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学数学教育系教授、PISA顾问写给家长与老师的最佳伴学/教学指南
荣登亚马逊「数学教学素材类」、「STEM教育类」畅销双榜首,读者评价4.5颗星
多位国内数学教育家、国中小数学教师共同推荐
学数学需要大胆地胡思乱想,不怕犯错
抛开高智商偏见,舍弃数学天分迷信
想逆转痛苦的数学学习经验,先培养成长型思维!
「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 赖以威 专文导读
李国伟 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兼任研究员
李信昌 数学网站「昌爸工作坊」站长
洪雪芬 现任超脑麦斯创意思维数学课程总监
洪士薰 台南女中教师
高敏慧 台北市国中数学科副主任辅导员
许德田 新北市国小数学辅导团召集人
陈维民 台中市清水国小教师
彭甫坚 「数学咖啡馆」创办人
蔡宇哲 台湾应用心理学会理事长
苏恭弘 台南市新兴国中校长暨国中数学辅导团召集人
──强力推荐
本书不仅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成长型思维」的研究结果,更是家长及老师可直接使用的数学教育创新实作手册!! 担心孩子没有数学天分发展会被局限吗?孩子讨厌、害怕数学该怎么办?
针对大多数家长及学生的痛苦与盲点,史丹佛数学教育系教授裘.波勒,用神经科学与教学现场的多年经验告诉你:相信孩子比填鸭教育更有效!
▎成长型思维是什么?
成长型思维是相信大脑与能力可以借由学习变强大的信念。研究证实,学习能刺激大脑增长并强化突触之间的连结。强大的神经网路能让学习表现提升,启动成果与动机共同成长的正向循环,促使孩子朝「向上的学习轨迹」发展。
▎如何建立孩子向上的学习轨迹?
◎犯错时给予鼓励,甚至「鼓励犯错」
我们都该知道犯错非常珍贵,假设极端一些,当孩子答对所有题目时,你可以说:「唉,真是可惜,因为那表示你没机会学到东西。」
◎和孩子一起想想:「为什么是这样?」、「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习解题时,要常引导孩子在理解数学观念后思考做法和题目之间的关联,更必须互动交谈,找出更多种解法。例如求解18×5可以怎么做?为什么合理?还有没有另一种作法?
◎教导孩子图像化地思考数学
引导孩子如同数学家般,不只是做计算,更必须提出好问题,甚至把想法画下来,因为「画出数学」远比呆坐空想或写出数学算式更能激发想像力。
◎鼓励孩子运用直觉与想像力
若让孩子思考如何求出柠檬的体积,他们或许会花费很多时间提出数种错误的方法,但真正的数学正是需要如此,因为在未知的数学领域中,无数的尝试和错误是归纳出系统性解法的必经途径。
◎建立孩子的数感
数感就是可以灵活运用数字的能力,需要对数字有概念,以及对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联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计算19×19,有些孩子倾向直接相乘,但有数感的孩子知道可以先把19都看成20-1,让原本复杂的二位数乘法也可以轻松得出答案,而且不靠死记硬背。
家长及老师的职责是让孩子有机会见识数学的自由、广博与美丽,透过成长型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自信地在数学世界里碰撞与成长,并且让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人人都是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