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轻量级Web平台开发重量级应用网页

用轻量级Web平台开发重量级应用网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Web开发
  • 轻量级平台
  • 重量级应用
  • 前端开发
  • 后端开发
  • Web框架
  • 性能优化
  • 可扩展性
  • 架构设计
  • 实战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习轻量级、最新的Web开发方法

  轻量化是目前资讯业的趋势,轻量级Web开发是一个很广的主题,开发人员经常提到,却很少有人能够说明它的内涵。

  好的程式设计师就是由基础开始,从作业系统、工具、开发环境、程式语言、测试架构、资料库、云端平台等,如果都做到轻量级,整个程式自然就执行飞快,测试容易,错误变少,维护方便。

  本书将教会读者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实际的Web应用。从高效的程式设计工具、开发流程,到敏捷开发中的各种轻量级实践,再从零开始开发一个具体的实例。

  ■使用Mac OS作为开发作业系统:既能享受Windows的方便,又是原生UNIX
  ■用zsh取代bash,少打很多字,少用很多cd到处找
  ■用vim不用普通的文字编辑,所有和文字有关的事,手都不需离开键盘
  ■用Ruby作为网页语言,天生的Web DNA,非传统程式思考方式
  ■用Bootstrap/Foundation作为样式框架,又漂亮又简单

  适用:软体开发人员、对轻量级Web开发感兴趣者。
《现代前端工程化实践:从零到亿的性能优化与架构演进》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前端工程化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栈以及最佳实践。我们聚焦于如何构建和维护大型、高并发、高性能的前端应用,覆盖从项目初始化、模块化构建、自动化部署,到运行时性能监控和应用架构演进的全生命周期。本书旨在为中高级前端开发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驾驭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实现工程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双重飞跃。 第一部分:基础构建与模块化 (Foundation and Modularity) 本部分为深入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从现代前端构建工具的演变入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配置,而是深入理解下一代构建工具(如Vite、Turbopack)背后的核心原理——基于原生ES Modules(ESM)的依赖预构建和HMR(热模块替换)机制,以及Rust/Go语言在编译优化中的应用。 1.1 现代构建工具栈的深度解析 ESM与Tree Shaking的深度优化: 探讨如何编写更易于静态分析的代码,以最大化Tree Shaking的效果,并介绍构建工具如何处理Side Effects和动态导入(Dynamic Imports)。 缓存策略与构建速度: 详细介绍持久化缓存(如Webpack的`cache.type: filesystem`、Vite的依赖缓存)的实现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内容寻址(Content-Addressing)来保证缓存的精确性。 插件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扩展: 不仅仅是使用现有插件,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基于Rollup或Vite的Hook机制,编写自定义的构建步骤,例如针对特定环境的资源内联或代码注入。 1.2 模块系统的高级应用 Monorepo架构与工具链集成: 深入探讨使用Yarn/PNPM/NPM Workspaces配合Lerna或Turborepo构建大型单体仓库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讲解如何实现跨包的依赖提升、版本同步以及统一的构建入口。 依赖隔离与版本冲突解决: 分析Phantom Dependencies(幽灵依赖)的成因,并介绍如何通过Lockfile机制和严格的依赖管理策略来规避不必要的引入和版本不一致问题。 组件库的工程化: 阐述如何设计一个可复用、高性能的组件库,包括使用Rollup进行二次打包,处理TypeScript的类型声明(`.d.ts`文件生成),以及利用Storybook进行组件的隔离开发和文档化。 第二部分:性能工程与用户体验 (Performance Engineering and UX) 性能是衡量应用质量的核心指标。本部分将从度量、优化到预防,构建一套完整的性能保障体系。 2.1 核心性能指标与度量体系 RUM与合成测试的结合: 讲解如何利用Web Vitals(LCP, FID/INP, CLS)作为核心业务指标,并结合Lighthouse、WebPageTest等合成工具进行基准测试。 数据采集与上报机制: 设计高效的性能数据采集SDK,确保数据采集对主线程影响最小化,并讨论如何使用Beacon API进行无阻塞上报。 性能预算(Performance Budgeting): 引入构建阶段的性能预算校验,通过Webpack/Vite插件在代码合并前阻止超过预设资源大小或加载时间的代码被提交。 2.2 资源加载与渲染优化 关键路径渲染优化(Critical Rendering Path): 深入研究CSS/JS的加载阻塞机制,实践Critical CSS的提取与内联,以及异步加载非关键JS的策略(如Defer和Async)。 图片与媒体的现代优化: 探讨使用现代格式(如WebP/AVIF),响应式图像(`srcset`, ``),以及懒加载(Intersection Observer API)的精细化控制。 预加载与预连接策略: 区分`preload`、`prefetch`和`preconnect`的使用场景,确保浏览器在用户请求之前就准备好必要的资源。 2.3 运行时性能调优 长任务(Long Tasks)与主线程治理: 分析导致主线程阻塞的原因,介绍如何通过Worklets、Web Workers将耗时任务移出主线程。 内存泄漏检测与治理: 教授使用浏览器DevTools进行堆快照分析(Heap Snapshot),识别和修复常见的内存泄漏模式,尤其是在SPA框架中。 第三部分:架构演进与部署策略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and Deployment) 本部分关注于如何将工程化实践应用到生产环境,确保应用架构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并适应现代部署的趋势。 3.1 微前端架构的深入实践 主流微前端方案的对比分析: 深入剖析基于Web Components、基于运行时集成(如qiankun/Module Federation)和基于构建时集成(Build-Time Integration)的优劣。 样式与状态隔离的挑战: 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微应用间的样式污染(CSS-in-JS、Shadow DOM)和跨应用状态共享(全局事件总线、Store Bridge)。 Module Federation的实际应用: 将Webpack 5的Module Federation作为一种现代的依赖共享和远程加载方案,用于解耦大型应用模块。 3.2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 零信任部署模型: 介绍如何配置GitLab CI/GitHub Actions/Jenkins实现自动化测试、构建、安全扫描和灰度发布。 蓝绿部署与金丝雀发布: 详细阐述如何在基础设施层面(如Nginx/CDN)实现流量的平滑切换,确保高可用性。 回滚策略与自动化: 设计快速回滚机制,确保在发现生产问题时,能够迅速恢复到上一个稳定版本。 3.3 提高代码质量与可维护性 TypeScript的深度应用: 超越基础类型定义,探讨条件类型、映射类型在实现复杂泛型工具函数和API契约定义中的应用。 静态分析与代码规范强制: 结合ESLint、Prettier和Husky构建Pre-commit Hook,确保提交的代码符合团队规范。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集成: 将错误监控(Sentry/LogRocket)和性能监控无缝集成到开发流程中,实现从开发到生产的全链路追踪。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掌握一套应对复杂前端项目的工程化工具箱,不仅能够构建出用户体验卓越的应用,更能建立起一个高效、稳定、易于维护的开发流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邱俊涛


  软体工程师,现就职于ThoughtWorks。

  热爱程式设计,尤其喜欢程式设计带来的成就感。对动态语言、开源软体、函数式程式设计等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知识分享,并从他人的分享中学习。崇尚简单,轻量的设计和模式。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环境设定与工具准备
1.1 Shell
1.2 管线
1.3 几个常用指令
1.4 编辑器
1.5 程式启动器
1.6 关于Windows

第2章Web 应用伺服器
2.1 Rack
2.2 Sinatra
2.3 Grape

第3章 资料库存取层
3.1 资料库的存取
3.2 资料库结构(schema)的修改
3.3 ActiveRecord
3.4 DataMapper

第4章 用户端架构
4.1 丰富型使用者端
4.2 Backbone.js 简介
4.3 Angular.js

第5章 CSS 架构简介
5.1 Foundation 简介
5.2 BootStrap 简介

第6章 用户端测试架构
6.1 Jasmine 简介
6.2 Mocha

第7章 现代的前端开发方式
7.1 Karma 简介
7.2 前端相依管理
7.3 架设专案
7.4 测试驱动开发
7.5 实例Todoify

第8章 撰写更容易维护的JavaScript 程式
8.1 应用实例
8.2 重构:更容易测试的程式
8.3 重点分离:另一种实现方式

第9章 本机建置
9.1 Ruby 中的建置
9.2 JavaScript 中的建置

第10章 持续整合
10.1 环境架设
10.2 持续整合伺服器
10.3 与Github 整合

第11章 单元测试与整合测试
11.1 RSpec 单元测试
11.2 整合测试工具Selenium
11.3 架设Selenium 独立环境

第12章 环境架设的自动化
12.1 自动化工具Chef
12.2 安装nginx 伺服器

第13章 应用程式发佈
13.1 使用Heroku 发佈应用程式
13.2 发佈到虚拟机器环境
13.3 伺服器典型设定

第14章 范例:植物世界(前端)
14.1 线框图
14.2 搜索结果页面
14.3 详细资讯页面
14.4 加入JavaScript

第15章范例:植物世界(后台)
15.1 第一个重叠过程
15.2 发佈到Heroku
15.3 更进一步

第16章 范例:植物世界(整合)
16.1 发佈
16.2 增加图片
16.3 新的问题
16.4 档案储存

Appendix A  Web 运行原理
Appendix B  Angular.js 的测试

图书序言

前言

  ✿ 简单就是美

  2014 年2 月3 日,我建立了一个新的Microsoft Word 文件,开始撰写本书。

  计画中,这本书会包含很多方面,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一些软体开发的「哲学」或方法论,一些公认为比较好的程式设计实作,以及尽可能真实地有关一个Web 应用程式开发中的所有点⋯⋯从最初的简单需求,逐步演进成部署在真实环境中、可以被所有人存取到的真实程式。

  2004 年,我第一次接触到UNIX(一个执行在PC 个人电脑上的FreeBSD),当看到一些各司其职的指令透过管线连接起来,然后流畅地处理很繁琐的工作时,就模煳地意识到「简单的工具组合起来,将发挥出相当大威力」。当然,在随后更加深入的学习中,我才知道这种体会只能算是处在「野蛮和蒙昧状态」。

  但是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非常推崇轻量级的开发方式,包含轻量级的函数程式库、轻量级的工具、轻量级的架构每个程式/ 模组都应该只处理自己的份内之事,仅此而已。将一个艰巨而庞大的工作划分成小的模组,并对每个小的模组进行更精细的设计,获得的将是一系列相互独立、错误极少、更容易了解和维护的轻量级的工具集。

  甚至,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些轻量级的工具集可以应用在不同的专案中,而实际对于业务的开发则可能非常简单,只需要将这些工作良好的工具透过某种方式组合起来即可。

  简单就是美(Simple is Beautiful),没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当我们看到简洁的介面设计、清晰的程式介面时,无不被那种简单性所打动、所折服。但是要做到简单这一点绝非易事,人们常常会自然地将事情复杂化。事先将各个模组的职责完全弄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当专案进行中,要在有发佈压力的情况下对程式做大规模的重构也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工作。

  可能专案发起之初,专案的结构和程式会比较清晰简洁。但是当有多人合作开发,或需求没有被预期地变更,一些临时的解决方案渗入到程式库时,一些权宜之计也会被採纳,程式库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难以被了解。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专案的失败,也可能是最后不得不留守多人来维护这个遗留的程式库。

  ✿ 程式先行

  2013 年1 月的週末,我在ThoughtWorks 西安的办公室,如以往很多个週末一样,享受着安静的极大的独立办公室。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为本书准备实例,我在之前长期的读、写技术文章的经验中获得的体会是:实例是最好的老师,甚至是跨越语言(甚至是自然语言)障碍的老师。作为程式设计师,你甚至可以读懂一份用法文写的关于如何使用Sinatra 的文章,如果作者提供了足够清晰的实例的话。

  断断续续地,我将专案中用到的技术实例取出来,做成足够小巧,而又能覆盖到足够多特性的demo。到了5月,我要为ThoughtWorks 的欧洲AwayDay 准备一个演讲,主题即为轻量级的Web 应用程式开发。虽然这个演讲由于时间关系被取消了,但是我在背后做的很多计画和实例都固定了下来。10 月,我在印度普内做完了一期ThoughtWorks 大学的讲师,难得地有了两周的空闲时间,于是开始整理前端开发的工作流以及工具的介绍等,也产生了很多的实例。

  到了12 月,以及2014 年的1 月份,我在国内的一家公司做谘询服务,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纯粹前端的开发中。由于工作本身主要是做谘询服务,如何将一项技术极佳地发佈给团队的成员成了最关键的问题。所有的概念性的知识都是清晰而简洁的,但是这种清晰和简洁,唯有透过实例将技术本身掌握之后,才能体会到。因此,我需要很精心地准备每一个小实例,最后我获得了很多的实例。事后整理这些实例和心得时,我又发现这些与实际专案有一定连结的实例可以做进一步的取出,并将它们作为本书的素材。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在介绍一个概念时,我无需再一次绞尽脑汁去发明一个场景来作为实例;另一方面,在介绍一项新技术时,Hello World(换言之,浅尝即止)等级的介绍只会给读者一种错觉:误以为这项技术很简单,而忽略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希望透过实例,以及对实例的解释,真正将这些技术实施起来,而不仅是看上去很美。

  ✿ 工具与方法论

  我曾经观察自己以及其他程式设计师的工作方式,特别是ThoughtWorks 聪明的程式设计师们。虽然不至于单调到千篇一律,但是这些高效的程式设计师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

  模组化、轻量级的根本原理来自人类大脑的设计:每次只能关注一件事,某个时刻只能做好一件事。说来容易,事实上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程式设计师需要在实作中不断累积,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发现简单的力量。完成一个软体的功能,对一个熟练的软体开发者来说并非难事,但是要让这个软体足够简单,以适应随后的变化,且在适应的过程中保障软体的高品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本书组织结构

  如果粗略地划分一下,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 章至第6 章为基础工具及架构的介绍,包含Web 架构,资料库存取层以及一些前端的技术等;第7 章至第13 章是一些程式设计实作和Web 应用週边的一些工具和架构的介绍,例如如何进行测试自动化,如何进行自动部署等;第14 章至第16 章是一个实际的实例,这个实例从头到尾介绍了一个Web 应用从想法到实现,再到实际部署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前后端开发、自动化测试、自动化部署以及云端平台的使用。

  本书的各个章节的简要描述如下:

  第1章: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Shell、编辑器、应用程式加速器等的使用,本书的其他章节会频繁地使用这些工具。

  第2章:介绍了Ruby 下的Web 开发函数库Rack 的原理、Sinatra 架构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Grape 建立RESTFul 的API。

  第3章:所有的动态的Web 应用程式后台都有资料库持久层,如何将物件导向的世界和针对关系的资料库连接起来是每个Web 架构都需要面对的主题。这一章讨论ActiveRecord 及DataMapper 的使用方法。

  第4章:介绍前端的模组化架构Require.js、用户端的MVC 架构Backbone.js 以及Angular.js。

  第5章:详细讨论CSS 架构,包含Foundation 及Bootstrap,讨论了两个架构的版面配置方式、常用的元件等。

  第6章:随着前端越来越重要,JavaScript 程式在专案中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相关的测试也越来越重要,这里讨论了前端的测试架构Jasmine 和Mocha的基本用法。

  第7章:前端开发的形式已不是用编辑器简单地编辑几个档案就可以了,现在的前端开发已经有了完整的工作流:相依管理,单元测试,合併并压缩JS/CSS,动态载入等等。这一章讨论现代的前端开发方式。

  第8章:透过一个实例来介绍如何撰写更容易维护、更容易扩充的前端程式,本章使用两种不同的开发想法来撰写同一个实例,以便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可维护性。

  第9章:介绍如何减少重复工作,将常见的动作自动化起来。这一章讨论Ruby 和JavaScript 中的建置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10章:持续整合早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专案都在使用持续整合伺服器来保障不同团队的工作可以尽早整合,进一步减少风险,加快发佈的速度。持续整合已经成为开发专案时的标准设定。这一章讨论了Jenkins 伺服器,以及使用公开的Travis、Snap 等持续整合服务。

  第11章: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混淆不同类型的测试,很多初学者会不自觉地进行整合性质的测试,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单元测试;或强调单元测试,却漏掉了整合测试。

  第12章:我们注重于如何在本机架设环境来完成自动化,我们使用Chef 来自动化设定环境,这样当伺服器环境发生故障之后,我们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就自动地设定好环境。

  第13章:使用Heroku 的云端服务可以让我们快速地将应用程式在几分钟之内发佈到网际网路上,这样所有的人都可以存取我们的应用程式,使用我们的服务。这在原型开发,快速反覆运算中非常有用。

  第14章: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开始一个实际的应用程式「奇葩」的开发。使用Bootstrap、Angular.js 进行前端的开发。

  第15章: 继续「奇葩」的开发, 我们使用ActiveRecord 和Sinatra 作为后端,并介绍如何进行测试。

  第16章:将前两章的开发结果进行整合,并发佈到Heroku 平台上,同时介绍如何使用亚马逊的S3 储存服务,以及如何将S3 服务于Heorku 上的应用整合。

  附录A:描述Web 应用程式运行原理,HTTP 协定本身是独立于实际的业务应用的,各个后台架构都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和HTTP 伺服器整合。

  附录B:描述在AngularJS 中如何进行测试,涵盖AngularJS 中的控制器、指令以及服务的测试方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开箱即用的框架,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和“构建”一个适合自己项目的Web平台。作者的理念非常超前,他强调的是“组件化”和“服务化”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能够应对复杂需求的系统。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栈,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抽象,实现“轻量”而“强大”功能的阐述。比如,在性能优化方面,作者提供的那些策略,比如缓存机制的深度运用和前端渲染与后端渲染的合理结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就像是在学习一种“内功心法”,掌握了核心原理,无论前端、后端如何发展,你都能灵活应对。这本书绝对是那些渴望突破技术瓶颈,想要打造真正可持续发展Web应用的开发者必备的读物。

评分

如果你像我一样,曾经被那些庞大臃肿的Web框架搞得焦头烂额,总是觉得项目越做越大,性能就越差,维护也越发困难,那么这本书简直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解药。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重量级”概念,用一套轻巧灵活的Web平台搭建起来。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聊天,他会循循善诱地告诉你,如何才能在保持代码简洁、易懂的同时,又能承载起那些对性能和用户体验要求极高的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API设计和数据治理的章节,它们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规则,而是从实际出发,教你如何构建一个既高效又灵活的数据交互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规划和构建大型Web项目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再也不会对那些“庞然大物”感到畏惧了。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在Web开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量身打造的!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沉浸其中,才算勉强消化了一部分内容,但即便如此,也让我对“轻量级”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探讨的那些架构模式,像是“微内核”和“插件化”的深度结合,让我看到了如何用看似“简单”的工具去构建出令人惊叹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关于如何在这种架构下处理异步任务和消息队列的部分,作者给出的方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严谨,而且充满了实战经验。我之前一直纠结于如何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这本书彻底解决了我的困境。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样做”,让你能够举一反三,应对各种棘手的开发场景。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手境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Web开发的无限可能。

评分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Web开发底层逻辑,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构建更优解决方案的开发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所倡导的“用轻量级平台搭建重量级应用”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选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作者的讲解非常深入,他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将它们一一剖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高度解耦的系统架构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如何在保持代码独立性的同时,又能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无缝协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Web开发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API调用,而是能够更深刻地洞察到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为我未来的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用一些更具弹性的技术栈来重构我的一些遗留项目,原本以为会遇到不少阻碍,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指导。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务实,他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一步步引导读者构建起一个强大而灵活的Web应用开发平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设计可插拔模块的部分,它让我看到,即使是复杂的业务逻辑,也可以被拆解成独立、可维护的单元,大大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和代码的可读性。而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日志记录和监控机制,来确保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开发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重量级”并非意味着“笨重”,而是可以变得“灵活”而“强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