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

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勒索病毒
  • 恶意软件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病毒分析
  • 程序设计
  • 逆向工程
  • 安全编程
  • 威胁情报
  • 漏洞利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勒索病毒在全球掀起风暴,企业或个人几乎都是中招对象,这么影响巨大的网路病毒,怎么可以对其一无所知?现在的你当然需要一本书,对其原理、相关知识都大致了解之后,才能学得防守之道。

  ◎本书讲解了WinSocket网路程式设计、档案的加密与解密,到骇客如何制造勒索病毒以及模拟骇客产生加密与解密、传递和销毁金钥等基本知识。

  ◎全书以实际程式模拟,并搭配逐步解说的方式,让读者们更容易了解书中内容。

  ◎本书可提供给国家资讯安全单位、军警或政府安全单位、学术机关、学校单位、民间资安公司等进行研究。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企业网络安全策略:风险评估与纵深防御实践》 本书简介 在当前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已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资产,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挑战也日益严峻。本书并非关注任何特定恶意软件的编程技术,而是聚焦于企业如何构建一个全面、前瞻且富有韧性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以应对日趋复杂和隐蔽的网络威胁。 本书旨在为企业高管、IT 负责人、安全架构师以及安全运营团队提供一套系统化、实战化的指导框架。我们深知,在瞬息万变的威胁环境中,僵化的安全策略已无济于事。因此,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安全即业务,安全是持续的动态过程,而非一次性的技术部署。 第一部分:重塑安全思维——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风险治理 在信息安全领域,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构建有效防御的第一步。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跳出传统“打地鼠”式的被动修补思维,转向以风险为驱动的战略治理视角。 第一章:理解现代威胁图景与业务影响 本章深入剖析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威胁类型,包括供应链攻击、高级持续性威胁(APT)、云环境的配置错误风险、以及零日漏洞的利用趋势。我们强调的关键点在于:威胁情报的有效整合与解读。安全团队需要将技术指标转化为可供业务决策层理解的风险敞口,明确不同安全事件对业务连续性、财务表现和品牌声誉的具体影响。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建立一个基于资产重要性、威胁严重性和可能性三维矩阵的风险评估模型。 第二章: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与合规基石 技术安全措施固然重要,但“人”仍然是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本章探讨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安全意识培训,将安全文化植入企业 DNA。内容涵盖如何设计针对不同层级员工(从一线操作员到董事会成员)的定制化培训模块,以及如何利用行为科学原理来提升员工对钓鱼邮件、社交工程等攻击的警惕性。同时,本书将详细梳理全球主流的数据保护法规(如 GDPR、CCPA 等)对企业安全架构提出的强制性要求,确保合规性成为安全设计的一部分,而非事后的负担。 第二部分:构建纵深防御体系——技术架构的深度解析 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是构建弹性架构的基石。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如何分层次、多维度地部署安全技术,确保即使某一层防御被突破,后续的层级也能有效阻滞或发现攻击行为。 第三章:边界强化与零信任架构的实践部署 传统的基于网络的边界已日益模糊,尤其是在混合办公和多云部署的背景下。本章将重点介绍零信任(Zero Trust Architecture, ZTA)的实施路径。我们将讨论微隔离技术、身份和访问管理(IAM)的强化,特别是多因素认证(MFA)的全面覆盖策略。内容包括如何利用软件定义边界(SDP)技术,实现对工作负载和资源的精细化访问控制,确保“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原则得到落实。 第四章:端点安全与威胁狩猎的进化 现代攻击者往往绕过传统边界,直接在端点设备上驻留。本章深入探讨下一代端点保护平台(EPP)和端点检测与响应(EDR)系统的部署与优化。我们将分析如何利用行为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的系统事件中精准识别出潜在的恶意活动。更重要的是,本章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威胁狩猎”(Threat Hunting)方法论,指导安全团队主动出击,寻找那些未被自动化工具发现的“潜伏者”,从而将威胁响应时间从数周缩短至数小时甚至数分钟。 第五章:云原生安全:从IaaS到Serverless的防护之道 随着企业向云端迁移,云安全挑战已从简单的配置错误演变为复杂的合规性漂移和身份权限滥用。本书将提供针对主流云服务商(AWS、Azure、GCP)的安全最佳实践。内容涵盖云安全态势管理(CSPM)、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安全扫描工具,在部署前就消除安全隐患。对于 Serverless 和容器化环境,我们将探讨 FaaS 和容器镜像的安全扫描、运行时监控以及秘密管理(Secrets Management)的自动化流程。 第三部分:运营、响应与持续改进 再完善的防御也需要高效的运营和快速的响应能力来支撑。本部分关注安全运营中心(SOC)的效能提升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 第六章: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的效能最大化 SIEM 是现代 SOC 的核心。本章不侧重于工具介绍,而是聚焦于如何通过高级关联规则、用例驱动的日志源接入和自动化剧本(SOAR)的集成,将 SIEM 从一个“日志堆栈”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告警分级和去噪机制,确保分析师的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高风险的事件上。 第七章:事件响应与业务连续性规划(BCP) 面对真实的安全事件,清晰、经过充分演练的响应流程至关重要。本章详细描述了从“检测”到“根除”再到“恢复”的标准化事件响应生命周期(IRP)。我们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桌面演练”和“红蓝队对抗”实践指南,用于检验 BCP 和灾难恢复(DR)计划的有效性。此外,本书强调在响应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处置与法律取证、公共关系沟通的协调,以最小化业务中断和声誉损害。 第八章:安全架构的持续迭代与前瞻性投资 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项目,而是一项持续优化的工程。本章将介绍如何将威胁情报、事件后分析结果和风险评估数据反馈到安全架构设计中,形成一个闭环的反馈机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定期的安全基线验证,如何评估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对加密的影响)对现有安全策略的潜在冲击,并为企业制定面向未来的安全技术路线图。 总结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企业网络安全策略:风险评估与纵深防御实践》旨在提供一套超越具体技术名词的、具备长期指导价值的战略与战术指南。通过深入理解风险、构建弹性架构、强化人员能力并实现高效的运营,企业才能真正驾驭数字化浪潮,确保业务的持续、安全与增长。本书是每一位致力于构建现代、可信赖数字环境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秋声


  浪荡漂泊十载有余,
  偶然间面海时忽得一悟:
  原来自身兴趣在底层。

  爱旅行,曾被医生宣告患上「不去旅行会死症」的症状,至今仍无药可医﹔更热爱技术,尤其是底层的骇客技术﹔也爱学语言,目前正在研习第三外国语,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往北欧国家旅行去。

  目前隐居中从事作家的工作,与室友还有他的两只猫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观念澄清:所谓的骇客不是专指入侵电脑,而是指理解电脑的基本结构,并且热心于使用电脑的人称做为骇客。(by 秋声)

SUMM

  沉迷技术,不谙人际,一直是个旁观者。过去,热情在手和键盘之间;现在,将未来的希望握在笔桿上。
 

图书目录

开始之前 iii
目录 vii
写在前面 0-1
缘起 0-1

什么是勒索软体 0-3
PART 01 勒索软体- 加密篇
1.1 开发Part1 -主控台应用程式 1-2
1.2 建立主控台专案 1-3
1.3 设计程式架构 1-9
1.4 修改成微软定义的资料型别 1-10
1.5 函式参数和传回值的设计 1-15
1.6 档案和目录 1-16
1.6.1 扫描目录 1-16
1.6.2 递回函式 1-21
1.7 档案加密和解密 1-25
1.7.1 加密或解密的档名 1-25
1.7.2 加密解密的演算法 1-27
1.7.3 XOR 是什么? 1-29
1.7.4 以 XOR 来加密 1-31
1.8 在扫描目录函式内加入加解密函式 1-33
1.8.1 初学中的初学者 1-33
1.8.2 重复的程式码:Copy 的恶习 1-37
1.8.3 去除重复的第二种修改 1-38
1.8.4 Call Back 函式及函式指标 1-41
1.9 弹性选择加密演算法 1-52
1.9.1 Call Back 再度建功 1-52
1.9.2 参数的设计及改变 1-54
1.9.3 牵一发动全身 1-57
1.9.4 过渡函式的设计 1-60
附录 1-92

PART02 勒索软体- 网路篇
2.1 网路架构 2-2
2.2 勒索软体和网路 2-4
2.3 骇客的伺服器 2-4
2.4 WinSock 2-6
2.5 网路连线的流程 2-7
2.6 虚拟来自现实 2-9
2.6.1 伺服器唿叫的 Socket API 2-9
2.6.2 客户端唿叫的 Socket API 2-14
2.7 小型的主从式连线程式 2-21
2.7.1 基本的客户端程式 2-21
2.7.2 客户端的 Call Back 设计 2-26
2.7.3 基本的伺服器端程式 2-31
2.8 伺服器端的升级 2-39
2.8.1 第一道升级-持续服务 2-41
2.8.2 第二道升级-同时服务多位顾客 2-43
2.9 资料存放 2-48
2.9.1 受害者机器 2-48
2.9.2 骇客伺服器 2-49
2.9.3 交易平台 2-49
2.9.4 安全备份 2-49
2.9.5 档案存取 2-50
2.10 勒索软体与骇客主机之间的通讯 2-51
2.10.1 资料传递 2-52
2.10.2 通讯协定 2-53
2.10.3 交易平台伺服器 2-60
2.10.4 骇客端伺服器的传讯 2-61
2.10.5 勒索软体的传讯 2-62

PART 03 勒索软体- 组件装配
附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个书名,瞬间就点燃了我心中对未知的好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勒索病毒可能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威胁,而这本书则承诺要将这一切“揭秘”。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从“程式设计”的角度来剖析勒索病毒。我猜测,它可能会深入探讨勒索病毒的开发流程,包括它们是如何被编写、编译,以及最终被打包成可执行文件的。我尤其想了解,那些攻击者是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确保他们的恶意软件能够成功运行,并且难以被清除的。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工具,以及它们在勒索病毒开发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勒索病毒变种和家族的演变历史,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不断适应新的安全措施,并找到新的攻击途径的。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悬疑剧一样,一点点揭示勒索病毒背后的产业链,包括开发者、分发者和“洗钱”渠道?我希望它能让我对这个复杂的网络犯罪世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个书名简直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我。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里的种种“黑暗艺术”感到好奇,而勒索病毒无疑是其中最令人不安也最引人深思的一类。书中的“程式设计”四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将会深入到技术的骨髓,去探究勒索病毒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我期待书中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冰冷代码背后的逻辑,包括它是如何选择目标、如何实现最初的入侵、以及如何通过复杂的加密算法来控制受害者的文件。我渴望知道,那些攻击者们是如何进行技术迭代,是如何不断地升级他们的武器库,以应对日益严密的防御措施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分析一些经典的勒索病毒案例,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剖析,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勒索病毒的危害以及它们对社会造成的冲击?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描述技术,更能引发我对于网络安全伦理、以及如何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保护自己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光是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充满了一种探索未知的冲动。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勒索病毒带来的负面后果,却对它背后的运作原理一无所知。书中“程式设计”这三个字,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带我们走进病毒创造者的视角,去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编码、如何构建出如此强大的工具的。我希望它能从技术层面,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勒索病毒是如何工作的。比如,它们是如何潜入电脑的?是如何在后台进行破坏的?加密算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当受害者需要支付赎金时,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一些核心的技术概念,即使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程序员,也能通过这本书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勒索病毒家族的历史发展脉络,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变得更加狡猾和难以应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复杂的技术,而不是让我望而却步。

评分

《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那个我一直以来都无法触及的数字黑盒。作为一个对科技发展抱有强烈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勒索病毒的了解仅限于媒体报道中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其本质的机会。我非常期待,书中是否会从“程式设计”的角度,去剖析勒索病毒的内部机制。我想知道,那些攻击者是如何将他们的恶意意图转化为一行行代码,是如何在代码中注入能够绕过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后门”,以及他们是如何设计出那些令人绝望的数据加密算法的。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带领我们穿越勒索病毒的演变史,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家族的勒索病毒所采用的独特策略?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勒索病毒攻击流程的详细分解,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从最初的感染到最终的勒索,这个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

评分

不得不说,《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个书名,自带一种“禁忌”的吸引力。作为一名对计算机科学怀有强烈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书籍充满了期待,而这本书似乎正是这样一本。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讲解勒索病毒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我想知道,那些攻击者们是如何利用编程语言来构建他们的恶意软件,是如何巧妙地绕过安全软件的检测,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受害者不知不觉中完成数据加密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到一些具体的加密技术,例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并解释它们是如何被应用于勒索病毒的?我期待它能像一个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一样,将那些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勒索病毒的运作逻辑。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对网络攻防之间博弈的思考,了解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网络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评分

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的读者,《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勒索病毒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威胁之一。我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承诺要“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勒索病毒,例如文件加密型、屏幕锁定型,以及那些更具破坏性的 wiper 病毒?它们各自的攻击策略和技术特点又有哪些不同?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那些攻击者是如何选择他们的目标,他们是如何在数字世界中寻找漏洞,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勒索产业链”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去剖析一些著名的勒索病毒事件,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危害性,以及其背后的复杂操作?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防御和应对勒索病毒的思路,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让我对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探知欲。对于“勒索病毒”,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因为它似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威胁,总能在我不经意间悄悄地潜入。这本书中的“程式设计”字样,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描述结果,更是在揭示原因。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以一种非常技术但又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勒索病毒是如何被创建出来的。我想知道,那些开发者是如何构思出它们的攻击逻辑,他们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来编写代码,以及他们是如何在代码中植入各种恶意功能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分析一些具体的勒索病毒样本,通过代码层面的解析,来让我们看到它们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揭示勒索病毒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比如它们是如何分发、如何收款,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心理来达到目的。这本书是否能让我对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评分

我之所以会被《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这本书深深吸引,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既感到恐惧又充满好奇的领域。书名中的“程式设计”四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勒索病毒的危害,更是在深入探讨它的“制造过程”。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清晰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向我展示勒索病毒的内部构造。我想知道,那些攻击者是如何编写出那些能够精准破坏数据的代码,是如何在系统中悄无声息地潜伏,并最终进行数据加密的。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具体的编程技巧和算法,即使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开发者,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其运作原理的启示?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解析勒索病毒的“传播链”,比如它们是如何通过钓鱼邮件、漏洞利用或者恶意网站来感染用户的?我希望它能够像一本生动的技术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勒索病毒的威胁,并为我的数字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评分

这本《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引人注目,深邃的背景色调搭配闪烁着危险信号的红色字体,瞬间就将读者的思绪拉入到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数字暗影之中。作为一名对网络安全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勒索病毒”这个词汇既感到恐惧又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书名中的“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几个字,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痒点,让我迫切想知道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运作机制,那些不为人知的黑客思维。我想,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挖掘那些不常公开的技术细节,去剖析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代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问:这些病毒是如何一步步侵入到我们的系统中的?它们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那些精心设计的加密算法,以及后续的勒索流程,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非常规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复杂的网络犯罪生态?它是否会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勒索病毒家族,或者一些独特的攻击手法?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晦涩的技术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一斑。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次翻开《勒索病毒程式设计: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勒索病毒》时,我的心中是带着一丝忐忑的。毕竟,“勒索病毒”这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压迫感,它代表着数据丢失、经济损失,甚至是企业运营的瘫痪。然而,正是这种潜在的风险,促使我想要深入了解它的本质。书中“程式设计”这个词,让我对它是否会过于偏向技术性而感到一丝担忧,但我同时又被它所吸引,因为这或许意味着我将能从“制造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切。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勒索病毒的生命周期,从最初的感染途径,到如何绕过安全防护,再到最终实现数据加密和勒索。我想知道,那些精心设计的恶意代码,是如何被赋予生命并执行如此“恶毒”的任务的。这本书是否会像一本侦探小说一样,层层剥茧,揭示出病毒开发者们是如何思考,他们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以及如何不断迭代更新他们的攻击技术?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勒索病毒演进史的梳理,了解它们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脚本,发展到如今如此复杂和难以防范的程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