些文学故事是大家都没看过,只读到空想科学中的故事简介,那就可以拿来当作家庭读书会的选书。有些故事除了科学之外还能一路讲到生活中的道德、品格、安全教育,真的是非常有趣而多面向。
不过话说回来,【空想科学轻读本】系列最能够让大家学习的,其实是求知的态度。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与发明,都是始自小小的开端,从「有点在意」、「咦,好奇怪」,直到「找出解答」。以书中讲到《小红帽》中的大野狼,讨论牠既然能够把奶奶跟小红帽一起吞下肚,那牠该有多大为例,在小时候听故事,会觉得小红帽跟老奶奶好可怜、及时把她们救出来的猎人好棒的小朋友,长大以后的发展走向,一定跟听故事时就开始问东问西:大野狼的嘴巴有多大、反正都已经把牠的肚子剪开了,为什么还要在里面装石头再缝起来这样多此一举……的小朋友不一样。所以这本书,还可以成为兴趣分组的参考,所谓「物以类聚」。
也许对许多人来说科学是距离有点遥远的学门,但是我们的生活周遭科学却无所不在。现在的生活变得太方便,许多事物我们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太理所当然,于是就不再思考或留意。但这样也造成我们的怠惰、减少了刺激,然后,因此变笨。
【空想科学轻读本】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讨论大家从小到大常常接触的动漫、特摄片、传说故事中的各种「让人在意」的事物。也许这些主题乍看之下会让人觉得「思索这个是吃饱了没事做」,但是没有空想,就不会有生活的挑战与科学的发展。假如你也有问题想问,那就,尽量问并且一起寻求解答吧。
推荐序
空想、乱想、梦想,是创意的催化剂 《空想科学轻读本:怎么可能有这种事?!》的作者柳田老师,取材自耳熟能详的漫画、卡通、动画故事,对里面许多读者看得开心或轻松放过的设定与场景提出问题,让我们再进一步想想。比如他用简单的语汇及比喻让小朋友理解,这事情如果要变成可能的话,现实上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等等,读者发现自己也能用基础原理计算,感受到吐槽不合理设定的乐趣。又如柳田从小学时质疑小天使盪秋千的场景,到高中学会计算单摆週期并解出小莲的秋千之谜,深深感觉「书好好读可以解决疑问也不错」,这也让他一头栽进空想与科学世界之间。
我跟家中小朋友一起读这本书,书的内容很有画面并可以想像,大人看得懂作者的科学依据及计算,小朋友则深深被作者的比喻吸引且具体有感。不过,小朋友不平的是,明明是原着很有趣的故事及想像情节,却被柳田超级理性的解构弄得太有道理了,谁可以为原着作者说说话啊?
其实柳田对原着的许多有趣的质疑及解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反击,各位读者快来帮原着回击呀!比如说超人力霸王的年纪2万岁,柳田非常清楚且合乎科学的说明这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可以说超人力霸王是因为常常进行光速旅行,因此地球上的年龄是2万岁吗?拥有1兆只猫会产生很多问题,数猫要花掉很长的时间,猫会佔据很大的空间,吃掉很多的饲料,喝掉很多的水,这在现实生活都是不可能的;但说不定,猫居住的山谷是有着许多类似楼层的空间,才可以容纳如此多猫呀?故事里的猫互相厮杀产生的噪音,还有猫的排泄物等,也都是我们有机会再接下去思索的问题。这是「空想未完待接龙」,期待更多的亲子一起共读,会有更多的对话以及激盪出更多的想像。
您可以想像小红帽这个故事被改编成饥饿的小红帽把大野狼吞了吗?小学生一定会听得很开心,眼睛闪闪发亮。不过小红帽真的吞得下大野狼吗?大人说那是童话的想像,小孩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但是就是该有人出来吐槽才行。符合科学原理的卡通漫画不容易精彩,跳脱科学原理才能吸睛,柳田把我们拉了回来,不平的你有没有新的想法?要不要为卡通动漫画的原着做些辩护?
功课如鸡笼般把小朋友框住,小朋友排得满满的学习课程,让他没有发呆的机会,大脑一直在填充知识,对于问题的探究往往思考不足;但是空想、乱想、梦想是创意的催化剂,你不让孩子空出时间发呆酝酿创意,消化知识,那他长大后能做的事是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
柳田在前言中写道:「科学之心,来自空想之心。」这让我想问失去童心许久的大人们有多久没有发呆乱想了?为了生活,每天被KPI追着跑(当然那是学管理的人造成的祸害),脑中永远是那一成不变(懒得变或是变不出啥名堂来)的工作,生活中的大小事激不起一丝涟漪,何来创新?我们有多久没有说故事了?从小时候睡觉前听父母讲的故事,到要讲故事给自己小孩听时,发现许多影音设施可以代劳,我们没机会构思如何讲个故事了!我们当然失去了空想、乱想、梦想的机会,遑论如何提高创造力、什么样的思考会更有创意。
现代人常消磨掉与生俱来的能力甚或是自行关机,再花钱补习来学习如何重新开机,如此舍近求远,不如就从跟孩子共读这本书做起!《空想科学轻读本:怎么可能有这种事?!》适合小朋友看,大人陪着阅读更可以把童心一起找回来,唤醒说故事的能力,而工作上卡卡的问题也有机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症结所在,体会创意思考的触媒无所不在。
李旺龙(成功大学材料系&奈微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