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姊日记(新版)

姊姊日记(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跨世纪的图文日记──开启徐玫怡的创作之路

  从我2岁开始,就已经是姊姊了。
  我是当姊姊长大的。
  前面没有可学习的模样,
  所以,我是我自己的实验品。

  我是我自己的实验品,姊姊日记是实验报告。
  谢谢你们参考这份报告,并且帮助我「平反」
  我那经常被责备的国中生涯。

忠实书迷赞声推荐

  「我之前是追着时报漫画版看的,那可以说是漫画的全盛时期吧?我当时会特别把姊姊日记剪下来贴在图画本上。」──Chen Yurong

  「当年看《姊姊日记》时,有种『我也是、我也是!』,同一国的大心感。」──小蓝鲸

  「当年读《姊姊日记》,觉得终于有人理解当姊姊的那种压力和无形的负担。多年之后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每次读都会觉得被理解。」─Suki McMaster

  「朴素清新,敏锐细腻,充满生活感!」──苏纹雯

  「喜欢《姊姊日记》!即使现在已经是妈妈了,还是会翻出来看,四个格子里的小剧场总是让人会心一笑啊!」──Tracy Ou Yang

  「我还记得内容有一篇跟上厕所有关,竟然是1997年的事情了!真不敢相信初老的我的记忆可以维持20年……当时我还写信寄到出版社,想给玫怡呢!」──安致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玫怡


  1966年生,金牛座A型。

  从四格漫画开始了个人图文创作的历程,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女性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压力与成长。其创作不离生活实绘与自我探索两大主题,戏谑自嘲的绘图与体贴轻松的写作方式深受读者喜爱。育有一儿读国中,目前有一间商店,名「日记商号」贩卖友善生活用品与讲座,出版了一些书并且以个人创作风格发展理念商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新版前言

  过了这么久还有机会重新出版自己第一本生涩的漫画,只有感恩了。我一直是不规律的创作者、各种杂业工作者,这些年来没有认真看待自己是一个作家的角色,却被大田的培园邀稿了二十年。

  从很年轻到今天,培园还是把我当成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创作者,希望我再度创作短篇形式的漫画。可惜我是一个身分与时间永远被外界纠缠的人,一开始总是为了赚钱必须接案子无暇创作,后来变成妈妈必须照顾家庭就更无心力面对自己的作品。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回不到当初《姊姊日记》里那样优游自在的身分,年轻女性那种轻巧不具重量感对成熟的疑惑与追求,那个阶段已经过去。我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可能再画出四格漫画,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似乎还不够努力,等到时间与心情有空了,或许我可以⋯⋯所以也没真正拒绝培园的邀请。

  就这样,培园一直记着这件事有二十年,最后她说:不然我可以重新出版妳的《姊姊日记》吗?啊!二十年了,我也应该娶她了!所以一口答应,好。

  回顾创作《姊姊日记》起始的心路历程。

  以下是我自己出的题目,我自己回答。

  Q:那时候为什么从一个写企划案、写广告词的文案跑去画漫画?

  因为我辞职了。辞职的原因是进入社会工作十年后,自己仍旧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实我每年都辞职去做一项新的工作,当时的我想找一个更有意义、更能安身立命全力以赴的工作目标,但是不管我尝试什么,很快地又被打回原形,还是回到跟文案、音乐、影像有关的唱片业。年轻的我不知道自己有一种多重媒介创作的特质 我在写广告文案之前要先画出版面设计图,在音乐影片讨论前我会不断地写字来构筑画面的想像,文字、音乐、影像三者是同时存在我创作的基础上。当时什么都摸不清楚,对工作总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对「自我」到底是什么模样?我能够做什么?有一种想积极探索又感到悲伤的情绪。好像这个社会没有适合我的地方。

  辞职的时候,经济上有压力的我会马上去做一项新的工作,我什么都能做,也愿意做,每做一项新的工作就摸到更多自己的特质,但是生命状态仍旧混乱。没有人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如果有人来指点我,都是我无法由衷接受的意见,太守旧,太框架,听完总是沮丧。

  当初画了漫画,也只是因为有一个比赛刚好在我辞职的阶段,试试看吧?反正我自知画得不好,被淘汰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没有得失心的时候,就可以乱做,随兴,随真正的感觉去做。现实上,如果被选上了有奖金,没有工作的我需要赚点钱,就当作练习,也当作找一个赚钱的机会。

  Q:主题为何订名为「姊姊日记」?

  过去在写文案的时候,都是以商品为主,市场的喜好、业主的意见都要考虑,加上我经常写歌手专辑的文案,写专辑文字时我必须变成歌手的性格,或是我假想一个理想的歌手会怎么呈现。每次在写文案时,一直感觉我在勉强自己创造一个假象,但这个假象中又有一些真实,真实里其实混合了我自己。每次做完一个案子,就像从牢笼中放出来,一种自由的感觉。「啊~~我终于是我自己了。」所以每做完一个案子就会非常雀跃,开心得不得了!

  当年参加《High 杂志月刊》创刊的漫画比赛,我选择了四格漫画的项目,因为它比较简单。四格,一格一句话,一个意象,一个感受,这样就差不多可以完成了。我有一堆写一半的歌词,一堆不成文案的只字片语,不如拿来利用!那些不完整的创作加上图像可以使它完整化。主要是我有废物利用的节俭性格,写文案的人堆在一旁的小语小词很多,钉钉补补,或许可以变成什么?而这些不完整都是当初我自己内在不完整的一部分,我想拼凑这些零碎的感受。

  比赛必须交出二十则,我一下子就做完了。当初还必须做在方眼纸上、贴网点并且覆盖描图纸,一则一则处理完善叫做完稿,我是边做边学的。

  完稿之后才开始想主题。都是自己零碎的感受,应该取什么名字呢?那就像是日记中被翻开的一页,谁的日记?当然就是阿姊的,我弟弟妹妹都叫我阿姊,那就把这份比赛的漫画叫做「姊姊日记」吧!很个人的创作,给想看的人来翻阅。

  从此,日记一词就一直跟着我。不是刻意的,但「日记」形式的创作似乎就这样跟我连在一起了。

  Q:妳的创作很随意,不太受形式限制,可以谈谈为什么发展出这样的路线?

  曾经有一次离职是打定主意认真想创作的。辞职后搬到淡水住在半山腰的公寓里。但我其实不知道自己要创作什么。写诗?写小说?喔喔不行,我达不到自认为好的程度。不然画图?画漫画?嗯嗯也不行,一个立体的房子、不同视角的人体我画不出来。像这样的我想创作,是不是有点可笑?

  当初的社会里,人人对创作的认定比较单纯,如果是写文字就是文学,画图就是美术,我不是一个专精于一项技艺的人,非中文系也非美术系,所以每一项都做不起来。二十年前的我并不懂原来自己只是利用图像与文字来表达头脑里的想法和心里的感受,我正在体验一个叫做自我的东西,我不知道。创作是一个让我向自己内掘的督促者,我想挖,但不知道会挖出什么?

  「想创作到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还是眼高手低的妄想?」住在半山腰的淡水过着贫穷日子的我每天都质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最后还是週週下山与凡尘俗事打交道,接了唱片工作回家写文案。

  二十年前的社会,不太有框架外的可能性,而我虽是个乖巧懂事的大姊,但我知道自己一直是在框架外游走的人,每次填表格都犹豫万分,甚至女性杂志中给人消遣的性格分类图表要走「是」「否」我都走不下去。因为我的感觉都在是否之外。

  《姊姊日记》出版之后,我也像刚出版自己新书的人一样,马上走访书店看看自己的书到底被摆在哪里?结果不是放在少年漫画类就是儿童类。我感到很无奈,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书也不能被放在文学类或是财经教育类,不是手作DIY也不是食谱或是室内装潢。我的创作是一种不知道如何命名的种类。后来才逐渐有「图文书」被分出来。

  Q:妳的作品都从生活而来,会不会觉得自己被看穿了?会不会失去隐私?

  虽然在创作的领域已经二十年,但我的企图心一直很小(应该是从未考虑过企图什么),直到这几年好不容易才接受自己被别人称为「作家」,因为回头一看,把我的书叠叠乐一下,应该快要到腰部了,如果一直说自己不算个作家,那就显得太矫情。社会不断地活泼化,成为作家并不难。创作形式如今多变且有趣,二十年来不管是被后天经验所训练或是我本性上的特质,写自我成长、生活是我觉得最有热情的一件事。

  既然是我维持最长久的热情,被看穿了也是应该。我所描述的生活如果被看到什么隐私也是无所谓的。但不是什么隐私都会说出来,这个分寸守得恰当就不会变成琐碎的生活贩卖。其实我在创作中提到的各种生活感受也是每个人心中的隐私,你不好意思公开,我来讲。比如女厕的使用方式,每个女人都经历过,但你不好意思说,我就来说。

  其实,任何创作对作者来说都是非常赤裸的,感受不够真实的时候,读者也能看出虚伪。一件作品能被看穿,然后被认同,对创作者是一种赞美。

  Q:《姊姊日记》作为妳个人创作的开端,妳对这本书带着什么样的感情?

  每次书出版之后,我常不敢看。要放很久不小心翻阅了才会打开。我很怕自己会太严格去看自己的作品。

  「天啊!妳这样也敢出书。」我很怕自己会对自己说出这种话。记得出版后再度翻阅《姊姊日记》是好几年后。我把塑胶封套划开,一页一页阅读...... 嗯嗯,满好的嘛!是有意思的。那时候怎么会画出这些漫画呢?

  我在意的问题比如画得好不好?字写得好看不好看?文字有没有意义等等,其实跟着一则一则漫画里姊姊的情绪反应,都丢开了。

  一样是画得不好且文字歪扭,短文过于私人叨唸不具任何意义,这本漫画,不好的地方还是不好,不会因为过一段时间时再看它而变好,但我就是喜欢漫画中的姊姊,就是喜欢,她就是我,我们就这样混过了青春,成为今天的自己。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