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的宋老师又有新的翻译作品面世,这次是萨沙・索科洛夫(Саша Соколов)小说《愚人学校》(Школа для дураков)。索科洛夫既是俄国现代主义最后一批作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创者,《愚人学校》被卢德纽夫(В.П.Руднёв, 1958-)称作现代主义最难懂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充满许多文字游戏、超文本、互文、声音叠句、戏拟、不加标点符号的长句……,这些文字游戏几乎不可译,对译者来说是巨大艰难挑战。小说还反映了苏联时期各种社会乱象(包括逮捕、无神论、镇压、对人性的撕裂……)、基督教传说、神话、童话等等,如果知识不够渊博,不容易看穿作者的隐喻。宋老师挑战这么困难的作家,如此难懂的文本,仅只用了一年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将它译完,真是令人佩服。
由于主角身兼作者和故事叙述者,于是所有的叙述轴线全由愚人的思想变化所决定,联想、意识的流动在这里佔据了主要地位,其他东西全部让位于它,服膺于它。(意识流的书写特色在〈关于愚人学校〉一文中已经有了精采分析,在这里,我只强调名称变化的部分)。在主角混乱头脑和自由不羁的联想里,名称脱离了旧有范围,产生不断的变化和变形:ветка既是铁路支线(ветка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и)、金合欢树枝(ветка акации)、车站上的妓女维特卡(Ветка),也可以变成主角单恋的对象维塔老师(Вета)、希腊字母β(Бета,但在主角的口中变成了Вета,维塔老师的名字)、白柳(ветла)和风(ветер);车票(билеты)则变成勒忒河(Лета, нет Леты);荷兰动物学家和鸟类学家丁伯根(Тинберген)的名字,变成童话故事中的公猫和母猫,然后成了女巫,最后联想成他的邻居特拉荷琴柏格(Трахтенберг)太太,也就是愚人学校里的教务主任。这些联想和文字游戏,有些不可译,勉强翻译了,得不到效果,造成宋老师在翻译时,吃尽苦头,为如何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绞尽脑汁。
事实上,不只「勒忒河」是死亡之河、遗忘之河,整个别墅都是死亡之地/不存在之地。小说中的别墅区被描绘成人间仙境,它的自然美景,如同天堂。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何来此美景。这个地方被「勒忒河」所围绕,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另一个世界」(“иная страна”,“иная сторона мира”),美好、安详,但不存于此世。另一个牵扯别墅和死亡的线索,则是墓园。墓园位于城市和别墅间,是区隔生与死的界线,因此别墅是「另一个世界」,不存于现实世界。邮差米赫耶夫/米德维杰夫只在别墅区工作,不在城里送信;地理老师帕维尔在别墅区不穿鞋子,全部赤脚而行,而且不会被车站月台突出的钉子扎到脚,宛如飞行一般;神话故事「风之使者」只在别墅间流传……。这些都赋予了别墅地区特殊的神话色彩,让城市与别墅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现实污浊之地(那里有可怕、桎梏性灵的愚人学校、旅馆里的卖淫行为和性交易、各种不悦耳的城市声响),另一个则是如同仙境的世界,「另一个世界」,美好的桃花源;一个是永恆的冬天或秋天(寒冷),另一个则是永远的夏天(炎热),两者温度不同,泾渭分明。小说最后暗示了这里曾发生大水灾,别墅区全被淹没。「那一天『风之使者』终于开始工作了:那天河水洩出河岸,淹没所有别墅,沖走所有船只」。别墅原来只存在于传说中,存在于主角的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