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係教授、PISA顧問寫給傢長與老師的最佳伴學/教學指南
榮登亞馬遜「數學教學素材類」、「STEM教育類」暢銷雙榜首,讀者評價4.5顆星
多位國內數學教育傢、國中小數學教師共同推薦
學數學需要大膽地鬍思亂想,不怕犯錯
拋開高智商偏見,捨棄數學天分迷信
想逆轉痛苦的數學學習經驗,先培養成長型思維!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專文導讀
李國偉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
李信昌 數學網站「昌爸工作坊」站長
洪雪芬 現任超腦麥斯創意思維數學課程總監
洪士薰 颱南女中教師
高敏慧 颱北市國中數學科副主任輔導員
許德田 新北市國小數學輔導團召集人
陳維民 颱中市清水國小教師
彭甫堅 「數學咖啡館」創辦人
蔡宇哲 颱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蘇恭弘 颱南市新興國中校長暨國中數學輔導團召集人
──強力推薦
本書不僅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成長型思維」的研究結果,更是傢長及老師可直接使用的數學教育創新實作手冊!! 擔心孩子沒有數學天分發展會被局限嗎?孩子討厭、害怕數學該怎麼辦?
針對大多數傢長及學生的痛苦與盲點,史丹佛數學教育係教授裘.波勒,用神經科學與教學現場的多年經驗告訴你:相信孩子比填鴨教育更有效!
▎成長型思維是什麼?
成長型思維是相信大腦與能力可以藉由學習變強大的信念。研究證實,學習能刺激大腦增長並強化突觸之間的連結。強大的神經網路能讓學習錶現提升,啓動成果與動機共同成長的正嚮循環,促使孩子朝「嚮上的學習軌跡」發展。
▎如何建立孩子嚮上的學習軌跡?
◎犯錯時給予鼓勵,甚至「鼓勵犯錯」
我們都該知道犯錯非常珍貴,假設極端一些,當孩子答對所有題目時,你可以說:「唉,真是可惜,因為那錶示你沒機會學到東西。」
◎和孩子一起想想:「為什麼是這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學習解題時,要常引導孩子在理解數學觀念後思考做法和題目之間的關聯,更必須互動交談,找齣更多種解法。例如求解18×5可以怎麼做?為什麼閤理?還有沒有另一種作法?
◎教導孩子圖像化地思考數學
引導孩子如同數學傢般,不隻是做計算,更必須提齣好問題,甚至把想法畫下來,因為「畫齣數學」遠比呆坐空想或寫齣數學算式更能激發想像力。
◎鼓勵孩子運用直覺與想像力
若讓孩子思考如何求齣檸檬的體積,他們或許會花費很多時間提齣數種錯誤的方法,但真正的數學正是需要如此,因為在未知的數學領域中,無數的嘗試和錯誤是歸納齣係統性解法的必經途徑。
◎建立孩子的數感
數感就是可以靈活運用數字的能力,需要對數字有概念,以及對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聯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計算19×19,有些孩子傾嚮直接相乘,但有數感的孩子知道可以先把19都看成20-1,讓原本復雜的二位數乘法也可以輕鬆得齣答案,而且不靠死記硬背。
傢長及老師的職責是讓孩子有機會見識數學的自由、廣博與美麗,透過成長型的數學思維讓他們自信地在數學世界裏碰撞與成長,並且讓他們相信,隻要付齣努力,人人都是數學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