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师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

植物医师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植物病理学
  • 植物保护
  • 植物诊断
  • 农业技术
  • 园艺
  • 植物健康
  • 病虫害防治
  • 植物生理
  • 作物栽培
  • 植物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1994年开始奔走,唿吁台湾各乡镇市应该设立「植物医师」,就如兽医师一样,好让每一份农药之使用,都经过植物医师之诊断与处方。如果台湾各乡镇市真能做到这样,则全国之「农药残留」自能完全根除,同时也让此起彼落之「农药中毒」案件可以绝迹,让农民日夜担心、经常造成血本无归之病虫害可以获得「最佳化」之控制,可以「有米乐」,也让台湾真正成为食品安全上的「已开发国家」。

  本书《植物医师指南》主要分为四大篇幅,依序是:设备及植物医师表格篇、资料篇、技术篇、法规篇。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生理学、病虫害管理以及园艺实践的专业指南的图书简介,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成为行家里手。 --- 书名:《植株的秘密生命:从根系到叶尖的深度解析与生态调适》 简介 《植株的秘密生命:从根系到叶尖的深度解析与生态调适》是一部旨在彻底革新读者对植物生命认知与实践操作的权威著作。本书并非停留在基础的园艺常识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植物在宏观环境与微观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植物健康管理哲学。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读者超越表象的“治病救人”,转而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压力响应机制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相信,健康的植物源于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精妙的平衡调控。 第一部分:根系——隐秘的生命之源与环境信使 本部分将彻底解构植物赖以生存的地下世界。根系不仅仅是锚定和吸收水分养分的器官,更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复杂物质与信息交换的“信息枢纽”。 根际生态学的精细描摹: 深入探讨根系分泌物(Exudates)如何塑造根际微环境,调控有益或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我们将详细解析菌根真菌、促生菌(PGPR)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并提供在不同土壤类型中优化这些有益微生物群落的实操技术。 水分与养分的智慧调控: 阐述植物如何通过水势梯度、渗透调节机制以及激素信号(如脱落酸ABA)来应对干旱胁迫。书中详述了宏量和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生理功能及缺乏或过量的精确诊断方法,尤其是对铁、锌、硼等微量元素的代谢调控进行深入分析。 根部病害的早期识别与非化学干预: 重点介绍由镰刀菌、疫霉菌等引起的根部衰败的生命周期。提供土壤改良、生物防治剂应用时机、以及根系健康度快速检测指标,避免在病害爆发后进行被动的、破坏性的补救措施。 第二部分:茎与叶——光合作用的工厂与信号传递的枢纽 中层的结构,即茎和叶,是植物能量生产和环境信息接收的核心区域。本部分将揭示其内部运作的精妙设计。 光合效率的优化模型: 超越基础的光合作用公式,本书探讨了光合色素复合体的光保护机制(如非光化学猝灭NPQ),以及环境因子(温度、CO2浓度、光照质量)如何实时影响光合效能。提供评估叶片生理活性的专业指标,如叶绿素荧光分析的应用。 蒸腾作用的精细管理: 详细解析气孔的开合调控机制,受水分、光照和昼夜节律的共同影响。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环境管理和适当的营养元素支持(如钾元素的作用),来维持理想的蒸腾效率,从而平衡水分利用与碳同化。 体内信号传导与系统性抗性(SAR): 深入介绍植物如何感知局部损伤,并通过激素(如水杨酸、茉莉酸)在维管束系统中传递警告信号,激活远端组织的防御机制。理解这一机制是实施有效、预防性管理的基石。 第三部分:植物营养的动态平衡与非传统胁迫管理 本书摒弃了传统的“N-P-K”公式化施肥,转而倡导基于植物代谢需求的动态营养调配方案。 基于诊断的营养策略: 强调叶片组织分析、根系电导率(EC)监测以及植物生理反应的综合判断。书中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诊断流程图,用以区分营养缺乏、营养过剩以及由根系功能障碍导致的“假性缺乏”症状。 环境胁迫的生理应对: 深入分析高温、低温、盐渍化和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理机能的干扰路径。提供利用耐逆性育种原理,结合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如海藻提取物、氨基酸)来增强植物自然防御能力的实战方案。 病原体的生物学理解与阻断: 详细分类和分析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原体(Phytoplasmas)的侵染路径。重点讲解如何通过优化环境条件(湿度、通风)和使用有益微生物(拮抗菌)来建立生态屏障,而非仅仅依赖广谱化学药剂。对植物自身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如黄酮类、萜烯类)在抗病防御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阐述。 第四部分:实践园艺中的生态智慧 本部分将前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可持续的园艺实践。 从土壤健康到生态系统服务: 强调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活性和生物多样性三者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介绍覆盖作物、免耕技术以及堆肥的科学制作方法,以增强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微生物活性。 精准灌溉与水分利用效率(WUE): 探讨滴灌、微喷等先进灌溉技术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应用,并结合环境数据预测模型,实现水分的“按需供给”,最大化水分利用效率。 逆境下的恢复与再生: 当植物遭受重创后,如何通过精细化的修剪、恰当的激素调控和营养支持,引导其重新启动生长程序,恢复生态平衡。 《植株的秘密生命》是一本面向专业园艺师、农业科研人员、植物爱好者及所有对植物生命机理抱有探索精神的读者的进阶手册。它要求读者以更具批判性、更注重生态整体性的视角,去理解和照料生命体。本书提供的不只是“做什么”的指南,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科学逻辑,旨在培养新一代具备深度诊断和生态调适能力的植物照护专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孙岩章


学历
  台湾大学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博士

现职
  台湾大学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教授
  台湾植物及树木医学学会理事长

研究领域
  树木健康检查技术
  植物及树木医学最佳处方
  非传染性病害
  非农药防治
  植物健康管理
  公害鑑定
  树木医学
  植物医学
 

图书目录

PART 1   设备及植物医师表格篇 
01.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诊所标准设备列表 
02. 台大植物诊所病历纪录单 
03. 植物健康检查服务说明书 
04. 植物健康检查申请表 
05. 常用无毒有机防治资材及其来源表 
06. 农会常用农药表 
07. 实习植物医师辅导纪录单范例 
08. 无毒农业示范户成本效益纪录单范例 
09. 田间植物疫病虫害检查作业单 
10. 植物医师诊断报告书范例 
11. 植物病理检验常用物品及配方 
12. 大学课程「植物医师实习二申请书及纪录表」 
13. 植物医师培训管理检查用表 
14. 谈创新性植医及树医诊所的设立策略

PART 2 资料篇
第1章   小心农药残毒 
第2章   植物医师的社会需求与培训 
第3章   优质外销农业有赖一乡镇一植医制度的配合
第4章   植物医学与植物医师的培训问题探讨 
第5章   国立台湾大学生农学院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植物医学培训要点 
第6章   植物健康管理与永续农业 
第7章   如何让农药无法成为自杀的工具 
第8章   一日五蔬果应可化解农药及空污造成的癌症忧虑 
第9章   有机食物有没有比较安全及健康的综评 
第10章 农会试办植物医师驻诊相关背景资料 
第11章 谈一乡镇一植医对农民及农企业的服务与贡献 

PART 3   技术篇
第12章   植物医师诊断学指南 
第13章   八大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及方法 
第14章   台湾绿化树种百大疫病虫害之评选 
第15章   台湾景观及果树树种百大疫病虫害之评选 
第16章   环境污染病害之诊断与因果之鑑识 
第17章   一般非传染性病害之诊断 
第18章   柑橘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第19章   梨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第20章   惯行农业最佳用药之选择策略及应用 
第21章   植医及树医友善用药及优良用药之定义及归类 
第22章   评选植医及树医用药利用于苏铁白轮盾介壳虫与小灰蝶之药剂注射防治 
第23章   老树病因的诊断与病例报告 
第24章   台风造成树木倒伏原因之分析及其预防 
第25章   树木褐根病预防及治疗注射新技术及专业施作之必要性 
第26章   植物医学研究中心收集重要防治方法报告

PART 4 法规篇
植物医师法草案 
森林法树木保护专章 
农药管理法 
农药使用管理办法 
植物防疫检疫法 
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植物医学服务办法 
有关树医师与树艺士及其专业证照之建议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从1994年7月12日开始奔走,唿吁台湾各乡镇市应该设立「植物医师」,就如兽医师一样,好让每一份农药之使用,都经过植物医师之诊断与处方。如果台湾各乡镇市真能做到这样,则全国之「农药残留」自能完全根除,同时也让此起彼落之「农药中毒」案件可以绝迹,让农民日夜担心、经常造成血本无归之病虫害可以获得「最佳化」之控制,可以「有米乐」,也让台湾真正成为食品安全上的「已开发国家」。

  然而,改革之路总是万分崎岖与孤单,在学府殿堂之内,就是有人认为「应该要一病理、一昆虫」,就让两人绑成一个「连体植医」也在所不惜。而另一方面,有更多人说:「植物营养」、「栽培技术」、「土壤环境」、「公害逆境」等也一样重要!所以在推动之初,要如何整合、如何共同培养植医,都变成万分棘手。最后,在跌跌撞撞满头包之后,终于决定一定要「身先士卒」,否则可能十年、二十年还是没有进展,跨不
到对方的疆土。

  于是就在二十年前,决定让自己「潦」下去,先把自己训练成真正的植医,这样才能拉拔培养后起之秀,让他们也当植医。所以个人先花好多年,努力把重要作物之「病、虫、草、药、营养、栽培、公害、逆境」等全部整合,配合田间实际之诊断、验证、处方、经济管理等,终于逐渐开始有「出师」之感觉,也开始到处「逢场执医」。在校内,则开始开授「非传染性病害」、「植物健康管理」、「临床植物病理」等植医
课程,企圆「植医满国」之梦。可又逢「校园民主」满屋,常有百分之八十之投票者决定百分之二十改革者之方式。这一种「反改革」之潮流又让「植医」制度拖延许久,直到自已有幸成为「系主任」、「所长」,才告克服「校园民主」的障碍,让植医的春天逐渐来到宝岛台湾。

  在过去的十年,国立台湾大学的植医培训终于在2007年正式起跑,开办了「植物医学研究中心」,然后申请教育部通过设立「植物医学硕士学位学程」,希望以每年12位的速度培养植医或树医。而在「动植物防疫检疫局」的支持下,也曾经在三个农会试办了「植医驻诊」。对此成果,个人谨再三感谢所有大力支持「植医」的先进学者,也要特别感谢恩师苏鸿基教授教诲、鼓励与支持。而一生务农之家父奇国,事实上也提供了一面明镜,让个人学用更为踏实。此行一路走来,其实也不断获取社会各界贤达之指教与支持,谨再表万分诚挚之感念与谢意。很欣慰的,终于在2015年立法院通过了「森林法」树木保护专章,开启了树木保护专业人员或树医师、树艺师之培训及执业空间。然后于2017 年,农委会也草拟、举办了「植物医师法」草案公听会,其立法之路并已广泛获得各界之支持。则有朝一日,当可乐见一乡镇一植医,以及树医满国、造福老树名木之盛况。

  身兼环保专业与植医树医,蜡烛经常两头烧,最幸者当是身躯硬朗,让个人可以随时开着载卡多,一车师生,随传随到到业主田园,贡献植医树医之所学。有谓:时间不在乎长短,为善不在于大小,但求尽心、尽力,多学、多做罢了。唯只衷心期盼:台湾的农业林业皆能更美好、更成功、更能行销全球。值此《植物医师指南》汇集出版之际,心超有感,特为序,以兹共勉及感谢。
国立台湾大学植微系教授及植医研究中心首届主任 孙岩章

图书试读

CHAPTER 1 小心农药残毒

美好的一个中秋节,却有茶叶农药残毒的耸听新闻让人大为扫兴,而近年来一家一家的有机农产中心,有如春笋一般从都会区冒出,也正反映出「一般市民对农药残毒」之不信任。

有一项数字一直提醒我们:台湾地区农地单位面积农药之使用量是美国的5.5倍。虽然我们的农政单位说台湾的高温可能更快让农药分解,我们的农药残留不合格率与美国「差不多」,即在1% 至2% 左右。但依据台北市瑠公农业产销基金会之调查,一般市售蔬果农药残留不合格仍在6%至8% 左右。换言之,你每到市场去买100 次蔬果,就有6 至8次会买到含过量农药的产品。

然而,面对这个所有消费者的关心,政府是否提出真正可以化解农药残毒问题的「最佳策略」?

农委会提出的加强农药管制方案,仍不外乎:买药要登记、加强抽查等。但这两策略成效有限,否则今天的市售蔬果农药残留不合格率就不会在6% 至8%。唯平心而论,农委会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近年来推办之「吉园圃」及台北市瑠公农业产销基金会推办之「安心蔬菜」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此二者都是从源头去辅导农民进行「正确诊断、正确用药」。只是这两措施皆属局部性计画,而最大的问题是:它们都无法推广到全国,因为台湾从南到北并无真正的临床植物医师,要对约80万公顷农田、80万农民提供「正确诊断、正确用药」,根本做不到。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熱愛在地文化和自然生態的台灣人,我對於《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這本書抱持著極大的興趣。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植物始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路邊的九層塔,到阿嬤家院子裡盛開的梔子花,都承載著許多美好的回憶。然而,隨著都市發展,許多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而我們在陽台或家中栽培的植物,也常常會面臨各種未知的挑戰。我認為,這本「指南」的出現,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照護的書籍,更像是一種傳遞「愛護生命、尊重自然」的觀念。我期待它裡面能夠有更多關於台灣在地常見植物的介紹,以及這些植物在台灣特有氣候和環境下的生長習性與病蟲害問題。例如,對於台灣容易受到的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防治、或是因為颱風過後容易發生的病害,希望能有詳盡的說明與解決方案。我還希望這本書能融入一些「生態平衡」的觀念,教我們如何透過引入益蟲、或是種植特定植物來輔助驅趕害蟲,而不是一味依賴化學藥劑。若能包含一些植物復育或永續栽培的小知識,那就更棒了,讓我在照顧植物的同時,也能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

评分

說真的,我對《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這本書充滿了高度的好奇與期待。我是那種非常享受將種子種下、看著它慢慢發芽、長大,最後開花結果的過程的人。但常常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讓自己感到挫折的情況,像是葉片枯黃、捲曲,或是開花狀況不佳,甚至有些小植物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離我而去」,真的讓人非常難過。我認為,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夠愛護植物,而是我們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來判斷問題所在,以及如何正確地處理。這本「指南」的書名,讓我感覺它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耐心溫和的植物醫生,能夠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解答所有關於植物健康的疑問。我非常希望它能夠涵蓋從常見的室內觀葉植物、多肉植物,到陽台上的香草、蔬菜,甚至是庭院裡的花卉,各種不同類型植物可能遇到的問題。我期望它裡面能夠提供「圖片鑑別」的功能,讓我可以快速對照植物的症狀,而且說明要非常詳細,例如,葉片發黃的原因可能是缺水、光照不足、土壤酸化,或是缺乏某種營養素,希望書中能一一列舉,並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评分

哇,看到這本《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的封面,就覺得一股療癒的氣息撲面而來!身為一個在自家陽台種了十幾盆綠植,常常被葉片發黃、偶爾出現小蟲子搞得焦頭爛額的「植物新手」,我一直很渴望有這麼一本能讓我一看就懂、解決疑難雜症的工具書。台灣的氣候濕熱,加上日曬、蟲害的種種挑戰,要照顧好植物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最怕的就是看到植物垂頭喪氣,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只能憑著感覺猜測,有時候反而越弄越糟。這本「指南」的書名聽起來就像是植物界的「全科醫生」,讓我對它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它裡面能有豐富的圖解,清楚地標示出各種常見植物的病徵,像是葉斑病、白粉病、薊馬、介殼蟲等等,最好還能附上它們的「症狀說明」,讓我可以對照著,準確地判斷我的寶貝到底是得了什麼病。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它能提供真正實用、易於操作的「治療方法」,不需要用到太專業的農藥,最好是可以透過天然、環保的方式來改善,像是用辣椒水、大蒜水驅蟲,或是調整澆水、日曬的頻率等等。我真的很想讓我的小綠們都健健康康、生意盎然,開花結果,為我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與綠意。

评分

這本《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簡直是為我這種「手殘黨」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很想在自己的小空間裡打造一個綠意盎然的角落,但每次買回來的植物,總是在我手裡「待不久」。不是葉子莫名其妙就變黃,就是被小黑飛、介殼蟲佔領,然後就走向了植物界的「黃泉」。我承認,我對植物的知識真的非常有限,看到植物生病,腦袋裡一片空白,只能抱著牠們碎碎念,希望牠們能自己好起來。所以我非常期盼這本「指南」能夠提供非常基礎、非常入門的內容。我想像它裡面會有一張清晰的「植物健康檢查表」,讓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確認植物的狀態,例如:根部是否有腐爛跡象?葉片是否有斑點或蟲咬痕跡?生長速度是否異常?等等。我特別希望能有「蟲害大百科」和「病害圖鑑」的部分,用大量的真實照片,讓我們能準確辨認出到底是什麼「壞東西」在侵害我們的植物。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提供「DIY」的解決方案,像是自製天然驅蟲劑,或是簡單的修剪技巧,讓即使是像我這樣的「新手村」玩家,也能輕鬆上手,讓家裡的植物重新煥發生機。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的出版,根本是台灣廣大「綠手指」社群的福音!我本身是個熱愛園藝的上班族,平常下班最大的樂趣就是窩在陽台跟我的植物們培養感情。但說實在的,有時候真的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症」,像是葉子突然出現奇怪的斑點,或是盆栽裡長出了一些我不認識的小蟲子,那種無助感真的非常強烈。上網查資料雖然很多,但零散且資訊良莠不齊,有時候看得眼花撩亂,還是抓不到重點。所以我一直很期待一本能系統性地整理出植物常見病蟲害,並提供清晰診斷與治療方案的書籍。這本「指南」光是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專業又可靠,我猜測裡面一定會有許多針對台灣氣候和常見栽培品種所設計的解決方案。例如,對於台灣潮濕的梅雨季容易滋生的各種真菌類疾病,或是夏天高溫乾燥時容易出現的薊馬、紅蜘蛛,它一定有獨到的防治妙招。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教我們如何從日常照顧入手,強化植物的抵抗力,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來亡羊補牢。如果能加入不同品種植物的「專屬照護秘笈」,那就更完美了,畢竟每種植物的習性都不盡相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