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当香港万里机构吴春晖先生约我写这本书稿时,我犹豫了一段时间。目前书架上不乏八字命理学的初级读本,扪心自问:我能写出的,跟已有的这类书会有甚么不同?
首先,我回顾了自己学习和研究命理的过程。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就接触到八字命理,由此产生了对这门传统术数的好奇。时光荏苒,距今已有近五十年了。八十年代中期到美国来留学,途径香港时买了几本命理书。当时我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它的东亚图书馆里也有不少中文命理作品。这些书陪伴我度过了异国的业余时光。1994年,我的第一本命理书稿──《八字与中国智慧》,就是在这个东亚图书馆里写成的。2006年春,我辞去工作,提前「返休」,专门来研究这门古老的学问。我是从命理学史下手的,系统地阅读了这方面的经典作品,学习的结果是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命理学史论》。接着,我关注出生时间与健康体质的关系,其结果是《又一种「基因」的探索》。2013年,我又完成了《命运的求索:中国命理学简史及推演方法》。香港万里机构在2015年春出版了繁体本《中国命理学简史及推演方法》,流行于港台和海外。这些年来,我都是在书卷中度过的,对中华先哲所创建的这门「绝学」真是到了十分痴迷的地步。
在《命运的求索》一书中,我写道:
作者认为,人出生的时空结构联繋着他的生命信息,这是中华先人的一个伟大假说。近两千年来命理的理性探索,本质上是对这一假说做出的实证。囿于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正是运用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工具,对它进行「新一轮」实证的时候了。
这里概括了我这些年来的认识和研究目的。既然是一种「伟大的假说」,就应该以现代科学的态度来审视它、研究它。命理学应当置于现代科学探索的框架下。我应当来做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向现代人,尤其是初学者,传承我们先人的智慧。承上启下,薪火相传,这不正是我这个学习者应负有的历史使命吗?将传统命理置于现代研究的框架内,这成了我写这本基础教程的一个主要动因。
八字命理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知识体系,它应当被接纳进学术的领域。固然,命理学长期存身于俗文化之中,有着不少历史和世俗的积淀物,需要我们去清理,去规范,去做出新的阐述。从基本概念到一步步的推演,现代化是这一门古老学问不能回避的新征程。至于把我们祖先的睿智,轻易说成是「迷信」、是「伪科学」,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谓予不信,那么就请你耐心地读一下我的论证,指出我的疏漏。本书首先对八字命理学的对象、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特征,都做了简要的阐述,这是不同于前贤着作的地方。希望这些论述能为命理学进入庄严的学术殿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对于今天的初学者来说,我觉得,也确实需要一本新的入门书。
回顾已往较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上世纪三十年代有韦千里的《命学讲义》,六十年代有台湾吴俊民的《命理新论》,以后还有不少通论书。它们在现代命理研究史上都起过良好的作用。然而,在今天知识爆炸、生活快节奏的年月,要把读者迅速地引领进传统命理学的大门,我认为,不仅要有现代知识的阐述,还需要有一套简洁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命理学终究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问。我为之苦思了两个多月,比划自己的论命经验,终于设计了一套可以操作的图解法。这时我才有信心回复吴春晖先生:我动笔了。──「应用图解法,领你入堂奥。」就是说,一个有兴趣的读者,若能按部就班地跟着书中所展示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操作,你至少能窥见八字命理学深深的堂奥。这是本教程不同于前贤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记得宋代禅宗大师对于参禅提出过三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到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到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我觉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过程,也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开始学习的时候,它们都以原来的面貌呈现在你面前。等你进去了,它们都变了。它们似乎是联系的,又好像是分散、孤立的,山不是原来山的面貌,水也不是原来的水了。你刚才还若有所得,沾沾自喜;一会儿又茫然有失,四处探寻。这是最令人迷茫的阶段。许多想探胜景的人,就是在这里止步了。
我自己也亲历过这样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个引路人,至少要有一本可以帮助入门的书。就像旅行,需要向导,至少手头有一本「指南」。回顾自己走过的漫漫长路,大多是在暗中摸索。仔细琢磨:第一个阶段是总体,是山是水。第二个阶段,是分析,是解体。但是,如何分?如何解?要靠你拿着实例去反复揣摩,去领悟。第三阶段,又回到了总体。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分析工作,这时,你就胸有成竹,你就能回答山是怎样组合起来,有几道山嵴,几个崃谷;水是怎样汇合成的,有几道水脉,有几处暗流。事实上,这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现代科学。西方现代科学是从分析下手的,手续清楚,朝前探究,步步为营。而中国学术却是从总体到总体,最难的就是这第二个阶段:茫茫山水,如何抵达彼岸?
为了解决这第二阶段的困惑,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明确地提出了「多视角」的方法。固然,从理论上讲,命理研究本身就带有「黑箱」探索的特征,但辨别和确定不同的视角,是十分重要的分析途径。在本书内,我把命造的结构分析归结为四个基本视角(强弱、调候、格局、形象),带领读者循序渐进地熟悉和掌握其分析要领。为了帮助初学者,除了图解,我还特意应用了一系列数量比较的方法(包括日主强弱等级、调候比较等级等),这是供你──亲爱的读者,登山涉水的「手杖」。学习者可以借助这些手杖,比较轻松地完成那一段较艰难的旅程。但是要记住,它们只是辅助工具,它们是有局限性的。当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就不需要这类粗糙的登山工具了。这时,值得庆贺的是,「精粹」已了然在胸,你已经进入「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第三阶段了。
因此,本书是八字命理学的一本入门教材。读者对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命理学有兴趣的人。整个教程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第一、二章),让读者了解命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以及它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静态分析(第三章至第八章)。它系统地阐述对八字结构如何做出多视角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动态分析(第九、十章)。这里引进大运和流年。通过分析八字结构与大运、流年的相互作用,了解八字命理学是如何分析人生的动态进程。第四部分是「走向实务」(第十一至十三章),阐述八字命理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指称网络,去投射现实的人生百态,从而进行实际人生的描写、解释,以及做出预测。本书的结尾附有「八字结构分析图解流程」,将本教程对八字结构分析流程制成样式,供读者自己进行命理分析实践时做程式化分析的参考。
本教程的设计和编写,也得益于笔者过去对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经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实,命理学跟语言学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命理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符号的研究。传统八字命理应用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的符号系统,去刻画宇宙中「气」的运行状态,从而从个人出生的时空结构出发,去描写和预测对应的人生轨迹。本教程正是从阐述干支符号性质出发,去构建八字命理学的分析系统,尝试将这门古老的术数演进为现代研究的学术体系,期待它终将能成为现代知识人群能接受的一门科学,不负我中华先人的世代传承和锲而不舍的努力。
今夜是除夕,书稿终于完成了。感谢吴春晖先生,是你促成了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值此良宵佳节,我大洋彼岸的朋友啊,我十分思念你们。因为去年春季查出了心臓病,取消了回国的旅程,独在异乡为异客,我已经很久没有跟你们当面切磋学问了。我要感谢王永成、金晓常先生在我患病期间对我的关怀和鼓励,感谢鲍卿、卢津源、戴理宏、陈业孟、何重建、熊月之、董向慧、胡志强、文贯中、吴道平、陆丙甫、高杰清、袁卫东、曹晓明、洪大德、梁知、丁大地、唐保兴诸友以及谢平、夏林、张楠、帅政宏、邢斌、王克军、安广青等后学者对我的关心,感谢我的妻子魏晓明对我的照顾,是你们给了我在传统命理沃土上继续耕耘的力量。望着窗外在月光下皎洁的白雪,天地是那么静谧。此刻,春之神好像已经来了,她轻叩着我的心扉──「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愿传统命理学也能迎来春风骀荡的时节!
陆致极
2016年2月7日农历除夕之夜
于美国芝加哥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