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以姓氏笔画为序)
从美丽的手认识敦煌
平珩(舞蹈空间舞团艺术总监) 和洁兮谈话,一定会注意到她极为美丽的手,十指纤纤、指尖微翘,再加上白皙的皮肤,活脱就像是中国古画中的仕女来到眼前。能用这么美的手,来演绎敦煌舞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就那么巧,敦煌的艺术也深深吸引了她。从探访、学习到转化、再深入,我们是透过洁兮长期的研究与浸润,看到敦煌,也看到可以如何从石窟平面的艺术作品,发展成为立体的现代创作。
洁兮的另一半,知名摄影家柯钖杰曾为洁兮留下不少带着风的流动、带着惊人视觉效果的影像。洁兮以优美的形体为老公留住了永恆的剎那,但洁兮的生命课题似乎是更具挑战性,她不仅要从敦煌艺术中挖掘出自己的故事,也要结合舞蹈、音乐、舞台、灯光等等不同的元素,以更繁复的方式呈现出她的作品。
认识洁兮的人,或许会觉得她有着某种程度的「单纯」,也许就是这种单纯,可以让她执着地、专注地、不顾一切地去学习。洁兮从敦煌启始,也在能剧、东南亚传统舞蹈等多种表演艺术中找到养分。传统的博大精深,是最最引人入胜之处,但往往也就是这些历史的包袱与规范,多让人只忙着「顾后」而难以「瞻前」。也正因为如此,洁兮融汇传统而找到的「舞想」之路,目前也许还评价未定,但这样的企图心及持续力,却值得大家敬佩。
这本着作,是一位舞蹈工作者三十年来的工作历程,这些历程,不是在诉苦,而是要让大家看到她的喜乐。我很高兴,洁兮能把她对生命的态度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也祝福所有的读者都能找到让自己一生开怀的喜乐。
佳丽洁兮之舞
吉永邦治(日本佛教艺术家) 这三十年来,我周游西洋与东方,到过印度、丝路、中国等各地的古蹟遗址,为的是寻找香音之神-飞天。甚至可以说:「飞天之心,系我一生。」
那是一种悠悠之魂,绵延古今、永生不灭的世界。由其是丝路各地的飞天,融合东西文明。姿态优美;而且能够反应时代,形象地体验了人民的宇宙观与梦幻世界。关于这些看法,我曾在NHK『丝路浪漫之旅』〈飞天之路,从印度到日本〉电视节目中谈过;也在拙着《飞天》一书中有所论述。
言归正题,我与舞蹈樊洁兮的结缘,起于出版社转来的一封信。洁兮在信中说,她是拙着飞天的读者,也曾遍访丝路,然后编成《飞天之舞》,正在世界各地寻回独演。她还说,希望我也有观赏她这个舞的机会。于是,我随即与友人商量,没想到一拍即合,终于在一九九四年四月间,在横滨与京都实现了合演的构想。
在古蹟所见的飞天,如遗留在石窟寺院中的壁画,都是属于静态的画像。但观赏洁兮的舞蹈;彷彿看到壁画中怀抱佛心的飞天,变成与人等身,伴随着动作,从天上飞舞下来一般。又好像飞天之主《甘达尔瓦》,从天上垂下丝线操纵傀儡似操纵着洁兮,使人觉得那并不是凡人活生生的肉身,而是自然界里的一股自然风香。
据说,过去有个时期,洁兮也曾在芭蕾舞团里受过训练。然而,她的舞蹈却不像一般芭蕾舞那样-地上的人硬把肉体锻鍊到极限,盼能挣脱重力,回旋飞舞,以便接近天上。同时在她的舞姿里,也看不出为了断绝引力,而手舞足蹈,动其全身,痛苦挣扎的样子。那是与自然同化的天上世界在地上的重现。我总觉得洁兮的舞蹈,彷彿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空气,正如佛界之灭除一切执着之念,以零(0)的状态,在无的领域之中,出场上演着。
而且洁兮的一举一动,如同极乐净土中莲花之绽开,暗示着天童的诞生。天童即飞天,总是在佛说法最喜悦之时,为赞叹佛、供养佛,翩然飞翔而来。
总之,但愿今后洁兮的舞艺精益求精,继续为观赏飞天之舞的人们带来感动与喜悦。这是我由衷的期望。
合掌
舞想・我想
谢佩霓(义大利共和国功勋骑士、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 历来都说三小姐命最好,洁兮就是三小姐。人说老少配特受宠,洁兮正是老夫少妻。咸信舞者要能成材,先天条件得好,洁兮就是天生体态曼妙。这些约定俗成的谬见,让人误会了舞蹈家樊洁兮。看似凭命美人美,依附家人夫婿,一切得来易如反掌,成就凭空得来,其实完全不然。做此想者褊狭,完全忽视天性完美主义近乎苛求的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洁兮求艺道上一路走来迂回起伏,尽管不乏鼓励支持,依然备极艰辛,成功得之不易,没有半点侥倖。纵有天时、地利、人和襄助,也是自助而后人助、天助的善果。
《诗经•卫风》硕人篇里描绘的典型东方美女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樊洁兮一应俱全。初次见到洁兮,就觉得她带着一股仙气,彷彿天上谪仙落入凡间。看她起舞,既媚又雅,宜古宜今。古典美的她碰巧生肖小龙,属蛇的她又彷彿从传说好水灵的小青,走出古籍粉墨登台。从飞天到妈祖,她之所以扮什么像什么,乃是她早已全心投入完全入定,与诠释的对象身心性灵合而为一。有别于当代舞蹈的主流形式,常常为现代而现代,她编舞则另辟蹊径,汲古润今,集亚洲古雅舞系之大成,令人见识到久违了的精致底蕴,如何与时俱进,依旧历久弥新。
邂逅,应该是洁兮生命中的一个关键字,她和舞蹈、柯钖杰、纽约、敦煌等等,一结缘便一往情深,终生不渝。一部NHK《丝绸之路》的纪录片,让她虽千万人吾往矣,开风气之先,大胆迈上舞蹈丝路取经。因为先识其摄影作品再识其人,让她不畏讥讽与年长两轮的柯钖杰夫唱妇随,结褵多年彼此成就,如今是众人艳羡的神仙眷属。舞蹈家与摄影家的组合,与其说天生一对,未若说是互信互谅、相知相惜的绝配。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结合,远比常人以为来得困难重重,毕竟彼此的龃龉扞格,往往不只在艺术观更在生活观。所幸生命观与文化观如此一致,稜角分明的他们,即使艺术上各自擅场也自成一格,最后形成互补交辉生色。
命名是洁兮生命中的另一个关键字。原籍河北的父亲和四川籍的母亲,期许女儿们洁身自好,一律以洁字排行,果然应验在洁兮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事,自律更是严谨洁癖。又譬如关键代表作「舞想・Vu Shon」的命名,语出诗人痖弦的诗意,却也志记了洁兮擅河洛语的乡音。当初痖弦期许洁兮这穷尽半生所学、所悟推出的新舞码,能开启舞者与观舞者的互动共感,让彼此因而「思想起舞」声气相通。然而心有灵犀的洁兮,所愿不止于思想随翩翩起舞蹁蹮而已,更希望借此一举助舞者延长其舞蹈生命,最后尽无穷意而极致昇华,超越肉身实体度此生大限。
一回在看过柯大师为时年青春正盛的洁兮拍摄的正面裸照之后,笑问两人对洁兮身体的哪个部位最是满意?柯老先抚着她头顶的发梢,深情款款相望,说是从头到脚无一不爱。难怪拍进明仁贵冑肖像的他,拍洁兮拍得最美。洁兮抿嘴一笑,一边比画一边答称:「鼻子、双手和腰肢。」顺势一路比划下来,流畅而自然,不经意就充满律动的美。这么巧,所谓练心法,正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动,痴、爱、慢、见的四恼烦在所难免。洁兮不啻以舞蹈修道,以肉身证道说法。贪、嗔、痴三昧,不讳言她依然为舞贪生为舞痴心,此世恐难戒,不过若论起「嗔」之一项,不忮不求的洁兮,早已勘破超之度外了。
观舞识人,都在眉眼顾盼与举手投足间。举手投足,动静安虑得,瞒不住有心人和自己。一颦一笑,流露心中多少事;一个手势,道尽千言万语;一个眼神,千年转瞬;一个回眸,已百年身。看着她看着她的舞,我衷心相信,樊洁兮最知箇中真味。
永远的支持
柯钖杰 一九八二年初识洁兮,她刚从东京谷桃子芭蕾学校进修回台,能说一口流利的日文,让我不必有语言上的障碍(那时我的国语实在不轮转),我们顺畅地谈论舞蹈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相处了一些日子之后,从她对舞蹈美学的看法,让我觉得有些惊讶但很投契,年轻的她(当时只有二十八岁)就显露出独特「艺术个性」,不轻易妥协,坚定己念,眼神之间还时常带着一股傻气而不自知。但这正符合艺术家不顾世俗,执着于理想的天真质地,我心中认为她绝对是个会做出自己东西的人。
果然,我们婚后的三十二年看着她从适应纽约、学习语言开始,到整理丝路洞窟艺术(当然包括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舞姿,学习西方顶尖现代舞大师开设的动态分析和编舞课程,她渐渐在蜕变。尤其在「敦煌舞」的研发方面,她一直坚持以延伸古艺术生命,再创新泉源,能够真如诗人郑愁予所期许的「舞出敦煌.舞向世界」。
在艰难漫长的过程中,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辛酸血泪,我俩都携手共同克服熬过;尤其洁兮面对返回台湾之后,舞蹈环境重重关卡的考验,她竟然有能力吞下泪水,使之转化成一股力量回注到她的作品,她已经从一个傻气的女孩,变成一位坚毅的优秀艺术家,证实了我当初对她的期待。只是这些年我因年事已迈,她放下几次在大陆发展的机会,留下照顾我的生活和事业,虽然心中对她有百般歉意及不舍,但似无他法。我了悟洁兮已俨然成为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看着她在艺术上的成长,我很欣慰;也非常享受她的成就,更为她感到骄傲。
前些日子(二〇一七年九月)我和洁兮以各自的专业,为台湾完成了一项重大文化外交工作──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我国外交史上极具中美关系意义的古蹟建筑「双橡园(Twin Oaks)」拍摄、展览、演出,并由我国驻美大使高硕泰、宋小芬夫妇亲自主持,以文化艺术为台湾发声,同时也在我们各自的艺术领域写下光耀的一页。
今天,这本书的出版,对洁兮和我的艺术历程,都有重大意义。感谢「大块文化」一向以来的支持和爱护,诚如我过去的自传书中,曾提及过自己「演了一场不后悔的好戏」,我永远支持洁兮,就像对我的摄影一样──拍到唿吸停止的那一刻。
自序
因敦煌舞蹈而蜕变的生命 从不大懂事的幼年开始,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爱上舞蹈。幼稚园毕业典礼上的一曲〈奴家打共匪〉唱跳兼具的演出,表现突出,自此註定了我后来走上漫长的习舞历程。
一九八六年是我舞蹈生命史上最重要的转捩点,也是我的婚姻伴随着因追寻丝路敦煌舞蹈艺术,而缠卷在一起进而成长。如今回想过往时光虽如云烟飘去,但这两件人生大事孕育的过程,却依然清晰,历历在目。
亲近我的家人和朋友,曾经对我说:「为什么你要选那么艰难的路⋯⋯?」要远赴中国西北在当年是多么困难,而且是违反国法的状况,就算学会了敦煌舞也不能回台湾发表啊!婚姻呢?柯钖杰足足大我二十四岁,这在当年的台湾社会也是极少见又冒险的结褵。单纯思考的我其实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骨子里的「艺术个性」使然,我要追求并实践一种属于我个人能一直跳下去的舞蹈,顾不了其他了。
彷彿老天已经给了我一个蓝图──它具有东方女性纤细腰身的摆动、曼妙的手姿、灵动的眼神、优雅的步履,这一切特质的构成,即可以区别出西方舞蹈的风格,因此形构出敦煌壁画舞姿的新生命,似乎成了我的天职。
任何一种新的想法、创作,甚至实施新的政策,都是需要时间和舆论批判,当然我想改革既有的敦煌舞模式,也免不了要经过一番考验。从纽约起步,在苏荷区DIA ART FUNDATION小剧场,舞进林肯中心爱丽丝泰丽厅(Alice Tully Hall)、德国慕尼黑、瑞士巴塞尔、巴黎第八大学、台北新闻文化中心、北京的保丽剧院,一步步的磨练、舞评家的指引和鼓励,使我笃定自己的选择与坚持。从敦煌取材却又超越敦煌的「舞想.VU.SHON」终于诞生,不执着,也不刻意追求,不是自然形成的机会,但当它一旦来临,我会告诉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像是今年(二〇一七年)九月,我的代表作〈妈祖──月见之舞〉的演出,有幸在双橡园(Twin Oaks)内宴会厅演出,由现任驻美大使高硕泰、宋小芬夫妇亲自主持这项文化外交活动,我戒慎恐惧但顺利完成使命,为国家也为自己拚出光耀的一页。
在华盛顿特区的AMERICAN UNIVERSITY演讲、示范演出「舞想・VU.SHON」的由来,这堂课主要是介绍亚洲各种文化特色,主持的彭盈真教授事后告诉我们,学生反应都很好,这两天还收到学生来信问候,并说那天是她「大学三年来难得见到同学们那么全神贯注地听课」,另外还有位中国学生,特地针对内气的运用,和我交流,我也惊讶他年纪轻轻,竟然对老祖宗传下来的「气」有所钻研,我耐心地听完并诉说一些心得,最后他竟然低下头来,小声地问我:「您今年有四十了吗?」天啊!我差点噗哧笑出来,我让他有这样印象,自己不禁暗暗窃喜,是因为跳「舞想.VU.SHON」造成的效果吗?那我真该好好和更多女性朋友分享这个「Jessie Secret」!
总而言之,眼看着书就要出版了,我内心的兴奋与期待,再加上无限的感动,真是难以言喻。首先当然要感谢「大块文化」对我的支持与信任,尤其相关部门所付出的心力,使我更加努力,期盼此书成为我舞蹈事业上的另一个里程碑,持续创作体现,并静待大家的指教。
樊洁兮 写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