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娟文学绘本系列,
华文界文学好手X三个最具风格的插画新秀,
以丰厚的情感交织情感与记忆,
优美的文图携手共创一场文学飨宴,
打造令人印象不灭,感动低回的新文学绘本经典。
这三部绘本作品正不约而同的呈现出对修复的渴求与等待──
在星星升起又降落地平线的无数个夜晚,
我们的生命,总是在不断遇见美好,经历消逝,
流泪的时候,我们身体里出现了空缺,需要时间慢慢修复。
经历无数的Lost & Found,
不断的失去,却又不断的获得……
◎本系列共3册 1.星星码头
2.麒麟汤
3.碳酸男孩
《星星码头》 每个大人都有祕密,晓露也有自己的祕密。
自从妈妈生了弟弟后,晓露顿时觉得自己失去全家人的爱。
几次想丢了弟弟,却在有人靠近时,又急忙赶走陌生人。
裁缝店的名师傅阿森会请晓露送信给玉兰小姐,
爷爷偶尔会带晓露去一艘油轮上;
爸爸常常喝醉酒流连在外,藏起一只装满行李的箱子。
奶奶的百货店亏损日渐严重……
这里的每个人的生活与命运都围绕着大稻埕,
不过,命运的安排,总要等到多年以后才会显出意义……
《麒麟汤》 氤氲的半山腰突兀地存在着一间浸渍着时间感,斑驳老旧的钱汤,
那是年事已高的阿水婆独自一人经营的「麒麟汤」。
然而麒麟汤的状况,就像阿水婆愈来愈不听使唤的身躯一样,愈来愈老朽。
麒麟汤跟其他钱汤最大的不同,
在于澡堂内的壁画不是富士山也非风景画,
而是一座豢养着许多长颈鹿的草原。
一如往常,週末来陪阿水婆的灿灿却发觉壁画上长颈鹿的颜色突然转淡,
一星期后,那只长颈鹿居然凭空消失了。
从那天起,壁画上的草原变得愈来愈空荡,灿灿愈来愈不知所措……
《碳酸男孩》 向天湖的派对时间到了。
矮灵祭是部落里祈求原谅,咒咀不再的祭典。
小牧受同学邀请,也会去参加。
「如果下一次我居然刚好遇到朱朱,我会鼓起勇气跟她说,我也会去参加山上的party!」
「如果阿俊再偷吃我的布丁,我会劝自己不要生气!」
这是14岁的小牧最近不断对着猫咪「如果」说的,如果的造句。
最近看见朱朱,小牧嘴角总会忍不住上扬,
然后身体里,会开始浮升大量透明而细碎的气泡。
被雾围绕的向天湖,呈现出一种迷幻的氛围,然后,夜也来了。
他想着:「如果可以跟朱朱牵手跳舞,我就要向朱朱告白。」
也不禁想着,「如果我能再长高一点,像『月亮』那么高,该有多好……」
「如果有机会遇见爸爸的话,我想跟他说……」
然而,祭典过后,究竟有哪些「如果」可以被实现呢?
◎本书关键字:
◎无注音,适合10岁以上阅读
◎教育议题分类:生涯发展
◎学习领域分类:语文、社会、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
【张曼娟文学绘本】系列介绍 走进他人如梦似幻的人生风景,
品尝各种成长的滋味(孤独、恐惧、失去……)
温柔踏入一段曲折的故事,理解一件重要的事。
三个华文界文学好手 X三个最具风格的插画新秀,
以优美的文图携手共创一场文学飨宴,
故事深刻如诗,超越文字语意原先给予的范畴。
有些超现实的构图,给读者更多自我想像的空间。
这是三个令人印象不灭,感动低回的故事。
本书特色 特色1 三位文学大师 X最具风格的插画新秀陈狐狸、南君、阿力金吉儿 携手创造绘本新视野。
特色2 以文学陪伴每一段需要自我修复与和解的时光,谱出最坚韧的生命乐章。
特色3 绘本文学新样貌,以更高的文学样貌呈现绘本新视界,做出大人也可以看的绘本新美学
特色4 奇幻故事包裹家族情感,宛如绘本版的神隐少女世界。
特色5 建基于实际场域,以奇幻风格呈现图画,结合现实与想像,刻画出不同世代人面对人生的想法与态度。
系列名称: 哲思童话与心灵探险集 第一册:《时间的沙漏与遗忘的地图》 内容提要: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奇幻旅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提姆”的小男孩,他住在一个被永恒的黄昏笼罩的小镇上。提姆的镇子有一个奇怪的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定期“丢弃”一部分不重要的记忆,以确保生活可以轻盈地继续。然而,这种做法却让镇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对“为什么”的追问。 一天,提姆在清理阁楼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已经停止运转的沙漏。当他试图修好它时,沙漏非但没有重新流动,反而开始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微光,并投射出一张看不清的“遗忘地图”。这张地图上标记着那些被镇民们刻意遗忘的、至关重要的瞬间——第一次感受到的悲伤、未曾说出口的赞美、以及一个关于小镇起源的古老传说。 提姆决定跟随这张地图,踏上“逆流”的探险。他必须穿越“低语之森”,那里的树木会用被遗忘的声音引诱他停下脚步;他要经过“镜湖”,湖面倒映出的不是他现在的样子,而是他无数种“可能成为的样子”。在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记忆织工”的神秘老妇人。老妇人告诉提姆,真正的轻盈并非遗忘,而是学会与沉重共存。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地图的终点——一座被时间遗弃的灯塔。提姆发现,镇上的“遗忘”并非自然发生,而是被一种名叫“灰烬精灵”的生物窃取,灰烬精灵以消耗掉的“意义”为食。提姆必须学会如何“重新命名”那些痛苦的记忆,赋予它们新的价值,才能将沙漏重新校准。当沙漏重新启动,时间不再是单向的流逝,而是变得可以被感知、被珍惜的河流。小镇的黄昏散去,人们重新记起了微笑背后的努力和泪水中的力量。 主题探讨: 记忆的本质、时间观念的建立、面对痛苦与缺憾的勇气。 --- 第二册:《云端工匠与失落的乐谱》 内容提要: 在世界与天空之间,漂浮着一个由纯粹想象力构筑的国度——“织云城”。这里的居民被称为“云端工匠”,他们的职责是将人类世界中涌现的“未被实现的愿望”和“模糊的灵感”收集起来,编织成可以影响地面世界的“天气”和“情绪流”。 主角是一个名叫“艾欧”的年轻工匠。艾欧天赋异禀,但他有一个缺陷:他无法感知到“不和谐音”。在织云城,工匠们通过演奏“世界的乐谱”来维持平衡,这份乐谱记录了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情感的起伏。然而,最近乐谱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静默区”,这个区域不断扩大,导致地面世界出现了大片的“色彩贫瘠”和“动力枯竭”。 城中的长老告诉艾欧,这个静默区是由一个名叫“零度音符”的能量体引起。零度音符并非邪恶,它只是一个极端纯粹的“无欲无求”状态,它吸收了所有过于强烈的、失衡的情感,使世界趋于平庸。 为了修复乐谱,艾欧必须携带一把特制的“谐振笛”进入静默区。他的旅程充满了对“绝对中立”的挑战。他遇到了一群只懂得重复赞美而没有真正理解“美”的“回音鸟”;他也面对了一个由无数个“差不多”拼凑而成的“灰色迷宫”。在迷宫深处,艾欧终于找到了零度音符——它竟然是一个被无数被压抑的、微弱的“‘也许’和‘但愿如此’”所包裹的脆弱核心。 艾欧意识到,他不能用强烈的旋律去对抗零度音符,因为那样只会产生更大的噪音。他必须用他一直以来缺乏的“不和谐”去接触它。他开始吹奏笛子,但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去“修复”乐谱的完整性,而是故意引入了自己对失败的恐惧、对不完美的接受,以及对努力本身价值的肯定。这些“瑕疵”和“杂音”非但没有破坏乐谱,反而像粘合剂一样,将那些游离的、散碎的灵感重新串联起来。 当艾欧带着修复后的乐谱返回织云城时,地面世界恢复了生机。人们发现,真正的创造力并非源于完美无缺的蓝图,而是来自于敢于在既定框架中制造出独一无二的“偏差”。 主题探讨: 创造力的来源、完美与不完美的辩证关系、对“平庸”的抵抗。 --- 第三册:《最后的灯塔守望者与深海的哲学》 内容提要: 在世界的尽头,有一个永远被迷雾笼罩的岛屿,岛上矗立着一座“灯塔”,它不为船只指引方向,而是用光束来“锚定”陆地的边界,防止世界无序地向外扩张。守望这座灯塔的是一位世代相传的“边界测量师”,我们的主人公是年轻的“莉拉”。 莉拉的工作是维护灯塔核心的“边界之石”,这块石头能感应到海洋的“深度”和“未知”。然而,最近海洋似乎变得越来越“深”,或者说,它正在吞噬更多的“已知”。迷雾越来越浓,岛屿似乎在缩小。 老一辈的测量师们相信,必须加强光束,将未知推得更远。但莉拉在整理祖父留下的旧日志时,发现了一个被隐藏的警告:灯塔的能量并非无限,强行驱散迷雾只会让边界崩塌得更快。祖父认为,真正的稳定不是排斥未知,而是学会“容纳”它。 莉拉决定冒险潜入深海,去理解这些不断逼近的“深度”。她穿上特制的潜水服,下潜到那片被称为“无声之渊”的地方。在深海中,光线完全消失,依靠的只有灯塔微弱的反光和她内心的“直觉之锚”。 深渊中并非只有黑暗,那里生活着一些被称为“深潜哲学家”的生物。它们没有眼睛,通过水压的细微变化来“阅读”彼此的存在。哲学家们告诉莉拉,人类恐惧的“深海”,其实是万物回归的“本源场”,所有被创造出来的概念,最终都会沉淀于此。它们质疑莉拉的使命:“为什么要锚定一个边界?如果边界消失,是否意味着一切都可以重新成为一切?” 莉拉在与哲学家们的交流中领悟到,她所守卫的“边界”,其实是“自我认同”的界限。如果她将一切未知都视为威胁,她最终会把自己也困在狭小的已知之中。她需要将灯塔的光束调整为一种“接收模式”,而不是“发射模式”。 当莉拉返回海面,她没有增强光束,而是将其调至一种柔和的、脉冲式的光芒。这种光芒不再试图驱散迷雾,而是邀请迷雾靠近,并与其共存。迷雾停止了侵蚀,因为它被“理解”了。岛屿不再缩小,因为它接纳了深海的一部分。莉拉最终明白,真正的勇气不是对抗深渊,而是带着知识和敬畏,站在自己的边缘,迎接无限的可能性。 主题探讨: 认知局限性、接受不确定性、自我定义的弹性与深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