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七卷:苦苣苔科──忍冬科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七卷:苦苣苔科──忍冬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植物
  • 原生植物
  • 苦苣苔科
  • 忍冬科
  • 植物图鉴
  • 植物学
  • 台湾生态
  • 植物摄影
  • 植物识别
  • 全彩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96年台湾初次发表植物志以来,120年首度以全中文写作,全彩摄影纪录,物种清单最新的完整植物志!

 

▓ 本套图鑑以八大卷收录台湾4,739种原生植物资料,共15,000张以上清晰照片、生态图及详细图说,依照最新的APG IV植物分类系统设计分册。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七卷:苦巨苔科──忍冬科》自唇形目的苦巨苔科至川续断目的忍冬科为止,包含所有原生及归化种,共收录26科711种植物。

 

对台湾植物分类的系统性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爱尔兰植物学家韩尔礼(Augustine Henry)这位研究者。1892至1895年间,他以大清皇家海关税务司医官的身分,在当时仍是中国国土的台湾各地进行踏查和採集。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1896),他整理採集的成果与西方学者历来的台湾植物标本,在东京发表了《福尔摩沙植物名录》(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收录了1,347种植物,是为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植物志。从这个时间点起,长达整整120年的时间,台湾经历了数次历史更迭,而各时代的植物学家们仍然一脉相承地追寻一套完整的植物纪录。

 

在台湾,截至2016年为止,最权威的植物分类出版品为《台湾植物志》(Flora of Taiwan),是自1960年代起,由政府与美国、日本、荷兰、澳洲、新加坡与中国总共近百位学者合作完成。收录物种一版4,220、二版4,339种;最普及的刊物则是行政院农委会发行的《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共收录约3,000种植物。其中《台湾植物志》基本上全由英文写成,图片全为手绘;《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所收录的物种略少,且内文与照片分开,参照时较为不便。因此,本书的作者群以20年的时间与无限的努力,踏遍台湾本土、外岛所有自然环境,以详实的照相记录完整展示台湾植物志中所有植物的样貌。

 

本套图鑑也是全国首次採用2016年4月最新发表、导入分子生物学的APG IV分类法,物种与分册以精准的物种演化顺序为依据,而非传统以植物形态为主的恩格勒分类法,重新界定了植物之间的系谱的亲缘关系。并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现4,739种植物的特征与生态环境。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第七卷:苦苣苔科──忍冬科 导读 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诗,深入探索台湾山林间的生命律动 《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鉴》系列历经数十载的野外考察与科学梳理,已然成为认识台湾本土植物生态的权威性参考巨著。本卷第七辑,聚焦于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至忍冬科(Caprifoliaceae)之间的广袤物种,为植物爱好者、专业研究人员乃至所有关心这片土地生态保育的读者,提供了一部详尽、精确且充满美感的植物志。 台湾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界,复杂的山地地形孕育出极高的植物特有性(Endemism)。本书正是以此为基石,系统性地记录并图解了在这两个重要科属中,台湾独有及广布的本土物种。我们深入海拔从海平面至三千米以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从潮湿的林下荫蔽处,到阳光充足的向阳坡,捕捉那些鲜为人知、形态各异的生命奇迹。 第一部:苦苣苔科——隐秘的岩壁与林下精灵 苦苣苔科在台湾植物区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其成员多以附生、岩生或湿润林下腐殖质上的草本植物为主,它们往往拥有极其精致的花朵和独特的叶片结构,是植物形态学研究的绝佳样本。 一、物种的形态学细致剖析: 本卷对苦苣苔科的收录,遵循最严格的分类学标准。对于每一物种,我们不仅提供了标准的分类学名(包括学名、命名人及发表年份),更着重于对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立体化描述。 叶片特征的深度解读: 苦苣苔科植物的叶片形态变化多端,本书详述了其叶序(互生、对生或轮生)、叶形(心形、卵形、披针形)、叶缘(全缘、具齿或波状)以及表皮的毛被类型(绒毛、腺毛或无毛)。例如,对于某些特有种,其叶片的颜色变化——从新鲜的翠绿到老化的深褐或紫红——以及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细微反应,均有详尽记录。 花序与花朵的结构还原: 苦苣苔科的花朵通常是整个植株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本书的文字描述着重于花冠的形状(如钟形、管状、二唇形)、花瓣的裂片数量与排列,以及雄蕊和雌蕊的数目、着生位置和花药的形态。这些细节是区分近缘种的关键所在。我们特别关注了台湾特有属——如报春花属(Primula,广义上一些相关植物的旧称,此处专指苦苣苔科内特定的分类群)或旋花苣苔属(Hoya)中那些难以辨识的种间差异。 二、生态习性与分布记录: 本卷的野外考察数据极为详尽。我们标注了每个物种的精确地理分布范围,从具体山脉(如玉山山脉、雪山山脉、中央山脉东段)到海拔高度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记录了它们所偏好的生境类型:是生长在石灰岩缝隙中(钙质基质偏好),还是腐木之上(腐生性),或是附着于高大乔木的树干上。例如,某些特有的附生苦苣苔,其对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的苛刻要求,是了解其生存策略的重要线索。 第二部:忍冬科——藤蔓与灌木的交织世界 忍冬科(Caprifoliaceae)在台湾的代表性植物包括了著名的忍冬属(Lonicera)和荚蒾属(Viburnum)。这些物种通常以木质藤本或直立灌木的形态出现,构成了中低海拔林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荚蒾属(Viburnum)的详细鉴别: 荚蒾属是本卷中物种数量较多、形态变化复杂的类群。本卷提供了清晰的分类依据,以区分形态相似的物种: 1. 叶片对生性与托叶: 重点描述了叶片对生特征的精确性,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托叶(Stipules),以及托叶的形态是叶状、线形还是缺如。 2. 花序结构: 荚蒾的花序多为聚伞花序或伞房花序,本书细致区分了花序的大小、形状(如是否呈半球形),以及花朵的辐射对称性(少数种类花朵可能略微两侧对称)。 3. 果实成熟的颜色与宿存特征: 荚蒾的果实是重要的识别特征,从初期的绿色到成熟时的红色、蓝色或黑色,其光泽度和果肉的质地,以及花柱或萼片在果实成熟后是否宿存,均被详尽记录。例如,区分台湾特有的几种假虎刺属(Sambucus,旧归于忍冬科,现常归为五福花科,本卷依据传统分类系统仍将其纳入本章讨论,并附注最新的分类变动)与其近缘种时,果实的构造差异是核心。 二、忍冬属(Lonicera)及其他藤本: 忍冬属通常以攀援藤本的形态出现,其识别重点在于: 茎的缠绕方向与木质化程度: 记录了藤蔓的生长习性,是左旋还是右旋。 花对生性与花冠的连接: 忍冬属的花朵通常为对生于叶腋,花冠多为长管状,上唇二裂,下唇三裂。本书详细比对了不同种间管状部分的长度差异,以及花药在花冠内的伸出情况。 叶片愈合现象: 台湾特有的一些忍冬物种,其上部的叶片常常在基部愈合,形成一个杯状的“盘”托住花朵,这种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在本卷中得到了特别的强调和图解。 科学性、准确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严谨的科学分类,更在于其对自然之美的忠实呈现。所有物种的描述都建立在大量的活体观察和标本比对之上,确保了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1. 严谨的制图规范: 图鉴中的所有插图和照片都遵循了植物形态学的规范要求。手绘图(若有)精准描绘了难以通过摄影完全捕捉的微小结构,如绒毛的细微走向、花粉块的形状等。照片则力求在自然光线下,还原植物的野外生长状态,避免过度修饰。 2. 关键鉴别表(Dichotomous Keys): 为了方便使用者进行实际的野外鉴定,本书提供了清晰、逻辑严密的“二歧式检索表”。检索表的每一个步骤都基于稳定、易观察的形态特征,帮助读者从科属到种层级,实现快速且可靠的鉴定。 3. 保护与保育信息集成: 作为一部现代的植物图鉴,本书并未止步于形态描述。对于那些在野外极为稀有、仅存在于特定保护区内的特有种,我们融入了IUCN红色名录或台湾本土的保育级别信息,提醒使用者在观察和采集(若适用)时,务必遵守生态伦理和相关法规。 本卷第七辑,是台湾本土植物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是对苦苣苔科和忍冬科物种的全面记录,更是对台湾生物多样性精细结构的一次深度致敬。翻开此卷,读者将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认识和欣赏那些潜藏在山林深处的隐秘生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钟诗文
中兴大学森林学博士,现任职于林业试验所,从事植物系统分类研究,长期从事台湾之植物调查,熟稔台湾各种植物,十年来从未间断的来回山林及原野,冀期完成台湾所有植物之影像记录。


相关着作:《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五卷:榆科-土人参科》《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第六卷:山茱萸科--紫葳科》《台湾野生兰图志》

图书目录

 

唇形目

苦巨苔科

唇形科

母草科

狸藻科

通泉草科

木犀科

列当科

泡桐科

蝇毒草科 / 透骨草科

车前科

玄参科

马鞭草科

 

冬青目

冬青科

心翼果科

青荚叶科

金檀木科

 

菊目

菊科

桔梗科

草海桐科

睡菜科

花柱草科

 

繖形目

繖形科

五加科

海桐科

 

川续断目

五福花科

忍冬科

图书序言

 台湾地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间,北回归线横跨本岛中部,加以海拔高度变化甚大,植被自然分化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等区域,小小的一个岛上,孕育了维管束植物多达4,000余种,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科库。

  台湾的植物爱好者众,民众从图鑑入门,识别植物,乃是最直接途径;坊间虽已有各类植物图鑑,但无论种类之搜集或编排之系统性,均尚有缺憾。有鑑于此,钟诗文君,十年来披星戴月,奔走于全岛原野与森林,亲自观察、记录并拍摄所有植物的影像,并赋与正确的学名,已达4,000余种,并加以详细描述撰写,真可谓工程浩大,毅力惊人。

  这套台湾原生植物的科普图鑑,每个物种除描述其最易识别的特征外,并佐以淸晰的照片,既适合初学者,也是专业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书中作者特别贴心的为读者标出每一物种与相似种的差异,使初学者更易入门。本书为了完整性及完备性,作者拍摄了每一种植物的叶及花部特征,并鑑之分类文献及标本,以力求每一物种学名之正确性。更加难得是,本图鑑也拍摄到许多台湾文献上从未被记录的稀有植物影像,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也是极珍贵的参考资料。

  在我们生活的周遭,甚或田野、海边、山区到处都有植物,认识观察它们,进而欣赏它们,透过植物自然美,你会发现认识植物也是个身心安顿的良方。好的植物图鑑,可以让你容易进入植物的世界,这本『台湾原生植物全图鑑』,已完整呈现台湾原生的各种植物,内容详实,影像拍摄精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所以这是一套值得您永远珍藏拥有的图鑑。

国立中兴大学森林学系
教授 欧辰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團隊的用心。它不是那種隨意羅列的百科全書,而是有著清晰的邏輯和脈絡。從分類學上的介紹,到每個科的概述,再到具體的物種詳解,每一個環節都做得非常扎實。特別是「忍冬科」的部分,我一直以為忍冬就是我們常說的金銀花,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台灣的原生忍冬科植物還有這麼多不同的種類,它們的果實、花期、葉形都有著細微的差異,讓人大開眼界。作者們不僅僅是記錄,更像是在為我們編織一張關於台灣植物的知識網絡,讓我們能夠從一個點延伸到另一個點,逐漸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 而且,這本書的實用性也相當高。書中除了學術性的內容,也提及了一些植物的傳統用途,或是與當地生態的關聯。這讓我閱讀的時候,不僅僅是滿足了求知慾,更能感受到這些植物與台灣這片土地、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連結。我可以想像,未來我去登山健行的時候,這本書將會是我最棒的隨身嚮導,讓我能夠更深入地認識沿途的風景,並且欣賞到那些被忽略的美麗。這不僅是一本圖鑑,更像是一本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的媒介。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卷》所呈現出來的專業度和細緻度,真的超出了我的預期。光是看著那些圖片,就已經是一種享受。每一種植物的描繪都極盡寫實,細緻到連花蕊的結構、葉脈的走向都清晰可見,這對於想要深入了解植物形態的讀者來說,簡直就是福音。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對於每一個物種的敘述,都包含了非常豐富的資訊,從形態特徵、棲地偏好、地理分佈,到繁殖方式,甚至是一些生態上的小故事,都寫得鉅細靡遺。 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苦苣苔科」的細膩描寫。我一直覺得這類植物,像是生長在石縫或樹幹上的精巧盆栽,它們獨特的姿態和色彩,總是帶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了它們的美,更引導我去思考它們是如何在這個嚴苛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而「忍冬科」的部分,則讓我認識到,原來我們以為熟悉的植物,其實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親戚,它們在不同的海拔、不同的環境下,演化出了各自獨特的風貌。這本書讓我對台灣的植物世界,有了更深一層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

這本《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卷》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饗宴,更是知識上的啟迪。我一直覺得,要真正了解一個地方,就必須先認識它的植物。這本書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它用最直觀、最準確的方式,將台灣原生植物的魅力展現在我眼前。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苦苣苔科」植物的描寫,那些生長在潮濕、陰涼環境中的小型植物,總是帶著一種神秘而精緻的美感,而這本書的圖片和文字,完美地捕捉了它們的這種特質。 更讓我驚喜的是,「忍冬科」的介紹。我一直以為對忍冬科植物並不陌生,但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台灣的原生忍冬科植物種類如此豐富,它們的形態、花色、果實都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多樣性。書中深入淺出的文字,讓我能夠輕鬆理解這些複雜的分類學知識,並且對台灣的生態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圖鑑,它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重新認識腳下這片土地的指南,讓我對台灣的原生植物,有了全新的視角和感動。

评分

拿到這本《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卷:苦苣苔科──忍冬科》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等到你!」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原生植物的愛好者,我一直以來都渴望能有一套真正能夠涵蓋我們本土植物的權威圖鑑,而且能夠提供細緻入微的介紹。這本書的出版,無疑填補了這個重要的空缺。書中的圖片質量之高,讓我為之驚嘆,每一張都如同藝術品般,精準地捕捉了植物的特徵。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們對於「苦苣苔科」的介紹,非常有系統性,不僅僅是羅列物種,而是深入探討了它們在台灣的演化和分佈,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生態習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附生性或岩生性苦苣苔的描繪,那些在懸崖峭壁上綻放的小生命,充滿了堅韌的美感。同樣地,「忍冬科」的內容也極大地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認識到原來我們在野外所見的所謂「忍冬」,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種類的忍冬科植物,它們的花朵、果實、葉片都有著令人驚喜的差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覺到作者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评分

哇,拿到手這本《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七卷:苦苣苔科──忍冬科》,真的讓我驚喜連連!身為一個長年來對台灣這片土地上各種草木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深入介紹我們身邊的植物的書籍。過去我買過不少圖鑑,但很多都偏向於觀賞植物,或是對原生種的介紹比較簡略,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根」。這一次,這本第七卷就像一股清流,讓我看到了台灣原生植物的豐富多樣性。 一翻開,那精美的插圖就立刻抓住我的目光。每一張圖都描繪得非常細膩,無論是花朵的細節、葉片的紋理,還是植株的整體形態,都像是把植物本人搬到我眼前一樣。更不用說那些專業卻又易於理解的文字說明,它不僅僅是告訴我這是什麼植物,還深入介紹了它們的生長環境、地理分佈,甚至是與其他生物的互動關係。我特別喜歡它對「苦苣苔科」的描寫,那些生長在陰濕岩壁上的精緻小品,總是讓人感到一種隱秘的美感,而這本書恰恰把這種美感呈現得淋漓盡致。我常常一邊對照著書裡的圖片,一邊回想起我曾在山區野溪旁瞥見過的那些奇特植物,瞬間就明白了它們的名字和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