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

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建築工程
  • 結構工程
  • 抗震工程
  • 震害評估
  • 結構補強
  • 建築安全
  • 工程實務
  • 建築維修
  • 土木工程
  • 建築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地震速報真的來得及救你一命嗎?
  建築物齣現裂縫就代錶結構脆弱?
  軟弱底層與偏心扭轉振動的問題建物註定無可解救?
  關於震害與結構補強的迷思,專傢一次解答!
  
  過去幾年來,鋼闆補強工法已拯救50餘建築物免於震害之險
  鋼闆補強工法,是在原有的RC柱或RC樑及周邊增加鋼闆,並利用化學錨栓及環氧樹脂與原有柱樑緊密結閤,使用鋼闆補強工法,最大優點是不會改變原有柱樑係統的結構行為,每邊柱樑僅會增加1-2公分寬,外觀改變甚小;而在建物現地推垮的實測中,與其它補強法相較,經鋼闆補強後的校捨所能承受的最大基層剪力(耐震能力)最為優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錦旗建築師

  
  1976年國立颱南第一高級中學畢業
  1980年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係學士
  1982年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1985年建築師高等考試及格
  1999年消防設備師特考及格
  2008年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係專任講師退休
  
  曾經完成鋼闆補強設計監造的實際案例如下:  
  (1)1998年,黃錦旗,「颱南縣立體育場東側看颱鋼闆補強工程」。
  (2)1998年,黃錦旗,「中華電信公司歸仁電信機房鋼闆補強工程」。
  (3)2009年,黃瑞益、黃錦旗,「國立成功大學測量係館、水利係館、生物係館、數學係館、土木係材料實驗室A棟、土木係材料實驗室B棟、化學係館、化學係館(二期)、化學係館(三期)鋼闆補強工程」。
  (4)2009年,陳慶輝、黃錦旗,「國立颱南第一高級中學民德樓、至善樓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5)2009年,陳柏銘、黃錦旗,「國立北門高級中學禮堂、科學館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6)2009年,陳柏銘、黃錦旗,「國立善化高級中學女生宿捨、藝能館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7)2010年,陳柏銘、黃錦旗,「國立曾文傢事商業職業學校體育館、實習大樓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8)2010年,陳柏銘、黃錦旗,「國立岡山高級中學格知樓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9)2010年,黃錦旗,「國立颱南第一高級中學學生宿捨、學生活動中心(餐廳)、教育綜閤大樓、新民樓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10)2010年,黃錦旗,「國立颱南啓聰學校行政大樓、實習大樓、餐廳活動中心、國高中教室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11)2010年,黃錦旗,「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電機科館、輔導室、學生活動中心、科學館、兆彥館、CAD館、畜保館、園藝科館、中興大樓、化工館、食品科工廠(三廠)、男生宿捨、實踐堂、督辦室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12)2010年,陳柏銘、黃錦旗,「國立北門高級中學學生餐廳、學生宿捨、教學大樓、特彆教室、圖書館、美術教室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審查通過。
  (13)2011年,顔夷伯、黃錦旗,「颱南市警察局博愛、顯宮、立人派齣所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外審通過。
  (14)2011年,陳榮巖、黃錦旗,「颱南市天主教私立寶仁國民小學第三棟教室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外審通過。
  (15)2012年,吳崇彥、黃錦旗,「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颱南分局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外審通過。
  (16)2012年,陳榮巖、黃錦旗,「颱南市立醫院醫療大樓、日間留院大樓鋼闆補強工程」,側推分析法,外審通過。
  
  備註:國立高中職校捨的鋼闆補強,必須通過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ationa lCenterfor Research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簡稱NCREE)審核通過後,纔可以撥款進行鋼闆補強。

圖書目錄

鋼闆補強設計監造經驗

第一章 地震常識

101 破裂的蛋-地球的構造
102 南美洲與非洲原本是相連在一起-飄流的地殼闆塊
103 地殼的七大闆塊
104 地震也會傳染?-環太平洋地震帶
105 斷層錯動的種類
106 因闆塊推擠作用所形成的喜瑪拉雅山
107 六百萬年前由海底浮齣的颱灣島
108 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分屬不同闆塊
109 如何瞭解斷層錯動-斷層槽溝開挖
110 颱灣島上的斷層
111 地震的來源-震源與震央
112 地震規模M與原子彈數目的關係
113 縱波先到,橫波重創-縱波與橫波
114 如何判彆震源的遠近-縱波與橫波到達的時間差
115 地震速報真的可以救你一命-地震速報的原理
116 颱灣的地震震度分級
117 世界各國的地震震度分級
118 九二一大地震的地震震度分佈圖
119 近百年來的災害型大地震

第二章 建築物的地震反應
201 物體的振動行為
202 物體的振動周期
203 建築物的共振現象
204 颱北盆地的震波放大效應
205 柱樑構架係統
206 水平構件的傳力行為
207 有效率的I型與箱型剖麵
208 鉛直構件的傳力行為
209 一字型或H型剪力牆
210 耐震的剪力核
211 建築物的倒塌方嚮
212 建築物間的碰撞問題
213 柱子配置不當的偏心扭轉振動行為
214 牆壁配置不當的偏心扭轉振動行為
215 牆多位置比較安全?

第三章 RC樑與RC柱的結構裂縫
301 韌性與耐震
302 混凝土與鋼筋的力學性質
303 作用於RC構件上的外力
304 RC樑與RC柱的軸拉力裂縫發展過程
305 RC樑與RC柱的軸壓力裂縫發展過程
306 RC樑的彎矩裂縫
307 RC柱的軸壓力破壞
308 RC柱的彎矩裂縫
309 RC樑的剪力裂縫
310 RC柱的剪力裂縫
311 RC柱的剪壓破壞
312 連棟柱的單嚮與雙嚮剪力裂縫
313 連棟柱的單嚮與雙嚮彎矩裂縫
314 RC剪力牆的單嚮與雙嚮剪力裂縫
315 認識磚牆與磚牆裂縫
316 RC構件的容許裂縫寬度04公厘
317 環氧樹脂注射修復裂縫

第四章 耐震補強工法
401 結構安全檢查與耐震能力詳細評估
402 常用的耐震補強工法
403 RC翼牆補強工法
404 RC剪力牆補強工法
405 RC擴大柱補強工法
406 RC校捨在RC擴大柱補強前後的現地推垮試驗
407 鋼闆補強工法
408 RC柱樑構架在鋼闆補強前後的推垮試驗
409 化學錨栓的破壞模式與試驗研究
410 RC校捨在鋼闆補強前後的現地推垮試驗
411 鋼骨斜撐補強工法
412 阻尼器減震工法
413 碳縴維補強工法

第五章 RC柱與RC柱腳的鋼闆補強
501 RC內柱的鋼闆補強
502 鋼闆補強的施工步驟
503 化學錨栓的施工注意事項
505 RC樓版敲除後的復原方法
506 RC圓柱的鋼闆補強
507 RC方柱的鋼闆補強-L型與U型鋼闆補強
508 RC方柱的鋼闆補強-槽型鋼闆補強
509 貫穿螺栓取代敲除RC樓版
510 RC柱腳的鋼闆補強

第六章 RC樑與RC樓版的鋼闆補強
601 RC樑的鋼闆補強
602 RC樑的正彎矩補強
603 RC柱寬等於RC樑寬的樑端處理
604 RC柱寬略大於RC樑寬的樑端處理
605 RC柱寬大於RC樑寬的樑端處理
606 RC樑與RC樑接頭的處理
607 室外RC樑柱鋼闆補強
608 RC懸臂樑的鋼闆補強
609 RC格子樑的鋼闆補強
610 RC樓版的鋼闆補強
611 鋼骨柱的結構補強
612 鋼承樓版的結構補強

第七章 鋼闆補強的理論分析
701 RC樑與RC柱的應力分析
702 等值主筋與等值箍筋的計算範例
703 等效混凝土剖麵慣性矩的計算範例
704 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工具-側推分析法
705 塑鉸的發展過程與實際意義
706 鋼闆補強理論分析與試驗結果之比較-側推分析法
707 鋼闆補強理論分析與試驗結果之比較-有限元素法
708 補強效果評估法-載重試驗法
709 補強效果評估法-微動測量法

第八章 建築震害與補強策略
801 斷層錯動與橋斷地裂
802 土壤液化真的危險嗎?
803 液化建築物的扶正
804 透地雷達的運用
805 東倒西歪的建築物
806 軟弱底層的危險與補強策略
807 軟弱樓層的破壞與補強策略
808 連棟店麵怕骨牌倒塌
809 偏心扭轉振動的危險與補強策略
810 頭重腳輕的破壞與補強策略
811 短柱的破壞
812 短柱的補強策略
813 懸臂走廊教室的破壞模式
814 教室有走廊外柱的破壞模式
815 校捨的鋼闆補強實例
816 外柱鋼闆補強的優點
817 大樓底層最危險
818 紐西蘭基督城CTV大樓的倒塌原因-土壤液化與偏心扭轉振動
819 補強前後的地震力概估
820 金字塔型的補強策略
821 鋼闆補強費用概算
822 需要結構補強的建築物
823 各階段地震力條文的比較
824 耐震九級?耐震 033G ?
825 日蝕、滿月真的會引發地震?
826 動物真有預測地震的本能?

附錄A 混凝土結構補強用化學錨栓
附錄B 颱灣地區的活動斷層位置圖


B01 颱灣地區的活動斷層分布圖
B02 颱灣地區的活動斷層分布圖
B03 颱北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04 桃園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05 新竹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06 新竹苗栗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07 苗栗颱中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08 颱中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09 颱中彰化南投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0 南投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1 彰化南投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2 雲林南投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3 嘉義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4 颱南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5 高雄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6 屏東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7 宜蘭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8 花蓮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B19 颱東地區活斷層位置圖

圖書序言

作者序
  
  非常感謝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係李德河教授,提供寶貴資料及意見,使得本書可以順利完成。結構補強是屬於相當專業的學問與技術,因此任何結構補強措施均應求助於有經驗的專業技師或施工廠商,並應謹慎處理。本書盡量以淺顯的文字及圖例說明這些知識,以作為民眾與專業技師或施工廠商間的溝通橋樑。
  
  從1999年颱灣的921集集大地震,2008年中國的512四川大地震到2011年日本的311東北外海大地震,地震規模及震害似乎越來越大。如果日本東京不是距離311大地震的震央373公裏,而是37公裏,日本東京還能倖免於難嗎?日本新乾綫子彈列車還來得及煞車嗎?對於位處地震帶的颱灣,大地震已不再是個假設性的問題,而是何時會再次發生的大災難。如果建築物不耐震,或者位於可能發生大地震的震央附近,即使接到地震速報,真的來得及逃嗎?〝逃難〞是你應付大地震的最佳選擇嗎?
  
  大約在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闆塊開始碰撞歐亞大陸闆塊,逐漸形成颱灣島。這種闆塊推擠作用不但形成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也在颱灣島上産生許多斷層。由中央山脈的玉山高度3952公尺可以推論,地震規模8以上的大地震一定曾經在颱灣島上發生過,而且很可能再次發生,隻不過下一次也許是明年、百年或韆年以後。
  
  地震是颱灣住民無可逃避的宿命,對於老舊或耐震能力不足的建築物,不能隻寄望於地震速報可以救你一命,而不採取任何結構補強措施。鋼闆補強工法是屬於相當復雜而且專業的學問,必須兼顧試驗研究、理論分析與施工實務。來自國立成功大學(NCKU)與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的團隊,曾經對鋼闆補強工法進行一係列的試驗研究及颱南關廟國小實際校捨的現地推垮試驗,並將鋼闆補強工法推廣至五十餘棟校捨、派齣所、醫院等耐震補強工程。鋼闆補強工法是技術也是藝術,不但補強後必須夠耐震,補強經費更要節省,並且盡量不要影響原有外觀及日常營運。
  
  與鋼闆補強有關的主要參考文獻如下:
  
  (1)1999年11月,黃錦旗,「鋼筋混凝土結構補強實例」,集集大地震災害調查研討會論文集,A87─108,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
  (2)2004年12月,葉祥海、劉玉文、黃錦旗,「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桿件補強準則之研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2008年1月,劉玉文、黃錦旗、邱耀正、施健泰、邱一哲、蕭輔沛、黃世建,「RC校捨構架式鋼闆補強試驗」,校捨耐震補強現地試驗成果研討會論文集,pp39─58,國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08─001)。
  (4)2011年4月,黃錦旗,「建築震害與鋼闆補強策略」,全球暖化環境下大地防災科技之應用研究論文集,pp51─80,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研究中心。
  (5)2011年11月,施健泰、劉玉文、硃世禹、黃錦旗、陳柏翰、唐立勛,「校捨構架式鋼闆補強現地試驗、分析與應用」,颱灣混凝土學會2011年混凝土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aperNoA─001,颱灣混凝土學會。
  (6)2012年4月,黃錦旗,「鋼闆補強設計與施工實務」,全球暖化環境下大地防災科技之應用研究論文集,pp87─107,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研究中心。
  
  最後,謹以本書紀念吾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係許茂雄教授。
 
黃錦旗謹誌
2013年10月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本身是淡江大學建築係的一名教授,平常研究的重點就包含瞭結構安全與歷史建築的保存。這些年來,隨著颱灣地震頻率的增加,以及都市更新的推進,關於建築物的震害與補強議題,一直是我們教學與研究中非常重視的一環。 這次拜讀瞭《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這本書,我深感這是一本集結瞭颱灣在地智慧與國際前沿技術的傑作。書中開篇對「地震現象與地震波對建築物影響的探討」,就做得非常透徹,並結閤瞭颱灣的地理條件和地質特徵,這讓讀者能夠從宏觀層麵建立起對地震力的基本認知。 而書中對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的深入分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介紹瞭各種診斷方法,還強調瞭「結構係統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識別結構的薄弱環節。這對於我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或是指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時,提供瞭極為清晰的研究方嚮與方法論。 我特別讚賞的是,本書對「各類補強工法的原理、適用性、限製與設計考量」進行瞭非常詳盡的闡述。從傳統的加大梁柱斷麵、外包鋼闆,到先進的 FRP 補強、製震與隔震係統,作者都給予瞭嚴謹的學理分析和實務建議。這對我們在學術研究中,能夠與業界的實際做法接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本書在「補強設計的係統性思考」方麵,達到瞭相當高的水平。它引導讀者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量補強措施對結構整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補強,提升建築物的韌性。這對於我們在培養下一代建築師時,能夠建立起更完整的結構安全觀念,非常有幫助。 此外,本書對於「製震與隔震技術」的介紹,也與時俱進,緊跟國際發展的步伐。它不僅闡述瞭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還探討瞭它們在颱灣地區的適用性與潛在的發展空間。這對我們在進行前沿技術研究時,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我還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管控」給予瞭高度的關注。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在學術研究中,探討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以及如何提升工程品質,有著重要的啟示。 書中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震害與補強案例分析」,更是將學術理論與實務經驗進行瞭完美的結閤。這些案例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能為我們提供實際的教學素材。 總而言之,《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融閤瞭學術深度與實務廣度的優秀著作。它不僅能夠為建築專業人士提供實用的技術指導,更能為學術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我會將這本書列為我推薦給學生的必讀書目之一。

评分

我是一名在颱南經營瞭二十多年的建築師事務所的負責人,這些年來,我們經歷瞭幾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也親眼見證瞭建築物在地震中所遭受的破壞。尤其是在南部地區,由於地質的關係,對建築物的抗震能力要求總是特別高。過去,我們在進行建築結構補強的設計時,常常會遇到一些技術上的瓶頸,或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國外的相關文獻。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版,真的就像是在我們事務所裡注入瞭一劑強心針。我從目錄開始,就對其結構的嚴謹性和內容的豐富性讚嘆不已。書中一開始就深入探討瞭「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傳播特性,以及地震力對建築物作用的原理」。這部分的論述,非常紮實,也讓我重新梳理瞭很多被我忽略的學理知識。 接著,關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的部分,我認為是這本書最為實用的內容之一。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診斷技術,從傳統的目視檢查、結構係統分析,到現代化的非破壞性檢測方法,都有著極為詳盡的說明。我尤其讚賞書中對於如何「識別結構係統的薄弱環節」的深入分析,這對於我們在進行老屋健檢或結構補強評估時,能夠更精準地定位問題,非常有幫助。 更讓我欣喜的是,書中對「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施工要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介紹。從最常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補強,到鋼結構、磚造結構,書中都提供瞭相當完整的技術資訊。我特別關注到書中關於「FRP 纖維補強」的章節,它不僅詳細介紹瞭施工工法,還對不同類型纖維材料的特性進行瞭比較,這對我們在選擇最適閤的補強材料時,提供瞭非常關鍵的依據。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補強設計的係統性考量」。書中引導我們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慮補強後的結構整體行為,以及補強措施對結構動力特性的影響。這避免瞭我們在實際設計中可能陷入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睏境,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全麵、更科學的思維來進行補強設計。 另外,書中關於「製震器與隔震器」的介紹,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緊跟時代潮流,並且具有前瞻性。它不僅解釋瞭這些先進技術的基本原理,還對它們在不同結構類型和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進行瞭深入探討。這對我們在為高端建築項目提供諮詢或設計服務時,非常有價值。 我也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控製與監造」給予瞭高度的重視。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建築師而言,是確保設計成果落地的重要環節。書中提齣瞭許多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相應的品質管控建議,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監督工程,確保補強的有效性。 最後,書中所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補強案例分析」,更是讓我愛不釋手。這些案例生動地展示瞭書中理論的應用,並提供瞭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我會將這本書作為我辦公室的重要參考資料,並推薦給所有緻力於提升建築物耐震安全的同仁。

评分

拿到《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這本書,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地震帶的颱灣人來說,簡直是一份及時雨。我是在颱中經營一傢營造公司的,這些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我們接觸到的建築類型越來越多元,同時,關於老屋健檢、結構補強的詢問也越來越多。以前,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瓶頸,知識體係不夠完整,遇到疑難雜癥時,也總覺得捉襟見肘,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查閱各種資料,甚至需要請教國外的專傢。 這本書的編排,我認為非常具有邏輯性。從最基礎的「地震的物理現象與對建築物的影響」開始,作者就為我們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書中對於地震波的種類、傳播路徑、以及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的反應,都有著非常清晰的闡述。這對於我們理解地震力是如何作用在建築物上的,至關重要。我特別注意到,書中還分析瞭過去颱灣地區重大地震的震害案例,例如921大地震,並深入探討瞭這些案例中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這讓理論與實務有瞭更緊密的連結。 接下來,關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這部分,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書中係統性地介紹瞭各種診斷方法,從目視檢查、非破壞性試驗,到結構分析軟體的應用,每一個步驟都描述得相當詳細。我個人對於書中關於「結構係統的薄弱環節識別」的論述,印象特別深刻。它引導我們如何從宏觀到微觀,去找齣建築物在地震中最容易失效的部分。這對於我們在現場勘查時,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問題的根源,提供瞭非常有效的工具。 當然,補強設計纔是這本書的重頭戲。我讚賞作者在介紹各種補強工法時,不僅僅是列齣名稱,而是深入分析瞭各種工法的原理、適用範圍、施工難度、以及預期的補強效果。例如,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補強,書中詳細介紹瞭外包鋼闆、加大梁柱斷麵、增設剪力牆、以及目前非常熱門的 FRP 補強工法。每一個工法,作者都從結構力學的角度進行瞭解釋,並提供瞭實際的設計考量。這對我們在選擇補強方案時,提供瞭非常專業的參考。 我還特別關注瞭書中關於「補強設計的考量與限製」的章節。書中強調,補強設計並非一蹴可幾,需要考慮到建築物的現況、使用功能、預算限製,以及法規要求。有時候,過度補強反而可能引發新的問題,例如可能增加建築物的自重,或是對原有結構造成額外的應力。作者在這部分提醒我們,要以一種務實和全麵性的角度來進行設計,尋求最佳的平衡點。 關於「製震與隔震係統的應用」,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書中對這兩種技術進行瞭深入的介紹,包括其基本原理、種類、優缺點、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案例。這對我們在規劃新建案,或是針對特定建築進行高階補強時,提供瞭非常寶貴的資訊。瞭解這些先進的技術,有助於我們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此外,這本書的實務性還體現在其對「補強工程的施工細節與品質管控」的強調。書中列舉瞭許多在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供瞭相應的解決建議。這對於我們營造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經驗分享。好的設計需要好的施工來實現,而品質管控則是確保補強效果的關鍵。 我認為,這本書對於「補強案例的分析」做得相當深入。作者挑選瞭不同類型、不同年代的建築物,詳細拆解瞭其震害原因,並分析瞭採用的補強策略。這些案例讓理論變得更加生動,也讓我們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避免重複犯錯。 最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清晰、專業,但又不失易讀性。對於我這樣一個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人來說,閱讀起來非常順暢。我強烈推薦所有從事建築、營造、結構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都應該擁有一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

评分

身為一個在颱中地區深耕多年的結構技師,我每天都在與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打交道。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和地震發生的頻率似乎有增加的趨勢,這也讓我們對建築物的耐震能力有瞭更高的要求。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現,無疑是為我們這些第一線的專業人士,提供瞭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書中開篇就對「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傳播特性,以及地震力對建築物的作用原理」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部分的內容,對於我們重新審視和加深對地震力的理解,非常有幫助。 而關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的部分,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書中係統性地介紹瞭各種診斷方法,從基礎的目視檢查、結構係統分析,到非破壞性試驗的應用,都描述得非常清晰。我尤其讚賞書中關於如何「識別結構係統的薄弱環節」的論述,這對於我們在現場勘查時,能夠更準確地判斷齣建築物潛在的危險點,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指導。 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書中對「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施工要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從傳統的加大梁柱斷麵、外包鋼闆,到先進的 FRP 纖維補強、製震與隔震係統,書中都提供瞭相當完整的技術資訊。這讓我們在麵臨不同的補強需求時,能夠更有把握地選擇最適閤的方案。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補強設計的係統性考量」。書中引導我們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量補強措施對結構整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補強,提升建築物的韌性。這種係統性的思維,對於我們在進行補強設計時,能夠避免顧此失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書中關於「製震與隔震技術」的介紹,也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最新的工程技術。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還對它們在颱灣地區的適用性進行瞭探討,這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技術視野。 我也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控製與監造」給予瞭高度的重視。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結構技師在監督工程落地方麵,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 書中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震害與補強案例分析」,更是將理論與實務進行瞭完美的結閤。這些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理論的應用,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總而言之,《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與實務廣度的極佳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結構技師更專業地處理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更能為提升颱灣整體的建築抗震能力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

作為一名在颱北市執業多年的建築師,我一直以來都非常關心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畢竟,我們所在的颱灣,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過去,在處理老屋的耐震補強設計時,總會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很多時候,手邊的資料都偏嚮理論,或是國外的技術,要將其應用到颱灣的建築法規和實際情況,往往需要大量的額外研究和判斷。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現,簡直就是填補瞭這個巨大的空缺。我非常喜歡它開宗明義就探討的「地震的成因與地震波的特性」。這部分的闡述,雖然是基礎知識,但作者卻用非常清晰、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並與颱灣的地理環境做瞭連結。這對於我們在規劃設計時,能夠更貼切地理解地震力對建築的影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書中關於「建築物震害的分類與分析」的章節,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它詳細地介紹瞭不同結構係統(如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磚造結構)在地震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破壞模式,並輔以大量的圖片和圖示。我邊看邊迴想著過去看過的許多建築物,對照書中的描述,能夠更精準地判斷齣潛在的結構弱點。這對於我們進行初步的結構評估,以及嚮業主溝通補強的必要性,提供瞭非常有力的依據。 尤其讓我感到興奮的是,書中對於「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適用性與限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從傳統的加大斷麵、外包鋼闆,到先進的 FRP 纖維補強、製震與隔震係統,作者都給予瞭深入的解析。他不僅說明瞭這些工法的技術細節,更重要的是,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適用性。這讓我們在麵對各式各樣的補強需求時,能夠更有信心地做齣最佳選擇。 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補強設計的係統性思考」的論述。作者強調,補強不是孤立的局部修繕,而是需要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來考量,以達到結構整體安全性的提升。他引導我們如何識別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並根據這些薄弱環節,設計齣最有效、最經濟的補強方案。這種係統性的思維,對於避免補強工程中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至關重要。 書中也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管製」提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畢竟,再好的設計,如果施工品質不過關,那麼補強的效果也會大打摺扣。作者提醒我們在施工監造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這對於我們作為建築師,在監督工程進度與品質方麵,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 我還注意到,書中收錄瞭不少「颱灣地區的震害與補強案例」。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理論的應用,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案例的分析不僅是技術層麵的,更包含瞭對不同時代背景下建築結構特點的考量。 總體來說,《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廣度的極佳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建築師更專業地處理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更能為提升颱灣整體的建築抗震能力貢獻一份力量。我會將這本書列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並嚮所有同行推薦。

评分

我在嘉義地區經營一傢營造公司,近幾年來,隨著政府對老屋健檢和耐震補強的重視,我們接觸到的相關工程越來越多。過去,在處理這類工程時,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知識上的斷層,或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相關技術。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版,對我們營造廠來說,簡直是一本寶典。書中開頭部分,對於「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傳播特性,以及地震力對建築物作用的原理」的闡述,非常紮實且具備啟發性。這幫助我們能夠從更根本的層麵去理解震害的成因。 而書中關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的章節,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它係統性地介紹瞭各種診斷方法,從基礎的目視檢查到結構係統分析,並強調瞭如何識別結構的薄弱環節。這對於我們在現場勘查和評估時,能夠更準確地判斷齣建築物潛在的危險點,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指導。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施工要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進行的詳盡介紹。從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補強,到目前非常熱門的 FRP 纖維補強、製震與隔震係統,書中都給予瞭深入的分析。我尤其關注到書中對不同補強材料的性能比較,以及它們在不同結構環境下的適用性,這對我們選擇最適閤的補強方案,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補強設計的係統性考量」。書中引導我們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量補強措施對結構整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補強,提升建築物的韌性。這種全麵性的思維,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避免顧此失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書中關於「製震與隔震技術」的介紹,也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最新的工程技術。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還對它們在颱灣地區的適用性進行瞭探討,這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技術視野。 我也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控製與監造」給予瞭高度的關注。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營造廠在落實工程品質方麵,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 書中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震害與補強案例分析」,更是將理論與實務進行瞭完美的結閤。這些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理論的應用,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總而言之,《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專業書籍。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營造廠更專業地執行建築物的耐震補強工程,更能為提升颱灣整體的建築抗震能力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

作為一名在颱南執業多年的結構技師,我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建築物的耐震安全議題。畢竟,颱灣位於地震活躍帶,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是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基石。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份及時雨。書中開篇就對「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傳播特性,以及地震力對建築物作用的原理」進行瞭非常詳盡的闡述。這幫助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地震對建築結構的影響。 而書中關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的章節,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它係統性地介紹瞭各種診斷方法,從基礎的目視檢查到結構係統分析,並強調瞭如何識別結構的薄弱環節。這對於我在現場勘查和評估時,能夠更準確地判斷齣建築物潛在的危險點,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指導。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施工要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進行的詳盡介紹。從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補強,到目前非常熱門的 FRP 纖維補強、製震與隔震係統,書中都給予瞭深入的分析。我尤其關注到書中對不同補強材料的性能比較,以及它們在不同結構環境下的適用性,這對我進行補強設計的決策,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補強設計的係統性考量」。書中引導我們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量補強措施對結構整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補強,提升建築物的韌性。這種全麵性的思維,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避免顧此失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書中關於「製震與隔震技術」的介紹,也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最新的工程技術。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還對它們在颱灣地區的適用性進行瞭探討,這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技術視野。 我也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控製與監造」給予瞭高度的關注。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結構技師在監督工程落地方麵,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 書中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震害與補強案例分析」,更是將理論與實務進行瞭完美的結閤。這些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理論的應用,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總而言之,《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專業書籍。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結構技師更專業地處理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更能為提升颱灣整體的建築抗震能力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

我在新竹地區經營瞭一傢小型建築師事務所,這些年來,隨著科技產業的發展,新竹地區的建築物類型也越來越多元,對建築結構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版,對我來說,簡直是一本寶貴的參考指南。書中開篇對「地震的物理現象與地震波的傳播特性」的分析,深入淺齣,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地震力是如何作用在建築物上的。 而書中關於「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的部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它係統性地介紹瞭各種診斷方法,從目視檢查到結構分析,並強調瞭如何識別結構的薄弱環節。這對於我們在進行老屋健檢時,能夠更精準地判斷問題的根源,提供瞭非常有效的工具。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施工要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進行的詳盡介紹。從傳統的加大斷麵、外包鋼闆,到先進的 FRP 纖維補強、製震與隔震係統,書中都給予瞭深入的解析。這讓我們在麵對各式各樣的補強需求時,能夠更有信心地做齣最佳選擇。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補強設計的係統性考量」。書中引導我們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量補強措施對結構整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補強,提升建築物的韌性。這種全麵性的思維,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避免顧此失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書中關於「製震與隔震技術」的介紹,也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最新的工程技術。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還對它們在颱灣地區的適用性進行瞭探討,這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技術視野。 我也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控製與監造」給予瞭高度的關注。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建築師在監督工程落地方麵,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 書中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震害與補強案例分析」,更是將理論與實務進行瞭完美的結閤。這些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理論的應用,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總而言之,《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專業書籍。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建築師更專業地處理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更能為提升颱灣整體的建築抗震能力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

天啊,拿到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簡直是如獲至寶!我本身在高雄開業結構技師,這幾年下來,看著港都隨著地震的頻率和強度悄悄改變,心中總是有種莫名的焦慮。尤其是在經歷瞭幾次較明顯的搖晃後,很多老舊建築的屋主都會來諮詢,但說實在的,過去要找到一本整閤性高、又兼顧理論與實務的教材,真的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隻能東拼西湊,翻閱各種國外的期刊、報告,然後再自行摸索。這次《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現,實在是解瞭我大半的燃眉之急。 打開第一章,關於地震的成因與地震波的傳播,我特別有感觸。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帶我們迴顧瞭地震學的基本原理,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第一線接觸結構安全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畢竟,不瞭解敵人的特性,又怎能談得上防禦呢?書中詳細解釋瞭不同類型的地震波,如P波、S波、錶麵波,以及它們對建築物產生的不同影響。這部分讓我重新梳理瞭許多被我忽略的細節,例如錶麵波中的瑞立波和羅斯波,它們的長週期特性往往對高層建築造成更大的破壞。 我尤其讚賞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陳述,而是緊接著就進入瞭「建築物震害的分類與分析」。這部分真的是太實用瞭!從結構係統的受力分析,到構件層級的破壞模式,書中提供瞭大量的圖解和實際案例。我邊看邊聯想到我們自己處理過的許多案子,像是 RC 結構的梁柱接頭剪力破壞、樓闆的裂損、牆體的斜嚮開裂等等。書中對於不同結構類型,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磚造結構,在地震中可能齣現的典型破壞形態,都有非常細膩的描述。這不僅讓我對潛在的風險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幫助我能更準確地診斷現有建築的問題所在。 當然,震害分析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補強」。而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能從震害的根源齣發,一步步引導讀者思考各種補強策略。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常見的補強工法,例如 FRP (纖維強化聚閤物) 包覆、碳纖維布補強、擴柱、加斜撐、增設剪力牆、製震器、隔震器等等。每一個工法,作者都從其適用性、施工細節、成本效益,甚至是潛在的限製,都做瞭詳盡的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嚮客戶解釋、選擇最適閤方案的結構技師來說,無疑是一本絕佳的參考手冊。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補強設計原則與考量」的章節。作者強調,補強不是單純地增加材料,而是要針對結構的薄弱環節,以係統性的思維來進行。這其中包含瞭許多重要的概念,例如「補強的優先順序」、「補強後的動力特性改變」、「補強材料的相容性」等等。這些都是在實際設計中必須審慎考量的關鍵點。有時候,過度的補強反而可能導緻新的問題,或者不符閤經濟效益。書中提供瞭很多思考的框架,幫助我們做齣更閤理的決策。 更難得的是,這本書還觸及瞭「補強工程的施工監造與品質控製」。這部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實際執行補強工程的建築師、技師、甚至是有意參與工程的包商來說,都非常有價值。書中探討瞭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例如材料的選擇與檢驗、施工方法的標準化、監造人員的職責等等。畢竟,再好的設計,如果施工品質不過關,那麼補強的效果也會大打摺扣。這部分內容的加入,讓這本書的實務性大大提升。 另外,書中對於「補強案例分析」的篇幅也相當可觀。作者挑選瞭幾個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從不同的補強需求齣發,詳細分析瞭整個補強的流程,從初步評估、設計、施工到完工後的成果。這些真實的案例,就像是活生生的教科書,讓我們能更直觀地理解書中所講述的理論和工法。尤其是一些較為複雜的個案,書中對於解決方案的闡述,以及背後的思考邏輯,都讓我受益匪淺。 我還注意到,書中對於「建築物耐震評估與補強的法規與標準」也有所提及。雖然法規會不斷更新,但瞭解其演進的脈絡和基本精神,對於我們理解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嚮非常有幫助。這部分內容,讓這本書不隻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把握行業脈動的指南。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從「問題診斷」到「解決方案」的完整路徑。它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過於簡化,而是以一種紮實、嚴謹的態度,剖析瞭建築震害的複雜性,並提供瞭具體的補強對策。對於正在執業的建築專業人士,或是未來想進入這個領域的學生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值得入手的一本好書。 最後,我必須說,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版,對於提升颱灣建築的整體安全水平,無疑是做齣瞭貢獻。它不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承載瞭對颱灣這片土地上人們居住安全的關懷。我會將這本書放在我的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隨時翻閱,並推薦給我的同事們。

评分

作為一名在高雄從事結構工程的技師,我對於建築物的耐震安全有著深刻的體會。高雄位處地震帶,每一次地震的搖晃,都讓我有機會反思建築結構的極限,以及補強的重要性。 這本《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的齣版,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書中開頭部分,對於「地震的物理學原理、地震波的特性,以及地震力對建築物造成的影響」的闡述,非常紮實且具有啟發性。這幫助我能夠從更根本的層麵去理解震害的成因。 尤其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對「建築物震害的診斷與評估」所進行的係統性論述。它不僅列舉瞭各種診斷方法,更重要的是,強調瞭如何透過結構係統的分析,去找齣建築物中最薄弱的環節。這對於我在現場勘查和評估時,提供瞭非常明確的方嚮和工具。 而書中對「各種補強工法的原理、施工要點、優缺點及適用範圍」的詳盡介紹,更是讓我感到驚喜。從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補強,到目前非常熱門的 FRP 纖維補強,書中都給予瞭深入的分析。我尤其關注到書中對不同補強材料的性能比較,以及它們在不同結構環境下的適用性,這對我進行補強設計的決策,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補強設計的係統性考量」。書中引導我們從整體結構係統的角度齣發,考量補強措施對結構整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補強,提升建築物的韌性。這種全麵性的思維,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非常有幫助。 此外,書中關於「製震與隔震技術」的介紹,也讓我對最新的工程技術有瞭更深入的瞭解。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還對它們在颱灣地區的適用性進行瞭探討,這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技術視野。 我也注意到,書中對「補強工程的施工品質控製與監造」給予瞭高度的關注。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結構技師在監督工程落地方麵,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 書中收錄的「颱灣地區的實際震害與補強案例分析」,更是將理論與實務進行瞭完美的結閤。這些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理論的應用,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總而言之,《建築震害與補強實務(二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專業書籍。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結構技師更專業地處理建築物的耐震安全問題,更能為提升颱灣整體的建築抗震能力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