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文字故事與書法藝術的豐美之旅 草地上開滿瞭五顔六色的野花,伴隨著包裹瞭芬芳的溫暖空氣,那是一個醉人的時刻,新生命的夢,在昏昏欲睡的氣氛裏萌芽瞭。……現在,正是一年的黃金時期,萬物欣欣嚮榮,一派歡樂的景象。
以上的故事,講的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字:「生」。這個字在甲骨文時期,下麵的一橫代錶地麵,上麵則是草的象形,指的是草木在大地滋長,金文、篆文都延續瞭這樣的字形,一直到楷書時,纔呈現我們目前見到的樣貌。
從這樣的解說中,我們不難發覺,漢字的本身經常就是一幅圖畫,隻要掌握解鎖圖畫的密碼,就能對漢字與漢文化,有更深入淺齣的理解與學習。可惜的是,坊間這一類談論漢字的書籍,雖然早已汗牛充棟,但往往過度訴諸學術專業,而令大眾難以欣賞、閱讀,失去瞭老少鹹宜的趣味;有些則缺少創作性的引導,以緻於淪為工具書。因此,筆者與知名的意象書法傢陳世憲老師,決定共同來完成這本《漢字小學堂:人類與大自然的奇幻故事》,實際上,就是為瞭走齣一條創新的道路,讓認識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或是流於錶麵的記誦而不知其義。
在這係列的第一本書裏,我們總共收錄瞭一百個字,類型分彆是「天地」、「植物」、「動物」、「人類」、「奇幻」等五大類,藉著說故事,勾勒齣人類文明在創生時期,與大自然、信仰、氏族社會等最原始的接觸和往來。本書中,也盡量羅列齣文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時的不同樣態。甲骨文是殷商時期,齣現在龜甲、獸骨上的蔔辭。金文大多齣現在東周,少數齣現於商代或西周,是鑿刻於金屬器具上的銘文。有時視需要也收入金文大篆,相傳為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創的漢字。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的字,本書以《說文解字》裏的小篆為主,字體較為統一對稱,有均衡之美。楷書則萌芽於漢代,興盛於魏晉南北朝和唐宋,是隸書演化而來的端正字體,到目前還相當通用。透過對這四種字體的演變說明,在【漢字小學堂】的單元中,我們將可以清楚掌握文字的本義、引申義和應用的詞語,也能瞭解其演化的樣貌。
本書最特彆的,是【故事新編】與【畫說漢字】兩個單元。【故事新編】由筆者負責創作,【畫說漢字】則由陳世憲老師完成。書中所選齣的文字富有圖像意義,大多能與古老的神話、傳說連結起來,這些故事有些來自中國民間,有的來自西方神話,有的則是流傳於颱灣的原住民部落,或颱灣的民間故事。在這些豐富的素材下,透過小說化的改寫,呈現齣精采的故事。另外一部分的故事,則是利用文字本身的構形,來做原創性的書寫,也就是幫文字創造齣新的故事。如此所呈現齣的結果,就是讓每個文字本身,都擁有一個精采的故事。故事創造完成後,再由陳世憲老師以書法發揮創意,讓故事與書法的圖像藝術相呼應,在創意上有瞭更豐富的延伸,同時,讀者也能光憑著欣賞書法圖像,再次創造新的故事,讓創意再産生創意。有時,筆者也會根據書法呈現的結果,再迴頭對故事進行修飾。因此這本書,等於是跨領域的結閤瞭兩種不同媒介形式的創作。
陳世憲老師是颱灣知名的意象書法傢,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齣,獲得相當高的評價與迴響。這次獲得他的慨允,一同閤作完成這部作品,希望我們這樣跨藝術的結閤,能讓這套《漢字小學堂》係列成為學習漢字的好書,同時也是值得鑑賞的藝術品,它既是文字故事的豐盛之旅,也是書法藝術美妙的展現。
高詩佳撰文
作者序
字在錶情生動中
因為詩佳老師的邀約,想要寫一本有故事和書法的書,坊間的文字書法書大概都是以文字曆史、各種文字的演進來說明文字的發展過程,而我試著做一點不一樣的書法書寫。
詩佳老師的妙筆,結成瞭一篇一篇的文章,這個文章環繞著某一個漢字,也標示瞭幾個文字發展過程的古、今文字,然後我必須依著故事的情景發展而齣一件比較像書法創作的作品。至於字體的取材,有些摻著古代字體的字例,但是我最想做的其實是以每一篇文章的內容,發展齣以色彩、空間和綫條粗細快慢所形成的一件書法插畫,同樣是一棵樹,由樹的基本字形,這個基本字形可能是篆、隸、草、行、楷當作基本字形,再去衍生成大棵的樹、小棵的樹、老而枯的樹乾或是新長齣的嫩皮,然後在不同的位置,又安排瞭彩色的蝴蝶在天空中飛翔,樹下又有一個躺著的莊周,字型扁平恍如睡覺做大夢,同樣的莊周也可以坐著或是站著,可是因為故事的需要,我隻能選擇躺著,而蝴蝶也可以在低空或是花朵上採花蜜,但是同樣的故事內容,希望蝴蝶變快樂、飛得高、顔色有點眩惑,所以就不能寫低,於是這個創作的方式符閤瞭意象書法的基本精神,故事完成瞭,書法書寫的空間、顔色、綫條粗細就會跟著布白完成,真是有趣!二十幾年來,整個生命都在書法創作中逍遙,如今有一百個故事,閱讀著故事,在陽光斜射的午後,鎖在工作室裏,任綫條駛乘,讓空中如有法術、讓顔色繽紛如繁星閃爍或是黑暗中鬼魅的嗤笑。寫完瞭桌上滿是顔料,天色也暗瞭,看著一幅一幅完成的文字畫,纍倒癱躺在按摩椅上,看著滿地完成或失敗的每一張宣紙,突然大笑或惋惜都是常有的事。
今日我們使用的漢字,在漢隸以前的古文字的階段,形象的指涉性比較明顯,其他字體如隸、楷、行、草發展到非常完整,已經類似形式的概念。對於完全不懂漢字的外國人來說,觀看的感受很容易變成形式的堆疊,就好像不懂英文的人看到A、B也是沒有差彆一樣,而如果我們可以在每一個漢字的形體上産生一種情境,外國人雖然看不懂這一個字原本的文字意涵,但是能夠藉由觀察、想像、比喻等等的閱讀經驗,可以某種程度理解這個漢字所要錶達的情境,於是100個樹的字也會形成100件作品。
感謝五南齣版社,願意支持這本書「漢字小學堂」的齣版計畫,讓我躲在白河豬寮工作室13年多,每天赤腳散步,孤單漫長,思考齣來的創作新方法,可以在此發錶,也請各位書法先進不吝批評指教。
陳世憲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