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100种关键发见

京都,100种关键发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京都
  • 日本文化
  • 历史
  • 旅游
  • 建筑
  • 寺庙神社
  • 美食
  • 传统工艺
  • 艺术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摄影师愿用一生捕捉她的变化,
作家来到这里定居以求灵感,
来过一次京都,只会从此迷恋。

  ★让你成为京都通
  ★发现京都美味的理由
  ★认识京都的能量景点,求得最灵验的御守
  ★揭开谜团重重的京都佛寺与神社


  去过京都的人都会想再去一次,对于京都稍有认识的人,多少都能了解独树一格的千年古都存在许多特殊的文化与习俗,关于细节你又知道多少呢?

  大众澡堂门口挂着「本日也有」,到底有什么?站在外头歪着头打量招牌的人,不用问就知道是个外地人;当京都人说你像御室樱时应该高兴还是难过?虫笼窗除了防火,另一个用途能用来干嘛?来到充满古寺与神社的京都,总不能不知道哪间神社以什么灵力最为灵验吧?

  作者列出100项关于京都的关键字,从食文化、神社寺院、风俗习惯到历史谜团,带领读者透过不同视角深度认识京都,贴近当地人了解他们每个月必吃的食物,借此吸收他们的生活智慧。对于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可以跟着本书一起经历本能寺之变、应仁之乱与天王山之战,从历史人物彼此纠结的命运中,拼凑出他们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历史的褶皱与现代的呼吸:京都的千年变迁 一卷关于古都灵魂的深度探访,一部跨越千年时光的京都浮世绘。 本书并非聚焦于旅游指南上那些耳熟能详的寺庙宫殿的流水账记录,亦非单纯的建筑史或宗教哲学探讨。我们试图揭开的,是京都这座城市深埋于地表之下的肌理,是它如何在一次次的战火、灾变、政治风云与文化革新中,不断地自我重塑,最终凝结成我们今日所见的独特风貌。 京都,这个被古老称谓“平安京”所孕育的都城,其生命线从未真正断绝。它曾是天皇的居所,是日本千年皇权的象征,承载着“公家文化”的极致雅致与细腻。然而,历史的河流从不停歇。武士阶层的崛起,权力的重心从宫廷转移至镰仓、再到江户,京都的“主权”被削弱,但其作为精神文化中心和传统工艺堡垒的地位却愈发坚固。 本书将从“空间意识的演变”这一核心视角切入,深入剖析京都的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其政治哲学的变迁。平安京的棋盘格布局,是唐代长安理想主义的投射,象征着中央集权与宇宙秩序的完美契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严谨的几何结构如何被市民生活、商业扩张以及自然地形所“侵蚀”和“软化”?我们将探讨那些不符合主流规划,却成为城市生命力的“町屋聚落”、“路地文化”以及隐藏在巷弄深处的私家庭院,是如何在历史的夹缝中顽强生存,甚至反过来定义了京都的“生活美学”。 第一部分:都城的奠基与神圣的蓝图 我们首先回溯到八世纪,探究奠基者们如何运用阴阳五行、风水堪舆来构建这个“理想之都”。这不仅是工程学问题,更是宗教信仰与政治宣示的结合。重点分析鸭川的自然走向、东西两条干道的象征意义,以及围绕皇宫构建的严密神圣空间。我们将详细审视藤原氏等贵族家族,如何通过对特定寺社的捐献和营建,巧妙地将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威交织在一起,使得京城成为一个由神祇守护的政治实体。 第二部分:从“公”到“私”的权力转移与文化下沉 在武家政权兴起后,京都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光环,但却迎来了文化上的“去中心化”与“精细化”。本书将着重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变化。当贵族阶层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时,他们如何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通过技艺传承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町人(市民)阶层中?这里探讨的,是“审美民主化”的早期形态。 我们将深入研究西阵织的兴衰史,它不仅是纺织技术,更是一部记录了贵族品味与市民匠人精神交汇的商业史。另外,茶道、花道、香道这些看似高雅的“道”,其在日本战国乃至江户时代的普及过程,实质上是精英文化向社会各个层面传播、适应和变异的过程。我们对比分析不同时代茶室的风格演变,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等级差异与审美取向。 第三部分:灾难中的韧性与“新旧”的共生 京都的历史充满了破坏与重建。应仁之乱几乎将城市夷为平地,而近代又面临明治维新的“迁都”冲击。本书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在灾难面前,京都的居民总能以一种近乎执着的态度,坚持按照既有的城市纹理进行重建,而不是彻底革新? 我们将聚焦于“町屋”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町屋的窄长立面、内向的庭院设计,是应对火灾、税收压力以及亲密社区需求的结构性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建筑风格,更是一种社会生存的哲学。我们还将分析,在西方文化大规模涌入的明治维新时期,京都的知识分子和传统匠人是如何采取“内化吸收”而非“全盘否定”的策略,成功地在保留古老技艺的同时,将其融入到现代工业体系中,形成了独有的“京都工业美学”。 第四部分:时间的层叠与现代的张力 进入近现代,京都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一个以速度和效率为标准的现代社会中,保留其“慢节奏”和“物哀”的情感基调?本书最后一部分将分析现代都市规划对京都老城区的冲击,例如地下铁的建设如何切割了原有的社区结构,以及全球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对传统“静谧感”的侵蚀。 我们不提供简单的“保护主义”口号,而是尝试理解,当代京都人如何在新旧交替的张力中,重新定义“传统”。这包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再阐释”(例如与现代设计结合),以及对古老祭典(如祇园祭)的“激活”——它们如何从单纯的宗教仪式,转变为维系现代市民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明信片上的美景,去感知这座城市时间深处的呼吸。京都的魅力,不在于它保留了多少过去的遗迹,而在于它如何让历史的各个切面,在当下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鲜活的对话关系。阅读此书,如同穿越厚厚的尘埃,触摸到这座千年古都每一次深刻的心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清水惠


  出身于京都的旅游作家。

  擅长以历史、人物、传承纪行为主题,记录日本国内旅游过程,着眼于京都平安京迁都后的时代变迁状况,游遍京都大街小巷。

译者简介

杨家昌


  铭传大学应用日语系毕业,曾任出版社日文编辑,现为自由译者。喜欢日本文化,因而投入翻译的世界,擅长领域为摄影、生活养生、健康休闲类。

图书目录

第1章 成为京都通
01「谢绝生客」逐渐成为过去的文化
02茶圣千利休与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流派
03想看舞妓要去哪里找?
04用都舞「ヨーイヤサァー(呦咿呀沙)」的声音迎接春天
05「弘法桑」、「天神桑」,神诞市集漫步
06南座「吉例颜见世兴行」挂起Maneki招牌
07大众澡堂门口挂着「本日也有」,到底有什么?
08从日本「首创」来看京都的创新度
09「那个女生好像御室樱啊」、「还是很可爱啦」
10搭乘「小岚桑」前往岚山
11去暑气的「驱虫会」与「南瓜供养」【真如堂、安乐寺】
12直挺挺的北山杉与圆木打磨仓库
13町家建筑不可或缺的「竹帘」、「犬矢来」、「虫笼窗」

第2章 京都美味的理由
14享用抹茶聆听佛法,西行庵的幸福早晨
15祇园花见小路品尝京都家常菜
16「鲭鱼寿司」诞生的故乡,鲭街道
17造访夏季避暑胜地「贵船川床」享用盐烤香鱼
18芋头、鳕鱼的组合,「芋棒」
19在京都点「信太」,店家会端出什么?
20京都腌渍食物「酸茎菜渍」与整排的上贺茂社家
21南禅寺散步之旅,细细品味汤豆腐
22京都美食,「草鞋屋」的鳗鱼杂烩粥
23京都代表性和菓子「八桥」的演变
24平民美食「煮鲭鱼定食」与「俵屋乌龙面」
25四人一桌的万佛寺「普茶料理」
26吃下春天的味道,大啖「竹笋料理」
27入口即化的水羊羹,「凉一滴」
28「日本茶」与「梅干」,买点特别的伴手礼吧!

第3章 京都的能量与神秘景点
29【斩恶缘与结良缘】安井金比罗宫
30【女性开运、出人头地】今宫神社的嫁入豪门御守
31【良缘、一愿成就】地主神社的恋爱占卜
32【祈求艺能发展】落语发祥之寺,誓愿寺
33【解厄、方除】安倍晴明渊源之晴明神社
34【方除、解厄】灵力强大的北辰镇宅灵符神
35【治癒癌症灵力】梅丸大神与菅原院天满宫神社
36【免除火难、观音功德】爱宕神社的千日参拜与清水寺
37【福运、幸运】伏见稻荷大社的验之杉
38【守护女性、守护市场】市比卖神社的「公主御神签」
39【求子、顺产】染殿地藏与稻秆天神
40【迎接精灵】六道珍皇寺的「黄泉归来井」
41【拔除人生之苦】石像寺的拔钉地藏
42【消灾解厄】八坂神社与疫神社的「苏民将来之子孙也」
43【出人头地、开运】帮助丰臣秀吉出人头地的三面大黑天本尊

第4章 京都街道历史漫步
44上行、下行、东入西入的道路辨识法
45千两百年历史的原点,「平安京」是什么样的都城?
46划分平安京街道的「条坊图」
47为何前往京都称为「上洛」?
48逃过应仁之乱祝融摧残的京都建筑
49沿路店家林立,「先斗町」漫步之旅
50探访新京极通的热闹商店街与居酒屋名店
51另一个关原之战,伏见城与染血天花板
52六角形肚脐石是京都的中心〔六角堂〕
53五山送火「大文字」,每年不可错过的热闹盛会
54往来冥界之人的坟墓与紫式部之墓相邻…
55幕末的京都街头战,至今依旧可见弹痕的蛤御门
56漫步河原町,寻访「幕末事件」的踪迹
57託几松之助,桂小五郎得以成功藏匿
58镇守京都表鬼门的猴子
59Cosplay始祖?出云阿国的男装表演
60锦市场左顾右盼美食散步
61馒头店默默守护的明智光秀首冢
62「宇治桥三之间」汲取名水
63西阵绢织之旅,至今仍旧能听见机织之声
64船只越过山头来到京都
65夏目漱石所咏之俳句,「鸭川对岸的女子」
66后白河法皇为何造访大原?
67武将命运一分为二的天王山之战
68没看过七代目植治的庭园,就没资格谈论京都
69新岛八重「潇洒」的八十六年生涯

第5章 谜团重重的京都佛寺与神社
70可以触摸佛舍利的「生身供」法事【东寺•御影堂】
71后白河法皇「无量无边的信仰」【莲华王院】
72诅咒德川家康,让丰臣走向灭亡之路的梵钟与大佛【方广寺】
73清水舞台「跳下事件」与观音信仰【清水寺】
74供奉于灵屋的北政所看着什么?【高台寺】
75东福寺大伽蓝与火灾后倖存的大佛左手【东福寺】
76本能寺的火劫,消失的信长遗体【本能寺】
77京都的求子寺与长宗我部盛亲之墓【五条寺町】
78初次美少男世阿弥的足利三代将军义满【新熊野神社】
79「新选组」壬生据点与无声狂言【壬生寺】
80仔细瞧瞧!守护护王神社的野猪
81黑衣宰相以心崇传与枯山水庭园
82用来传达「禅风」的「禅面」是什么?
83永观堂「回首阿弥陀佛」开的金口【禅林寺】
84在「节分祭」驱鬼?【吉田神社】
85守护金阁寺的陆舟之松与黑漆银阁寺
86赤山禅院的「珠数供养」,为何不是写作「数珠」?
87挟着大原三千院,缓缓流动的吕川与律川
88聪明机智的阿龟,深厚的夫妇情感【千本释迦堂】
89守护山内一丰之妻•千代灵塔的小墓【妙心寺塔头大通院】
90石庭的十五颗石头之谜【龙安寺】
91广隆寺的两尊国宝弥勒菩萨像
92造庭成瘾的梦窗国师以及曹源池庭园【天龙寺】
93「灵光殿」历代足利将军木像算法之谜【等持院】
94「生身释迦」释迦如来立像【清凉寺】
95百万遍的转大念珠法会【知恩寺】
96德川三代将军家光生母与乳母供养塔【金戒光明寺】
97背叛者正好出生于天正十年【瑞云院】
98醍醐寺山上涌出的「醍醐水」味道如何?
99分为上下两段庭园的「苔寺」【西芳寺】
100知恩院宗祖的「大建筑」、「大梵钟」、「大远忌」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京都,100种关键发现》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开一个层层叠叠的宝藏。我一直以为京都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那些宏伟的寺庙和精致的庭院,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京都。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他能够从一个非常微小的切入点,引申出关于京都历史、文化甚至社会变迁的深刻见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町家”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介绍建筑的外观,更是深入剖析了町家内部空间的设计,例如“火袋”的功能,以及“通り庭”在采光和通风方面的巧妙运用,这些都让我对京都人的居住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还提到了京都的“祭事”文化,但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对一些具体仪式和道具的解读,例如“神轿”的形制和“御神灯”的意义,让我窥见了京都人对于神明的敬畏以及这些仪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维系着古老的传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京都的“季节感”,作者从自然景观的变化,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各种节庆活动,全方位地展现了京都人在不同季节下的生活节奏和情感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京都的四季分明,也让我对京都人的细腻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京都的魅力,就像是那缓缓流淌的鸭川水,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无限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一次让我重新认识京都的绝妙旅程!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座古都颇为了解,读过不少历史书,也去过几次,但《京都,100种关键发现》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景点介绍,也不是干巴巴的历史年表,而是像一位饱学多闻的老友,娓娓道来京都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侘寂”美学的解读,它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词汇,而是通过具体的器物、庭院甚至光影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不完美之美”的韵味。比如,书中描绘一家老茶馆,墙壁上的斑驳痕迹,窗棂漏下的日影,都被赋予了深厚的哲学意涵。还有关于寺庙建筑中那些看似随意的枯山水庭园,作者深入剖析了它们背后蕴含的禅意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每次在脑海中回想,都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感受到一份宁静与超脱。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挖掘了不少与京都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将京都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经典的场景之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京都的理解层次更深了,不再仅仅是看到美景,而是能体会到隐藏在美景背后的历史脉络和人文精神。

评分

阅读《京都,100种关键发现》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身临其境的探险,而非简单的阅读。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具感染力,他没有把我当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我一起去思考,去发现。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町家”建筑的章节,我过去只觉得它们是古老的民居,但作者却从町家的内部布局、隔断方式、采光设计等多个角度,揭示了京都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自然,以及这种居住方式如何塑造了京都人的生活哲学。特别是对“坪庭”的描写,那种在狭小空间里营造出的独立自然景致,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京都不同季节的祭典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日期和名称,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祭典背后蕴含的意义、历史渊源以及当地居民的情感寄托。我记得有个关于“祇园祭”的描述,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讲述了祭典中鉾车的制作工艺,以及它在过去守护城市免受疫病侵扰的象征意义,让我对这项盛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感受到了其中的庄重与传承。这本书让我觉得,京都的魅力,就藏在这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细节里,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发现。

评分

《京都,100种关键发现》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旅行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感知京都”的入门读物。它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读者去发现京都那些被忽略的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日式庭园”的探讨,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各种庭园的类型,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背后的哲学思想,例如“枯山水”如何通过抽象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的敬畏,而“池泉回游式庭园”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这些解读让我每次在想象中漫步京都的庭园时,都能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哲思。书中还提到了京都的“工艺文化”,例如对“西阵织”的详细介绍,作者不仅仅是讲述了织锦的过程,更是挖掘了这项传统工艺在历史变迁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它如何成为京都身份的一部分。还有一个章节让我眼前一亮,是关于京都的“食”文化,但不是简单的介绍菜肴,而是挖掘了京都料理背后的季节性、对食材的尊重以及精致的摆盘艺术,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京料理”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本书让我觉得,京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古迹,更在于那些流淌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基因。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那种由内而外的、颠覆性的。我原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京都了,但《京都,100种关键发现》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京都更深层次的大门。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局限于那些人尽皆知的地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具“京都气质”的角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京町家”的介绍,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内部的巧妙设计,例如“通り庭”如何连接前后空间,而“火袋”又如何在有限的屋顶空间内实现通风采光。这些细节让我对京都人的生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提到了京都的“祭事”文化,但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对特定祭典中一些具象元素的解读,例如“神轿”的形制、“御神灯”的意义,让我窥见了京都人对于神明的敬畏,以及这些仪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维系着古老的传统。我记得书中描绘了一个关于“水”的章节,从京都的地下水系到各种泉眼的传说,再到饮用水的讲究,让我看到了京都人在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的独特之处。这本书让我不再是带着看客的心态去游览京都,而是尝试去理解它的灵魂,去感受它的脉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