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碳素化学师级(化工)套书(不含单元操作)(赠题库网帐号、云端课程)

中钢碳素化学师级(化工)套书(不含单元操作)(赠题库网帐号、云端课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钢碳素化学
  • 化工
  • 化学师级
  • 教材
  • 套书
  • 职称
  • 考试
  • 题库
  • 云课程
  • 化工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赠题库网进阶版帐号1组(市值250元)

  历届考古题库自行组卷产生模拟试题,考后马上批阅试卷,以测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透过精辟试题详解,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前冲刺最佳利器!大量试题演练就是您上榜的关键!

  赠云端课程(超值好礼)

  线上免费体验名师授课内容(三个小时),买书就送课程的好康,一定要把握!!

  买套书送线上题库,鼎文面面俱到,无论笔试或口试的准备,都让您全无后顾之忧!

  ※照片仅供参考,详细内容参「套书内容(产品规格)」说明!
  ※亲爱的读者:本套书出版日期为最初上架日,与单书出版日期不同,单书出版日期请依单本为主,烦请您特别注意。107年中钢碳素化学公司新进人员甄试

  ●考试简介:

  中钢碳素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碳;1723)成立于 1989 年,主要经营煤焦油/轻油蒸馏、焦碳及介相碳微球系列(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是国内唯一从事煤化学产业公司。主要股东为中钢(持股 29.04%)、中橡(持股 4.96%)。

  竭诚欢迎意志坚定、体能强健且愿意接受轮班工作之优秀青年朋友踊跃报考,一起加入工作行列。

  ●考试日期:

  1.报名日期:107年8月30日-107年9月9日
  2.测验日期:107年9月29日
  ※简章请自行上网下载,一律採网路报名

  ●报考资格:

  1.师级:大学(含)以上学校毕业且取得毕业证书,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者;英文语言检定多益(听力+阅读)成绩总和达500分以上或全民英检中级以上。
  2.员级:高职、高中(含)以上学校毕业,且已取得毕业证书者。

  ●招考类别及录取名额:

  1.师级
  化工一:4名(生产设备操作及维护、需轮班工作)
  化工二:2名(业务、採购)
  机械:4名(生产设备操作及维护、需轮班工作)
  电机:2名(生产设备操作及维护、需轮班工作)

  2.员级:
  化工:7名(生产设备操作及维护、需轮班工作)
  机械:3名(生产设备操作及维护、需轮班工作)
  电机:6名(生产设备操作及维护、需轮班工作)

  ●考试题型:

  1.师级
  共同科目:含国文选择题30%、英文短文写作30%、公文40%
  专业科目:选择题50%、填充题25%、计算及问答题25%

  2.员级
  共同科目:含国文选择题40%、英文选择题40%、公文20%
  专业科目:选择题70%、填充题20%、计算及问答题15%

  ●薪资待遇: (请以简章公告为准)

  1.员级月酬标准:22700-25000元。
  2.师级月酬标准:32000-36000元。
  ※本公司福利制度完善,另视营运获利情况及员工绩效表现核发盈余激励奖金及红利。
  ※未含伙食津贴2400元/月。

  ●书籍特色:

  1.本套书由鼎文公职名师群精心编着,依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编着,学习更加有效率!
  2.各书皆附有最新历届试题及模拟试题,协助您锻鍊答题技巧与速度!
  3.附有命题趋势分析及配分表,助您全盘掌握近年命题重点!
  4.各章节结构完整详实,囊括命题重点,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5.每单元穿插相关历届考题或模拟试题,协助评量吸收成果。
  6.套书赠送一个月使用期限之线上题库帐号密码,让您可于课后随时练习加强。

  ●套书明细:

  1.【国考公文写作及试题解析】(T5A105) / 2016.11
  2.【分析化学(含定性定量分析、仪器分析)】(T5A27) / 2017.06
  3.【英文(中翻英、英翻中、作文及阅读测验)翻译写作完全攻略】(THD10) / 2017.09
  4.【国文精选题库完全攻略】(ND40) / 2017.01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中钢碳素化学师级(化工)套书》内容的详细简介,着重阐述了该套书可能涵盖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核心知识点,同时明确了不包含“单元操作”这一特定章节。 --- 《中钢碳素化学师级(化工)套书》内容深度解析 本套《中钢碳素化学师级(化工)套书》,专为致力于提升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水平,尤其面向涉及碳素材料、化工过程设计与分析的工程师及高级技术人员设计。该套书体系庞大,内容精炼,旨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用的工程应用知识。 第一册:化工过程基础与热力学原理 本册是理解化工系统运行的基石。内容深度聚焦于热力学在化工领域的具体应用。 化学热力学进阶: 详细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相平衡理论,包括多组分体系的液-液平衡(LLE)和气-液平衡(VLE)。重点分析了利用范特霍夫方程、吉布斯-杜恒方程等在碳素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潜力。 化学动力学与反应工程: 探讨了反应速率理论、催化剂作用机理,以及如何设计和优化反应器。特别关注了高温、高压环境下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这对理解碳素材料的碳化、石墨化过程至关重要。 能源平衡与过程计算: 涵盖了复杂化工系统的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包括燃烧过程的热负荷计算、热流密度分析等,为后续的设备选型和能耗优化打下基础。 第二册:物料与传递过程中的特殊考量 虽然本套书明确不包含单元操作的独立章节,但其在物料与传递的论述上,是建立在对物质性质深度理解之上的。本册将传递现象的理论融入到特定的化工系统分析中。 流体性质与流变学: 重点分析了非牛顿流体(如高粘度碳浆、沥青质)的流变特性,包括剪切速率、粘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这是在输送和混合碳素前驱体时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 传质理论的深化: 侧重于气固、液固体系中的传质阻力分析,例如在碳化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向气相的扩散速率控制因素。分析了吸收、萃取过程中,物质传递与化学反应耦合的复杂情况。 传热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 探讨了在极高温度(如石墨化炉)下的辐射传热、对流传热的复杂模型建立与求解,区别于常规的对流换热器分析。 第三册:碳素材料特有化学与工艺控制 这是套书的核心价值所在,将化学工程原理与中钢碳素特有的产品体系紧密结合。 焦化与沥青化学: 深入解析了煤焦油、改质沥青等原料的分子结构、聚合反应机理。涉及喹啉不溶物(QI)、苯油不溶物(BI)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过程调控其性质。 碳化与石墨化过程的化学工程视角: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解析了碳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变路径。详细探讨了反应器(如立式或卧式连续炉)的温度场均匀性控制、气氛保护技术及其对最终产品(如电极、特种石墨)结构缺陷的影响。 材料表征与质量控制: 介绍了几种关键的化学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在碳素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并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反馈机制。 第四册:过程模拟、安全与环保 本册侧重于现代化工设计所必需的软件应用、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化工过程仿真基础(非单元操作模块): 重点在于使用工程软件(如 Aspen Plus, HYSYS 等)对反应过程、热力学模型进行系统级的流程模拟,而非具体分离设备的模拟。例如,建立一个从原料配比到最终产品形成的全流程能量和物料衡算模型。 反应风险评估与本质安全: 针对高温高压下的碳素反应过程,详细分析了失控反应的潜在风险,包括热失控、有毒气体(如CO、H2S)的泄漏应急预案。 环境化学与污染物控制: 关注碳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净化技术(脱硫、脱硝)的化学原理,以及废水、固废的资源化处理方案。 总结与特色: 本套书的结构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去通用化、重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它假设读者已经掌握了常规的化工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塔的构造与基本计算),因此将篇幅集中于反应工程的深度理解、碳材料转化过程的复杂化学、以及过程控制与优化。赠送的题库网账号和云端课程将提供与书本知识相辅相成的在线练习和动态学习资源,确保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程解决能力。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套書在「化學工程原理」這部分的闡述感到非常驚喜。它沒有直接跳進那些複雜的單元操作,而是先為讀者建立起對「工程」這個概念的理解。像是「尺度放大效應」的討論,讓我了解到實驗室的小規模操作如何轉換到工業生產的巨大規模,其中需要克服哪些技術上的挑戰。還有關於「物質平衡」和「能量平衡」的詳細講解,這絕對是化工領域的基石中的基石。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系統,如封閉系統、開放系統,都給予了詳細的計算範例,並且強調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考慮哪些額外的因素,例如雜質的影響、副反應的可能性等等。 而且,作者在處理「工程設計」的思維模式上,也給我很多啟發。它不是直接告訴你「怎麼做」,而是引導你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在討論反應器設計時,書中會先分析不同類型反應器的優缺點,以及它們適合處理的反應類型和操作條件。這讓我明白,一個好的化工工程師,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思維。書中的一些思考題和練習題,雖然不是直接計算題,但更多的是引導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分析一個化工過程,這對培養我的工程判斷能力非常有幫助。

评分

對於「材料科學」這部分的內容,我認為它涵蓋得相當廣泛且實用。過去我對材料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對其基本性能的認知,而這本書則更深入地探討了材料的微觀結構、晶體學、以及材料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書中對於「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幾大類材料的特性、製備方法和應用領域,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材料的強度、韌性、硬度」等力學性能的解釋,不僅僅是給出數據,而是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這讓我覺得對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 更為重要的是,書中對於「材料在化工過程中的應用」給予了重點闡述。例如,在討論「腐蝕」時,不僅解釋了腐蝕的機理,還介紹了各種防腐蝕措施,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腐蝕環境選擇合適的材料。這對於化工設備的選材和維護,具有極高的實用性。書中還探討了「材料的熱膨脹」、「熱導率」等熱學性質,以及它們在化工設備設計中的重要性。這讓我了解到,選擇合適的材料,不僅要考慮其化學穩定性,還要考慮其在特定溫度和壓力下的物理性能。

评分

哇!拿到這套「中鋼碳素化學師級(化工)套書」,說真的,比我預期中還要紮實許多。我一直以來都對化工領域有濃厚興趣,特別是想深入了解碳素材料的化學原理與應用,但坊間的參考書往往寫得太過學術,或是偏重特定領域,很難找到一本涵蓋範圍廣且能兼顧理論與實務的。這套書的出現,簡直是為我這種有心進修但又怕「碰壁」的讀者量身打造的。 我特別欣賞它在建立基礎知識上的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化學計量、熱力學、反應動力學,到後來更深入的物性、相平衡等,每一個單元都像是在為更複雜的知識打下穩固的基石。作者在解釋這些基本概念時,並沒有直接丟出公式,而是花了許多篇幅去說明其物理意義和背後的原理,像是「為什麼會有活化能?」、「焓變和熵變在化學反應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問題,在這本書裡都能得到清晰、有條理的解答。而且,書中穿插了許多實際的化工生產範例,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不是那種死背公式的學習者,我需要理解「為什麼」,才能真正融會貫通。書中的圖表和示意圖也畫得非常精緻,很多時候光看圖就能明白不少概念,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門檻。

评分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化學反應工程」的論述。它不僅僅是介紹了各種反應器類型,更深入地探討了反應器設計背後的原理。像是「理想反應器模型」(包括 PFR 和 CSTR)的詳細推導和應用,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在實際操作中,反應器的行為會與理想模型有所偏差,以及如何通過對實際操作條件的分析,來近似模擬反應器的性能。書中對於「反應速率方程」的介紹也相當全面,從簡單的零級、一級、二級反應,到更複雜的速率依賴於多種物種濃度的反應,都給予了詳細的講解和計算範例。 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書中對於「催化反應工程」的獨立闡述。這部分內容對於很多化工過程來說至關重要,催化劑的選擇、設計和失效機制,都直接影響到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效益。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催化劑(如多相催化、均相催化),以及催化劑的表面反應機理,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且,還探討了催化劑失活的原因和預防措施,這對於實際的工業應用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催化過程,不僅需要精密的化學反應,更需要對催化劑的深入理解和精確的工程控制。

评分

這套書在「數據分析與處理」方面的引入,讓我感到非常與時俱進。在現代化工領域,數據的獲取和分析能力越來越重要。書中雖然沒有專門開闢一個龐大的章節來討論統計學,但它在講解各個原理時,都巧妙地融入了對數據的處理和解讀。例如,在討論實驗數據時,書中會介紹如何進行「誤差分析」,如何計算「平均值」、「標準差」,以及如何通過「圖表」來直觀地展示數據趨勢。 更為重要的是,書中在講解一些理論模型時,會強調「參數的估算」和「模型的驗證」。這讓我意識到,化工工程不僅僅是應用現成的公式,更是要根據實際的數據,去建立、修正和驗證自己的模型。書中對「線性回歸」、「曲線擬合」等基本數據分析方法的提及,雖然點到為止,但已經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現在明白,當我面對一堆實驗數據時,我至少知道可以從哪些方向去入手,去提取有用的信息。這對於將來進行工藝優化和故障排除,將會非常有幫助。

评分

「傳熱學」的內容,在這套書裡得到了非常細緻的講解,這是我一直以來覺得比較棘手的科目,但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從最基本的傅立葉導熱定律、牛頓冷卻定律,到對流傳熱、輻射傳熱,書中都給予了詳盡的解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傳熱係數」的講解,不僅僅是給出公式,而是深入分析了影響傳熱係數的各種因素,例如流體的速度、物性、表面粗糙度等,並提供了各種計算模型和經驗公式。 書中將傳熱學與實際的化工設備緊密結合,這是我覺得最寶貴的地方。例如,在討論「換熱器」的設計時,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換熱器(如殼管式、板式、套管式),分析了它們的傳熱效率、壓降、以及適用範圍。書中還提供了換熱器設計的計算步驟和圖表,讓我知道如何根據給定的工藝條件,來設計一個經濟又有效的換熱器。另外,對於「絕熱」和「保溫」的原理,以及它們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性,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對於節能降耗、提高生產效率具有實際意義。

评分

「化學計量學」和「化學平衡」這兩部分內容,雖然聽起來很基礎,但書中的講解讓我看到了它們在實際工程中的重要性。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化學方程式和平衡常數,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討「如何進行準確的化學計量計算」,包括在有多種反應物、多種產物時,如何建立和求解物質平衡方程。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平衡轉化率」和「平衡產率」的討論,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操作條件(如溫度、壓力、反應物濃度)來提高目標產物的產率。 書中還探討了「反應機理」對化學計量學和平衡的影響。雖然沒有深入探討複雜的反應動力學,但書中清楚地解釋了,理解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判斷哪些副反應可能會發生,以及如何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來抑制副反應,從而提高主反應的選擇性。這讓我明白,化工生產的效率,不僅僅是化學反應本身,更是如何通過工程手段,來優化反應過程。書中穿插的計算題,也都是從實際的化工生產角度出發,讓我覺得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應用到工作中。

评分

「單元操作」雖然在這套書中不包含,但書中為後續學習單元操作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這一點我必須特別強調。像是前面提到的「流體力學」和「傳熱學」,它們本身就是很多單元操作(如流體輸送、蒸餾、乾燥)的關鍵原理。而「相平衡」的知識,更是理解許多分離操作(如精餾、萃取、吸收)的基礎。書中對這些基礎原理的深入剖析,讓我覺得,即使現在看不到具體的單元操作設備,我也已經掌握了理解它們運作的「鑰匙」。 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講解基礎原理時,所營造的「工程思維」。它不是讓你死記硬背公式,而是引導你去理解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進行分析和優化。例如,在講解「物質傳遞」的初步概念時,書中就隱約帶出了擴散、對流等基本概念,這些都是後續學習蒸餾、吸收等操作的核心。這種「由根柢而枝葉」的編排方式,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信心。我現在覺得,當我拿到一本關於「蒸餾塔設計」的書時,我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因為我已經理解了相平衡、傳質、以及流體流動在其中的作用。

评分

我在閱讀「流體力學」這個章節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書中並沒有過多地糾結於高等數學的推導,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流體行為在化工過程中的應用。從最基礎的牛頓流體、非牛頓流體的分類,到流體在管道中的流動(層流、紊亂流)、壓降計算,都給予了清晰的講解。書中大量的圖示和表格,讓我能夠快速理解各種流動現象,例如「附面層」的概念,以及它對流動阻力的影響。 讓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將流體力學與實際的化工設備結合。例如,在講解「泵」和「壓縮機」時,就詳細分析了它們的工作原理、性能曲線,以及如何根據實際的流體流量和壓力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設備。書中還探討了「流體輸送系統」的設計,包括管道的選擇、閥門的配置、以及如何計算系統的總壓降。這對於我這樣想了解實際化工生產中「管線」是如何佈置和運作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另外,書中對於「流體混合」和「流體分離」(例如沉降、過濾)的原理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為理解很多化工單元操作奠定了基礎。

评分

這套書在「熱力學」部分的講解,可以說是相當的透徹。我過去在學習熱力學時,常常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弄得頭昏腦漲,這次終於有機會重新系統地梳理。作者從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定律開始,逐步深入到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等概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針對每一個概念,都提供了豐富的實際例子,例如在解釋「焓」時,就詳細分析了燃燒反應、相變等過程中焓的變化,並解釋了為什麼了解這些變化對於化工過程的優化至關重要。 更讓我欣喜的是,書中對於「熱力學性質的測量與估算」也有深入的探討。這對於實際的工程應用至關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總是能夠直接獲得所有需要的數據。書中介紹了各種實驗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經驗公式和理論模型,讓我知道如何在數據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估算,從而為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基礎。此外,對於「相平衡」的講解,也做得很到位,特別是針對多組分系統的相平衡,書中給予了詳細的推導和圖解,這對於理解蒸餾、萃取等單元操作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鋪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