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教室:自由、推理、激辯,東大師生的完美翻譯示範

翻譯教室:自由、推理、激辯,東大師生的完美翻譯示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翻譯
  • 外語學習
  • 語言學
  • 教學
  • 案例分析
  • 口譯
  • 筆譯
  • 學術著作
  • 北京大學
  • 翻譯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令人興奮的翻譯教室」
真實載錄

  教授被譽為「日本翻譯第一人」、教材是九部經典現代小說。

  這裏有對「翻譯」最熱烈的思辯、對「小說/創作」最幽微真切的理解、對「語言」最精準的掌握,師徒彼此「競譯」,自由風氣彌漫。

  這裏是,東大的翻譯教室,「逐字逐句、實際演練」的教學過程,完美示範瞭「一流翻譯」為何是一流。


  probably、perhaps各是幾成的「可能」?
  Finally不是「最後」,可能是「到頭來」?
  see、watch、look如何區分?代名詞譯或不譯?
  真正的翻譯,不是找尋字典裏「A對B」的僵硬對應,而是推敲單字在文章脈絡中的真意、揣摩原文行文的意境與節奏。

  要重視「原文語序」,還是強調「譯文的自然流暢」?
  譯者須提齣自己的翻譯主張,還是不能錶現齣個人色彩?
  「奇怪的原文就要有奇怪的譯文」,但如何保留原文語感,又不至於讓人誤解隻是「譯得差」?
  除瞭對單字的掌握,譯者同時還擔任推理者與導演,在字裏行間找綫索,為作品風格定調。

  ★「每一部小說都有自己的DNA」──作者柴田元幸
  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卡佛對崩潰人物的同理、村上春樹的異界世界觀……
  透過九篇經典短篇的翻譯演繹,作者示範瞭譯者麵對風格迥異的作品時,如何理解小說背景、作傢性格和創作傾嚮,一步步還原小說的原創世界。


  ★「比起寫小說,我更享受翻譯。」──客座講師村上春樹
  來到好友課堂,一代小說傢、翻譯傢村上春樹不設限(!?)開講:

  譯介新作傢的興奮與使命感、對他人創作的異界體驗、翻譯的療癒故事……除瞭對翻譯的龐大熱情,更暢談創作路綫的選擇、如何從外在形式進入創作模式的小說心法……

  「三十歲我寫瞭《聽風的歌》拿下新人奬,當時最高興的莫過於從此可以放心翻譯瞭。」

  最嚴謹、最自由,東大最熱門的10堂翻譯課,歡迎入座!

本書特色

  ◎收錄村上春樹不設限(!?)談話,村上迷不可錯過!
  村上春樹為何鮮少和日本作傢往來? 小說傢如何在過濾娛樂、情報的生活中,瞭解外界動嚮?「您活到現在覺得最痛苦的是什麼?」、「是怎麼重新站起來的?」麵對東大生的犀利發問,村上春樹時而防守更多時候是侃侃而談!

  ◎含九位當代小說傢風格解析。從作傢定位、寫作背景等來認識小說與創作。

  ◎可精深英語文法單字、文章解析能力。

推薦人

  王蘊潔/知名譯者
  倪安宇/知名義大利文譯者
  陳係美/資深譯者
  陳信宏/知名英文譯者
  陳榮彬/颱大翻譯碩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張鞦明/資深譯者
  尉遲秀/知名法文譯者
  賴明珠/知名譯者
  ──專業熱情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翻譯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之路,何其幸運,不必齣門就能夠身臨其境地跟著日本知名翻譯傢柴田元幸上十堂翻譯課。」──王蘊潔/知名譯者

  「誠如書中所說,翻譯的經驗是一種虛擬體驗。所以翻譯工作貌似枯燥單調,其實再豐富不過,因為我們不斷在體驗他人的人生精華,更覺得自己的渺小與不足,激發齣我要更好的自我期許。」──倪安宇/知名義大利文譯者

  「作者循循善誘,討論細膩,不禁讓我迴想起大學時上文學作品分析的情景。」──陳信宏/知名英文譯者

  「文字風格、作者思想、翻譯技巧……,這本書涵蓋瞭翻譯技藝的大多數麵嚮。喜歡美國現代文學的人尤其不能錯過。」──陳榮彬/颱大翻譯碩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這真是一本奢華的書,可以如此細膩地記錄一個全心投入的宇宙,讓人得以窺見大師帶領門徒如是專注地修習一門手藝,我也在其中得到印證和啓發,獲益良多。」──尉遲秀/知名法文譯者

  ◎「翻譯不是一門科學。沒有自己的主張,就不是人類的創作。」──哈佛大學教授、翻譯傢Jay Rubin傑‧魯賓

  ‧「好像真的坐在東大教室聽瞭幾堂珍貴的課」、
  ‧「認識瞭最高等級的翻譯」──日本讀者Terra
  ‧「讓人感受到閱讀與書寫樂趣的一本書。」──日本讀者golgo139
  ‧「光是書中村上春樹對《麥田捕手》的『you』翻譯法就值得重讀好幾次!」──日本讀者u99
  ‧「書中的文章解析訓練對英語學習很有幫助!」──日本讀者兎口
  ‧「看完讓人想馬上讀翻譯小說!」──日本讀者Romeo55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柴田元幸Shibata Motoyuki


  1954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教授、翻譯傢,專攻美國文學。柴田元幸曾明言自己的翻譯取嚮「對寫實小說沒有興趣,我所翻譯的作傢,都是腦中瀕臨崩潰的人物」。遇到精采的作品,柴田會主動引介齣版,而他譯介的不少作品在日本的人氣甚至會高於母國。他以多篇美國現代小說的翻譯聞名,被譽為「日本翻譯第一人」。

  柴田元幸和村上春樹是日本知名的「翻譯搭擋」,因熱愛翻譯而相識,曾以交換最愛作傢的「競譯」(柴田譯村上譯過的瑞濛・卡佛、村上譯柴田譯過的保羅・奧斯特)形式互相切磋。柴田亦曾受託校正村上春樹本人的英譯作品,友誼淳厚的兩人還結伴赴美拜訪作傢。

  在翻譯未被正式列入大學課程的時代,柴田元幸於東大首創「翻譯教室」,採取對小說逐字逐句實際演練的互動式教學,成為東大長年的熱門課程。

  著作包括《一知半解的學者》(1992年讀賣散文奬)、《美國文學課》、《翻譯夜話》(與村上春樹閤著)等書。譯作包括保羅・奧斯特的《鬼靈》、《禁鎖的房間》,瑞貝卡・布朗《傢庭的醫學》等美國現代小說以及插畫傢愛德華・高栗的多本繪本。

譯者簡介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翻譯作品散見推理、文學、設計、童書等各領域,並從事藝文、商務、科技等類型之同步口譯、會議、活動口譯。

  臉書專頁:譯窩豐 www.facebook.com/interjptw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1史都華・戴貝剋    Stuart Dybek ▎故鄉Hometown
2貝瑞・約剋魯Barry Yourgrau ▎鯉魚Carp
3瑞濛・卡佛Raymond Carver ▎傢庭力學Popular Mechanics
4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    i ▎青蛙老弟救東京Super-Frog Saves Tokyo
(傑‧魯賓英譯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Jay Rubin)

★特彆講座:村上春樹

5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看不見的都市Invisible Cities (Le citta invisibili)
6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在我們的時代In Our Time
7勞倫斯・韋施勒    Lawrence Weschler ▎吸入胞子Inhaling the Spore
8理查・布勞提根    Richard Brautigan ▎太平洋收音機之火Pacific Radio Fire
9瑞貝卡・布朗    Rebecca Brown ▎天堂Heaven

習題作品‧作者介紹


 

圖書序言



所謂忠實,在於忠於讀者的感受


  這本書的題材特彆,體裁也特彆,可以說如實地將一門翻譯課化為文字。

  全書共有九篇文章加上一場村上春樹先生的特彆講座,還邀請瞭村上春樹先生作品的英譯者傑・魯賓先生加入討論,總共十堂課的內容,分量十足。

  每堂課依照事先指派的翻譯功課,進行逐段討論,基本上讓學生們自由錶達對範例譯文的意見,再由老師點評;當然老師也會主動提齣一些該注意的重要問題。

  處理這本書時,我的進行順序是先依著日文譯齣一遍,再迴頭對照英文原文;翻完下麵針對此段的解說後,迴頭修改;每章最後有教師的翻譯範例,這時還要前後對照下點工夫,錶現齣學生譯文和教師譯例之間的差異;其中某些章節引用瞭坊間既有的譯本,當然得再調整中文譯法,錶現齣各種譯本獨特的味道。

  也就是說,同一篇文章約要翻上兩到三次,並且要給每一種譯法不同的錶情。我英文造詣不佳,偶爾遇上難解的原文,還不時要勞煩英文譯友齣手相救,替我說文解字一番。

  在這樣字斟句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迴頭修改原本翻好的文字,原本下意識選擇的字詞,也會在過程中重新被端上颱麵,從各種角度反覆檢視。這種調整修改的過程不比一般潤稿,更加費神也睏難。前半段的工作尚能單純專注在字句的正確度上,愈到後期加入多種譯本比較時,在正確度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呈現齣每種譯本文氣、風格,甚至翻譯策略的不同。

  說老實話,遇到某些難以順利將原文的日文解釋轉換為中文的部分,我心裏不免沮喪挫摺,甚至有點懊惱後悔,「唉!何必硬要翻一本用日文來講解英翻日技巧的書?」等到全書譯畢,最艱難的作業結束,進入最後階段的修潤時,我纔終於能比較冷靜客觀地看待這本書。

  書中討論的問題,固然有一部分侷限於日文這個語言的文法、文化特殊性,例如片假名、漢字的比較、多樣的人稱變化、日文語序等等,這些對於閱讀中文的讀者來說或許沒有太大意義;不過這本書更有趣的部分,在於生動地呈現瞭一位日本教授如何教授翻譯、如何在課堂中錶達他的翻譯觀點。

  其中作者最重視的,我認為是譯文的忠實。而什麼是作者所謂的忠實譯文?引用作者的解釋,簡單地說就是「奇怪的原文就要有奇怪的譯文」。

  作者認為,譯者首先要瞭解每一個字詞在原文中的力度及意義,然後在譯文中試圖錶現齣相同分量。

  「就像我剛剛說如果英文裏有五次she,日文中大約三次具有同等效果,跟Are you crazy 效果相當的說法並不是『你瘋瞭嗎?』。」同樣一個字,在不同語言中的「強度」不同,因此照字直翻不見得是最好的策略。

  「總之,能不能讓讀者腦中自然浮現齣一個年輕人跟女孩一起散步的情景,纔是最大的關鍵。」

  所謂的忠實,不在忠於文字本身、力圖精確對照,而在於忠於讀者的感受,讓閱讀不同文字的讀者,能獲得相同的感動。

  另外,可以運用文字長短、標點符號等來營造文章的節奏感,還有必須掌握敘事者跟人物之間的距離、咀嚼原文的調性風格後再下筆等等,也都是超乎語言差異的共通準則。

  對於翻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如作者的建議,看完習題原文之後實際試翻一次,然後再對照接下來的討論過程,享受虛擬課堂的感覺。當然也可以純粹隔空旁聽,透過每堂課的不同主題概略感受近

  現代英美文學的風格,瞭解作者的翻譯觀點。我自己個人很喜歡這位教授在課堂上詼諧風趣、沒有架子,對誤譯嚴謹,但開放接受學生意見的態度。

  為瞭盡量不影響閱讀,文中盡可能不標示日文原文,隻留下少部分不得已必須保留或加注之處。讀懂日文的朋友閱讀這些保留的原文,或許也有另一番樂趣。

  轉換至第三種語言的譯文,或有牽強、不盡理想之處,感謝編輯在初稿階段仔細地修改、給與諸多建議,以及許多譯友各方麵的鼎力相助。翻譯過程中對譯稿的琢磨,讓我深深反省自己平時對於文字的敏感度之不足。

  用字決定文章風格這件事,似是理所當然地存在每一個靠文字維生的人心中,但是當我自問,我是不是夠認真地麵對每一個字,讓它足以麵對來自各種角度的檢視考驗而依然成立?我有沒有替每一個譯文挑選齣最適閤、最能錶達原文涵義的字句?

  說來慚愧,很多時候並沒有保留足夠充裕的時間,能像這樣對某個字詞不斷鑽研、再三反覆玩味。

  這趟旅程對我來說,不僅是一門翻譯教室,更是一門提醒自省、謙卑的課堂。

詹慕如(本書譯者)/文

前言

  這本書是將2004年10月到2005年1月的東大文學係課程「西洋近代語學近代文學演習第1部 翻譯演習」直接化為文字的結果,同時也修正瞭課堂中的口誤和矛盾等,特彆是齣自教師之口一連串不閤理、不明所以的發言,也做瞭某些程度的閤理修飾,不過基本進行方式都跟實際課堂相同。

  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實際課堂上哪些問題會讓教師和學生們特彆熱切激辯,看在對翻譯或者文字技巧等並不特彆感興趣的人眼中,或許大半都是微不足道的爭論。但是也有人認為,能熱切討論社會上多數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事,這個地方纔夠格被稱為大學;再說,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能讓萬人同聲認同是全天下最重要的大事。任何事都可能對某人來說無關緊要、對某人來說至關重要。在這2004年的課堂中,不知為何聚集瞭不少認為翻譯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的人,是個相當幸運的場域。我也由衷希望藉由內容成書,讓更多有同樣想法的朋友能模擬參與討論。

  課堂的進行方式,大緻如下:首先我會事先發下習題,請所有學生翻譯、繳交譯文。這些譯文由教師和幾位研究生(該學期有三位)分工修改,寫上評語後在上課時發還。上課時學生手邊會有自己的發還譯文。課堂上會使用懸吊式攝影機,簡稱OHC,又稱俯視攝影機,或是教材提示裝置,這種工具始終沒有固定名稱,總之就是一颱簡單的放映攝影機,可以把事先列印齣來提示用的學生譯文映在畫麵上,一邊跟學生討論,教師當場批改。課堂結束時學生繳交下次上課的習題譯文……這樣的過程重覆瞭一個學期。幾乎每星期都得交齣翻譯,對學生來說也是挺吃力的一門課。

  從1993年到2001年,我在教養學係開這門課的時候授課對象是所有學係的學生,所以選修人數多達100~400人,課堂進行多半是教師一個人講課、對著畫麵的譯文批改(很少有學生能在200人麵前自在發言),2002年以後我開始在文學係開這門課,授課對象基本上都是文學係學生(也有少部分其他係感興趣的人聞風而來),選修人數大約40~60人左右,教師和學生得以在課堂上有各種討論。其中,2004年的課堂討論氣氛莫名熱烈。有人常喜歡強調名師、劣師的差異,其實我覺得,一堂課的好壞主要還是掌握在參與的學生手中。

  要怎麼來讀這本書,當然是讀者各自的自由。這本書沒必要從第一章開始依序閱讀(其實前兩章的內容最細雜,可能從第三章開始看比較容易進入狀況)。不過,若試著站在參加虛擬課堂的觀點,來思考如何利用本書,最理想的方式還是像參與課堂的學生們一樣,先親自麵對原文,就算不親自試翻譯文,至少也在腦中想想「這裏該怎麼譯好?」,把原文讀透一遍。還有,很遺憾讀者的譯文無法由教師或院生團隊來批改,但各位可以把存在自己腦中或者已確實寫在紙上的譯文,與收錄於各章末尾的教師譯文範例作比較,自行批改,再開始「上課」。

  為瞭讓讀者能更輕鬆地閱讀原文,我也想過要不要加上注釋,但是對每個英文單字加上譯語這種注釋,對翻譯有百害而無一利,盡管比較費事,長遠看來我還是認為利用字典「閱讀」每個生字的定義和例句,掌握詞語整體的「麵貌」,纔是有益的做法,如同我對待學生的方式,我也同樣將習題原封不動地丟給各位讀者。像這樣親自讀過、譯過,然後發現「這裏該怎麼處理纔好?」、「這個地方就是看不懂」,在腦中帶著幾個問號來「上課」,就是最棒的過程。

  該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是在學生時代灌輸筆者正確閱讀英語之重要性的渡邊利雄老師和島田太郎老師,還有每次上課都踴躍發言的各位學生,以及曾經應邀來授課傑・魯賓(Jay Rubin)和村上春樹先生。有兩位蒞臨的課堂,學生們的錶情真的都光彩滿溢,我在一旁看瞭也覺得很高興。還要感謝每次提供課堂協助的小野進老師等視聽覺教育中心的各位,以及文學係教務課的各位。雖然基於公司方針不便在此公布名稱,但我也要特彆謝謝每次到教室來錄製上課過程、將錄音文字化的責任編輯。每週跟我一起批改學生提交譯文的研究生,新井景子小姐、小澤英實小姐、小路恭子小姐,謝謝你們。以前不管100份或200份,我都得獨自看完批改,但是現在能挪來閱讀報告的時間減少、體力衰退,再加上大腦的轉數也大幅降低,研究生助教已經是我不可缺少的左右手。另外小澤小姐在本書原稿的階段已經先行讀過,並給瞭無數建設性意見。多虧瞭她的幫忙,讓全書的明瞭度提升瞭20%。在此一併緻謝。

柴田元幸/文

圖書試讀

【前言】柴田元幸/文

這本書是將2004 年10 月到2005 年1 月為止,在東大文學係的課程「西洋近代語學近代文學演習第1 部 翻譯演習」的內容直接化為文字的結果。課堂中的口誤和矛盾等都經過修正,特彆是教師的一連串不閤理、不明所以的發言,也做瞭某些程度的閤理化修飾,不過基本進行方式都跟實際課堂相同。

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實際課堂上哪些問題會讓教師和學生特彆熱辯得欲罷不能,若是對翻譯或者文字技巧等並不特彆感興趣的人,或許會認為那大多是微不足道的爭論。但是也有人認為,一個地方能熱切討論社會上多數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事,纔夠格稱為大學。再說,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能讓萬人同聲認同是全天下最重要的大事。任何事都可能對某人來說無關緊要、對某人來說至關重要。在這2004 年的課堂中,不知為何聚集瞭不少認為翻譯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的人,是個相當幸運的場域。我也由衷希望整理內容成書後,能讓更多有同樣想法的朋友模擬參與討論。

課堂的進行方式大緻如下:首先我會事先發下習題,請所有學生翻譯、繳交譯文。這些譯文由教師和幾個研究生(該學期有三個)分工修改,寫上評語後在上課時發還。上課時學生手邊會有領迴的譯文。課堂上會使用懸吊式攝影機,簡稱OHC,又稱俯視攝影機,或是教材提示裝置,這種工具始終沒有固定名稱,總之就是一部簡單的放映攝影機,可以把事先列印齣來的學生譯文映在畫麵上提示,一邊跟學生討論,教師當場批改。課堂結束時學生繳交下次上課的習題譯文……這樣的過程重復瞭一個學期。學生幾乎每星期都得交齣翻譯,是挺吃力的一門課。

從1993 年到2001 年,我在教養學係開這門課的時候,授課對象是所有學係的學生,選修人數多達100 ∼ 400 人,授課方式多半是教師一個人講課、對著畫麵上的譯文批改(很少有學生能在200 人麵前自在發言),2002 年以後我開始在文學係開這門課,授課對象基本上都是文學係學生(也有少部分其他係感興趣的人聞風而來),選修人數大約40 ∼ 60 人左右,教師和學生得以在課堂上做各種討論。其中,2004 年的課堂討論氣氛莫名熱烈。有人常喜歡強調名師、劣師的差異,其實我覺得,一堂課的好壞主要還是掌握在參與的學生手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