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進修講堂: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

翻譯進修講堂: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翻譯
  • 譯學
  • 進修
  • 辨誤
  • 案例分析
  • 實用
  • 教學
  • 語言學
  • 翻譯技巧
  • 真實例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灣培育翻譯人纔的學術殿堂──
師大翻譯所教授領軍,六位專業譯者傾囊相授!
直擊齣版綫上的書籍翻譯問題!
張愛玲、梁實鞦的翻譯有問題?帶你一探究竟!

  我們常會聽到朋友說「我不喜歡看翻譯小說,因為翻譯讀起來都怪怪的」,我們大概也可以想見那是怎麼一迴事。有些翻譯小說,文字怎麼看怎麼怪,好一點的可能隻是語氣氣氛齣瞭錯,差一點的甚至連文意都弄錯,原本想要好好看小說享受一下,卻愈讀愈氣,彷彿經曆瞭一場災難之旅。

  要提升翻譯實力,先從「翻譯錯誤」著手!

  讀者在意文字翻譯的好不好,譯者更要在意!為什麼翻譯會這麼不通順?是哪裏翻錯瞭嗎?其實翻譯齣錯,牽涉的層麵很廣,到底是英文不好、中文不佳,還是翻譯技巧不純熟?要瞭解翻譯為何有問題,可以先從最常見的「翻譯錯誤」著手。

  本書由師大翻譯所廖柏森教授領軍,帶領六位在翻譯學界及業界都相當有經驗的譯者,以自身教學及翻譯的實務經驗,分析講解180則來自「學生譯文」、「齣版譯作」及張愛玲、梁實鞦等「名著譯作」和「公共告示譯文」的翻譯錯誤。從比對英文原文與原譯中,分析錯誤原因,並提供建議譯文,讓讀者從各種翻譯錯誤中,學習如何避免類似錯誤,進而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

  學習翻譯技巧,內化成翻譯實力!

  翻譯一本書,動輒數十萬字,譯者常常因為時間壓力,翻完便算交差,就算行有餘力再從頭檢查過,有時木已成舟,要修潤文字又是另一件大工程。為瞭避免翻齣難以理解的句子,最好一開始便具備最實用的翻譯技巧。

  本書介紹各種重要的翻譯技巧,如「減譯法」、「增譯法」、「語序調動法」、「詞性轉換法」、「反麵著筆法」等,譯者可學習並熟記這些翻譯技巧,翻譯時適時運用,朝「信、達、雅」優美文句的方嚮邁進!

專業推薦

  東吳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 林茂鬆教授

  本書一一分析錯誤的原因與背景,並提齣正確或更好的建議譯文。這些分析與建議,替有誌培養翻譯能力的讀者節省瞭許多考證與探索的時間與精力,使他們得以事半功倍增進翻譯功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 趙軍峰教授
  翻譯錯誤五花八門,原因也各式各樣。有誌研習翻譯的人士需有名傢和前輩指點迷津,甄彆習作中的errors 和mistakes,還有諸多無意識的misunderstanding。本書為踏上翻譯之旅的後學者指明解決問題、剋服睏難的具體方案。
 
《語言的橋梁:跨文化交際中的譯介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核心要素,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廣闊的視野,理解翻譯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深層挑戰與應對策略。我們不局限於具體的語言對或技術層麵的糾錯,而是聚焦於翻譯思維、文化敏感度以及語境構建的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藝術。 第一部分:翻譯的文化基石與思維定勢 翻譯絕非簡單的詞語替換,它是一場在兩種不同文化係統間搭建溝通橋梁的復雜工程。本部分首先探討瞭文化差異對譯文産生的根本性影響。我們引入瞭“文化維度理論”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闡釋瞭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在信息傳遞方式上的顯著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映射到文本的篇章結構和修辭選擇上。 我們詳細分析瞭“文化負載詞”(Culture-bound terms)的處理難題。這些詞匯承載著特定文化的曆史、習俗或觀念,往往沒有直接的對等詞。書中將這些挑戰歸納為“不可譯性之惑”,並提齣瞭一係列替代性策略,如:增譯(Explicitation)、歸化(Domestication)與異化(Foreignization)的辯證選擇。我們強調,譯者的每一次選擇都是一種文化立場和受眾策略的體現。例如,在處理涉及宗教、飲食或政治隱喻的文本時,譯者必須權衡保持源語的異域風貌與確保目標語讀者理解的平衡點。 此外,本部分還深入考察瞭翻譯者自身的“思維定勢”與“認知偏見”。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思想的轉譯。源語言思維定式可能導緻譯者在處理長難句、復雜的邏輯關係或特定的語篇結構時,不自覺地“套用”母語的句法框架,從而産生“翻譯腔”。我們通過對多種非文學文本(如法律條文、科技報告)的語篇分析,揭示瞭這些隱性的思維陷阱,並倡導建立一種“雙語視角”下的靈活轉換機製。 第二部分:語境建構與信息流的動態管理 優秀的翻譯必須是語境的忠實踐行者。本部分著重探討瞭語境在不同層級上對譯文質量的決定性作用,並將語境細分為“微觀語境”、“中觀語境”和“宏觀語境”。 微觀語境聚焦於文本內部的連貫性。我們探討瞭指代鏈的有效重構、銜接手段的恰當運用,以及如何通過調整信息新舊位置(信息流)來保持譯文的自然流暢。許多譯文的生硬感源於對源語信息重心的盲目跟隨,未能根據目標語的閱讀習慣進行有效的“信息重組”。 中觀語境關注特定文體與功能。本書區分瞭不同文體對翻譯策略的約束:例如,學術翻譯要求術語的精確性和邏輯的嚴密性;市場營銷翻譯則強調說服力和情感共鳴;而新聞報道則要求時效性和客觀性(或在特定語境下對偏見的識彆與再現)。我們分析瞭在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如何對不同文體的“交際目的”進行準確的歸位。 宏觀語境則涉及文本的社會、曆史和意識形態背景。譯者必須對源文本産生的時代氛圍、社會思潮保持高度警覺。例如,在處理曆史文獻或具有強烈意識形態傾嚮的文本時,譯者需要決定是“保持曆史的粗糙感”,還是“進行現代化的闡釋”。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翻譯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權力關係——譯者是文化的“守門人”,其選擇深刻影響著信息如何被目標文化所接受和理解。 第三部分:譯者的主體性、倫理考量與持續精進 翻譯實踐的最終落腳點在於譯者自身的主體建構與職業倫理。本部分著眼於譯者如何培養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應對職業倦怠。 譯者的主體性與自我定位: 我們探討瞭譯者在不同翻譯理論流派中被賦予的角色定位:是從屬的“媒介”,還是具有創造力的“再創者”。書中倡導譯者應清晰認識到自身在信息鏈條中的位置,並積極培養批判性思維,不盲從於源文本作者或委托方提齣的所有要求,而是在專業倫理的框架內做齣最優判斷。 翻譯倫理與責任: 本部分深入討論瞭譯者在麵對敏感信息、知識産權和學術誠信時的責任。我們界定瞭“忠實”的內涵——它不是機械的、一成不變的忠實,而是動態的、以目標受眾的理解為導嚮的“功能性忠實”。對虛假信息和誤導性錶達的識彆與處理,是現代譯者不可推卸的倫理責任。 精進之道:從技術到藝術的跨越: 最後,本書提齣瞭一套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框架。這不僅僅包括對新詞匯和技術工具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對語言深層結構和人類經驗的敏銳洞察力。翻譯的精進是一個不斷進行“反思性實踐”的過程,要求譯者持續地審視自己的譯文,並從讀者的反饋中吸取教訓,將語言的“技藝”升華為跨文化溝通的“藝術”。 本書適閤所有對語言、文化交流和文本轉換過程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高級語言學習者以及希望深化翻譯理論與實踐理解的學者。它旨在提供一套係統的思維工具,幫助譯者超越字麵,真正把握跨文化交際的精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柏森


  美國紐約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外語教學博士。現任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曾任颱師大翻譯研究所所長、颱灣翻譯學學會理事長、經濟日報編譯、非凡電視颱編譯組組長等。著有《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指引》係列五冊、《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係列兩冊、《如何寫好英文論文摘要》、《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翻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英語與翻譯之教學》、《翻譯教學論集》、《決勝英語搭配力》、《美國老師教你寫齣好英文》(閤著)、《翻譯教學實務指引》(閤著)、《英中筆譯》係列兩冊(閤著),譯有《有文法藍皮書,你的英文就通瞭》、《英語學習策略完全教學手冊》(閤譯)等書,並發錶多篇中英學術論文。

何承恩

  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實踐大學兼任講師。作品包括電玩翻譯《異塵餘生4》和書籍翻譯《路人變被告:「走鍾」的刑事司法程序》等。

林俊宏

  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兼任講師。曾任萬象翻譯公司資深編審,著有《翻譯教學實務指引》,譯作包括《人類大曆史》、《大數據》等二十餘本。曾獲第8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奬翻譯組首奬。

張思婷

  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英語係兼任講師。著有《英中筆譯》係列,譯作包括《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等二十餘本。

張忠安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語言學係口筆譯碩士,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現任多所大學口筆譯課程講師。

遊懿萱

  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實踐大學兼任講師。著有《英中筆譯》係列,譯有《自私的巨人》、《達文西的機械》等書。

楊蕾

  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實踐大學兼任講師,並與政府部門閤作口譯案件。
 

圖書目錄

1 翻譯錯誤概論
 
2 學生譯文
01 增補重述/增譯法
02 刪減省略/減譯法
03 語序調動
04 詞性轉換
05 反麵著筆
06 語態轉換
07 歸化法/異化法
08 單句翻譯1
09 單句翻譯2:中英文翻譯能力檢定考試題目
10 單句翻譯3:英國廣播公司 (BBC)
11 單句翻譯4:《今日美國報》 (USA Today)
12 單句翻譯5:《航空與太空雜誌》
13 單句翻譯6:AAAS 網站
14 廣告文案
15 澳門網
16 路透社
17 Urban Times新聞網站§社會專欄
18 Urban Times新聞網站§教育專欄
19 Wired綫上雜誌
20 美聯社
21 英國廣播公司 (BBC)
22《經濟學人》
23 How It Works科普雜誌
24 女性時尚雜誌《柯夢波丹》
25《紐約時報》專欄作傢新書專訪
26 英文法律書籍
 
3 齣版譯作
01 姓名譯法
02 新聞標題
03 新聞英文1
04 新聞英文2
05 電玩遊戲
06 If Walls Could Talk
07 A History of Mistresses
08 The Truth About the Harry Quebert Affair
09 The Goldfinch
10 Convict Conditioning 2
11 Invisibles: The Power of Anonymous Work in an Age of Relentless Self-Promotion 
12 中英翻譯學習書籍
13 The Book Thief
14 Twilight
15 Eragon
16 Prey
17 Eat Me
18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19 Case Study Research
20 Thinking, Fast and Slow
21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4 名著譯作
01  Cathay
02 《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
03 《紅字》
04 《戰地春夢》
05 《戰地鍾聲》
06 〈論報復〉
07 《快樂王子》
08 《一九八四》
09 《動物農莊》
10 《先知》
11 《愛麗絲夢遊仙境》
12 《老人與海》
13 《簡愛》
14 《咆哮山莊》
15 《傲慢與偏見》
16 《吾國與吾民》
 
5 公共告示譯文
01 地名
02 食品名稱
03 餐點介紹
04 食材介紹
05 産品標示
06 産品說明
07 告示牌
08 公共衛生標語
09 警告標示
10 公共告示1
11 公共告示2
12 公共告示3
13 公共告示4
14 公共告示5
15 公共告示6
16 公共告示7
17 公共告示8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常有人問我,如何自學翻譯或準備翻譯研究所入學筆試?這種問題迴答起來難免籠統,畢竟翻譯是種長期纍積的綜閤性能力,而每個人的中外文能力、知識背景、邏輯思維、學習動機,乃至於對好譯文的想像都大相逕庭,如何給予一個四海皆準的答覆?但若真要提齣於短期內提升翻譯能力的具體建議,我通常會說大量閱讀譯例和勤做翻譯練習,再加上專傢對習作的評論迴饋。這其中閱讀譯例和練習翻譯相對容易,不過要求專傢幫你的譯作提齣改善意見就缺乏門路。偏偏專業意見纔是提高翻譯品質的墊腳石,隻靠個人努力埋首苦練,可能自我感覺良好,但離專業要求往往還欠缺臨門一腳。

  筆者在颱師大翻譯研究所從事翻譯教學研究多年,常思考除瞭翻譯教科書可供閱讀練習之外,有何方式可以呈現專業譯者和翻譯教師對於譯作的評點意見,值得有誌學習翻譯人士參考學習。幾經嘗試,我體會到對於實際譯作的辨誤分析,可歸納齣常見的翻譯手法和犯錯傾嚮,避免似是而非的翻譯陷阱,並解決實際的翻譯睏難,是有效的學習途徑。由於翻譯錯誤的類型多端,有原文理解不當、有譯文錶達欠佳,也有從詞匯、單句至多句間不同語言單位的錯誤等。而翻譯錯誤的原因更是復雜,包括中外語言能力不足、翻譯技巧使用欠佳、缺乏常識或主題領域知識、忽視文體風格或語域要求、不懂文化指涉、粗心疏漏等。也就是說,從翻譯錯誤中學習的所得非常豐富,其實比欣賞佳譯更加精微入裏,獲得更多益處。

  因此筆者徵求本所數位優秀博士生共同編寫這本探討翻譯錯誤的專書,作者群中有資深多産的專業譯者,譯作在齣版市場廣受好評;也有教授大學筆譯課程的教師,在教學現場瞭解學生的常犯錯誤和學習需求。書中大量真實譯例就是來自這些譯者和教師所收集的典型錯誤,可分成四大類:(1) 學生譯文、(2) 齣版譯作、(3) 名著譯作、(4) 公共告示譯文。我們就這些譯例分析犯錯原因,提齣建議譯文,再說明改善技巧,並提供翻譯習作與學習資源。這些精選的代錶性誤譯和精心撰寫的內容,可作為教科書之外的譯者自我訓練教材,提升讀者的翻譯能力。

  本書還有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譯例的文境 (context) 對於譯文的影響,這也是目前探討翻譯錯誤書籍經常忽略之處。同樣一句英文在不同文境下,其實應有不同譯法,不可一概而論。為說明文境對翻譯的重要性, 筆者以張振玉 (1993) 的論述為例,他重譯林語堂用英文創作的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書中有句話Is there any hope?,舊譯本譯為「還有任何希望嗎?」這在沒有明確時空背景的情境下,很多人都會認為此譯文與英文原文一一對應,沒有問題。但張振玉指齣該情境是描述某位女子跳水自殺後被打撈上來,旁人所問的一句話,而時值清末民初的北平,怎麼會有人說齣「還有任何希望嗎?」這種西式中文。張振玉把這句話譯為「還有救嗎?」雖然英文原文並沒有「救」的相應詞匯,卻讓讀者覺得真實自然,符閤其時空環境下說話人的口吻。

  本書中許多譯例的錯誤亦是如此,原譯並未深入考量文境因素,就逕自以英文字麵意義譯齣,乍看下似可理解,不過總覺得語氣生硬而不自然,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讀翻譯作品的原因。因此本書在分析探討每則譯例之前,一定會先說明該譯例所處的文境,包括其齣處來源和原文的功能目的等相關資訊,為如何翻譯提供指引原則。此外,我們建議的譯文亦強調傳達原文的效果和功能,也都是以原文的文境為判準依歸。

  另外,大凡對翻譯有興趣的人士,都想嘗試翻譯不同文體和專業領域的文本,本書也提供這樣一個機會。透過眾多文類主題和知識領域的譯例,讀者可以進入不同譯者的翻譯心靈,體會他們如何理解各種主題風格的原文、錶達相應對等譯文的過程,其間雖有犯錯或不當之處,但反而更能感受到譯者詮釋文本的多元豐富性,更多一層對翻譯可能性的認知。

  本書雖是以修訂翻譯錯誤為主體,但我覺得任何譯者麵對他人翻譯錯誤的態度都不應是見獵心喜,而是具有同理心的瞭解,不以一眚掩大德。西諺有雲 to err is human,犯錯乃人之天性,除非從不動手翻譯,隻做嘴上批評,否則身為譯者,孰能無過。本書作者群齣版的譯著不少,也自承有錯就改,而編寫此書並非以權威之姿指正他人,更非以挑剔吹求、抑人揚己為本意。而且我們提齣的建議譯文,正如其名隻是「建議」,提供翻譯的另一種可能性,絕不是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是必須先提醒讀者之處。

  最後,感謝和我一起奮鬥著書的六位夥伴,大傢在課業和事業百忙之餘還要定期共聚一堂,討論譯例的辨識、析論和訂正,壓力大到破錶,齣書時程也被迫一再後延。我們對譯文極盡修訂之能事。《論語》〈鄉黨〉篇曾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形容對美食精製細做的講究。而本書作者則可謂「翻不厭煩,譯不厭瑣。」對於譯文用字講求精確,敏於糾錯,不輕易放過語意細微差異所導緻的劣譯,有時對一字一詞的重復辯論修改可以曠日纍時,與嚴復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大概相去不遠瞭。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最後書稿高達 13 萬多字,筆者再篩選精修為 11 萬餘字,但遠不敢說書中譯例已臻完美,恐仍有錯失疏漏之處。隻期待我們分享翻譯觀點和技能的努力能夠拋磚引玉,引發大傢對翻譯錯誤的重視與諒解,也算為國內的翻譯學習盡點心力。

  總言之,這是一本國內少見、專門討論翻譯錯誤的書籍,可是重點並不在批評譯者所犯錯誤,而是透過評析錯誤來增進翻譯的意識和技能。更希望讓讀者體會到翻譯是多麼容易犯錯的工作,而從錯誤中學習又正是提升翻譯能力的法門。如果引用佛傢「煩惱即菩提」的說法,那麼在翻譯實務上「錯誤即正解」,也是頗為勵誌的觀念。因此藉由本書,鼓勵讀者在翻譯道路上,不求無過,但求有過必改,如此則犯錯愈多,離修成正果愈近一步,善莫大焉。

廖柏森
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約大氣,傳遞齣一種專業而嚴謹的氣息,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認為翻譯是一門藝術,更是科學,它要求譯者不僅要精通兩種語言,還要深入理解文化背景、專業術語以及錶達的 nuances。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譯者,也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處理的細節,或者在某些錶達上産生睏惑。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需求。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剖析那些“真實譯作”,通過180則案例,我想象著書中會呈現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錯誤,從詞語的誤譯、句式的扭麯,到語氣的失真,甚至是文化隔閡導緻的理解偏差。更重要的是,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辨誤”的,是僅僅指齣錯誤,還是會提供更優化的翻譯方案?是否會深入分析錯誤産生的原因?是原文的問題,還是譯者理解上的偏差,亦或是風格上的不匹配?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糾錯,更在於它能為我提供一套審視和提升翻譯質量的思考框架。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這部分,讓我覺得它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我一直相信,對於翻譯者來說,學習如何發現和糾正錯誤,與學習如何進行翻譯本身同樣重要。“真實譯作”這四個字,暗示瞭書中內容的實用性和貼近性,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好奇,作者是如何選擇這180則案例的?是隨機抽取,還是經過精心篩選?我更想知道,每一則“辨誤分析”會包含哪些內容?是僅僅指齣錯誤,還是會深入探討錯誤産生的原因,並提供更優化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模式,不僅僅是滿足於將句子翻譯過來,更能思考如何讓譯文更加流暢、準確、地道,真正傳達齣原文的神韻。

评分

這本書的名稱“翻譯進修講堂: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一直認為,翻譯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藝術,而“進修”二字則恰恰點齣瞭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幫助譯者提升專業能力。我非常好奇,書中將會以怎樣的形式來呈現這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是詳細的案例解析,還是精煉的錯誤點提煉?我設想,每一則分析都將如同一次迷你工作坊,帶領讀者深入探究翻譯中的難點和疑點。我期待書中能夠涵蓋各種不同類型的錯誤,例如詞語的誤用、句式的生硬、語氣的失真,甚至是文化背景理解的偏差。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作者的分析中,學習到如何纔能做齣更準確、更地道的翻譯,如何在理解原文精髓的基礎上,用目標語言 perfectly 傳達。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翻譯進修講堂: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著實吸引瞭我。作為一名對翻譯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這樣一本能夠提供實戰指導的書籍。“進修講堂”的定位,暗示瞭它將以教學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理解翻譯的奧秘。“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更是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時常在閱讀譯作時,會隱約感覺到某些地方的錶達不夠到位,但又難以 pinpoint 問題所在。因此,我熱切地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翻譯陷阱,並提供清晰、有效的分析和改進方法。我希望書中能夠涵蓋不同語種、不同領域的譯作,展現翻譯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作者能夠以專業、客觀的態度,深入剖析每個案例,帶領我一起思考,如何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更貼切、更自然的語言錶達齣來。

评分

當我看到“翻譯進修講堂”這個書名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位經驗豐富的翻譯導師,正準備帶領我們這些渴望提升的譯者,走進一個充滿智慧和實踐的課堂。而“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則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課程大綱,預示著我們將要麵對的,是來自真實翻譯實踐的鮮活案例。我非常好奇,這180則案例的選取標準是什麼?是那些在業界廣為流傳的經典錯誤,還是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微之處?我更期待的是,作者的“辨誤分析”會以何種方式呈現。是逐字逐句地拆解,還是從宏觀的語境和文化角度進行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讓我能夠舉一反三,在未來的翻譯工作中,不僅能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更能從中提煉齣寶貴的翻譯經驗,不斷打磨自己的翻譯技巧,朝著更專業、更精湛的翻譯境界邁進。

评分

“翻譯進修講堂”這個詞組,立刻勾起瞭我學習翻譯的興趣。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專業的培訓課程,而“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則像是一本厚實的案例集。我一直認為,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並通過分析實際的翻譯案例來發現問題、改進方法,是提升翻譯能力的關鍵。我非常好奇,書中這180則案例的選取會是怎樣的?是那些被廣泛討論的經典案例,還是那些在日常翻譯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我更期待的是,作者的“辨誤分析”將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是簡潔明瞭地指齣錯誤,還是深入淺齣地剖析其産生的原因,並提供更優化的翻譯方案?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學習到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審視自己的譯文,發現潛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升翻譯的質量和專業性。

评分

“翻譯進修講堂: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這個書名,對我這樣一位一直緻力於提升翻譯水平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不像某些理論書籍那樣,隻是高屋建瓴地講解概念,而是直指實戰,用“真實譯作”來作為案例,這讓我覺得非常貼地氣。我充滿好奇地想知道,這180則案例的來源是怎樣的?是知名譯作中的錯誤,還是日常翻譯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我更期待的是,作者的“辨誤分析”會是怎樣的深度和廣度。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指齣錯誤,更能深入剖析錯誤産生的原因,是原文的晦澀,還是譯者對語言習慣的誤解,抑或是文化差異的阻礙。我迫切想從書中學習到一套實用的審視和糾錯方法,讓我在未來的翻譯工作中,能夠更加敏銳地捕捉到潛在的問題,從而創作齣更令人滿意的譯文。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這一部分,讓我覺得它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我一直相信,學習翻譯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分析他人的成功與失敗。而“真實譯作”這四個字,足以引起我對書中內容的極大興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真實的譯作會涵蓋哪些領域,是文學作品、學術論文,還是商務閤同?不同領域的翻譯,其側重點和難點各不相同,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其全麵的專業知識。同時,我非常好奇“辨誤分析”將如何進行。是逐句對照,詳細解釋,還是提煉齣一些普遍性的翻譯原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培養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迅速識彆齣譯作中的問題,並且能夠舉一反三,不斷提升自己的翻譯質量。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被它所傳達齣的“進修”二字所吸引。學習翻譯,就像攀登一座高山,總有新的高峰等待著去超越。而我,作為一名在翻譯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深知原地踏步的危險。這本書的“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無疑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一場“進修”。我非常好奇,這180則案例究竟會涵蓋哪些領域?是科技、法律、文學,還是商務、醫療?不同領域的翻譯難點各不相同,對譯者專業背景的要求也韆差萬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能夠跨越不同學科,展現其廣博的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同時,“辨誤分析”這個詞組也讓我眼前一亮。我設想,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錯誤,而是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深入淺齣地剖析每一個錯誤背後的邏輯,講解為何這樣翻譯是錯誤的,以及更正確的、更貼切的錶達方式是什麼。我想象著,通過這些具體的案例,我能夠學習到如何在實際翻譯中規避類似的錯誤,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非常直觀,直接點齣瞭其核心內容——“翻譯進修講堂”,並且強調瞭“180則真實譯作的辨誤分析”。這讓我覺得,它並非一本空泛的翻譯理論書籍,而是充滿瞭實際操作的指導意義。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那些在實際翻譯過程中齣現的、真實的、甚至可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我設想,這些錯誤可能源於對原文理解的偏差,可能是對目標語言錶達習慣的忽視,也可能是由於特定文化背景知識的欠缺。而“辨誤分析”則意味著,這本書不會止步於指齣錯誤,而是會深入剖析錯誤産生的原因,並且提供修正的建議。我非常好奇,作者的分析會是怎樣的風格?是嚴謹的學術分析,還是通俗易懂的講解?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更準確、更地道地進行翻譯,如何避免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從而讓自己的譯文更加精煉、準確、富有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