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

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飞天
  • 舞蹈
  • 女性
  • 艺术
  • 摄影
  • 文化
  • 中国舞
  • 民族舞
  • 唯美
  • 视觉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飞天舞蹈,是我一生追求的志业,在这个道途上,它成就了我的艺术,也成就我的婚姻,更引导了我的人生观。」

  樊洁兮,自三岁习舞以来,在芭蕾、现代、中国舞等严谨专业造就了她,超过半世纪的舞龄,汇集东西方人文、宗教及艺术,用生命与爱孕育出作品。除了舞蹈家的身份,樊洁兮另一个重要的身分,叫柯夫人,从28岁遇到世界知名的摄影大师柯钖杰之后,樊洁兮的舞蹈之路更广,有了爱情和婚姻的支持,却也更多责任。在31岁那年,她毅然决然赴纽约学舞,追求艺术与梦想,就此舞出另一片天空。创作出一种似动非动、动静兼备,且具「定格留白」的新舞种──Vu.Shon。日本佛教艺术专家吉永邦治先生观赏后,盛赞:「洁兮女士的飞天舞蹈,使人觉得那并不是凡人活生生的肉身,而是自然界里的一股自然风香。」

  本书结合摄影大师柯钖杰作品,樊洁兮除了细说习舞历程,更为读者述说人生路上的动人故事:「当我回眸而望这多年所付出的心血,和上天给我的磨难,似乎都转化如丝路天山雪水一般的甘甜,让我永生呵护、随身相伴。」

名人推荐

  (以姓氏笔划为序)
  平珩(舞蹈空间舞团艺术总监)
  吉永邦治(日本佛教艺术家)
  谢佩霓(义大利共和国功勋骑士、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
  郑愁予(诗人)
书名:《群星璀璨: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跨越数百年欧洲艺术史的宏大叙事,旨在深入剖析巴洛克艺术的辉煌与戏剧性,如何逐渐演变为洛可可的轻盈与精致,最终在启蒙与革命的浪潮中,孕育出浪漫主义的激情与个体精神。本书不拘泥于简单的风格划分,而是着重探讨在社会、政治、哲学思潮变迁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如何通过视觉语言、形式结构和主题选择,反映并塑造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 第一部分:巴洛克的磅礴与激情 我们将从十七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开始,追溯巴洛克艺术的源头。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强有力的“说服艺术”——它是反宗教改革的视觉武器,也是绝对君主制权力的宏伟宣言。 一、光影的戏剧性与情感的张力: 重点分析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明暗对比法”(Tenebrism)如何将神圣场景拉入世俗的、充满剧痛的现实。他的作品不再是文艺复兴的和谐,而是突如其来的、令人震撼的瞬间定格。我们将探讨这种技术如何与观众建立起一种直接、强烈的共鸣。 二、动态与宏伟的建筑学: 转向罗马的建筑与雕塑,贝尼尼(Bernini)是无可争议的主角。通过分析圣特蕾莎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eresa)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巴拉奇诺(Baldacchino),读者将理解巴洛克如何将建筑、雕塑和绘画融为一体,创造出“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沉浸式体验。雕塑中的布料褶皱、动态的肢体语言,无不体现了对运动和情感的极致追求。 三、北方的肖像与现实主义: 视角转向尼德兰地区,巴洛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伦勃朗(Rembrandt)是这一时期的核心。他的作品,尤其是晚期自画像,展现了对人类灵魂深处的洞察。我们分析他如何运用颜料的厚涂和光线的微妙处理,描绘衰老、沉思与内省,这与南方的宏大叙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维米尔(Vermeer)的室内画,则以其对光线和日常静物的精准捕捉,预示着一种新的、更私密的美学追求。 第二部分:洛可可的优雅与私密性 随着路易十四时代的结束和启蒙思想的兴起,法国宫廷的审美风尚转向了更为轻盈、享乐主义的洛可可风格。这一部分将探讨艺术如何从政治宣传的工具,退回到贵族沙龙中的私人愉悦。 一、沙龙文化与感官的解放: 分析华托(Watteau)的作品,特别是《从西泰拉岛归来》(Pilgrimage to Cythera)。这种“欢愉的场景”(Fêtes Galantes)模糊了神话与现实的界限,充满了感伤的、梦幻般的氛围。洛可可的色彩变得柔和,线条变得蜿蜒曲折,主题聚焦于爱情、田园牧歌和精致的消遣。 二、女性艺术家的崛起与影响: 这一时期,女性艺术家如布歇(Boucher)和拉布鲁耶(La Tour)等,在闺房艺术和肖像画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以其对材质的细腻描绘和对柔美女性气质的赞颂,成为洛可可美学的典范。 三、启蒙的理性冲击: 洛可可的过度装饰和感官享乐,最终引发了对简单、道德和古老德行的呼唤。启蒙哲学家们对巴洛克遗留下来的浮夸表示不满,这直接为新古典主义的回归铺平了道路,也为下文即将讨论的浪漫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的觉醒与个体的颂歌 十九世纪初,欧洲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剧变。传统秩序的崩塌,使得“理性”让位于“情感”,“普遍性”被“独特性”取代。浪漫主义不再是服务于君主或教会的风格,而是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探索。 一、崇高与自然的力量: 这一部分的核心在于理解“崇高”(The Sublime)这一概念。与巴洛克的“美丽”不同,浪漫主义的崇高来自于对自然巨大力量的敬畏与恐惧的混合体验。我们将详细分析特纳(Turner)笔下那吞噬一切的暴风雨和光芒,以及弗里德里希(Friedrich)作品中,孤独的个体面对无垠冰川或迷雾的背影,探讨他们如何通过风景表达精神的焦虑与渴望。 二、历史的重塑与民族精神: 浪漫主义对历史的兴趣是选择性的。它偏爱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异域的东方情调,以及民间传说。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不仅是政治宣言,更是将史诗般的激情注入当代事件的典范。分析其色彩运用和动态构图,如何超越了新古典主义的僵硬教条。 三、个体的内在世界与“天才”观: 浪漫主义将艺术家视为拥有超凡洞察力的“天才”。戈雅(Goya)的作品,尤其是在他晚期的“黑色绘画”中,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非理性与恐怖。他的作品是浪漫主义对启蒙运动盲目乐观的有力反驳,预示着现代主义对潜意识和心理深度的关注。本书将探讨,正是这种对个体经验的绝对重视,为后来的现代艺术运动打开了大门。 结论:从宏大叙事到内心景观 全书的最后部分将总结这三大风格时期的相互继承与决裂。从巴洛克的共同体验到洛可可的精致享乐,再到浪漫主义对绝对个体的赞颂,艺术史的演进是一部不断探索人类在宇宙中位置、不断重新定义“美”与“真”的过程。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理解为何艺术的表达会随着时代的风向而剧烈转向,从而更深刻地欣赏这些大师的创造力与时代精神的烙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樊洁兮


  祖籍河北,出生成长于台湾。三岁可以跟着民族舞蹈的音乐翩翩起舞。十八岁从文化舞蹈系毕业后,加入了东京 「谷桃子芭蕾舞团」,是此舞团中唯一的台湾人。当时日本正好有一波中国丝路热,纪录片中的敦煌壁画和塑像正是樊洁兮理想中的舞蹈形象,让她有了追寻敦煌的开始。

  自日返回台后,与国际知名摄影师柯钖杰的相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九八五年,樊洁兮与柯钖杰结婚。并以蜜月旅行之名造访敦煌与丝路后,返回纽约后,樊洁兮立即以敦煌莫高窟等洞窟的壁画为素材,汇聚成樊洁兮独具韵味的「敦煌舞姿」。

  她除了是两岸研究敦煌的典范。施振荣也曾称她为:「中华舞蹈的创新者,这应该就是一种新台湾文化。」

摄影者简介

柯钖杰


  1929年出生于台南,早年赴日学习摄影,返国后以高度精准的影像技术拍摄指挥家郭美贞、舞蹈家黄忠良等人物写真,展现强烈个人的视觉风格,并且表达人物内在深层的精神。

  六○年代移居美国纽约,是少数能在美国纽约商业摄影界获得肯定的亚裔摄影师,曾经为Bazaar、Essence等国际知名杂志担任特约摄影。1979年为追求个人艺术创作的突破,在名利双收之际毅然结束在美国的事业,远赴南欧及北非拍摄风景,完成了造型简洁、风格独特的「心象摄影」系列,成为日后引领台湾摄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06年国家文艺奖得主。
 

图书目录

Part 1.爱情的模样
•摄影之缘
•缘来如此
•二姊的游说
•失恋救援
•依然是我
•天女的蜜月旅行
•单程车票
•双人舞步

Part 2.致青春的自己
•永远的第一名
•三公主
•厨房里的身影
•干净的态度

Part 3.舞的姿态
•最初的一支舞
•舞出敦煌
•洁兮杰舞团
•舞想
•妈祖林默娘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以姓氏笔画为序)

从美丽的手认识敦煌
平珩(舞蹈空间舞团艺术总监)


  和洁兮谈话,一定会注意到她极为美丽的手,十指纤纤、指尖微翘,再加上白皙的皮肤,活脱就像是中国古画中的仕女来到眼前。能用这么美的手,来演绎敦煌舞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就那么巧,敦煌的艺术也深深吸引了她。从探访、学习到转化、再深入,我们是透过洁兮长期的研究与浸润,看到敦煌,也看到可以如何从石窟平面的艺术作品,发展成为立体的现代创作。

  洁兮的另一半,知名摄影家柯钖杰曾为洁兮留下不少带着风的流动、带着惊人视觉效果的影像。洁兮以优美的形体为老公留住了永恆的剎那,但洁兮的生命课题似乎是更具挑战性,她不仅要从敦煌艺术中挖掘出自己的故事,也要结合舞蹈、音乐、舞台、灯光等等不同的元素,以更繁复的方式呈现出她的作品。

  认识洁兮的人,或许会觉得她有着某种程度的「单纯」,也许就是这种单纯,可以让她执着地、专注地、不顾一切地去学习。洁兮从敦煌启始,也在能剧、东南亚传统舞蹈等多种表演艺术中找到养分。传统的博大精深,是最最引人入胜之处,但往往也就是这些历史的包袱与规范,多让人只忙着「顾后」而难以「瞻前」。也正因为如此,洁兮融汇传统而找到的「舞想」之路,目前也许还评价未定,但这样的企图心及持续力,却值得大家敬佩。

  这本着作,是一位舞蹈工作者三十年来的工作历程,这些历程,不是在诉苦,而是要让大家看到她的喜乐。我很高兴,洁兮能把她对生命的态度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也祝福所有的读者都能找到让自己一生开怀的喜乐。

佳丽洁兮之舞
吉永邦治(日本佛教艺术家)


  这三十年来,我周游西洋与东方,到过印度、丝路、中国等各地的古蹟遗址,为的是寻找香音之神-飞天。甚至可以说:「飞天之心,系我一生。」

  那是一种悠悠之魂,绵延古今、永生不灭的世界。由其是丝路各地的飞天,融合东西文明。姿态优美;而且能够反应时代,形象地体验了人民的宇宙观与梦幻世界。关于这些看法,我曾在NHK『丝路浪漫之旅』〈飞天之路,从印度到日本〉电视节目中谈过;也在拙着《飞天》一书中有所论述。

  言归正题,我与舞蹈樊洁兮的结缘,起于出版社转来的一封信。洁兮在信中说,她是拙着飞天的读者,也曾遍访丝路,然后编成《飞天之舞》,正在世界各地寻回独演。她还说,希望我也有观赏她这个舞的机会。于是,我随即与友人商量,没想到一拍即合,终于在一九九四年四月间,在横滨与京都实现了合演的构想。

  在古蹟所见的飞天,如遗留在石窟寺院中的壁画,都是属于静态的画像。但观赏洁兮的舞蹈;彷彿看到壁画中怀抱佛心的飞天,变成与人等身,伴随着动作,从天上飞舞下来一般。又好像飞天之主《甘达尔瓦》,从天上垂下丝线操纵傀儡似操纵着洁兮,使人觉得那并不是凡人活生生的肉身,而是自然界里的一股自然风香。

  据说,过去有个时期,洁兮也曾在芭蕾舞团里受过训练。然而,她的舞蹈却不像一般芭蕾舞那样-地上的人硬把肉体锻鍊到极限,盼能挣脱重力,回旋飞舞,以便接近天上。同时在她的舞姿里,也看不出为了断绝引力,而手舞足蹈,动其全身,痛苦挣扎的样子。那是与自然同化的天上世界在地上的重现。我总觉得洁兮的舞蹈,彷彿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空气,正如佛界之灭除一切执着之念,以零(0)的状态,在无的领域之中,出场上演着。

  而且洁兮的一举一动,如同极乐净土中莲花之绽开,暗示着天童的诞生。天童即飞天,总是在佛说法最喜悦之时,为赞叹佛、供养佛,翩然飞翔而来。

  总之,但愿今后洁兮的舞艺精益求精,继续为观赏飞天之舞的人们带来感动与喜悦。这是我由衷的期望。

  合掌

舞想・我想
谢佩霓(义大利共和国功勋骑士、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


  历来都说三小姐命最好,洁兮就是三小姐。人说老少配特受宠,洁兮正是老夫少妻。咸信舞者要能成材,先天条件得好,洁兮就是天生体态曼妙。这些约定俗成的谬见,让人误会了舞蹈家樊洁兮。看似凭命美人美,依附家人夫婿,一切得来易如反掌,成就凭空得来,其实完全不然。做此想者褊狭,完全忽视天性完美主义近乎苛求的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洁兮求艺道上一路走来迂回起伏,尽管不乏鼓励支持,依然备极艰辛,成功得之不易,没有半点侥倖。纵有天时、地利、人和襄助,也是自助而后人助、天助的善果。

  《诗经•卫风》硕人篇里描绘的典型东方美女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樊洁兮一应俱全。初次见到洁兮,就觉得她带着一股仙气,彷彿天上谪仙落入凡间。看她起舞,既媚又雅,宜古宜今。古典美的她碰巧生肖小龙,属蛇的她又彷彿从传说好水灵的小青,走出古籍粉墨登台。从飞天到妈祖,她之所以扮什么像什么,乃是她早已全心投入完全入定,与诠释的对象身心性灵合而为一。有别于当代舞蹈的主流形式,常常为现代而现代,她编舞则另辟蹊径,汲古润今,集亚洲古雅舞系之大成,令人见识到久违了的精致底蕴,如何与时俱进,依旧历久弥新。

  邂逅,应该是洁兮生命中的一个关键字,她和舞蹈、柯钖杰、纽约、敦煌等等,一结缘便一往情深,终生不渝。一部NHK《丝绸之路》的纪录片,让她虽千万人吾往矣,开风气之先,大胆迈上舞蹈丝路取经。因为先识其摄影作品再识其人,让她不畏讥讽与年长两轮的柯钖杰夫唱妇随,结褵多年彼此成就,如今是众人艳羡的神仙眷属。舞蹈家与摄影家的组合,与其说天生一对,未若说是互信互谅、相知相惜的绝配。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结合,远比常人以为来得困难重重,毕竟彼此的龃龉扞格,往往不只在艺术观更在生活观。所幸生命观与文化观如此一致,稜角分明的他们,即使艺术上各自擅场也自成一格,最后形成互补交辉生色。

  命名是洁兮生命中的另一个关键字。原籍河北的父亲和四川籍的母亲,期许女儿们洁身自好,一律以洁字排行,果然应验在洁兮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事,自律更是严谨洁癖。又譬如关键代表作「舞想・Vu Shon」的命名,语出诗人痖弦的诗意,却也志记了洁兮擅河洛语的乡音。当初痖弦期许洁兮这穷尽半生所学、所悟推出的新舞码,能开启舞者与观舞者的互动共感,让彼此因而「思想起舞」声气相通。然而心有灵犀的洁兮,所愿不止于思想随翩翩起舞蹁蹮而已,更希望借此一举助舞者延长其舞蹈生命,最后尽无穷意而极致昇华,超越肉身实体度此生大限。

  一回在看过柯大师为时年青春正盛的洁兮拍摄的正面裸照之后,笑问两人对洁兮身体的哪个部位最是满意?柯老先抚着她头顶的发梢,深情款款相望,说是从头到脚无一不爱。难怪拍进明仁贵冑肖像的他,拍洁兮拍得最美。洁兮抿嘴一笑,一边比画一边答称:「鼻子、双手和腰肢。」顺势一路比划下来,流畅而自然,不经意就充满律动的美。这么巧,所谓练心法,正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动,痴、爱、慢、见的四恼烦在所难免。洁兮不啻以舞蹈修道,以肉身证道说法。贪、嗔、痴三昧,不讳言她依然为舞贪生为舞痴心,此世恐难戒,不过若论起「嗔」之一项,不忮不求的洁兮,早已勘破超之度外了。

  观舞识人,都在眉眼顾盼与举手投足间。举手投足,动静安虑得,瞒不住有心人和自己。一颦一笑,流露心中多少事;一个手势,道尽千言万语;一个眼神,千年转瞬;一个回眸,已百年身。看着她看着她的舞,我衷心相信,樊洁兮最知箇中真味。

永远的支持
柯钖杰


  一九八二年初识洁兮,她刚从东京谷桃子芭蕾学校进修回台,能说一口流利的日文,让我不必有语言上的障碍(那时我的国语实在不轮转),我们顺畅地谈论舞蹈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相处了一些日子之后,从她对舞蹈美学的看法,让我觉得有些惊讶但很投契,年轻的她(当时只有二十八岁)就显露出独特「艺术个性」,不轻易妥协,坚定己念,眼神之间还时常带着一股傻气而不自知。但这正符合艺术家不顾世俗,执着于理想的天真质地,我心中认为她绝对是个会做出自己东西的人。

  果然,我们婚后的三十二年看着她从适应纽约、学习语言开始,到整理丝路洞窟艺术(当然包括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舞姿,学习西方顶尖现代舞大师开设的动态分析和编舞课程,她渐渐在蜕变。尤其在「敦煌舞」的研发方面,她一直坚持以延伸古艺术生命,再创新泉源,能够真如诗人郑愁予所期许的「舞出敦煌.舞向世界」。

  在艰难漫长的过程中,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辛酸血泪,我俩都携手共同克服熬过;尤其洁兮面对返回台湾之后,舞蹈环境重重关卡的考验,她竟然有能力吞下泪水,使之转化成一股力量回注到她的作品,她已经从一个傻气的女孩,变成一位坚毅的优秀艺术家,证实了我当初对她的期待。只是这些年我因年事已迈,她放下几次在大陆发展的机会,留下照顾我的生活和事业,虽然心中对她有百般歉意及不舍,但似无他法。我了悟洁兮已俨然成为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看着她在艺术上的成长,我很欣慰;也非常享受她的成就,更为她感到骄傲。

  前些日子(二〇一七年九月)我和洁兮以各自的专业,为台湾完成了一项重大文化外交工作──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我国外交史上极具中美关系意义的古蹟建筑「双橡园(Twin Oaks)」拍摄、展览、演出,并由我国驻美大使高硕泰、宋小芬夫妇亲自主持,以文化艺术为台湾发声,同时也在我们各自的艺术领域写下光耀的一页。

  今天,这本书的出版,对洁兮和我的艺术历程,都有重大意义。感谢「大块文化」一向以来的支持和爱护,诚如我过去的自传书中,曾提及过自己「演了一场不后悔的好戏」,我永远支持洁兮,就像对我的摄影一样──拍到唿吸停止的那一刻。

自序

因敦煌舞蹈而蜕变的生命


  从不大懂事的幼年开始,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爱上舞蹈。幼稚园毕业典礼上的一曲〈奴家打共匪〉唱跳兼具的演出,表现突出,自此註定了我后来走上漫长的习舞历程。

  一九八六年是我舞蹈生命史上最重要的转捩点,也是我的婚姻伴随着因追寻丝路敦煌舞蹈艺术,而缠卷在一起进而成长。如今回想过往时光虽如云烟飘去,但这两件人生大事孕育的过程,却依然清晰,历历在目。

  亲近我的家人和朋友,曾经对我说:「为什么你要选那么艰难的路⋯⋯?」要远赴中国西北在当年是多么困难,而且是违反国法的状况,就算学会了敦煌舞也不能回台湾发表啊!婚姻呢?柯钖杰足足大我二十四岁,这在当年的台湾社会也是极少见又冒险的结褵。单纯思考的我其实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骨子里的「艺术个性」使然,我要追求并实践一种属于我个人能一直跳下去的舞蹈,顾不了其他了。

  彷彿老天已经给了我一个蓝图──它具有东方女性纤细腰身的摆动、曼妙的手姿、灵动的眼神、优雅的步履,这一切特质的构成,即可以区别出西方舞蹈的风格,因此形构出敦煌壁画舞姿的新生命,似乎成了我的天职。

  任何一种新的想法、创作,甚至实施新的政策,都是需要时间和舆论批判,当然我想改革既有的敦煌舞模式,也免不了要经过一番考验。从纽约起步,在苏荷区DIA ART FUNDATION小剧场,舞进林肯中心爱丽丝泰丽厅(Alice Tully Hall)、德国慕尼黑、瑞士巴塞尔、巴黎第八大学、台北新闻文化中心、北京的保丽剧院,一步步的磨练、舞评家的指引和鼓励,使我笃定自己的选择与坚持。从敦煌取材却又超越敦煌的「舞想.VU.SHON」终于诞生,不执着,也不刻意追求,不是自然形成的机会,但当它一旦来临,我会告诉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像是今年(二〇一七年)九月,我的代表作〈妈祖──月见之舞〉的演出,有幸在双橡园(Twin Oaks)内宴会厅演出,由现任驻美大使高硕泰、宋小芬夫妇亲自主持这项文化外交活动,我戒慎恐惧但顺利完成使命,为国家也为自己拚出光耀的一页。

  在华盛顿特区的AMERICAN UNIVERSITY演讲、示范演出「舞想・VU.SHON」的由来,这堂课主要是介绍亚洲各种文化特色,主持的彭盈真教授事后告诉我们,学生反应都很好,这两天还收到学生来信问候,并说那天是她「大学三年来难得见到同学们那么全神贯注地听课」,另外还有位中国学生,特地针对内气的运用,和我交流,我也惊讶他年纪轻轻,竟然对老祖宗传下来的「气」有所钻研,我耐心地听完并诉说一些心得,最后他竟然低下头来,小声地问我:「您今年有四十了吗?」天啊!我差点噗哧笑出来,我让他有这样印象,自己不禁暗暗窃喜,是因为跳「舞想.VU.SHON」造成的效果吗?那我真该好好和更多女性朋友分享这个「Jessie Secret」!

  总而言之,眼看着书就要出版了,我内心的兴奋与期待,再加上无限的感动,真是难以言喻。首先当然要感谢「大块文化」对我的支持与信任,尤其相关部门所付出的心力,使我更加努力,期盼此书成为我舞蹈事业上的另一个里程碑,持续创作体现,并静待大家的指教。
 
樊洁兮  写于台北

图书试读

双人舞步
 
当年许多人以为我嫁给摄影大师、移居纽约后,从此过着光鲜亮丽的纽约客生活,殊不知比起我从前在台北:拥有自己的舞蹈教室、居住高级大厦、镇日出入知名餐厅、四处游山玩水,在纽约的日子单就物质层面而言,反而拮据许多。例如舞蹈教室楼下常驻贩卖新鲜柳橙汁的小贩,下课后我很想来一杯充满维他命C的柳橙汁解解渴,却往往只能对着其他舞者手中的果汁干瞪眼,因为我连买一杯柳橙汁也舍不得。如同妈妈与二姊的预言,嫁给柯钖杰后,我从前在台北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有一天,一位昔日闺中好友来纽约看我,见到我生活的景况后,感到很心疼,她说:「樊洁兮我佩服你!你竟然愿意为了舞蹈有勇气做180度的转变」,说着说着她竟然眼眶红了起来。
 
除此之外,婚后我才发现柯钖杰的「艺术家」个性,远非我所能想像。还没成婚前,柯钖杰的姊夫曾经好心「警告我」,若真要与柯钖杰结婚,必须结婚证书、离婚证书一口气同时签好,因为跟他一起生活实在太没保障了。柯钖杰把他生命中所有的细心、敏锐与金钱,全专注耗费在摄影方面,他的生活——除了摄影——简直是一团乱,尤其在财务规划方面更是令我心惊胆颤。包括婚后才发现他常常把信用卡刷爆,家里三不五时接到银行的催缴电话,或是其他艺术家朋友不时戏言:「只要我们在中国城看到柯钖杰,就知道他钱花完了」。他的个性向来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考虑二十四小时以后的事。这样的他固然率性可爱,但我身为朝夕相伴的枕边人,时常觉得嫁给他就像参加一场生命大冒险。跟他在一起时,往往前一秒觉得自己是被他捧上天的仙女,整个人飘飘欲仙;但下一秒转头回顾,却惊觉他把手松开了,让我瞬间从天堂跌落地狱。在与柯钖杰的共同生活里,惊喜与惊吓往往并存不悖。
 
扮演「柯太太」这个角色,除了胆子要够大,心脏也要强,胸怀更不能小。因为柯钖杰常常在街上开车开到半途,从后照镜看到路边有个漂亮女人,就跟我说:「洁兮啊,下去帮我问她电话号码,这个女的我想拍。」等车子开到女人前面,发现对方原来是个孕妇,他又说:「没关系,我可以拍她大肚子。」他来舞蹈教室接我下课时,也曾经满腹好奇心地问我:「妳们在教室的更衣室里都在做些什么?里面是什么样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对《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这个书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意境。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名那样直白或者追求所谓的“爆款”感,而是内敛而富有诗意。当我看到“飞天”二字,脑海中便会自动浮现出敦煌壁画中那些曼妙的身姿,她们在空中舒展,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紧随其后的“洁兮”,更是将这种脱俗感推向极致,仿佛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一种精神的升华。我总觉得,这本书会讲述一段关于纯粹、关于净化、关于在纷扰世事中保持自身洁净的故事。而“舞想”这个词,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指向舞蹈的动作,更暗示了舞蹈背后的情感、理念,甚至是作者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一种思考。这种“舞”与“想”的结合,让我猜测作者或许会通过舞蹈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也许是关于自由,关于梦想,关于人生的变幻无常,又或许是关于一种超越肉体的精神追求。VU.SHON-APSARAS这个部分,虽然我不是语言专家,但它带来的陌生感,反而增加了神秘感,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元素,或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遥远国度、不同于我们熟悉背景的故事,这种多元化的可能,让我对内容更加好奇。

评分

《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这个书名,在我看来,简直是为那些追求诗意与想象力的人量身打造的。首先,“飞天”这个词,就足够引人入胜了。它不仅仅是一种图像,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超越、自由、以及一种脱离尘世的轻盈感。我想象中的飞天,可能是神话中的仙女,也可能是某个古代民族对天空的向往和崇拜。接着,“洁兮”,这个词语的选择非常考究,它既有古典的韵味,又表达了一种极致的纯净。它可能指向人物的品德,也可能指向一种纯粹的美学追求,总之,它让我想象到一个不染纤尘、遗世独立的形象。“舞想”这个组合则让我眼前一亮,它巧妙地将“舞蹈”的形体之美与“想象”的精神之翼结合在一起。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能围绕着舞蹈展开,但绝非简单的舞蹈技巧描写,而是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甚至是对生命、对存在进行一番深刻的“想象”与探索。VU.SHON-APSARAS这个部分,虽然我无法确切理解它的含义,但它独特的音韵和拼写,给我一种遥远的、古老的、带有异域风情的感觉,这为本书增添了一种更加神秘和多元的魅力,让我对它可能包含的文化内涵充满了期待,甚至猜测它可能融合了不同地域的艺术元素。

评分

我被《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这个书名深深吸引,因为它唤起了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象。当我读到“飞天”时,脑海中立刻闪现出那些在壁画中翱翔的仙女,她们的姿态充满了自由与灵动,仿佛能挣脱一切束缚,抵达更高的境界。这种意象本身就带有一种神话色彩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洁兮”二字,则以一种极其凝练而优雅的方式,勾勒出一种纯净无垢的形象,仿佛是一位不染尘埃的仙子,她的存在本身就净化着周围的一切,带来一种宁静与安详。这让我想到一种极高的审美追求,一种对内在与外在完美的双重向往。“舞想”这个词,则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组合,它将“舞蹈”的动感与“想象”的意境融为一体,让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舞蹈的故事,更是在探索舞蹈所能承载的精神力量,以及舞者在创作过程中那些奇妙的思维火花和情感抒发。它可能关乎梦想的实现,关乎心灵的自由,也关乎艺术的升华。VU.SHON-APSARAS这个部分,虽然陌生,但它独特的发音和构成,为本书增添了一层神秘的东方色彩,让我不禁联想到一些古老文明中的神话传说,或者某种失传的艺术形式。

评分

《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是一种东方神韵与现代意象的奇妙融合。首先,“飞天”二字,毫无疑问地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古老的东方艺术宝库,敦煌壁画、佛教造像中的飞天形象,她们轻盈的身姿,飘逸的衣带,总是象征着神圣、祥瑞和自由。“洁兮”二字,则用一种非常古典、优美的语汇,强调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状态,无论是外在的美丽,还是内在的品格,都可能被描述得如同水晶般晶莹剔透,不带一丝杂质。这让我联想到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对纯洁女性形象的塑造,那种遗世独立的美好。“舞想”这个词,更是让我觉得有趣,它将动态的“舞”与思考性的“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暗示了这本书的内容可能并非仅仅是关于舞蹈动作的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舞蹈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哲学,甚至是作者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它可能讲述的是一个舞者在舞蹈中实现自我,或者通过舞蹈来探索内心世界的历程。而最后的VU.SHON-APSARAS,虽然我不确定其具体含义,但这种带有异域色彩的组合,为整个书名增添了一层未知的神秘感,仿佛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东方,还可能触及到更广阔的文化视野,让人在期待中充满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有女飞天・洁兮・舞想 VU.SHON-APSARAS》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飘逸、空灵的韵味。我当初被这个名字吸引,是因为它唤起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想象,仿佛能看到一位身姿轻盈的女子,在云端翩跹起舞,身上散发着洁净而圣洁的光芒。“飞天”二字,立刻联想到佛教壁画中那些祥云缭绕、神情安详的飞天形象,她们似乎承载着祝福,又或是某个古老国度的守护者。而“洁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纯净无瑕的美感,让人不禁想象书中描绘的女子,她的心灵、她的外在,都如同清泉般透明,不染尘埃。“舞想”则巧妙地将动作与想象结合,暗示了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舞蹈本身,更是对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甚至是人生哲思的探索。VU.SHON-APSARAS这个英文部分,虽然我不太确定其具体含义,但它带着异域的风情,似乎为本书增添了一层更加深邃的文化底蕴,让人期待在这个东方意境的基调上,还能品味到一些来自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总而言之,书名就如同一个精美的引子,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神秘和艺术的向往,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书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