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國做圖畫書

我在法國做圖畫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俊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圖畫書編輯、繪圖創作者、文字創作者
都應該知道的基本功!

  ★作者葉俊良將於2018年臺北書展分享在法國齣版工作的經驗
  ★書中收錄法國童書編輯、繪圖者、書店老闆、記者的專訪
  ★童書評論者柯倩華 特以專文推薦

  適讀對象:
  1. 圖畫書編輯、創作者。
  2. 對齣版業有興趣或想到國外工作的你。
  3. 對正在找路的青少年、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以及打算中年轉業的人,更是具有參考價值。

  法國鴻飛文化齣版社總編輯葉俊良在臺灣長大,臺大物理係畢業,
  遠赴法國念建築後,成為一位專業的建築師。

  竟然轉瞭一個大彎,在當地創立童書齣版社,做起原創圖畫書?

  ──人生路途中常有轉換跑道的心情遊移,他如何篤定的走齣自己的路?
  ──在異國工作的挑戰是什麼?
  ──法國齣版業的景況如何?
  ──他們如何定位編輯和插畫傢?
    
  ◎法國人教我的事:從建築設計到童書編輯
  ‧「期限內交齣的作品」v.s.「優秀卻遲交的作品」,後者竟然較受賞識,為什麼?
  ‧業務員電話學分:一個操外國口音的人打電話來,如何不讓對方覺得自己在浪費他的時間?
  ‧每段過程都是養分:建築和編輯一樣,光靠技術無法達成,有「心」纔能成大事。

  ◎齣書前,作者和繪者該知道的事
  ‧挑選適閤自己的齣版社,選定後就給予對方信任,切忌越俎代庖,因為一本書除瞭圖文外,還有許多層麵不是作者能夠十足掌握的,包括字型選擇、圖文位置、紙張、印量、市場所能接受的定價等。
  ‧繪者如何發揮自己的獨特性?
  ‧繪者需「徹底」讀懂文字作者要錶達的意境,具備精確細膩的錶達能力,而非隻靠純熟的繪畫技巧。

  ◎齣書前,編輯該知道的事
  ‧為原創圖畫書作藝術指導:幫助作者把佳作變成傑作、找齣感動讀者的纔能,並判斷誰是適閤的作者和繪者。
  ‧具備優秀的錶達能力:創作者常習慣用視覺元素來溝通錶達,對於文字敏感度不高,聽不懂編輯給的提示和建議。編輯必須設想對方聽得懂的例子和比喻,纔能相互瞭解。
  ‧幫助創作者超越自我的路徑是什麼?如何讓他們發現什麼是「不說就不放心去死」的故事?

  ◎齣版扮演的角色
  ‧法國人說的「編輯路線」(ligne éditoriale)是什麼?
  ‧跨文化的繪本創作,得以讓東西方的讀者和創作者跨國交流。
  ‧一本書並非被印齣來、放到書店裡就算是「完成」,它的生命其實在那個時候纔開始,它給讀者的生命帶來什麼啟發,纔是需要關心的事。

  透過作者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旅外臺灣齣版人的努力與麵臨的種種課題,書中更收錄多本圖畫書製作過程與專業人是專訪,帶領讀者近距離觀察、感受「童書編輯」這個幕後推手的歷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俊良

 
  1969年齣生於高雄,畢業於臺灣大學物理係,於1999年在法國巴黎維爾曼建築學院進修畢業並取得建築師文憑。在巴黎若那當建築師事務所纍積實務經驗的期間利用閒暇進修,取得法國城市規劃研究所碩士學位,隨後旅居英國牛津,參與都市設計研究計劃。
 
  2005年返迴法國,透過巴黎一傢顧問公司為中國的齣版社製作一係列介紹法國建築作品的中英文圖書,從此跨入齣版業領域,並於2007年和法國人黎雅格(Loïc Jacob)閤作成立以原創童書繪本為編輯主軸的「鴻飛文化齣版社」(Editions HongFei Cultures)。
 

圖書目錄

序一    人生道路的開展與選擇 葉秀惠
序二    一位編輯的觀點與格局 柯倩華
前言  我從遠方來,為瞭讓繁花盛開

第一章     我從臺灣來
傢人給我自由
文學陪我走上人生路

第二章     法國人教我的事
法語:十年磨一劍  
由建築跨入創作之門
法國新故鄉

第三章     為獨立齣版社編輯童書
作者村與讀者村
座落山頂的齣版社
山頭林立的獨立童書齣版社¬¬
專訪《書報周刊》記者剋珞德.孔貝(Claude Combet)

第四章    為原創童書繪本作藝術指導
對的人:自由選擇彼此
藝術指導的第一個責任:決定和誰閤作
藝術指導的第二個責任:幫助創作者超越自我
專訪童書繪者剋蕾夢絲.波列(Clémence Pollet)

第五章    為法國童書讀者開一扇窗
讀者村住著導讀人
窗戶和鏡子
書末導讀和鴻飛書訊
由下而上尋求認同
專訪獨立書店主人帕絲卡.德拉佛(Pascale Delaveau)

第六章    偶然留指爪
書目
格局
觀點
專訪資深童書編輯剋利斯田.德密易(Christian Demilly)

第七章    鴻飛那復計東西
芭比的盛宴
不怕跌纔能學會飛翔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一位編輯的觀點與格局
童書評論者/柯倩華


  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去法國創辦童書齣版社,建立起具有獨特風格的品牌,並獲得法國童書界最高榮譽的獎項,贏得法國創作者和讀者的敬重。

  我想,即使不是齣版界的人,也會從這其中所有的麯摺、艱難與挑戰,讀到一個很好看的人生故事。

  對於童書界的齣版人、編輯、創作者和讀者而言,應該更關注的焦點是,過去十年來,葉俊良以發行人、總編輯兼藝術指導的身份,親自做瞭六十幾本原創圖畫書。鴻飛齣版社的規模雖小(隻有兩個人),但齣版品幾乎完全是原創;即使是少數(目前五本)翻譯版品,在版式、封麵、裝幀方麵,仍錶現齣鴻飛在圖畫書敘事美學上的重新思考,並不隻是語言的轉換和校對而已。

  看過鴻飛的齣版品之後,會讓我們對於所謂「原創」有更深刻的反思。

  依一般習慣的說法,隻要不是從外文翻譯過來的書,就稱為原創。但「原創」其實是有特定意義的,是指新的、有趣味的、不同於以往任何人的創造。(originality, the quality of being new, interesting, and different from anything that anyone has created.) 目前市麵上許多號稱原創的圖畫書卻毫無原創的精神,內容與錶現形式充滿模仿與複製的痕跡,公式化的將常見的內容或視覺印象拼湊在一起,沒有文學技巧與美學思考,更談不上屬於一本書的觀點或特色。有些標榜「臺灣文化」的圖畫書,重複的將公眾已知的事實或網路資料,生硬的搬到書裡,過程有時亦耗時費力,但成果瞭無新意。這樣的書,既不啟發想像也不擴展視野,讀者看或不看、看這本或那本,其實無所謂。

  葉俊良不做這樣的事。鴻飛的齣版品不見得全都會受到所有讀者的喜愛,但是,幾乎可說每一本都有自己的特色─或是提供新的信息觀點、或是呈現獨特的美感經驗。誠如他在這本書裡說的,「如果我要做的事換另一個人去做也可以,那麼讓他來做就好瞭,」他要做的是「除瞭我之外沒有別人可以做到或做好的事。」如此犀利深刻的本質性思考成為齣版方針,運用在每一本書的編輯思考上,自然形成追求原創品質的標準。

  他為瞭瞭解臺灣圖畫書齣版概況,曾嚮某傢齣版社錶達想要認識該齣版社的版品特色。他很驚訝那位編輯拿齣來的全都是翻譯書。「這些不算你們自己的書,是別人的。」他直言不諱。沒錯,《野獸國》其實是美國Harper&Row齣版社的,《猜猜我有多愛你》其實是英國Walker齣版社的,《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其實是日本福音館的;從選題、編輯到製作,所有無中生有的想像、創意、眼光、判斷與選擇,全是別人辛勤耕耘的智慧成果,我們隻是花錢買下這些書的(繁體)中文版權,將別人已經做好、已經齣版的書換上中文包裝。雖然我們的圖畫書市看起來蓬勃興盛,但似乎百分之八十是翻譯書;可能義大利波隆納書展臺灣館裡的書,纔真正反映臺灣圖畫書創作、編輯與齣版的文化實力。

  能夠自由的、無礙的看到世界各國的好書,是讀者的幸福。翻譯書長期以來的確滋養臺灣讀者的心靈與生命。然而,閱讀的質量並不會直接轉換成創作與編輯齣版的能量。編輯必須是好讀者,但也絕不能隻是好讀者。如果編輯的工作就是讀自己喜歡的好書,然後把自己喜歡的好書變成中文,這樣的過程或許可以培養閱讀的品味,但無法磨練齣編輯的創意與想像力,以及與作傢、畫傢溝通和閤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做瞭十年翻譯書的「資深」編輯,和一個做瞭十年原創書的編輯,本質上完全不一樣。

  真正的編輯,要能看見一本還不存在的書,甚至在作者之前;真正的編輯,要比作者本人更清楚和珍惜作者的纔華、功力與特色,並協助作者找齣與讀者溝通的方式;圖畫書的編輯或藝術指導,除瞭具備文學素養與文字功夫之外,要對開本尺寸、版型、字體、紙張、畫麵的敘事性、節奏與整體邏輯結構有成熟完整的想法,能將好的圖畫轉變成適當有效的畫麵。關於這些實際編務的各種狀況,本書以鴻飛的齣版品為例,做瞭具體的說明。

  例如《海角樂園》,將個人的故事以文學細節的手法轉化成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使角色與故事涵意都與讀者產生瞭關連。

  《王羲之》擷取古典文化,但不是將過去的歷史在書裡再搬演一次,而是重新處理角色的人性內涵,使老故事有新生命,並讓讀者有更深入的體會。錶麵的寫實可能隻是思想上的怠惰,並不等於忠實傳達原典的旨趣。《你記得老魏嗎?》敘述一戰時被法國徵召的華工歷史。這是很具挑戰性的題材,藉由編輯的發想和選擇具有真實人生閱歷的創作者,閤力完成一部動人的作品。

  《霧中龍》說明版式設計對於圖畫書的重要,以及裝幀、質感等因素對於解讀內容的影響。

  第四章對於一般較少談論的藝術指導(或稱藝術總監)的工作職責有許多精闢的專業見解,特別是關於好作者與好繪者的條件,值得所有做圖畫書的人深思。《愛流汐漲》可見編輯慧眼識人的眼光與想像力,找到具特色的創作者,讓罕見的技法錶現齣適當的效果 。創作者超越自我,齣版品則有瞭獨特的靈魂。

  《木蘭辭》是讓我最感震撼的作品,到現在仍記得約兩年前初看時起雞皮疙瘩的驚奇感受。它的視覺傳達手法完全超乎想像,但在故事的內在邏輯中一切閤情閤理;圖像語言清晰錶達創作者的詮釋觀點,靈活運用文學的比喻和象徵。它保留瞭這首古典長篇敘事詩值得傳誦的文化意義,又錶現齣在二十一世紀齣版它的時代精神和藝術特色。它衝撞瞭我們習以為常的慣性思考,啟發我對於文化主題、圖畫書的本質以及文學藝術的永恆性有更寬廣的理解。《安的種子》和《團圓》都有中文版,讀者可仔細參閱,對跨文化的閱讀理解與推廣有更多的認識。

  目前臺灣與中國大陸都有所謂跨國界、跨文化的閤作齣版品,但時常因為缺乏紮實的編輯過程,流於錶麵閤作,實則文圖各說各話、各自為政,更像是藉助國際名傢的聲譽拉抬自己的身價。鴻飛的作法是藉由編輯的協助(也是要求),使法國畫傢深入閱讀具有東方精神與美感的華文作品,產生理解和感動,進而創造齣能感動法國讀者的圖像語言。這樣的作法兼顧文化特色與國際視野,並維持品質。書裡還有法國的書評人、獨立書店負責人和創作者的訪談,以及法國童書齣版界與文化社會的相關資訊介紹,使這本書的內容更豐富完整。

  希望讀者不會把開始前兩章成長歷程的介紹,隻視為作者交待傢世背景。我想作者的本意是要錶達對於編輯條件的看法,「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編輯。是什麼樣的編輯,就會做齣什麼樣的書。」因此,知識和技術雖然重要,但更根本的關鍵仍在於「人」的本質,個人對人性的理解與人生閱歷,個人的觀點與格局。

  我很感謝葉俊良在這本書裡認真、誠懇而慷慨的分享,也很慶幸他並不提供標準答案式的說法,而是不斷反思自己作為圖畫書發行人、總編輯和藝術指導的角色。希望他的分享能啟發讀者思考自己對圖畫書的觀點,並藉此鼓勵同在這條路上辛苦努力的編輯們,剛強壯膽的去擴展自己在這門專業上的格局,對於自己的角色有更活潑、豐富的想像。因著書的滋養,我們繼續前行。

作者序

我從遠方來,為瞭讓繁花盛開


  我在法國成立鴻飛文化齣版社,擔任總編輯到現在已經十年。在成立童書齣版社之前,我在巴黎維爾曼建築學院取得學位,也與一位法國建築師一起工作過。而在來到法國學習建築之前,我在臺灣齣生,求學,長大。所以我是一個來自臺灣、擁有建築專業、與法國人一起創作童書的編輯。

  這樣的編輯,法國童書界沒有第二個。這是為什麼鴻飛文化雖然規模小,卻在多如繁星的法國齣版社裡獨樹一幟,享有一定的辨識度。成立齣版社之前,我和閤夥人都不曾在圖書界工作過,圈內連一個認識我們的人也沒有。最先注意到我們存在的,是插畫傢。他們需要齣版社協助,把自身的纔華呈現在讀者眼前。作為編輯,我們能夠勝任嗎?他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鴻飛文化是這樣開始的。

  插畫傢當中,有些人知道我曾經作過建築師,沒有人知道我來法國之前曾經在臺灣大學的外文係跟著王文興教授研究經典小說,隨著廖鹹浩老師學習文學翻譯。要說拿筆畫圖,我比不上他們,但是在解讀一篇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眼光比他們銳利,因為我有紮實的文學訓練。不管是華人作傢還是法國作傢的文字,我都可以幫助他們領略文字裡幽微的意境,讓他可以更自由地尋找適閤入畫的素材、決定要畫什麼,並思考該怎樣畫纔能把故事說好,感動讀者。

  和鴻飛閤作的插畫傢,其創意和技法是有相當高的水平的。有些人是專業的畫傢和藝術傢,隻創作過少量的童書插畫,甚至從來沒有做過這一件事。我必須讓他們瞭解:創作繪本和為美術館或藝廊作畫佈展是很不同的兩件事。童書裡圖畫和文字並存,而且它是一頁一頁翻開來的,就好像我們探索一棟建築,是一進一進地走,有開有閤,有時序有先後,有伏筆有高潮。這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設計,如果畫傢沒有想到,我得預先設想但是無需說破,最好是悄悄地在一旁引導他自己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當他因為我的幫助而自我突破、完成一件滿意的作品時,他會非常非常高興,也會覺得我是這個地球上最瞭解他的人。

  即使我是來自東方世界、操著外國口音的漢人。

  這些圖文作者當中,有些是經常和其他大型齣版社閤作的大咖。他們不會在媒體上公開稱讚自己所敬重的編輯(這完全沒有任何新聞價值),但是作傢與插畫傢的社交網是個小圈子,一本書編得好,立馬每個人都知道。當一個大咖持續在鴻飛齣版兩個、三個甚至更多齣色的作品時,那知曉的就不僅僅是作傢與插畫傢,連書店、媒體和導讀人士也不得不睜大眼睛:如果大咖願意持續和鴻飛這個小齣版社閤作,那不是灑錢的結果,而是我們提供瞭他所需要的專業服務,體現瞭他所認同的精神價值。

  二○一三年底,臺灣玉山社魏淑貞總編來到巴黎東郊的濛特羅童書展開幕晚會,我們在鴻飛的展位上第一次見麵,魏總編當場建議我把從臺灣來法國定居與創業的過程寫成一本書。之後她雖然給瞭我非常珍貴的提點,我斷斷續續寫瞭兩年仍不滿意。這個時候,柯倩華小姐一句話點醒瞭我這個在迷霧中找路的當局者:我所選擇的方案與所製作的童書內容和形式,有別於其他人。這些選擇與判斷並非來自偶然,而是與我的精神生活、歷練和際遇相互穿透纔形成的。透過我的經歷,帶領讀者近距離觀察並感受童書編輯這個幕後推手的感性世界和理性思路:或許這可以作為人們花時間讀這一本書的理由吧!

  與我閤作過的法國作傢和插畫傢,沒有人可以看懂這一本用中文寫的書,而這一本書的華文讀者也大多不能無礙地進入我編過的法文童書的世界。

  但,這是一本不能不寫的書。我把它獻給所有的小孩與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小孩的大人:不管他們身在何處,講哪一種語言,我祝福他們共享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攜手創造一個理解勝過偏見、可以自由去來的開放的世界。


 

圖書試讀

第四章
       
為原創童書繪本作藝術指導

 
閱讀牽涉的不隻是讀者的知性理解,他是具體時空下的美感經驗。讀者沒有受到感動時,他隻是接收一些片斷冰冷的訊息,日子久瞭就忘瞭。能感動讀者的圖文纔能為「他」所懂。
 
「編輯」這個職稱在大齣版社裡可以細分為三個不同的職位:藝術指導、編輯和發行人。在規模比較小的齣版社,這些工作可能由同一個人承擔。也就是說,編輯在麵對圖文作者、討論創作內容的時候,他採取藝術指導的觀點,扮演藝術指導的角色。同一個編輯在麵對讀者的時候,則必須扮演發行人的角色,讓最多的人看見某一本書與某個作者的價值。
 
並不是隻有童書繪本需要藝術指導 (direction artistique)。其他領域如戲劇、舞蹈、電影、展覽等,需要在創造、錶達與溝通各個環節協調一緻,也需要藝術指導。
 
創作兒童圖畫故事書,簡單說來就是作者和藝術指導一起閤作,透過繪本的形式說好一個故事。童書創作不是作者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圖文作者的本職是透過他們所創造的圖畫和文字,感動讀者。但是一本書除瞭圖畫和文字之外,還有許多層麵不是圖文作者所能夠花時間十足掌握的,包括字型選擇、字體大小、圖文位置、印刷用的紙張、印量、市場所能接受的版式與售價等。一本書的創作過程如果沒有藝術指導,這些環節會齣現自相矛盾或銜接不良的情況,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得齣來。
 
但是藝術指導的功能,不隻是消極地避免一本書的顏色款式穿搭齣現錯誤而已。
 
某些為孩子買書的傢長偏重童書的教育功能,把傳授知識、品德與教養的內容視為正餐,把書的藝術錶現當作點心,如果說正餐不能少,那麼點心沒有也餓不著。
 
也有人認為,希望把孩子栽培成音樂傢或畫傢的傢長,纔會講求童書的藝術錶現,其他人不需要。
 
這個觀點忽略瞭一個簡單的事實:閱讀牽涉的不隻是讀者的知性理解,它是具體時空之下的美感經驗。當讀者沒有受到感動的時候,他隻是接收一些片斷與冰冷的訊息和知識,日子久瞭就忘瞭。能感動讀者的圖文纔能為他所「懂」。童書齣版社藝術指導的責任即在於,透過圖書的構思與設計讓這樣的美感經驗成為可能。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