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重振颱灣精神,復興文化中國 今(二○一六)年五月四日,颱灣學術及文化界人士將在颱北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宣布成立以「重振颱灣精神,復興文化中國」作為宗旨的「文化中國論壇社」,同時推齣這本題為〈總統?總督!?〉的書,批判李登輝,質疑蔡英文。
自從中英鴉片戰爭(一八三九|一九四二)年失利之後,中國便陷入一連串的內憂外患之中,開啓瞭「羞辱的世紀」: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敗於明治維新後新興的日本;接著日本又在中國領土上擊敗沙俄,使得中國知識份子信心全失,因而醞釀齣五四時期盛行於知識界的三種意識:社會達爾文主義、科學主義和全盤反傳統主義。
在國共內戰時期,共産黨主張學習蘇聯,國民黨主張學習英美、但他們卻同樣持有這三種意識型態,毫無二緻。中共在大陸獲得政權之後,發起瞭一係列的政治運動,最後釀成「文化大革命」的悲劇。
颱灣原本就是以漢人為主所組成的移民社會。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守颱灣時,有將近兩百萬人隨蔣介石來颱,其中六十萬是軍人,其餘一百多萬則是來自中國各地的文化菁英及其傢眷。他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在蔣經國時代,創造齣「東亞四條小龍」的經濟奇蹟,並且把颱灣打造成比中國更中國的「文化中國」。
一九九四年李登輝在國民黨內掌握實權之後,開始推動以「去中國化」為實,「全盤美化」為名的「教改」,二十餘年下來,他成功地塑造齣新的「教改世代」,同時也把颱灣的教育搞成「沒有品質管製」的「缺德」教育,澈底腐蝕颱灣社會的根基。
對颱灣當前的政治局勢而言,李登輝在《餘生》一書中所發錶的「日本祖國論」,以及他在日本國會議員會館所提齣的「亞洲發展停滯論」、「脫古改新」、「典範轉移」,充分代錶瞭五四以來中國知識界「自我殖民」的意識形態。在今年的五四紀念日,我們發起組織「文化中國論壇」,目的就是希望兩岸的學術及文化界能夠各自澈底反思:五四意識型態對於兩岸社會的深遠影響。我們深信:唯有反思五四,纔能超越五四。
蔡英文在五二○就職之後,如果能夠堅持本書所主張的「一中兩憲」,跟對岸的中共當局進行互動,則她不僅能夠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跟邦交國維持住「主權國傢」之間的關係;而且可以激勵民間,重振當年的「颱灣精神」,和海峽對岸的中共政權,展開良性的製度之爭。
相反的,如果她隻是想依照李登輝的指示,掛「中華民國」的「羊頭」,賣「心理颱獨」的「狗肉」,在兩岸關係上隻求含混過關,不管「斷交海嘯」是否發生,她在五二○就職之後,勢必要緻力於修改教科書,扭麯曆史,把颱灣下一代的精神意識改造成日本殖民地的「次等國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她能夠繼續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內辦公,她的格局充其量不過是個「總督」而已。
我希望:本書最後一章所述「小桃阿嬤」慰安婦一生的故事,能夠喚醒颱灣社會的良知,在這個曆史的關鍵時刻,讓颱灣作齣理性的抉擇。
國傢講座教授
黃光國
於國立颱灣大學心理學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