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四大类,200多个有趣的科学游戏

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四大类,200多个有趣的科学游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学游戏
  • 趣味科学
  • 亲子互动
  • 科学实验
  • 儿童科普
  • 益智游戏
  • 动手能力
  • STEM教育
  • 家庭教育
  • 科学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科学实验中解答所有你想知道的「为什么」
四大类,200多个有趣的科学游戏,
寻找光学、热能、电力、动植物界生长的原理和真相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勇于挑战,探索趣味的自然界

  百种科学实验,动手动脑,让你成为小小科学家
  从天文知识到物理现象,从动植物观察到自制用品,
  从难解谜团到颠覆你想像的各种解答
  通通透过科学小游戏,
  培养出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激发你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解答你所有想知道的「为什么」
  透过实验,发觉生活中各种现象背后的趣味知识

  爲什么天会是蓝色的呢?
  彩虹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怎么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小的发电机呢?
  这许许多多的问题背后,都蕴含很多的科学原理。
  这本书用实验、游戏等趣味方式,
  爲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大门。

  从实验中寓教于乐,用智慧探索解答
  本书分为「发现身边的有趣科学」、「你一定会感到好奇的试验」、「简单又好玩的小游戏」、「巧手做出神奇物品」四大章节,共有200多道科学实验,使读者的思考和智力能全方位提升。

  每个实验都附上步骤、准备器材和解答背后真相、补充知识点,令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些实验都是使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不需要特别去准备复杂的道具或仪器,加上操作步骤简单,过程中充满趣味,而且兼顾安全性,适合亲子共同操作或青少年朋友们互相学习。

  现在,你只需要动手动脑、擦亮眼睛,就能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突破思考盲点,打破以往的刻板印象,激发大脑潜能;更能进一步培养出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思考的判断能力、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并且用科学的态度去发现、探索自然的规律,越玩越聪明!

  200多个操作简单又有趣的科学实验,
  用实证的态度去发现、探索自然的规律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脑海里装满「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时期是认识自我、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求知欲,在这本书中,特别收录200多个实验,让人用趣味的方式探索科学界。

  第一部分为「发现身边的有趣科学」,里面是各种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比如椭圆形的地球,会「脸红」的虾等。
  第二部分是「你一定会感到好奇的试验」,当中包含许多生活中常发生,却令人费解的许多神奇现象,比如消失的颜色,砖头都压不碎的鸡蛋等。
  第三部分是「简单又好玩的小游戏」,让读者们自己动手去做科学实验,可以帮光纤转弯,还可以用手指读书,这些游戏既简单,又有趣。
  第四部分是「巧手做出神奇物品」,书中详细介绍如何制作出一个小小发电机,或者是一个迷你水底火山,光听就觉得好酷喔!赶快翻开本书照着做吧!

  本书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营造出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神奇,这对激发探索精神、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都有极大帮助。

本书特色

  ★★实验类型多样化,满足所有的好奇心

  本书中精选200多个有趣的科学实验,集生活性、实证性、游戏性、趣味性、百变性于一体,囊括光学、电能、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生活中难解谜团等多种类型,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好奇心,并全方位提升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以及思考力,充分发掘大脑潜力,越玩越聪明。

  ★★四大主题循序渐进,越做越有成就感
  本书分为「身边的有趣科学」、「你一定会感到好奇的试验」、「简单又好玩的小游戏」、「巧手做出神奇物品」四大章节,由浅入深,读者可以动手做一做这些实验,看看鸡蛋是怎么出红颜色的汗;看看硬币是如何跳舞;还可以做一些小游戏,用嘴脣运火柴,帮光线转弯;做出神奇的小物品,例如肥皂小赛艇,模拟气压计等,每一个实验都让人爱不释手,越做越上瘾

  ★★实验类型老少咸宜,适合全家人一起动手动脑实作
  书中蒐罗的实验项目适合各种年龄层的人,更适合亲子共读,能够充分启发孩子和青少年的科学思考能力,成人也能透过书中实验,丰富知识和对自然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认知力。不分男女老少,全家人都可以借由操作本书中的实验,启发多元智能,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升智力,享受满满的趣味性。

  ★★图文并茂,刺激观察能力,增添操作乐趣
  书中的所有实验题,都搭配器具图片和完成图等相关图照,搭配详细的操作步骤,并附上浅白的原理解说,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试就成功,在家就能自己操作和学习,让实验过中充满乐趣。
《奇妙的宇宙探索:从行星到星系》 一本带你深入宇宙奥秘的深度指南 --- 图书简介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想象力的源泉与求知欲的终极疆域。本书《奇妙的宇宙探索:从行星到星系》,并非着眼于日常的室内科学游戏,而是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数十亿光年的宏大旅程。这是一部面向所有对宇宙学、天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求知者的深度科普读物,内容严谨而又不失引人入胜的叙述魅力。 本书将宇宙学的复杂概念拆解为清晰、可理解的章节,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开始,逐步拓展至银河系,最终触及可观测宇宙的边界,全面展现当代天文学的最新发现和核心理论。 第一部分:我们的家园——太阳系巡礼 本部分专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恒星系统——太阳系。我们不提供任何动手制作的“游戏”,而是通过详实的观测数据和行星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描绘出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的真实面貌。 一、太阳:恒星的动力学 我们将深入探讨太阳的内部结构、核聚变过程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生命的决定性影响。重点分析太阳活动周期(如太阳黑子、耀斑)的机制,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塑造我们对宇宙天气的理解。内容涵盖最新的太阳探测任务数据分析,而非简单的太阳系模型搭建。 二、行星地质学与大气演变 对于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我们将进行逐一的深度剖析。这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体积和轨道数据。例如,在火星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液态水存在的地质证据、甲烷的来源之谜,以及“毅力号”和“祝融号”传回的数据对未来载人登陆任务的意义。在气态巨行星部分,重点解析它们的磁场起源、卫星系统中的潜在宜居世界(如木卫二欧罗巴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以及它们强大的风暴系统(如木星大红斑)的长期动态变化。 三、小天体与太阳系的边界 本章将聚焦于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我们将探讨小行星的化学成分分类(C型、S型、M型),彗星的结构与轨道特征,以及冥王星被“降级”背后的行星定义争议。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NEOs)的监测技术。 第二部分:银河系的结构与生命之谜 跨越太阳系的界限,我们进入了我们所在的巨大星系——银河系。本部分探讨了星系形成、演化及其内部的复杂结构。 一、银河系的全景图 我们将重构银河系的宏大结构:从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引力效应,到旋臂的分布模式,再到晕层中球状星团的化学特性。内容涉及射电天文学、红外望远镜(如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对星际尘埃和分子云的观测成果,用以揭示恒星诞生的工厂。 二、恒星的生与死:演化路径 恒星的生命周期是宇宙物质循环的基础。本书细致阐述了不同质量恒星(红矮星、太阳型恒星、大质量恒星)的演化阶段,从原恒星的吸积盘到红巨星的氦闪,直至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最终归宿。特别关注超新星爆发的物理机制及其对星系化学演化的重要贡献。 三、系外行星的发现与宜居性探索 本书系统梳理了系外行星的发现历程与主要探测方法(凌星法、视向速度法、直接成像法)。我们将深入讨论“超级地球”、“热木星”等特殊行星类型,并引入“宜居带”的概念及其局限性。评估系外行星大气光谱分析(如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最新成果)在寻找生物标记物(Biosignatures)方面的潜力。 第三部分:宇宙的宏大叙事——从星系到暗能量 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拉伸至整个宇宙尺度,探讨现代宇宙学的四大支柱理论和未解之谜。 一、星系团与宇宙网 星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引力组织成星系群、星系团乃至超星系团。我们将阐释引力透镜效应如何帮助我们“看到”这些宇宙结构,以及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如何受暗物质的支配。 二、宇宙的骨架:暗物质与暗能量 这是本书最前沿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我们详尽分析了支持暗物质存在的关键证据(如旋转曲线、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并概述了当前主流的候选粒子模型。同时,对暗能量——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的性质、测量方法(如Ia型超新星观测)及其对宇宙未来命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三、宇宙学大爆炸模型与背景辐射 我们将回顾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过程,从哈勃定律的发现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精确测量。重点解析CMB的温度涨落图谱(如普朗克卫星数据),这些微小的温度差异正是早期宇宙物质分布的“种子”。 结语:未竟的探索 本书的收尾部分并非提供任何动手操作的总结,而是展望未来。我们将讨论下一代大型望远镜(如欧洲极大望远镜ELT)的任务目标,以及粒子物理学实验如何可能揭示暗物质的本质。它旨在激发读者对宇宙学前沿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思考。 本书特点: 数据驱动: 引用大量来自NASA、ESA、中国国家航天局等机构的最新科学数据和图像分析。 理论深度: 扎实讲解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核心概念,如洛希极限、钱德拉塞卡极限、史瓦西半径等。 叙事连贯: 结构严谨,从近及远,逻辑层次分明,保证了从太阳系到可观测宇宙的阅读体验的连续性与沉浸感。 《奇妙的宇宙探索:从行星到星系》 将是你理解我们所处宇宙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恢弘叙事的最佳伙伴,它提供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而非游戏式的趣味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晓宏


  旅美华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多年来一直从事科学实验和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曾在国内各大学和国、高中院校举办物理、化学和数学、逻辑演算等相关讲座。积极创作启发逻辑和智力的各种书籍,期盼透过多元性的题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动脑实作,并从中获得知识,增强生活认知、计算演练和逻辑推理等各项能力。
 

图书目录

Part 1  发现身边的有趣科学
1 油纸上的水滴/2 橘子燃火花
3 水垢不见了/4 哪个枯萎得快
5 「害羞」的虾/6 小鸡吃沙的祕密
7 有趣的散射 /8 你的拳头有多大
9 条纹的妙用/10 绿豆的发芽比赛
11 蜡烛重燃了/12 装不满的水杯
13 转圈后走不直了/14 魔力水柱
15 全是白天可以吗/16 雨衣的防水祕诀
17 巧开罐头盖/18 喇叭里的声音
19 水里好凉快/20 雨是怎样形成的
21 腌黄瓜/22 奇妙的镜中世界
23 水的魔力/24 温室效应
25 牙齿变黄了 /26 谁吐的泡泡
27 潮汐是什么 /28 被吃掉的光线
29 哪杯冰得快/30 盪秋千比赛
31 向着阳光生长/32 消失的液体
33 发光的萤火虫 /34 风筝的尾巴
35 叶子的唿吸/36 盐也会变甜吗
37 苹果变色试验/38 骨头变软了
39 绿色的番茄/40 羽毛中的光谱
41 霜的出现 /42 海市蜃楼
43 月亮的形状/44 挑选熟鸡蛋
45 哪个西瓜较成熟/46 不能单独活动的手指
47 报纸变黄了/48 椭圆形的地球
49 植物的「鼻子」/50 舌头黏住了

Part 2 你一定会感到好奇的试验
1 我站不起来了/2 蓝树叶
3 自然熄灭的蜡烛/4 不用胶水也能黏一起
5 胡萝卜也要喝水/6 消失的颜色
7 「贪吃」的杯子 /8 变色的小球
9 吹不翻的名片 /10 纸睡莲也能绽放
11 防水的纱布/12 永不凋落的树叶
13 变脸游戏 /14 神奇「魔术」水
15 会跳舞的可乐罐 /16 调皮的纸屑
17 水点火/18 彩色的影子
19 一封祕密信件/20 不漏水的孔
21 小水丘 /22 会发光的纸
23 吸不上来的水 /24「喝水」的气球
25 转弯的自来水/26 筛子能装水
27 香蕉自动剥皮 /28 用笔刺手指真的不痛
29 钓冰游戏 /30 冰块烧水
31 会「爬」的小皮球 /32 声音要逃跑
33 把水打结 /34 引燃方糖
35 方蛋/36 声音熄灭蜡烛
37 烧不坏的纸盒/38 吹不灭的蜡烛
39 捅不破的纸 /40 砖都压不破的鸡蛋
41 烧不起来的纸/42 男生举不起的椅子
43 变色纸游戏/44 烟向下飘
45 火中跳舞的手帕/46 水火交融
47 纸娃娃「跳舞」/48 揉皱的「镜子」
49「拔砖」比赛/50 一起落地
51「看」见声音/52 谁的力量大
53 无法分开的玻璃/54 气球长「耳朵」
55 站立的纸人/56 刺不碎的鸡蛋
57 烧不开的水 /58 影像是倒立的
59 跑不掉的乒乓球 /60 绿色的牛奶
61 别人看不到我的字 /62 凹透镜中的颠倒世界
63 不会立刻爆的气球/64 晴雨花测天气
65 回纹针魔术

Part 3  简单又好玩的小游戏
1 纸桥/2 吹不大的气球
3 万能纸黏土/4 魔力吸管
5 大硬币穿过小洞/6 透明蛋
7 自动膨胀的气球/8 糖也有电
9 会跳舞的硬币/10 你能折断吗
11 让葡萄跳舞 /12 会飞的「鱼」
13 帮光线转弯/14 弹珠向上冲
15 落下的硬币 /16 转印彩色画
17 肥皂水的祕密/18 跳舞的鸡蛋
19 猜硬币游戏 /20 坚硬的蛋壳
21 自由升降的水 /22 会流汗的鸡蛋
23 向上爬的试管 /24 瓶中旋风
25 让花朵褪色/26 消失的硬币
27 神奇的圆盘/28 会流血的花
29 自动回转的罐头空盒/30 磁铁也会失灵
31 会游泳的鸡蛋 /32 烧手帕
33 蛋壳里的奥祕/34 逃跑的颜色
35 有「魔力」的手 /36 发光的魔法镜
37 酒精变绿了/38 植物离开土壤就会死吗
39 谁的反应变慢了/40 嘴唇运火柴
41 吸管穿透马铃薯/42 如何让蛋壳「生根」
43 粉笔螺旋画/44 失踪的头发
45 用手指读书/46 哪个陷得深
47 蜡烛变重了/48 小船会自己动
49 爬行的纸蛇/50 哪条线先断
51 哪一个气球飞得较高/52 卷曲的茎
53 我和蜜蜂捉迷藏/54 玻璃能放大
55 切不断的纸 /56 水中放大镜
57 热气也有影子

Part 4  巧手做出神奇物品
1 小小发电机/2 鸡蛋不倒翁
3 奇妙的听诊器/4 用废纸做小碗
5 小小生态瓶/6 压缩气火箭
7 模拟火箭推进器 /8 太阳能热水器
9 飞舞的纸蝴蝶/10 神奇的空气炮
11 太阳能瓦斯炉/12 叶片工艺品
13 肥皂小赛艇/14 云雾制造器
15 迷你水底火山/16 迷你瀑布
17 神奇的莫比乌斯环/18 自己动手做彩虹
19 自制保温盒/20 水滴放大镜
21 神奇的水果抹布 /22 热水小喷泉
23 怎样做日晷/24 牛奶制成的玩具
25 自制指南针/26 小小降落伞
27 罐头电话/28 自制喷气船
29 高脚杯奏乐器 /30 噪音吸收器
31 美丽的万花筒/32 模拟气压计
33 自制香水 /34 人造琥珀
35 做气枪 /36 蜡烛抽水机
37 DIY 美丽的「吊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橘子燃火花
橘子燃火花是个好玩的游戏,一起来玩一玩吧!
 
准备工具
一颗橘子/一盒火柴或打火机/一根蜡烛
 
做一做
1 剥开橘子,留下橘子皮备用。
2 将屋子里的灯关掉,点燃蜡烛,然后双手用力拧橘子皮,再将橘子皮靠近蜡烛火焰。你不仅可以听见爆裂声,还可以看见漂亮的火花。(用火时请注意安全)
 
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个实验中,橘子皮会发出漂亮的火花,是因为橘子皮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这是一种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当橘子皮靠近蜡烛火焰时,挥发的植物油会勐烈燃烧,发出爆裂声,进而迸发出火花(小心别溅到眼睛里)。
 
趣味知识点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许多植物中都含有这种液体。这类的挥发油普遍被应用在生药配制,例如橘子中的挥发油除了能助燃,还能袪痰、止咳平喘,橘子皮可加工成为「陈皮」,是有名的中药材,用来泡水喝,具有顺气、健胃、止咳润喉等功能。
 
水垢不见了
家里的热水瓶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有很多水垢,用清洁剂也很难洗掉。有什么办法能将这些水垢去除呢?试一试下面的方法吧!
 
准备工具
一瓶醋/适量热水/一个有水垢的热水瓶
 
做一做
1 把醋倒进热水瓶,加一点热水。
2 把盖子盖上,拿起热水瓶晃一晃。
3 约一个小时后再打开看,你会发现热水瓶里的水垢都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原理很简单:醋是酸性物质,水是中性物质。水垢不会溶解在中性物质中,但是可以溶解在酸性物质里。因此倒进热水时,水垢并不会溶解在热水瓶中。当我们把醋倒进热水瓶,水垢就会溶解在醋里面,「消失」不见了。
 
趣味知识点
水垢:水烧开后,一部分水蒸发,本来不易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会沉淀下来,日子久了便积成水垢。在这个游戏中,酸性物质除了醋,也可以使用柠檬皮替代,能得到同样的清洁效果。
 
声音要逃跑
同一种物体,声音并非完全不变,有些声音还会逃跑。这是真的吗?
 
准备工具
一把电钻/一个广口瓶/一根铁丝/两个小铃铛/一盒火柴/一根蜡烛/几张长纸条

用户评价

评分

身为一个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社会新鲜人,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能让我保持好奇心、又能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这本《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虽然书的封面和导语看起来很像是给小孩子的,但里面的内容绝对是各个年龄段都能找到乐趣的。我特别喜欢它将科学游戏分成了四大类,感觉逻辑性很强,让我更容易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概念。比如,在“生物的奥秘”部分,那些关于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的模拟实验,让我对生命的神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尝试了书中用棉花和种子催芽的实验,看着小小的生命一天天破土而出,那种生命力的顽强让我感到震撼。还有一些关于声音和光学的游戏,我从来没想过原来用简单的道具就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效果,比如用不同长度的瓶子敲击出不同的音调,或者用镜子和手电筒创造出有趣的影子戏。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打破了科学的门槛,用最直观、最有趣的方式呈现科学的魅力。我常常在晚上,一个人静静地跟着书里的步骤做实验,享受那种专注和探索的乐趣。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学生时代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并且知道,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

评分

当初拿到这本《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说实话,我还有点犹豫,毕竟市面上类似的儿童科普书不少,担心内容会比较重复或者不夠深入。但翻开书页后,我的顾虑立刻烟消云散。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几个实验,而是将每一个游戏都设计得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冒险。比如,在“物理的奇妙世界”里,那些关于浮力、重心、惯性的游戏,都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道具,比如水、纸板、瓶子,就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原理。我记得我们一起用橡皮筋和纸板做的“橡皮筋动力小车”,孩子简直玩疯了,反复推着小车跑,问我为什么它会动。还有“化学的魔法实验室”里,用小苏打和醋产生的泡沫,简直就像在看一场神奇的化学秀。最让我感动的是,很多游戏都能让孩子在反复尝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觉得气馁,而是继续思考,寻找新的方法。这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科学家的趣闻,让科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是冰冷的知识点。我发现,孩子现在看科学相关的动画片时,都会主动联系书里的游戏,还会跟我分享:“妈妈,这个和书里那个做风车的原理一样!”感觉这本书真的在他们心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就很吸引人,色彩鲜艳,图片也很生动,一看就知道是为小孩子准备的。当我拿到《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时,虽然我不是孩子,但忍不住也翻看了起来。里面的内容真的非常接地气,很多实验我小时候都没玩过,感觉要是小时候有这本书,我的童年一定会更加精彩!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寓教于乐”的设计理念。每一个游戏都配有清晰的操作步骤和原理讲解,但讲解的方式一点也不枯燥,而是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甚至还带有一些小小的故事情节。比如,在“地球与宇宙的探索”部分,关于行星运动的讲解,它不是直接给公式,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让孩子模拟行星的公转,然后理解不同轨道和速度的关系。这比我当年在学校里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还强调了安全问题,很多实验都注明了需要家长陪同,或者注意事项,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大大降低实验的风险。我看到有些家长在网上分享,他们带着孩子在厨房里一起做“火山爆发”的实验,孩子兴奋地尖叫,家长也乐在其中。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亲子互动、共同成长的平台。它能够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也能让家长在陪伴孩子玩耍的过程中,重新认识科学,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评分

我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科学,每天都在问东问西,弄得我这个当妈的也是一头雾水。朋友推荐了这本《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听说里面有很多适合亲子互动的小实验,立刻就入手了。拿到书的时候,我真的被它的内容惊艳到了!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科普知识讲解,而是满满的、活生生的科学游戏,而且分类得很清晰,有物理、化学、生物、还有一些关于地球和宇宙的,涵盖的范围很广。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只需要家里常见材料就能做的实验,比如用柠檬汁写“隐形墨水”,用气球做火箭,还有用肥皂水吹出巨大的泡泡。这些游戏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更能增进亲子关系,我们一起动手,一起探索,一起惊叹,那种快乐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现在每天都缠着我一起玩,从早玩到晚,真正做到了“白天黑夜都爱玩”。而且,书中的指导语很清晰,步骤也很详细,就算是我这个科学“小白”也能轻松上手,不用担心会出错。我还在想,等放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用书里的方法观察昆虫,甚至尝试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烤箱,这会是一次多么棒的自然探索之旅啊!这本真的是一本宝藏,强烈推荐给所有有孩子的家庭!

评分

刚拿到《白天黑夜都爱玩的趣味科学游戏》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这本绝对是“干货”满满!我是一个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人,对于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但实际内容却很单薄的书,我通常敬而远之。而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只堆砌知识点的百科全书,而是真正地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了一个个“玩”的过程中。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四大类”划分,非常清晰,无论是想了解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对地球和宇宙感兴趣,都能快速找到对应的游戏。我尝试了一个关于“密度”的游戏,只需要准备不同液体和一些小物件,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分层现象,并且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过程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书中的游戏设计非常巧妙,很多都是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的材料,比如旧报纸、塑料瓶、回形针等等,这大大降低了实践的门槛。我还在想,等天气好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尝试书中关于“空气动力学”的实验,制作一些简单的风筝或者滑翔翼,在公园里试飞,那将是一次非常棒的户外体验!这本书让我感觉到,科学并非高高在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玩”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