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如 國立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熱愛人文藝術和大自然,同時悠遊於文化創意、語言文字、養兒育女、和柴米油鹽的世界。譯作有《圖解設計行為》、《圖解設計思考》、《品牌這樣思考》、《U2 BY U2》、《包浩斯》、《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風景素描課》、《創意自信帶來力量》、《居住的藝術》、《圖解設計思考2:進擊的使用者》、《口琴使者》(小說)等書。
當建築師發明瞭尖拱頂,或者說哥德式(Gothic)拱頂,以創造齣由石頭與玻璃打造而成的明亮空間時,下一個建築樣式上的重大變革於焉誕生。在這段時期,大教堂高聳的窗戶上鑲滿瞭鮮艷的彩色玻璃,為教堂引進瞭更多的光綫。飛扶壁(flying buttress)讓建築師得以建造更雄偉的教堂,因為飛扶壁的設計可以支撐牆麵,讓它們不至於被巨大的拱形結構壓倒,就如同我們在極具代錶性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公元一一六三年至一三四五年)所看到的一樣。哥德式建築衰微後演進齣裝飾性風格,例如華麗繁復的巴洛剋(Baroque)風格與講究細節的洛可可(Rococo)風格便在新古典時期引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