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图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种动植物观察术

自然图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种动植物观察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さとうち蓝
图书标签:
  • 自然
  • 动植物
  • 图鉴
  • 观察
  • 科普
  • 博物学
  • 野外生存
  • 儿童
  • 亲子
  • 大自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观察力跃进!自然绘本大师松冈达英代表作
走出家门与大自然相遇
事前准备、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爬虫类、两栖类、鱼贝类、植物……
生态探索、生物知识一次学会!
 
  ●只有公青蛙会叫吗?
  ●网子破损了,蜘蛛会修补吗?
  ●透过观察水生植物可以得知水的深浅?
  ●藤蔓植物是向左卷曲还是向右卷曲?

  ★600种动植物的观察法,探索自然轻易上手!
  除了介绍8大类常见的生物知识,并且倾囊相授600种观察动植物的方法,教你如何依场所、高度或是时间的不同,顺利寻找与观察牠们生活型态的方法。无论是观察植物在夜晚与白天的变化,或是寻找一棵树的高低枝头栖息的不同鸟类……,随时随地都能让你观赏到神奇又有趣的自然奥祕。

  ★3000幅插图,自然观察入门宝鑑!
  蒐罗3000幅精美插画,包含昆虫、鸟类、哺乳类、爬虫类、两栖类、鱼类、贝类,以及植物等实物素描,亲切而平易的传授你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祕诀,带领你去看、去听、去闻、去辨别、去动手,进而教你从观察一树一鸟的过程中,来了解、欣赏自然周遭的各种生物。

  ★畅销多年,自然绘本大师代表作!
  绘者松冈达英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绘本日本奖、日本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日本科学读物奖等多项荣誉,是闻名世界的自然图画书作家。本书透过松冈达英洗鍊的笔锋,将各种生物的特征与神韵精彩重现,日文版自1986年出版即造成轰动,至今仍是众多日本家庭必备的自然经典。

  ★实用资料,丰富收录!
  本书前后页列举:四季观察记录、测量生物大小的标准,以及制作野外笔记的范例;还附有「自然观察的指标生物」、「各国为保护生物而制订的法律」、「台湾的县市代表植物与动物」、「台湾的动物园与植物园」、「生物的分类」等多项实用的资料。

名人推荐

  张彬  行政院农委会林业试验所所长
  张文亮  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
 
  「观察自然界是上帝赋予人类永续经营管理自然界的首要工作。本书透过图文并茂且用漫画情节来说明如何安全友善的深入观察600种动植物,令人着迷。真心推荐本书, 尤其是对最近正夯的露营疯们。」——行政院农委会林业试验所所长 张彬
《山野寻踪:追踪动物的秘密足迹与栖息地研究指南》 一、 序言:探索看不见的自然界 我们栖居的这颗蓝色星球,表面之下隐藏着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生态系统,无数生命以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鲜为人知的方式相互联系。本书并非一本图鉴,而是一本专注于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基础以及野外追踪技术的深度实践手册。它旨在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物种识别,深入理解动物在特定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交流、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和被栖息地塑造。我们将聚焦于如何“阅读”自然界留下的无声线索,从微小的痕迹到宏观的群落结构,构建起对野生动物生活史的全面认知。 本书强调系统性的观察方法和严谨的科学记录,而非走马观花的记录。我们相信,真正的自然教育在于培养观察者的洞察力、耐心和推理能力。 二、 痕迹学的艺术:解读野外档案 野外活动中,动物极少会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它们的生活。它们留下的痕迹——足印、排泄物、啃咬痕迹、巢穴结构——才是它们留下的“档案”。本部分将详尽介绍如何科学地识别、测量和记录这些痕迹。 1. 足迹的结构分析与追踪路径重建: 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群(如食肉目、偶蹄目、鸟类)足部解剖结构对印迹形态的影响。内容涵盖: 步态分类: 散步、慢跑、疾驰、跳跃等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足印特征差异。 清晰度与深度评估: 如何通过土壤类型(沙地、泥泞、雪地)来判断动物的体重和运动速度。 追踪链的构建: 讲解如何通过连续的足印判断动物的行进方向、可能的目的(觅食、迁徙、躲避)以及群体规模。特别关注如何区分人为干扰留下的痕迹与自然足迹。 2. 粪便学(Scatology)的基础应用: 动物的排泄物是其食谱、健康状况和生理周期的重要指标。本章将提供一套标准化的粪便采集与分析流程: 内容物分析: 如何通过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识别粪便中的植被碎屑、毛发、骨骼或昆虫外壳,推断其近期食谱结构。 寄生虫筛查的初步认识: 介绍在不进行专业实验室分析的情况下,如何识别粪便中可能存在的宏观寄生虫体或虫卵团的形态特征(仅作为野外预警)。 气味与化学标记: 区分不同动物的腺体分泌物和尿液标记在环境中的保留特性,及其在领地划定中的作用。 3. 巢穴、庇护所与啃痕的解码: 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庇护所。本书将分类解析: 哺乳动物的洞穴系统: 如何判断洞穴是临时躲避点还是长期居所,以及出入口的保护机制。 鸟类的筑巢策略: 从地栖鸟类到树栖鸟类的结构差异,以及材料选择对气候适应性的影响。 植食动物的取食痕迹: 区分反刍动物的啃咬方式与啮齿动物的磨牙痕迹,识别特定植物的受损模式。 三、 栖息地生态学:动物的“家”与生存压力 理解动物行为的基石在于理解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专业的栖息地评估,超越简单的“森林”或“草原”概念。 1. 微生境的识别与重要性: 生态学研究表明,同一片大区域内,细微的微环境差异(如坡向、光照强度、湿度梯度)对物种的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 坡向与热力学影响: 分析向阳坡与背阴坡如何影响两栖爬行动物或昆虫的活动时间窗。 水体边缘效应: 探讨河流、湖泊边缘(Riparian Zone)如何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以及水文变化对水生和半水生动物的影响。 植被层次结构分析: 如何通过记录灌木层、林冠层、地被层的密度和高度,评估该栖息地对不同体型动物的适宜性。 2. 资源空间分析:食物与水的动态分布: 动物的活动范围直接受关键资源的可获得性驱动。 觅食路线的绘制: 如何结合追踪信息和植被地图,推断动物在不同季节的优势觅食路径。 水源地的压力评估: 在干旱季节,如何通过观察动物集中取水的痕迹,评估该水源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季节性资源转换: 分析动物如何根据季节变化,从高能量食物转向维持生存的基础食物,以及对应的行为调整。 3. 栖息地破碎化与廊道的识别: 在人类活动日益深入的区域,理解栖息地质量至关重要。 连接性评估: 如何识别野生动物在被人类基础设施(如道路、农田)分割的景观中,使用的天然或半天然廊道。 穿越风险点分析: 基于活动痕迹,标记出动物频繁穿越人类设施的“热点区域”,为未来的保护干预提供数据支持。 四、 行为生态学观察:动物的社会互动与生存策略 本部分将训练读者记录和分析动物在特定场景下的行为模式,建立行为的时间序列记录。 1. 行为定点观察(Focal Sampling)的规范: 介绍如何设定清晰的行为定义(Ethogram),并采用标准化的采样方法,减少观察者偏差: 活动预算: 记录动物在一天(或特定时段)内,用于觅食、休息、社交、警戒等行为所占用的时间比例。 交流信号的记录: 详细记录视觉信号(姿态、展示)、听觉信号(叫声、摩擦声)的上下文,分析其在繁殖、警告或群体内部等级确立中的作用。 2. 群体动态与社会结构: 针对具有社会性的物种,本书提供方法来量化其社会互动: 个体识别的初步方法: 如何利用自然标记(如毛色斑点、耳廓形状、步态差异)进行个体区分,并进行重复识别验证。 等级与合作行为的记录: 记录竞争性互动(如争夺食物、配偶)的频率与结果,以推断群体内部的支配等级结构。 3. 捕食者与猎物的“拉锯战”: 这是自然界最紧张的互动。本章侧重于记录追逐、伏击和逃逸的动态过程。 捕食成功率的估算: 通过寻找捕食现场留下的痕迹(如搏斗痕迹、未食用部分),估算特定捕食者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捕食效率。 猎物的防御策略分析: 记录猎物在不同捕食者压力下,采取的集体防御、伪装或快速逃离的有效性比较。 五、 数据整合与报告:从观察到科学认知 观察的价值在于其可复现性和可解释性。本书最后一部分强调如何将野外收集的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生态学报告。 野外记录的规范化: 强调时间、地点(GPS坐标)、环境参数(温度、天气)、观察者状态的同步记录。 数据可视化基础: 介绍如何使用简单的图表(如散点图、频率直方图)来展示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趋势,而非仅仅依赖文字描述。 结语:保护的基石是理解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生态素养。只有当我们能够准确“阅读”自然界留下的每一个信号,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生存逻辑和环境压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保护的意义所在,并有效地介入和管理我们共享的野外空间。这是一场关于耐心、细致和科学精神的长期修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里内 蓝


  1952年,出生于长崎市。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毕业。在参与过杂志宣传、童书编辑后,以自由作家的身分,撰写饮食、旅行、给儿童阅读的科学书等多种书籍。
  
  造访过北美、南美、东欧等地的多数国家,最近对热带地方的野生生物、饮食生活特别有兴趣。经常前往东南亚。着作有《自然图鑑》(福音馆书店)。

绘者简介

松冈达英

  
  1944年,出生于新泻县长冈市。东京设计学院毕业。从事过设计制作的工作,现在以自然科学插画家身分活跃于业界。
  
  以「了不起的世界自然」全五册(大日本图书),荣获日本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以《亚马逊的海神大兜虫》(sunmark出版)一书,荣获绘本日本奖。主要的绘本作品有《森林的图鑑》、《海边的图鑑》、《我的机器人大旅行》(皆为福音馆书店);插画作品有《自然图鑑》(福音馆书店)。
 

图书目录

前言
 
自然观察之前
自然是一个生物体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与自然协调并存
有关生物的採集与饲育
进行自然观察的方法
●红毛猩猩的栖息森林
 
昆虫类与其他的虫
观察时的用具与服装
观察昆虫的注意事项
寻找身边的昆虫吧
观察昆虫的三种方法
蜘蛛——结网的蜘蛛 不结网的蜘蛛
蜘蛛——採集并就近观察吧
蚂蚁——春季的结婚飞行
蜗牛——留下痕迹吧
水沟里的昆虫
聚集在夜晚灯光下的昆虫
蛾——与蝴蝶哪里不同呢?
到庭院里来的昆虫
田野山间看得到的昆虫
蝴蝶—调查牠们喜爱的颜色吧
蝴蝶—採集并就近观察吧
身边看得到的蜂类
蜜蜂——牠们的社会生活
蜂类——神奇的筑巢
蝉——鸣叫声与蝉蜕
蝉—牠们的生态
聚集在一株植物上的昆虫
寻找杂木林里的昆虫吧
聚集在树液上的昆虫
独角仙——独角的强者
锹形虫——大颚的拥有者
日铜锣花金龟与鳃角金龟——哪里不同呢?
以粪便为食的昆虫
制造虫瘿的昆虫
寻找落叶下的昆虫吧
寻找躲起来的昆虫吧
昆虫的越冬
侧耳倾听虫鸣声吧
来观察鸣叫的方式吧
水生昆虫——在水中生活的昆虫
水生昆虫——採集并就近观察吧
蜻蜓——各种产卵方式
拍照的方法
生物月历
去杂木林找昆虫
●聚集在小河边的鸟翼蝶
 
鸟类
观察时的用具与服装
来观察鸟的羽毛吧
来观察飞行的方式吧
进食的方式与喙
各式各样的脚形
鸟的特有动作
拥有奇特习性的鸟类
鸟的结婚与筑巢
寻找身边的鸟
麻雀——与人类共同生活的鸟
乌鸦——聪明伶俐的鸟
燕子——报春的鸟
逃出牢笼的鸟
田间看得到的鸟
云雀——美妙声音的拥有者
聆听鸟的鸣叫声
杂木林中看得到的鸟
大山雀的同类——可爱的黑白小鸟
来调查鸟的活动范围吧
在河边看得到的鸟类
鸭的同类——相亲相爱的一对
泥滩地看得到的鸟类
鹬的同类——在看不到的地方觅食
海鸥——在空中悠游翱翔
勐禽类——威勐的姿态
寻找食茧与足迹
候鸟的迁徙
引鸟到身边来
下雨天也来观察吧
双筒望远镜的使用法
录下鸟的声音吧
参加赏鸟活动
生物月历
——去河口赏鸟——
●外型相似的犀鸟
 
哺乳类
观察时的用具与服装
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住家附近的哺乳类
草丛中看得到的老鼠
树林里看得到的老鼠
松鼠——与橡实的互助合作
大飞鼠与欧亚飞鼠——滑翔高手
蝙蝠——会飞的哺乳类
野兔——卓越的跳跃力
貉——杂食性大胃王
鼬——树林中的打猎高手
狐——敏锐的听觉与嗅觉
野猪——最爱洗泥巴澡
鹿——与同伴一起生活
羚羊——挺拔的姿态
猴子——观察牠们的行为很有趣
来观察粪便吧
追踪脚印进行推理吧
寻找自然界的洞穴
日本哺乳类的分布地图
生物月历
——去山上看动物——
●体形大却温驯的马来貘
 
爬虫类、两栖类
爬虫类、两栖类的观察
蜥蜴与草蜥——相似的同类
壁虎——悄悄靠近灯光的忍者
蛇——低调生活还是遭人嫌弃
乌龟——最爱晒太阳
去听听蛙鸣声
青蛙——牠们的生态
蝾螈与山椒鱼——不为人知的生活
生物月历
 
鱼类、贝类
观察时的用具与服装
思索我们的河川吧
来调查河川污染吧
栖息在河川上游与中游的生物
香鱼——在河里与海中度过1年的寿命
鲑鱼——回游之后,回到出生的河川
栖息在河川下游的生物
栖息在池底或湖底的生物
鱼的身体与生活
栖息在泥滩地里的生物
栖息在沙地上的生物
栖息在岩岸边的生物
来找找潮池吧
用箱型镜来看看潮池吧
被海浪沖上岸的东西
鱼店里看得到的鱼类及贝类
生物月历
——去看岸滨的生物——
●亚马逊是生物的宝库
 
植物
观察时的用具与服装
寻找住家附近的杂草
一年四季都来观察吧
田间看得到的杂草
为植物素描
蒲公英——身边花朵的生活史
行道树——宁静的绿色街树
寻找报春的植物
菫菜——种类繁多的可爱花朵
藤蔓植物——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存
槲寄生——根附在其他树木上生存
依赖动物或人类运送的种子
凭借自然力量旅行的种子
播种培育看看吧
收集橡实与落叶吧
植物如何越冬
水生植物——在水中生活的植物
溼地的植物
海边的植物
蕨类与苔藓类——靠孢子繁殖
寻找身边的菌类吧
採集蕈类的孢子纹
住家附近看得到的蕈类
深入了解蕈类
生物月历
——去观察秋天的植物——
●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
 
资料
作为自然观察的指标生物
为保护生物而制定的法律
台湾各县市的代表植物与动物
动物、植物的分类
索引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昆虫、鸟类,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当我们到野外去,站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时,最容易感受到这一点。鸟啼声、蜥蜴身体穿梭草丛的声音、树叶飘落的声音,甚至听得见蝴蝶挥动翅膀的声音,这些都会令我们感到惊讶。在这个时候,我们最能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和这些生物生活在一起。同样地人类也绝对无法自外于自然界的生态系,而是跟这些生物共同生存。
  
  本书中,除了介绍昆虫类的小动物,还包括鸟类、哺乳类、爬虫类、两栖类、鱼类、贝类,甚至植物等,并且教你如何寻找与观察牠们生活型态的方法。但是,本书中所举出的例子,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自然界中,还有更复杂的、更富有魅力的剧情,随时在各地展演着。希望这本书,可以当成你发掘自然的入门书来使用。
  
  了解生物的生活,除了这些知识本身很有趣之外,同时,还能懂得这些生物各自如何适应环境、又是如何共存的。而这些与我们人类该如何与生物共存,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了解自然,并非单纯地只是增加知识而已,更最重要的是,同样身为地球生物的一分子,当我们在观察其他生物时,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而这种对待生物的方式,也能运用在人类彼此之间的交往上吧。
  
  请你增加走出家门、到野外去的时间,仔细了解各种生物的生活吧。在你感受身边大自然的同时,一定能够体认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图书试读

聚集在夜晚灯光下的昆虫
 
■会聚在哪种灯光下呢?
 
晚上,在住家附近走一走吧。玄关的灯光下或街灯下,是否有昆虫聚集呢?发现的话,就照以下的事项观察吧。
 
①调查灯光的颜色。橙黄色电灯的光线和蓝色日光灯的光线,哪一处聚集的昆虫比较多呢?
 
② 拼命在灯光四周打转飞舞的昆虫,会停在什么地方呢?比较看看昆虫的颜色与停留地点的颜色。
 
③有几种昆虫出现呢?数数看吧。
 
■依季节进行观察
 
夜行性的昆虫要倚赖光线飞行。而光线的来源包括月光,或者是人工制造的街灯光线。把有月亮的晚上,与漆黑的夜晚比较看看,便能够了解,昆虫会在漆黑的夜晚聚集到街灯的光芒下,而且多往蓝色的灯光聚集。利用这个特性,到野外进行夜间观察吧。参阅103页搭起白布,从里面打出日光灯。在春初、夏初、盛夏、夏末等不同的时期,在同样场所进行观察,就会知道聚集而来的昆虫有哪些不同的种类。
 
■不用害怕飞蛾
 
在聚集到光线下的昆虫中,小形的有叶蝉、草蛉、椿象等。至于飞蛾类,小的不到1公分,大的有展开双翅可达10公分的大水青,种类繁多。有人会认为蛾的鳞粉有毒,或是所有的蛾都有毒针毛,但事实并非如此。尾端有毒针毛的,只限于毒蛾、茶毒蛾、白纹毒蛾、黄毒蛾等几类的成年雌蛾。只要能注意这些,观察时就可以不必那么紧张兮兮了。
 
引鸟到身边来
 
■制造餵食区
 
一到冬天,城里的鸟儿就会变多了,这是因为山上或森林的食物减少的关系。昆虫不见了,树木和草的种子,便成了鸟的唯一食物来源。所以冬天是最适合把鸟吸引到我们身边的季节。餵食台是什么样式都可以,条件是要放在猫爬不上来、搆不到,也无法从别的地方跳过来的高度。至于什么样的食物会吸引什么样的鸟来,就要自己试试看了。把餵食台做在可以从房间窗户看见的位置,那么即使天气很冷的日子也能躲在房里仔细观察。对鸟来说,就算距离很近,只要隔着窗户,牠们也能够放心地展现自然的姿态。
 
■制造饮水区
 
饮水区是指让鸟儿喝水及洗澡的地方。浅一点的水盆比较好,所以可以选择约3公分深的器皿。在阳台上,也可以利用垫在盆栽下方的浅盆。因为水很容易脏,所以要很勤快地每天更换。如果饮水区旁有能够提供停歇的树枝,就能看见鸟洗完澡后整理羽毛的样子。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自然圖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種動植物觀察術》完全打破了我對圖鑑書的刻板印象!我之前看過的圖鑑,大多都是乾巴巴的圖和文字介紹,看完以後可能對名字有印象,但對動植物的「故事」卻一無所知。這本書不一樣,它的書名就強調了「觀察術」,這讓我感到非常期待。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名錄,更能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像是,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觀察蟲子的妙招,比如如何不驚擾牠們,或是如何從牠們的行為判斷牠們的種類?對於鳥類,我更是完全摸不著頭緒,常常聽到悅耳的鳥鳴,卻不知道是哪一種鳥在唱歌。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辨識鳥類叫聲的線索,或是從牠們的飛行姿態、棲息地點來判斷,那絕對是我的福音。而且,我對台灣的植物也充滿興趣,路邊常見的姑婆芋、挾竹桃,或是山上的蕨類、野花,我都想更了解牠們的生態。希望這本書能用更生動、有趣的方式,讓我對這些看似平凡的生命有更深入的認識,甚至培養出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愛護之心,讓我在賞鳥、賞蝶、賞花時,不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能真正地「觀察」與「體會」。

评分

我一直對攝影有興趣,特別是想挑戰拍攝台灣豐富的生態,但礙於對動植物生態的不熟悉,常常拍了許多照片,卻不知道拍到的是什麼,也無法捕捉到牠們最有趣的瞬間。這本《自然圖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種動植物觀察術》的出現,讓我彷彿看到了曙光!書名中的「600種動植物觀察術」聽起來就充滿了實用性,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我一些拍攝上的靈感。比如,書中會不會教我如何判斷特定動植物的活躍時間,以便我能準時到達現場捕捉牠們的精彩畫面?對於一些比較害羞的動物,書中是否有提到一些接近牠們而不驚擾牠們的技巧,這對我攝影來說至關重要。另外,我也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不同動植物的棲息地介紹,這樣我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安排我的拍攝行程,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闖。而且,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拍攝時需要注意的環境因素,例如光線、背景的選擇,或是如何從動植物的行為中找到構圖的靈感,那就再完美不過了。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生態攝影的入門指南,讓我的鏡頭下能呈現出更多台灣大自然的美麗與生命力。

评分

老實說,我對於「觀察」這件事,一直有種說不出的熱情,總覺得大自然裡藏著無窮無盡的秘密,等著我們去發掘。這本《自然圖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種動植物觀察術》的書名,就完美地觸動了我的心弦。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進階的觀察方法,不只是辨識種類,更希望了解牠們的生活哲學。比如,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動植物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獨特生存策略?或是分享一些科學家是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來研究這些生物的?對於一些比較難觀察到的物種,例如夜行性的動物,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線索,讓我在夜間也能有所收穫?我對生態系的相互關係也很有興趣,希望書中能引導我去思考,一個物種的消失,會對整個生態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單純的「看客」,變成一個更深入的「思考者」,從而對大自然產生更深刻的敬畏和理解,並將這份熱情延續下去,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

评分

身為一個生活在都市裡的上班族,平日能接觸到大自然的機會不多,但內心卻一直嚮往著那份寧靜與生機。這本《自然圖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種動植物觀察術》恰好滿足了我對「走入大自然」的渴望,而且「觀察術」這三個字更是讓我眼睛一亮。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我一些簡單易懂的入門知識,讓我在假日帶著家人或朋友到郊外踏青時,能夠有所依據,不再只是漫無目的地閒晃。例如,書中會不會教我們如何分辨常見的樹種,或是如何在野外辨識一些有毒的植物,以確保安全?對於一些小昆蟲,像是蝴蝶、甲蟲,我希望能學會一些簡單的辨識方法,並且了解牠們有趣的生態習性,讓孩子們也能在觀察中學習。我也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適合初學者的觀察點推薦,像是某些步道、公園,或是濕地,是比較容易看到特定動植物的地方。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與家人親近大自然的橋樑,讓我們的戶外活動變得更有意義,也能在觀察中培養對環境的愛護之心。

评分

哇!拿到這本《自然圖鑑:走入大自然的600種動植物觀察術》真的是太讓人驚喜了!我一直以來都對台灣這片土地上的豐富生態感到好奇,但總覺得自己像是霧裡看花,很多時候看到了小鳥、蝴蝶、或是路邊的野花,卻叫不出名字,更別提了解牠們的生活習性了。這本書光是書名就給了我一個巨大的信心,600種動植物,這數字聽起來就夠嚇人的,但仔細想想,台灣的生態多樣性本來就很驚人,能涵蓋到這麼多種類,這本書絕對是下了真功夫。我尤其期待裡面介紹的觀察技巧,畢竟光是「看」不夠,我更想學會如何「觀察」,如何從細微之處發現大自然的奧秘。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實際操作的建議,像是到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時間比較容易看到特定的動植物,還有需要準備哪些簡單的工具。而且,如果能有一些台灣特有種的介紹,那就更棒了!我一直覺得,認識自己的家鄉,從認識牠的生物開始,會有一種更深刻的連結感。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單純的「路人甲」變成一個對大自然有初步了解的「觀察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