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典图画书:马克斯与莫里茨

德国经典图画书:马克斯与莫里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ilhelm Busch
图书标签:
  • 德国绘本
  • 经典童书
  • 马克斯与莫里茨
  • 儿童文学
  • 幽默故事
  • 淘气包
  • 图画书
  • 德语原版
  • 儿童启蒙
  • 经典再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被认为是现代连环漫画的先驱之一。
  ★着名漫画《卡滋亚莫孩子们》、《快克与弗路克》深受此书影响。
  ★复刻画风让十九世纪德国经典图画书拥有全新生命。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着迷于威廉˙布施的绘本魅力。


  马克斯与莫里茨两个捣蛋鬼爱恶作剧,他们不喜欢学习新知识,反而喜欢偷窃、偷吃和专门想些鬼点子来欺负善良的人们,村里的寡妇、裁缝师、学校老师、叔叔、烘焙师、磨坊主人都难逃他们的恶作剧魔掌,马克斯与莫里茨前后一共做了七个恶作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孩子因为贪吃和贪玩,最后得到什么应得的下场。

  小故事大启发
  家中的小孩不乖恶作剧时,家长都怎么管教小孩子呢?本书中的两个主角,马克斯与莫里茨是现代常见的调皮孩子,他们不喜欢上课,只喜欢恶作剧,城镇里的大人们几乎都被他们两个捣蛋鬼恶整过,最后他们也承受了相应的惩罚,书中两位主角最后的下场将带给小朋友深深的震撼教育。

  总编评介

  1.画风评介:
  复刻画风带出浓浓的德国经典图画书风情,本书的线条简单俐落,色彩相当丰富,虽然出版年代较久远,可是看得出作者设计本书的用心。作者刻意在画面中一部分留白,一部分涂上色彩,制造明亮的视觉效果,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人物的表情虽简单,却充分表现出书中角色的情绪,相当生动有趣。

  2.故事评介:
  本书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欣赏插画,更快进入绘本的世界,同时小孩子也容易理解故事内容,故事有些段落的字数相同,家长在唸起来时,就像在唱一首歌一样,方便小朋友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小朋友增加新的词汇量,琅琅上口。

  3.总评:
  本书特色是每一段故事就是一个恶作剧,一段故事通常不会过于冗长,亲子在阅读时可以有休息的空间,小朋友也可以有耐心地看完,而家长更可以利用每个故事间的间隔,停下来向孩子们解释其中的涵义,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建议学龄前的小朋友与家长一起阅读本书。

  *适读年龄:4至6岁亲子共读、7岁以上自己阅读

著者信息

作、绘者简介

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


  一八三二年四月十五日出生于邻近汉诺威的维登萨赫,曾修习机械工程和艺术,但随后转绘讽刺画。他于一八六五年发表首个插图故事《马克斯与莫里茨》,并获得很大的成功。《马克斯与莫里茨》和他的其他插图故事作品都被认为是现代连环漫画的主要先驱之一。

译者简介

刘孟颖


  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喜欢绘本、喜欢童书、喜欢把自己当小孩。小时候的梦想是读完全世界所有的书。译有五十余本儿童图画书,其中近二十本曾入选「好书大家读」及「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的评选;另外还译有《安徒生童话精选集》、《王尔德童话集》、《圣诞颂》、《丛林之书》、《原来如此》等多本儿少文学经典名着。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

  一八六五年十月,德国作家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 1832-1908)的作品《马克斯与莫里茨》(Max und Moritz)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全书共有七个恶作剧,每个恶作剧都是以两个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为主角,他们因为贪吃、贪玩,捉弄了村里的寡妇、裁缝师、学校老师、叔叔、烘焙师、磨坊主人,这些大人深受其害,马克斯和莫里茨最后也承受了应有的惩罚。

  事实上,布施完成《马克斯与莫里茨》后的出版过程并不顺遂。即便他并未期待收到报酬,一开始相中的出版商还是不愿意出版这本书。然而,本书上市后却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其程度远超过布施所预期,也因此开启了他的创作生涯。在一百多年前布施过世时,本书就已经出版了五十六版、销售在当时超过四十三万本。现在,《马克斯与莫里茨》可说是德国最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迄今仍有多家德国出版社持续出版此书,且已经被翻译成超过两百八十种语言。

  跨时代童书中的威吓与惩罚

  现在人们常把《马克斯与莫里茨》与海因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 1809-1894)的《披头散发的彼得》(Struwwelpeter)相互比较,这两本书都是出现在十九世纪德国的图文书,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童书的想像,当时的童书充满浓厚的教化意味,是用来规训、教导儿童,而非站在孩子的立场来为孩子带来娱乐的读物。但是这两本书扭转了童书上述的形象,创造出既有教育功能又富含娱乐性质的儿童读物。不仅如此,这两位作者也都是将图片和文字相互结合,并以此全新形式创作的先驱。

  这两本书的小主人翁都是大人眼中的「坏小孩」,而他们最后也都得到了代价。不同之处在于,《披头散发的彼得》呈现的是一般孩子常有的坏习惯:不洗澡、不吃饭、吸拇指,而他们得到的惩罚也和自己的坏习惯互相唿应,例如:不吃饭的孩子会营养不良,最后因此饿死。相较之下,马克斯与莫里茨的所作所为则是蓄意的恶行,他们事先想好计谋,接着付诸行动,他们最后的下场并非恶作剧本身造成的反扑,而是来自大人的惩罚。

  在这七个恶作剧中,马克斯与莫里茨捉弄了村庄内的大人,他们的恶作剧一次比一次过分,造成村民莫大的困扰,也使得大人对他们的不满逐渐升高,马克斯与莫里茨甚至被送进烤箱,最后还被磨成粉末。更惨的是,在他们死后,村里竟然没有人为他们感到难过,反而庆幸一切都过去了。布施借由故事告诉读者,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的规范,为了自己一时的贪玩而伤害别人,最后只会被唾弃,就算因此死亡,也不会得到一丝一毫的同情。

  承先启后的经典绘本

  本书继承了《披头散发的彼得》的图文形式,并开创出了自己的新风格。《披头散发的彼得》中故事的主人翁都是不同的孩子,每个故事之间没有关连性,而《马克斯与莫里茨》的主角则是同样的两个孩子,剧情也前后连贯。此外,布施借由一个接着一个连续的画面说故事,搭配相同的主角,形式上就如同现在的连载四格漫画。本书出版后,布施的创作之路也因而展开,他后来也循着这样的成功模式,创作出许许多多有趣的图文书。

  一般认为《马克斯与莫里茨》是连环漫画的先驱,本书不但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许多图文创作者也都受其影响。连环漫画《卡滋亚莫孩子们》(The Katzenjammer Kids)与《快克与弗路克》(Quick et Flupke)就是受到本书启发所作。知名绘本作者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则表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掺杂了一些布施作品的元素,就连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相当喜欢布施的作品。

  无论是生动、幽默的图片,还是充满着韵律、令人惊奇的文字,又或者是创新的创作型态,相信即使超过一百五十年,《马克斯与莫里茨》也能带给现代读者满满的乐趣和全新的意义。

韦伯文化「儿少文学研究室」

图书试读

P.1
前言
啊!大家都听过或读过,
孩子们调皮捣蛋的故事!
这里要讲的是两个孩子:
马克斯与莫里茨的故事。
他们并没有从有智慧的老师身上学到,
如何让自己遵守应有规矩且举止良好。
反而常以捉弄人为乐,好让自己大笑,
或者是私底下在他人背后偷偷地嘲笑。
没错,他们总是在做些讨人厌的举动,
没错,他们随时准备好要捣蛋和捉弄!
 
戏弄别人、虐待小动物,
偷窃苹果、梨子和李子。
对他们来说非常地有趣,
比起进教堂或上学校去,
或屁股紧紧黏在椅子上,
实在舒服又有趣太多啦!
但,哎呀!哎呀!哎呀!
让我看看故事的结尾吧!
马克斯与莫里茨的下场,
真的是糟糕地不得了啊!
鼓声响起,故事将开始,
在书中图文并茂地展示。
 
P.2
恶作剧(一)
当人们畜养着心爱的家禽的时候,
他们总是要花很多的心力去伺候。
会这么做是因为能吃牠们生的蛋。
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可以料理牠们,
将牠们拿来烤一些鸡肉好好享用。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会把一些鸡毛
拔下来塞在柔软的枕头和棉被里,
因为没有人喜欢躺在冰冷东西上。
 
你们看这是柏特寡妇,
她不想孤独睡在床铺。
陪伴她的有三只母鸡,
还有一只骄傲的公鸡。
马克斯与莫里茨想着:
我们能搞什么把戏呢?
 
快速数着,一、二、三,
他们把面包分成几小片。
一小片面包又分成四份,
小小的,像手指的尺寸。
他们把面包块绑在线上,
再把线系成十字的形状,
在线的两端一边绑一块。
他们就这样把东西放在
寡妇柏特女士的院子摆。
 
公鸡见面包立即跑来。
咯咯嘎嘎!咯咯嘎嘎!
咕咕咕咕!他们来啦。
 
P.3
公鸡和母鸡开心地吃着,
每块面包都被吞下肚了。
 
但是牠们仔细地想了想,
事情似乎有些不太正常。
 
牠们的嘴卡在十字绳中,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摆动。
 
拍拍翅膀,高高飞啊,
唉唷喂呀,唉唷喂呀!
 
P.4
啊,牠们被挂在树上,
在细长干枯的树枝上。
脖子被拉得越来越长,
啼叫声也越来越悲伤。
 
每只母鸡都下了颗蛋,
然后一只一只阖上眼。
 
寡妇柏特女士在房间里,
躺在床上听到吵闹声音。
 
踏出门外带着不好的预感,
这到底是什么可怕的画面!
「牠们的泪水从眼睛流下!
我的希望啊!我的期盼啊!
那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梦想,
全部都被吊死在苹果树上!」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