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大灭绝:森林消失了,虫鸟无所栖息,土壤变得贫瘠,再也难见明月清风

森林大灭绝:森林消失了,虫鸟无所栖息,土壤变得贫瘠,再也难见明月清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世界的森林已有四分之三被砍伐
森林不是荒野,消灭森林也消灭了原住民和动植物。
共生的生态遭到破坏,许多古老的智慧从此消失,物种失去了栖息居所而从此灭绝。
 
森林并不便宜,掠夺森林带来难以回复的环境危机。
土石流、温室效应、气候变迁让人们付出生命财产作为代价。
保留仅存的森林,是人们给自己留下的最后救命绳索。

  在本书中,作者不只描述许多人都熟悉的事实,如全球森林正面临人类的全面攻击,平均每秒钟「弭平」两公亩半;森林消失不但造成许多动植物的绝种,也让许多山地原住民流离失所;带来洪水、土石流、山崩等等。本书特点在于从历史和政治经济的角度出发,剖析森林消失的来龙去脉。

  ①历史方面:作者指出包括伊朗、伊拉克、以色列这些「古文明发祥地」数千年前都是森林茂密的好所在,现在的干燥荒凉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代价。
  ②政治方面:作者主要着墨于美国的政商共犯结构,揭发所谓「环境影响评估」的骗局。
  ③经济方面,作者指出全球化的结果造成富国剥削贫国资源,让跨国公司加速剷除贫国的森林。

  本书也一一破解许多大企业的说法,像是「森林(纸制品)是可再生资源」、「植林与自然森林一样可以保护生态」等等。作者认为企业一面利用此类常见迷思来应付环保压力,一面过度砍伐原始自然森林;虽然他们也因应法规种植一些快速生长的树种,但砍伐週期过短,树种又单一,根本无法涵养原始森林的生态。作者唿吁修订法规,不可再动原始森林、复育森林生态、归还原住民土地;唿吁读者正视森林消失的危机、改变生活习惯、减少消费、抵制跨国企业剥削贫国资源的做法。

本书特色    

  •亚马逊网站读者评价四颗星半。
  •本书指出问题不在于生态技术面,而在于政治经济面。此观点对台湾特别有参考意义。
  •本书深入挑战全球化的主流意识,对于过去台湾遭受关贸协定、WTO冲击有所印证
  •作者自身为保育第一线人士,振臂疾唿,文字情感强烈,对现行体制多所抨击。
  •针对台湾现状:另外收录陈玉峰【非序】、金恆镳导读(以及各章章末论述)以及李根政【台湾山林的悲歌】。(讲台湾山林现状与森林运动始末,当作附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戴立克‧简申(Derrick Jensen)


  目致力于北加州当地森林及河川栖地的保育及复育。

  着有《比字词古老的语言》(A Language Older Than Words)、《倾听土地》(Listening to the Land)、《装样的文化》(The Culture of Make Believe)、《铁路与皆伐地》(Railroads and Clearcuts),可于www.derrickjensen.org查阅。

乔治‧德芮芬(George Draffan)

  长期担任森林事务方面的志工。
  着有(含合着)《卡斯开迪亚野地》(Cascadia Wild)、《铁路与皆伐地》(Railroads and Clearcuts)、《企业权势入门》(A Primer on Corporate Power)、《菁英份子之共识》(The Elite Consensus),可于www.endgame.org查阅。

总策划简介

文鲁彬

  •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理事长
  •博仲法律事务所(外国法事务律师事务所)创办人
  •法学博士、律师
 
导读者简介

金恒镳

  •森林生态学家与自然书写家
  •加拿大地球科学博士与森林土壤学硕士,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系学士
  •曾任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主席
  •曾任林业试验所硏究员丶所长;国立台湾大学兼任教授
  •中文着作有《山中的一个钟头》等散文;英译中有《种树的男人》丶《缤纷的生命》等
 
译者简介

黄道琳


曾任职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现专事翻译。早期译作包括人类学经典《菊花与剑》,近年译有《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等书。

总策划简介

文鲁彬


  现任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理事长、博仲法律事务所(本国与外国法事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暨外国法事务律师。1977年旅居台湾,于2003年放弃美国籍,规划为中华民国国籍。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文明所至,森林遭殃
原本绵延两岸的北美天然林,不过一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原有的森林已有95%被砍伐。
把森林卖给木材公司的费用,甚至低于伐木道路的铺设费用。纳税人,你正赔钱砍光自己的斯林!
 
第二章森林不是无主的木材场
森林孕育各种生命智慧,是原住民与栖息生物的家和猎场。
把森林说是原始而野蛮的荒野,目的是为了赶走栖息者并夺取整座森林。
 
第三章政府应积极承担保育责任
政府把森林发包给林业公司,但不能连监督责任也随之让渡。政府必须承担责任,让森林管理兼顾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
 
第四章杀害森林
大规模砍伐森林,伤害的不只是树林,同时造成生态系崩坏,水土流失,地力竭尽,环境污染等一连串难以回复的后遗症。
 
第五章森林正在求救
需要大量伐林的产业,常常也是高污染、不健康的产业。造纸业是其中之最,办公室用纸则是耗纸的最大元兇。
 
第六章不具正当性的借口
很在人类砍树前,大自然长久以来都能平衡而稳定的运作,很多看似有必要伐木的理由,其实只是为了想染指森林的借口。
 
第七章避重就轻的环评报告
想开发而办的环境影响评估,往往写出已预设立场的环评报告和环说书,对实质问题避重就轻,而且对不落实的企业莫可奈何。
 
第八章为了种咖啡,就把森林砍掉了
有更多产业也开始觊觎森林的广大土地和资源,跨国企业为了更便宜的农场和原料摧毁森林,也带来战争和冲突。
 
第九章全球化就是为了生产创造消费
已开发国家过度消耗浪费已经资源枯竭,便借由各种跨国资金、开发合作、和降低关税等手法,到低度开发国家和地区巧取豪夺森林资源。
 
第十章我们正不断消耗整个世界
跨国企业廉价取得资源,把环境、生态、社会成本留给在地,以低价倾销摧毁在地经济和,恶性循环使地方自然生态无力抵挡跨国资金的掠夺,处境更加危殆。
 
第十一章 无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不需要徒具公文的「民众参与」;不需要由企业及政府菁英主导的「社区林业」,我们需要的是,地方百姓能对土地与市场,相互善待地监控;我们需要的是,投向森林的复育生态学工作。
 
第十二章 弃绝吉尔伽美什的应许
我们可以引领朋友,让他们见识森林和林中生物的美;我们还可以问问森林,他们想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不再追求吉尔伽美什的虚妄应许,并以虔敬谦卑之心重回森林。
 
【附录】本土篇 台湾山林的悲歌/李根政
 

图书序言

前言    

  森林一直是教我认识和平、多样性、民主的老师。各式各样的生命型态,无论是大是小,会动与否,无论栖于地上或地下,无论长着翅膀、脚或叶子,都在森林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森林教我们了解,多样性是和平的先决条件,民主所不可或缺。

  我在喜马拉雅山森林的怀抱之中长大。当该地的农妇发起栖窠(chipko,即拥抱树木)运动时,我放弃原来的物理研究,转而投身环境研究及相关行动。

  森林一直在印度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人们把森林奉为阿兰若妮(Aranyani),亦即森林女神,是生命和繁殖力的主要来源。森林被视为群落社会演化的典范,森林的多样、和谐与自足等特质,已成为印度文明所依循的准则;所谓阿兰若桑士克利提(aranya samskriti,可粗略译为「森林文化」)并非原始落后之况,而是自觉的选择。根据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看法,印度文化的独特处在于它把林中生活视为文化进展的最高型态,他在《森林学校》(Tapovan)一文写道:

  「当代西方文明系以砖木构筑,立基于城市。印度文明之独特,在于它不由城市而从森林中汲取物质及知性的更新力量。在印度,最好的想法总是从离群索居、神参水木的环境下产生。森林的宁静助长了人类的知识进展;森林文化推动了印度文化。在森林中崛起的文化不断受到森林中与时进行着的种种再生过程影响,其中包括不同物种、不同季节、不同形声味的转变。于是,多样性生命或民主多元论此一统合原则乃成为印度文明的基准。

  印度思想家不受砖木铜铁的束缚,他们身居森林之中,与林中生命结成一体。活的森林是他们的庇护所,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人类生活与活的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知识泉源。在这套知识体系之中,自然不是静止无生命的。森林中的生活经验让人充分理解到,活的自然乃是光与空气、食物与水的来源。」

  作为生命之源,自然被赋予神圣地位;而人类的演化则以人类在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与自然之步调及模式相契合的能力做为量度标准。因此,森林孕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文化,而这正是最根本的生态文化。经由参与森林中的生命而获得的这种知识,不但是阿兰若迦(Aranyaka,即《森林书》)的主要内容,也是部落及乡村社会日常信仰的精髓。作为地球繁殖力与生产力的极致,森林则被赋予另一个象征型态,即大地之母或槃那杜伽(Vana Durga),或说树木女神。在孟加拉,她跟席欧拉树(sheora,学名Trophis aspera)有关联,也跟婆罗双树(sal,学名Shorea robusta)及菩提树(asvathha,学名Ficus religiosa)有关联。在库米拉(Comilla),她被称作巴曼尼(Bamani);在阿萨姆,她被称作鲁佩斯瓦里(Rupeswari)。在俗民及部落文化里,树木和森林被当作槃纳狄瓦塔(Vana Devata,即森林之神)奉拜。

  但是,森林——我们的神圣母亲,教导我们和平与安祥的老师——本身却逐渐成为战争的受难者。这是一场由单一农作心态的暴力所引发的战争,该心态把自然视为原料,把生命化为商品,把多样性当成威胁,把毁灭视作「进步」。在《森林大灭绝》一书里,戴立克.简申与乔治.德芮芬向我们展示了我们这些活生生的守护者所遭受的恐怖攻击,以及我们真正的安祥如何被摧毁。
凡丹纳.席瓦(Vandana Shiva)
2003年8月8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