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曰
第二部小结 昨天晚上写到一点多,写出,发了出去,睡下的时候差不多是凌晨三点,早上八点多又醒了过来,睡不着,我坐起来听歌,脑子里晕晕涨涨,疲惫里也有满足感涌上来。
上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是在六年以前,写完《隐杀》的八月火,我如朝露降人间。一天写了两万字左右,疲惫,但是心里满足而安宁。
不容易,但我知道自己做到了很好的事情。
应该是在零九年的时候,我在起点写完《隐杀》,苦恼于故事中预定的几个大高潮做得不够圆融,唯一接近成型的八月火仍旧满是瑕疵;开新书《异化》的时候,我一直盯着各种线索的收放——如今《异化》的大纲已经完善,但当时,这本书的开局经过了大量调整,虽然在小枝干上做到了精细,但在整体上,那本书做得并不好,那是我在摸索中的过程。
《异化》的前六集,在我而言都是失败品;小细节、中层线索、单集的自洽上都做得差不多了,然而在单集与大纲的融洽上,几集故事如同拼贴的积木,我并不喜欢;直到七八九集出现后,我才真正看到几集的线索与大纲达成一致的状况,那是我在小学时看文学作品感受到的理所当然的状态,到了那个时候,我才理解到一个作者的模样,触摸和体会到所谓作者的轮廓。
《异化》的写作中,我的生活和写作经历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书存在问题理所当然,但体会到那种感觉以后,我每每回顾《异化》这本书,都难以忍受——在读者眼里可能并无问题,但我向来是这样的作者——不是你觉得没问题,我就会把作品给你。
因为这样那样的别扭,我停了《异化》,开书《赘婿》。这次,我写得战战兢兢,不希望再出现以前的问题。
《赘婿》这本书的开局,有几个简单的立意。
首先,当时我天真的想:我要写一本像《隐杀》一样的故事,我要写一个无敌的人——顾家明是个杀手,以力破巧,无敌厉害,那《赘婿》就写只心机狗好了,运筹帷幄勘破大局,聪明死别人,举世皆是凡人的智慧——那是一种另类的粗暴。我想,这样一来,我要考虑的问题就少了很多——真写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坑了自己。
第二个立意,我要写主角在金銮殿上,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枪打爆皇帝的头。这件事极爽,从开书起我就陆续跟不少人说过这个画面。
第三个立意,我要写中国近代史——这才是整本书的核心。
但是近代史不能写,不光是因为起点规定不许写,而是因为以我的知识积累,我不敢对近代史真正动笔——哪怕我在其中感受到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感受到最深的屈辱、最慷慨的赴死和最悲壮的抗争,我仍旧不敢动笔——那不是我可以去戏说的东西。
但,我可以将这样的感觉,融入一个属于我的寓言里。
架空宋朝,理出武朝的框架,不只是为了抄诗,它的好处甚多,最必要也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将近代史的一部分融进去——反正宋朝与近代也有不少类似的地方。
《赘婿》写到现在,每一集(编按:指网路分部)有各自的起承转合伏笔爆点,而它们的每一集,都是循序递进的;宁毅进入武朝的温柔视野,到家庭这个小环境里的勾心斗角,之后的农民起义、草莽造反,再来将目光投向世家大族,寻求世道因由,再转到悲惨的边民和朝廷的斗争,直至朝廷斗争和战争,目前为止,所有的东西终于可以收归一点了: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它因何衰弱破灭,主角才会走上金銮殿,打爆皇帝的头?
因为这样的规划,我写得很艰难,每一条线索的收放都要清清楚楚,又要深深浅浅长长短短,许多时候我写一个明的线索,是为了掩盖一个暗的线索;写一个情节,要顾虑很多方面——例如赈灾,我要写文戏,要写世家大族,要表现出他们兼併土地的核心理念,要死人,主角很难出现太多,我还要让读者看得爽,又不能过于赘述,必须恰到好处……
写作期间,不少人说他看不出这部分情节有酝酿这么久的必要,香蕉一定是在偷懒——我当时无话可说——要怎样才能说得明白呢?别说跟读者了,跟想得少一点的作者都说不明白的。
曾经跟人说,我想要做网路文学的突破。
一本传统小说,三十万字故事完结,最多百万,算是超长篇;网路小说,《赘婿》已经写了三百万字——刚写完一半,我要在后面三百万字的篇幅里拧紧每一条线索,随手写下一个东西,要考虑它在几十章甚至百万字后还要不要出现,我写出的一个立意,要考虑它在第一层爆破后要不要有第二层的昇华,甚至要不要到全书完成时凸显出第三层寓意……脑子有时候真有点受不了,呵呵。
每一集的小结,我几乎都会夸奖自己,这一集成功了,是督促、鼓励,也是敲打——我已经成功了这么多集,怎么舍得放掉他们,怎么舍得随便乱写?
几年前起点分裂,人家说香蕉你走不走,买不买断,我说我要写《赘婿》,后来又有一次大波动,我拿到合约就直接续约了,为什么,因为我要写《赘婿》。
这三百万字,终于能在如今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很高兴。
这些事情,是作者的自我,是我为自己庆功,有些骄傲、满足和自恋,且请包涵。
然后,我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说说杀皇帝,也说说宁毅这个人。
写完这段故事,有很多人从利益的角度、大局的角度,说了杀皇帝的合理与不合理。
看小说代入主角,犹如玩游戏;我攒了经验值,攒了装备,有了基地,想要扩大,舍不得扔掉,这些都是常理,也尤其是看网路小说的常理,但我还是想从精神层面上说一说宁毅这个人。
他跟老秦、跟成舟海这些人的对话里,其实精神已经很清楚了。
「你们做事为道义,我做事为认同。」
一个为「认同」做事的人,他的精神到底是怎样的?
古往今来,自近代往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不读书,读书的人、懂理的人则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这是事实,所以儒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很伟大的想法——天下这么多人,我要为尔等担起这个责任,因为我是儒者,我要为道义做事、拯救天下,这是我的责任;至于天下苍生是乡民是酸民是暴民,那是另一回事。
至于「认同」——我不认同你——准确来说,是你没有到一定的层次——你就活该去死,我对你没有责任。这是什么意思?冷血?无情?狂妄?任性?
都不是。
其实是民主。
所谓民主,即人民能为自己做主。
以「道义」或是以「认同」为核心,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而定。近代以前,只能以道义为核心,因为生产力不足,不是每个人都能受教育;以这个说法为准,在武朝的框架下,要求普通民众觉醒到被人认同的程度,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宁毅也只是一个人而已,冷酷一点的说,他的精神就是这样——不曾觉醒的人,他心怀恻隐已经够了,武朝如果真要灭亡,到底又干卿底事?他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人生,来到这个世界,渐渐看到认同的东西,融入进来,甚至开始做事,开始为天下尽道义——然而到最后,他认同的好东西——秦嗣源心怀天下殚精竭虑,夏村将士绝望之中发出吶喊——如果这些价值能保留,宁毅或许会继续做下去;但,所有的东西都摔得粉碎,宁毅还被赏了几个耳光。
回首楔子,他坐在河边,看着那个失败的开发案。
他成功了一辈子,忘记了曾经的朋友伙伴,忘了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期待,忘了许过的愿望走过的路——这些东西在最初很矫情,在最后很珍贵,在重生后的他的心里,则是很重的教训。
重生了,生命要更有价值,他在乎不是皇权,不是利益,不是人命——他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而是为了认同的人和事而战,不认同,他也可以走,不好走了,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殴拉殴拉殴拉殴拉,全都给我去死吧!
在某些人的想法里,宁毅要为了利益妥协,应该找个缓和的方法破局,毕竟杀皇帝太过激烈,肯定是天下共伐——没错,事情很严重;然后宁毅团结各方,训练士兵发展科技,打败香蕉大魔王给他安排的两个敌人——女真和蒙古,之后建立王朝,这个王朝有两亿人,其中一亿九千九百九十万仍旧是那种会朝着秦嗣源泼粪的普罗大众——你们觉得,在宁毅的心里,这个国家,能不能告慰他曾经的梦想呢?
我觉得,宁毅会更喜欢听普通人在妻儿惨死后冲向敌人的吶喊,他的精神中有着这样的一面。
再者,女真人来了,蒙古人或许也要来了,面对这两股力量,尤其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宁毅能不能统合整个武朝的现有势力,力挽狂澜呢?
很难,是以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两个字,也是整个《赘婿》下半部的核心:
革命。
革旧有之命,将不能自主之命,革新成可以自主之命。
宁毅原本不愿意去改变现况、改变儒家,因为很难;他认同秦嗣源,也不愿意去改变,只打算配合一下,挽住颓势,最后全都失败了,他只好自己来了——他自己来,就是与那个时代完全不同的一条路了,如果说秦嗣源死后宁毅会捡起盆盆罐罐再拼一次,照他们的规矩和体制来玩革新和利益交换,那就小瞧他了。
一朝英雄仗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至于苍生,说个大家不喜欢听的事实:只有在小说里,苍生会得到尊重,在任何真实的历史里,苍生都是猪羊——嗯,就是我们。
关于宁毅杀周佶的细节,有些东西并未详写,例如宁毅将刀搁在周佶头上,所以其他人不敢过来;例如宁毅在拖延时间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到最后他杀掉周佶……这些都简略写了,此后或会有所交代,至于不知道宁毅怎么带枪进去的同学,就……
再回头仔细看看吧。
这本书写作的过程里,有很多情节并不符合普通人的审美——例如我曾经不只一次的说过,历史这东西,我们读了以后,如果不能返照自身,那它的真实与否就毫无意义;例如我并未将秦桧塑造成一看就讨人厌的大奸大恶,而是写他在一步步的无奈中不断后退的过程——有些人觉得这样的秦桧不够恶质,我是在给他翻案……
这样写,自然是有理由的。
现代一些良心历史青年给某某奸臣翻案时,别人一看,这个人这么无奈,有的人会觉得他是忠臣,有的人则会破口大骂这是汉奸翻案——他们从来没有能力去分析一件事情:迫不得已做了坏事,就是无罪的吗?
他们之所以这样想,因为他们在人生中也有很多的迫不得已,每个人都是如此,遇上迫不得已时,他们就原谅了自己;他们没有想过,真正的问题在于底线不见了,所有整个社会的人都能轻易的自我原谅。
事实上,我相信历史上所有的汉奸,都是在轻易的原谅自己之后,成为了汉奸和卖国贼;人生中确实有很多的迫不得已,但也有一条模煳的线,过了,就完了,这才是历史真正该说的东西。
我之前举过另一个例子:二○一○年,成都爱国青年上街游行,他们看见一个穿汉服的姑娘,认为那是和服,于是群情激荡,逼着姑娘当场脱衣服要烧掉;姑娘解释了之后,领头者知道自己犯了错,但仍旧坚持让姑娘脱掉衣服烧掉,以平息下面的愤怒。
请大家试想:这么一个几千人游行的领头者,或许是大学生,他如此年轻就拥有如此的组织能力,出了社会,他会不会轻易的进入政府之中,成为我们头上的公务员?而他的原则如此廉价,若他有一天到了秦桧的位置,他还能坚持些什么?换作我们自己,至今又坚持了些什么?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总是这样说这样感叹——如此瑰丽,在这片土地上,有如此多的英雄儿女辈出,曾经建立了如此璀璨的文化;但,同时也有着如此多的奸臣坏蛋,难道他们都是外国人?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同时有着秦桧和岳飞。很多时候,你咬紧牙关,成了岳飞,退后一步,成了秦桧——若是不当秦桧或岳飞,则会变成猪羊。
当我们在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荣耀和光荣的时候,不妨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那个资格跟他们站在一起了。
之前说过另一件事,《赘婿》开书后不久,因为我对革命历史的推崇,有个读者说他们不过是靠运气获得了成果,说他们走错了路,说他们没给后人留下好的社会,说他们的努力毫无意义——如今,我会说,在中国近代史那样黑暗的环境里,经过一代一代的屈辱和流血牺牲,无数人的寻找挣扎,最终,有一群人建立了一个未来,他们饱含希望的建设它,其中曾经遭遇了弯路和失败,但他们面临困难的处境,经历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他们的子孙在电脑前面抱怨他们留下来的东西不够好,而后否定他们的努力。
许许多多的人,便是这样成为猪羊的。
这本书里的影射,主要是人性、杀戮。有人很不喜欢我这样的写法,问我为什么要杀戮民众?民众是无辜的,是无罪的,对民众,就算骂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民众愚昧,这是人性规律……
我要澄清的一点是,民众愚昧是人性规律,是人性弱点,但是在最初,人们不是这么使用人性弱点的。五四运动时,民族面临启蒙,鲁迅等一代人写「人性弱点」,写「劣根性」,不是为了骂人,而是要找出人的局限,希望能引起警惕,革命、革新,得以改良,使人民能得以自主;而如今,人性弱点被人们拿来自我原谅,我卑劣,是人性;我胆小,是人性;我不正直,也是人性。
其实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真正被推崇的人性弱点恐怕只有贪婪,贪婪可以是件好事,但绝没人说怕死是好的。这也可以理解。
所以书里有人性影射,有杀戮民众,有故意的,更多是随意的,因为那是社会的常态。对此介意的人,就好像这些年来渐渐不喜欢鲁迅的人们一样,大抵是因为否定了自我革新的必要性。
但我还是希望,我们有一天能成为更好的人。因为写在书里的,也都是我的弱点。
我一直希望避免写太严肃或是太抽象的东西,这里写这么多,也是因为这段故事的结束实在非常重要。上面的命题如果引申下去,还会有一大堆东西,但也打住吧。
照例说一句,《赘婿》接下来的文章,当然不会如此严肃生硬,只是会有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会掺杂其中,有些人看得出来,若是看不出来,那便享受剧情好了。
《赘婿》写到现在,更新断断续续的,成绩不错,口碑各异,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网路文学大多一个题材,《赘婿》连续转了五六个题材,生活、商战、武侠、官场、战争等等等等,未来还要变成种田、争霸,一个读者连续受这么多题材考验,会筛下去不少,有人会说前面好看,有人说中间,有人喜欢后期,各有偏好,都很正常。
在这本书之前,有人说香蕉不擅长大场面——写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就是我的大场面了。成功与失败各有评论,但我并不喜欢以下这类论调——香蕉以前没写过大场面,所以香蕉不擅长大场面,所以香蕉应该避免大场面——这样的逻辑很没有出息,而且并不通顺,并不是一个真正写书的人该接受的,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评论者该给我的。
战争,我之前同样没有写过。我知道很多人对战争的定义,马队怎么摆、弓箭怎么放、长矛怎么用,什么战法对什么战法;我也看过很多这样的书,但是本身毫无触动。我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军事学家来看书的,也并不想从网路上的嘴炮中获得专业的优越感;我小的时候看过一套中国近代抗战历史的启蒙读物,一共六本,全都描写战争,地道战地雷战都有,写了里面一个一个的人,我为之感染,至今回忆起书里的情节仍旧热血沸腾……
如今想来,那只是稍微正式一点的启蒙读物,我现在去看未必会有感觉,但那种战争中的画面,从我小学起在心中保留,到了三十岁,我仍能用我的方式将它以另一种内容再现,这就是思维的传递。
所以当我描写战争,我描写的是薛长功,是毛一山,是渠庆,是宇文飞渡,是陈凡,是岳飞;当这些人在读者心中活了起来,当成吉思汗、扎木合、赤老温、宗翰、宗望这些人在读者心中活了起来,人们才能真正看见他们在原野山林间对冲的画面,看见每一滴鲜血溅出时的顽强和吶喊。
这些都是书的下半部要写的东西。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里,得到许多人的支持,我的每一位编辑对我都尽心尽力,长天、海星、红茶、青山、三生,他们有的还在起点,有的已经去了新的地方。这本书的断断续续,令他们所有人都头痛苦恼,但每次我更新起来,他们都会给我安排推荐,我很感激,有时候甚至得跟他们说我可能会断更,不要再推,免得扣奖金。书还没结束,但在上半部完结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想说一句谢谢,以及抱歉。
即使不是我的责编,也有些编辑对这本书给出了意见和帮助,例如悟道时常与我讨论情节,周侗死时的那句「世间若有豪杰在,何惜此头见英雄」,便是出自他的手笔;前不久也是他说杀皇帝的那章,可以叫「群龙无首,吉」。我当时正苦恼这章怎么命名,这章名极好,我很喜欢。
我曾经想在三十岁未到之前完成《赘婿》的上半部,但计画迟迟后推,如今进入三十岁已经半年了。回首这半本书,算是耗尽心力的,有人说香蕉喜欢偷懒,其实在任何场合我都敢理直气壮的说,我是起点写书最努力的人之一,我是起点在书上花的时间最长的人之一。也有人疑问,断更成这样,香蕉怎么记住情节的?要是我,每次动笔都要回头看——这本书的内容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子里转,困扰我的精神,消耗我的脑力,使我不得安眠,我又如何会忘记一星半点?
我的二十岁年代,几乎都在写书里度过,写到这里,回头看看,我不曾偷懒,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赘婿》是我目前能力的顶点,而即使只有眼下这半本,也足堪告慰了。
很多时候,断更确实没法找借口,跟着这本断断续续的走过来,我知道所有读者的辛苦,无论是走到现在的还是中途没看了的,我想我得谢谢你们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可能还得纠缠好几年呢——想一想,真是要为你们抹一把汗……
这是一篇很自满、很自恋,也很乱来的小结,谢谢大家看到这里。
武朝末年 岁月峥嵘 天下纷乱 金辽相抗 局势动盪
百年屈辱 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
天祚帝 完颜阿骨打 吴乞买
成吉思汗铁木真 札木合 赤老温 木华黎 博尔忽 博尔术
秦桧 岳飞 李纲 种师道 唐恪 吴敏 耿南仲 张邦昌
忠臣与奸臣的较量
英雄与枭雄的博弈
胡虏南下 百万铁骑叩雁门
江山沦陷 生灵涂炭
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
先行者的哭泣 吶喊 悲怆
这是先前的预告——嗯,我写到这里了。
另,祝诸位读书快乐。
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