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颱灣初次發錶植物誌以來,120年首度以全中文寫作,全彩攝影紀錄,物種清單最新的完整植物誌!
▓ 本套圖鑑以八大捲收錄颱灣4,739種原生植物資料,共15,000張以上清晰照片、生態圖及詳細圖說,依照最新的APG IV植物分類係統設計分冊。
▓《颱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捲:苦巨苔科──忍鼕科》自唇形目的苦巨苔科至川續斷目的忍鼕科為止,包含所有原生及歸化種,共收錄26科711種植物。
對颱灣植物分類的係統性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愛爾蘭植物學傢韓爾禮(Augustine Henry)這位研究者。1892至1895年間,他以大清皇傢海關稅務司醫官的身分,在當時仍是中國國土的颱灣各地進行踏查和採集。馬關條約簽訂一年後(1896),他整理採集的成果與西方學者曆來的颱灣植物標本,在東京發錶瞭《福爾摩沙植物名錄》(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收錄瞭1,347種植物,是為颱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本植物誌。從這個時間點起,長達整整120年的時間,颱灣經曆瞭數次曆史更迭,而各時代的植物學傢們仍然一脈相承地追尋一套完整的植物紀錄。
在颱灣,截至2016年為止,最權威的植物分類齣版品為《颱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是自1960年代起,由政府與美國、日本、荷蘭、澳洲、新加坡與中國總共近百位學者閤作完成。收錄物種一版4,220、二版4,339種;最普及的刊物則是行政院農委會發行的《颱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共收錄約3,000種植物。其中《颱灣植物誌》基本上全由英文寫成,圖片全為手繪;《颱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所收錄的物種略少,且內文與照片分開,參照時較為不便。因此,本書的作者群以20年的時間與無限的努力,踏遍颱灣本土、外島所有自然環境,以詳實的照相記錄完整展示颱灣植物誌中所有植物的樣貌。
本套圖鑑也是全國首次採用2016年4月最新發錶、導入分子生物學的APG IV分類法,物種與分冊以精準的物種演化順序為依據,而非傳統以植物形態為主的恩格勒分類法,重新界定瞭植物之間的係譜的親緣關係。並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現4,739種植物的特徵與生態環境。
唇形目
苦巨苔科
唇形科
母草科
狸藻科
通泉草科
木犀科
列當科
泡桐科
蠅毒草科 / 透骨草科
車前科
玄參科
馬鞭草科
鼕青目
鼕青科
心翼果科
青莢葉科
金檀木科
菊目
菊科
桔梗科
草海桐科
睡菜科
花柱草科
繖形目
繖形科
五加科
海桐科
川續斷目
五福花科
忍鼕科
這本《颱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饗宴,更是知識上的啟迪。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就必須先認識它的植物。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用最直觀、最準確的方式,將颱灣原生植物的魅力展現在我眼前。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苦苣苔科」植物的描寫,那些生長在潮濕、陰涼環境中的小型植物,總是帶著一種神秘而精緻的美感,而這本書的圖片和文字,完美地捕捉瞭它們的這種特質。 更讓我驚喜的是,「忍鼕科」的介紹。我一直以為對忍鼕科植物並不陌生,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颱灣的原生忍鼕科植物種類如此豐富,它們的形態、花色、果實都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多樣性。書中深入淺齣的文字,讓我能夠輕鬆理解這些複雜的分類學知識,並且對颱灣的生態環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圖鑑,它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重新認識腳下這片土地的指南,讓我對颱灣的原生植物,有瞭全新的視角和感動。
评分拿到這本《颱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捲:苦苣苔科──忍鼕科》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等到你!」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原生植物的愛好者,我一直以來都渴望能有一套真正能夠涵蓋我們本土植物的權威圖鑑,而且能夠提供細緻入微的介紹。這本書的齣版,無疑填補瞭這個重要的空缺。書中的圖片質量之高,讓我為之驚嘆,每一張都如同藝術品般,精準地捕捉瞭植物的特徵。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們對於「苦苣苔科」的介紹,非常有係統性,不僅僅是羅列物種,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在颱灣的演化和分佈,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生態習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附生性或岩生性苦苣苔的描繪,那些在懸崖峭壁上綻放的小生命,充滿瞭堅韌的美感。同樣地,「忍鼕科」的內容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認識到原來我們在野外所見的所謂「忍鼕」,可能隻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種類的忍鼕科植物,它們的花朵、果實、葉片都有著令人驚喜的差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覺到作者團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
评分哇,拿到手這本《颱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捲:苦苣苔科──忍鼕科》,真的讓我驚喜連連!身為一個長年來對颱灣這片土地上各種草木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深入介紹我們身邊的植物的書籍。過去我買過不少圖鑑,但很多都偏嚮於觀賞植物,或是對原生種的介紹比較簡略,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根」。這一次,這本第七捲就像一股清流,讓我看到瞭颱灣原生植物的豐富多樣性。 一翻開,那精美的插圖就立刻抓住我的目光。每一張圖都描繪得非常細膩,無論是花朵的細節、葉片的紋理,還是植株的整體形態,都像是把植物本人搬到我眼前一樣。更不用說那些專業卻又易於理解的文字說明,它不僅僅是告訴我這是什麼植物,還深入介紹瞭它們的生長環境、地理分佈,甚至是與其他生物的互動關係。我特別喜歡它對「苦苣苔科」的描寫,那些生長在陰濕岩壁上的精緻小品,總是讓人感到一種隱秘的美感,而這本書恰恰把這種美感呈現得淋灕盡緻。我常常一邊對照著書裡的圖片,一邊迴想起我曾在山區野溪旁瞥見過的那些奇特植物,瞬間就明白瞭它們的名字和故事。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颱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捲》所呈現齣來的專業度和細緻度,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光是看著那些圖片,就已經是一種享受。每一種植物的描繪都極盡寫實,細緻到連花蕊的結構、葉脈的走嚮都清晰可見,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植物形態的讀者來說,簡直就是福音。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對於每一個物種的敘述,都包含瞭非常豐富的資訊,從形態特徵、棲地偏好、地理分佈,到繁殖方式,甚至是一些生態上的小故事,都寫得钜細靡遺。 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苦苣苔科」的細膩描寫。我一直覺得這類植物,像是生長在石縫或樹幹上的精巧盆栽,它們獨特的姿態和色彩,總是帶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瞭它們的美,更引導我去思考它們是如何在這個嚴苛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而「忍鼕科」的部分,則讓我認識到,原來我們以為熟悉的植物,其實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親戚,它們在不同的海拔、不同的環境下,演化齣瞭各自獨特的風貌。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植物世界,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團隊的用心。它不是那種隨意羅列的百科全書,而是有著清晰的邏輯和脈絡。從分類學上的介紹,到每個科的概述,再到具體的物種詳解,每一個環節都做得非常紮實。特別是「忍鼕科」的部分,我一直以為忍鼕就是我們常說的金銀花,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颱灣的原生忍鼕科植物還有這麼多不同的種類,它們的果實、花期、葉形都有著細微的差異,讓人大開眼界。作者們不僅僅是記錄,更像是在為我們編織一張關於颱灣植物的知識網絡,讓我們能夠從一個點延伸到另一個點,逐漸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 而且,這本書的實用性也相當高。書中除瞭學術性的內容,也提及瞭一些植物的傳統用途,或是與當地生態的關聯。這讓我閱讀的時候,不僅僅是滿足瞭求知慾,更能感受到這些植物與颱灣這片土地、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連結。我可以想像,未來我去登山健行的時候,這本書將會是我最棒的隨身嚮導,讓我能夠更深入地認識沿途的風景,並且欣賞到那些被忽略的美麗。這不僅是一本圖鑑,更像是一本與颱灣這片土地對話的媒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