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

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儿童读物
  • 文明史
  • 古籍
  • 文化
  • 教育
  • 科普
  • 阅读
  • 知识
  • 少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化部金鼎奖最佳图书出版奖
★「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

  ◎一部专为小朋友设计的人文知识百科,从「书」的起源开始,认识人类文明的开端。


  半夜里,小莲家的阁楼传来细微的声音,好奇的小莲不由自主地爬上阁楼
  没想到楼梯竟然变成一阶阶的书阶,甚至连门都变成一本书的封面!
  小莲的爷爷说过,这阁楼是一座宝库,难道里头真的有宝藏吗?
  大大的「书门」缓缓开启,突然将小莲吸了进去……
  在门的后面,小莲会遇到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请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
  回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原来────
  中国古代的文字是写在龟甲、青铜器、竹片和丝绸上的,
  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发展出什么样的文化?又经历了哪些兴衰起伏?
  这些古老的书里,处处都是连金银财宝都比不上的宝藏,
  只等你打开书来看……

专家推荐

  李政勋/云林县崙背国小校长
  林玫伶/台北市国语实小校长
  许慧贞/花莲县明义国小教师
  陈欣希/台湾读写教学研究学会理事长
  陈孟萍/新竹县竹中国小教师
  叶锦莲/香港学校图书馆主任协会会长、弘立书院图书馆馆长(小学部)
  刘怡伶/2016年教育部阅读推手、台中市全国super教师

  *适读年龄:6~8岁亲子共读,9岁以上自己阅读
探秘失落的国度:史前文明的遗迹与图腾 图书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长河,深入探索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却又在历史洪流中逐渐隐匿的史前文明。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尚未被完全解读的岩画、神秘的巨石阵、以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古代遗址,试图重构那些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祖先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与自然共存的恢弘图景。 第一章:冰河世纪的回响——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与信仰 本章将重点考察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开始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我们不会涉足后来的农耕文明,而是聚焦于狩猎采集者留下的直接证据。法国和西班牙的洞穴壁画,如拉斯科和阿尔塔米拉,是理解早期人类精神世界的钥匙。这些壁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狩猎记录,更蕴含着复杂的宗教和巫术信仰。我们将详细分析壁画中的动物形象、手印符号,以及是否存在可能代表早期宇宙观的几何图案。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细致考察,我们可以推断出早期人类如何通过集体创作来强化部落凝聚力,以及他们对生命与死亡的最初认知。 第二章:巨石的语言——新石器时代的工程奇迹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变。本章的焦点是那些横跨数千年、至今仍令考古学家困惑的巨石建筑群。我们将深入探讨英国的巨石阵(Stonehenge)的建造技术与天文学意义。这不是关于谁写了书,而是关于那些没有文字的人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和天文知识,完成如此宏伟的工程。我们将比较地中海地区如马耳他神庙遗址(如哈格萨杰尔神庙)的建筑风格,分析它们在宗教仪式中的作用。这些石制结构,往往指向特定的天象,反映出早期人类对时间、季节和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我们探讨的重点是“工程学”本身,而非任何书面记录。 第三章:两河流域的曙光前夜——史前聚落的兴衰 在文字出现之前,一些地区已经发展出了复杂的聚落形态。我们将考察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Göbekli Tepe),这座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巨石神庙遗址,它的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农业先于宗教”的理论。这座遗址的T形石柱上雕刻的动物浮雕,其复杂程度远超同时期任何已知的艺术品。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没有成熟的农业支撑下,如何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力来建造如此核心的宗教中心?这暗示了人类社会组织能力在早期就已达到惊人的高度。同时,我们会提及贾莫(Çatalhöyük)等早期定居点的房屋布局和生活痕迹,分析早期社区的社会分工。 第四章:美洲大陆的寂静之声——前哥伦布时期的早期印记 本书还将目光投向美洲大陆,探索那些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留下了独特文化印记的早期文明的雏形。例如,秘鲁沿岸的卡拉尔-苏佩(Caral-Supe)文明,被认为是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我们不会讨论印加帝国的成就,而是深入探究卡拉尔的祭祀中心、金字台阶式建筑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复杂的绳结记事系统(Quipu)的原始形态(注意:此处的Quipu讨论聚焦于其原始的、非文字的计数和信息储存功能,与后世复杂的记录系统区分开来)。我们关注的是其社会结构如何在大河流域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得以维持数百年。 第五章:符号的起源——史前陶器与装饰的密码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技术史上的重大飞跃。本章将分析世界各地出土的史前陶器上的纹饰。从中国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萨马拉文化几何纹饰,这些重复出现的图案是人类早期交流的载体。这些图案是“语言”吗?它们是否是更复杂符号系统的先声?我们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陶器上的螺旋、锯齿、网格和人形符号,探讨它们在部落间信息传递、财产标记或氏族身份识别中的潜在功能,强调它们是视觉沟通的早期形式,而非成熟的文字系统。 第六章:环境塑造者——史前气候变迁与人类迁徙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文明的兴衰,本章将回顾旧石器时代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聚落的影响。例如,末次冰期结束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如何导致了沿海聚落的消失,迫使人类向内陆迁移,从而催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和技术革新。我们将探讨欧亚大陆的“后拉斯科文化”如何适应环境的剧变,以及这种适应过程如何间接推动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技术扩散,这都是在没有详尽书面记载的情况下,通过地质学和考古学证据推断出来的历史。 总结:被遗忘的智慧 本书的宗旨在于展示:在书写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智慧、组织能力和精神生活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复杂程度。我们通过考察岩石、陶片和土地上的遗迹,重新发现了那些依靠口头传统、集体记忆和精湛工艺得以流传下来的史前文明的独特光芒。这不是对古老文献的解读,而是对人类起源之初的物质证据的深度探索与重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卫平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于一九八六年成立天卫文化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出版少年儿童图书,现任天卫文化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在台湾众多少儿读物中,独树一帜,力求培养中文儿童读物写作、编辑人才,为文化生态奠定必要基础。自一九八七年,中国海崃两岸开放交流以后,致力于儿童文学领域的对话与切磋。一九九○年曾率台湾儿童文学界访问团赴北京、天津进行座谈。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国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录。他发起并推广「中、小学班级读书会」活动,以及「绘本阅读与欣赏」观念之普及运动,并参与讲评及讨论。作品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荣获文化部优良读物推介、2015年中国大陆文津奖童书奖第一名)、《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荣获文化部金鼎奖最佳儿童读物)等。译作有《群众与权力》、《国家的神话》、《世界电影史》、《罗素》、《科学的进步与问题》等。
 

图书目录

1 龟甲壳钥匙
2 在古书里相逢
3 青铜器,别生气
4 竹迷宫
5 珍贵的明珠
6 爷爷的宝藏
7 写在丝绸上的书
8 功与过
9 明天再见
挖掘出来的古文明

 

图书序言



知识诞生的奥祕


  人是很奇妙的动物。

  从数十万年前,几位全身毛茸茸、眼神迷茫的原始人在冰冷的山洞里,想尽办法生起第一堆火开始,人就注定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了。

  因为人会「创造」。

  从原始人在他们的洞里,用朴拙的线条画出狩猎图案时,我们就能知道,多年后,人类将会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

  因为人有强大的、无中生有的创造力。

  松鼠、狐狸、牛和鲸鱼仍过着和千万年前大同小异的生活。

  而今天,我们将瓦斯炉的旋钮一转,就打出火焰;老祖宗狩猎用的标枪,已经变成了洲际导弹。人类已经用强大的创造力,建造出一个新世界。从古到今,人类的创造力永不停止,不断地有新发明出现。

  新的建筑、新的衣服、新的做生意方法、新的音乐、新的绘画、新的法律规定、新的交通工具、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礼仪、新的打招唿方式、新的交友方法等,都写在新的奇奇怪怪的书里……

  人类所创造的这一切,我们把它叫作人类的「文明」。

  今天,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色彩缤纷的霓虹灯、巨大的广告牌、拥挤的车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群、电视墙里播出的世界各地新闻,你会不会偶尔也停下脚步,问问自己:

  这一切是怎么来的?

  现代人会问这种「傻问题」的已经很少了,因为大人们都很忙,只顾着赚钱,他们只关心「这一切以后会怎样」,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股市的涨跌、市场的变化。

  而孩子们呢?孩子们则以为这一切都是「变」出来的,像变魔术一样。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很多美好的东西都会「自动」地出现。掉了扣子的衣服,第二天早上就已经被缝好放在床上;肚子饿了,餐桌上会准时「出现」一盘盘好菜;美丽的图画书,精采的小说、漫画……更是「天生」就在那里等着他们。

  他们看不到半夜缝衣服的妈妈;想不到为了这桌好菜,妈妈费尽心思,挥汗如雨;更不懂得人类今天会有书,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努力。

  孩子们世界里的「好东西」没有来源、没有过程,他们不过问这些,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像生活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

  然而我们却带着这套书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我们要告诉他们这一切是怎么「变」出来的,不不不,我们不是要破坏孩子们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只是要带他们到「后台」,看看魔术师的帽子里藏着什么奇蹟,袖子里藏着什么奥祕,告诉他们「人类文明」这场伟大的魔法是怎样一步步「变」出来的。

  这是一场「奥祕大公开」的表演,多有趣,多精采!

  现在你们手边的这十本书,要告诉你们的是:知识诞生的奥祕。

  知识诞生的奥祕是一切奥祕的开始。

  因为有书载着知识绕着这个地球飞翔,人类文明才会这么灿烂,是书本把一个人的知识,隔着千山万水、千年时光,还能带到另一个人的头脑里,人类才不会永远在原地打转。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就是要告诉你们,书是怎么来的。

  可别听到「书」就打退堂鼓,当一本书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们想不到它的背后有那么多动人的情节、精采的故事,甚至沧桑的往事。

  一位在龟甲上一刀刀刻字的老人……
  一名在羊皮书上画着美丽花纹的修道士……
  一本古老的中国书卷,流浪到了「沙漠里的大书坊」……

  一幕幕「书的往事」将在你面前展开。而在书诞生以前,我们先要带你们去「寻根溯源」。如果可以将现在摆满书的书店形容为大瀑布,我们就将带你们去找到瀑布最早发源的那条小溪——文字、语言的诞生;从神祕洞穴里的图画、金字塔里的字谜……一直到「还没有人说话」的「无言的世界」。

  而在书诞生后,我们还有一趟「书的巡礼」,看看在为孩子们写的儿童文学世界里,已经有哪些被孩子们当宝贝看的杰作;而在大人的书堆里,又有哪几本威力比炸药还大的「改变世界的书」。

  这是多么盛大的一次「书之旅」!你们不用担心会迷失方向,因为我们为每一册都精心设计了一位主角,可以当你们的向导。

  你们也不用担心会读来无趣,因为,为这套书倾注多年心血的我们,可不是想做一套有「催眠」效果的教科书。相反地,我们在编辑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呕心沥血,时刻不忘的是「如何让孩子读得快乐」。

  因此,我们希望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是:
  一套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书。
  一套时常让你们发出「啊,原来是这样,真没想到!」的书。
  一套像在说故事,却又有着像百科全书般丰富画面的书。

  文字要精美,插画不但要有魅力,还要与众不同——我们简直是在苛求自己了。我们甚至希望文字不只是文字,还能让你看到画面;插画不只是插画,更是能「说」出文字说不出的「弦外之音」。

  一个真的认为文明是凭空「变」出来的「未来主人翁」,也有可能在未来像变魔术一般地把人类文明变成废墟。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为这套书着迷,让他们因为了解了书的历史,而对书产生情感,懂得敬畏知识的力量,同时从心底升起一股感恩之情,感谢过往无数岁月中,那些默默传递知识的人……

  那么,也许他们将会珍惜现在的一切,而我们也可以期待人类将有一个更美好的文明。

  我想知道人类从野蛮走到文明每一步的情形。
 
法国文豪 伏尔泰

图书试读

前言

半夜里,阁楼中传出一阵细微的声音。迷迷煳煳起来上厕所的小莲听到声响,不由自主地朝阁楼爬了上去。

楼梯窄窄小小的,一盏小灯昏昏暗暗,看不太清楚,会是谁呢?

这里原来是爷爷的书房,自从爷爷去世后,便很少有人上来。书房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书,要不是爷爷生前交代不准卖掉,恐怕早被妈妈卖给资源回收的了。

爷爷常说,这阁楼是一座宝库。小莲不太明白,于是问爷爷:「那一堆破旧的书,怎么会是宝藏呢?」爷爷只是笑了笑说道:「金银岛上的宝藏都没我这儿多呢!」

小莲慢慢往上走,突然,她整个人都愣住了,那一阶阶的楼梯怎么变成一本本的书了呢?更叫人惊奇的是,阁楼的门居然变成了一本书的封面,上面写着六个大字:

古书里的宝藏

难道爷爷回来过?难道阁楼里真的有宝藏?难道……

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小莲脑海中,这时候那扇门,哦,不,应该说那本书打开了,一道强光自书中射出,将小莲吸了进去。

1 龟甲壳钥匙

哇,好多乌龟啊!

小莲才推开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阁楼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乌龟呢?她不停地眨着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可是没错,阁楼里真的有很多乌龟。牠们背上驮着一本本的书,神气又骄傲,那模样就好像第一天去上学的小学生似的。

牠们一只接一只,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从这本书爬过那本书,一边还摇头晃脑地齐声念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不厌百回读……这是什么意思呢?」

小莲看得出神,她很想弄明白乌龟们到底在念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乌龟们已经钻进古书堆里了。

「等等我呀!」

小莲连忙将古书堆搬开,突然,她惊叫一声,古书堆后面居然还有一扇门。

「难怪爷爷说阁楼里有宝藏,原来这里有间密室。」

爷爷经常说阁楼里有宝藏,可是没有人相信,大家总觉得爷爷是个书呆子,成天躲在书堆里,书堆里能有什么宝藏?就连小莲也很少上阁楼来。

「爷爷……」小莲感到一阵难过,她突然好想念爷爷,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说不定爷爷就在密室里……」

四周笼罩在一片黑暗里,只有那扇门微微散发着光芒,小莲这时才看清楚,那是一扇用龟甲做成的门,龟甲上还刻着字。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真的給了我不少驚喜,原本以為只是一本單純介紹古書的書,沒想到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都超乎預期。它巧妙地將「古書」這個概念,延伸到與文明發展息息相關的各個面向,像是文字的演變、知識的傳承、甚至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大量精緻的圖畫,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古籍的介紹,像是古埃及的莎草紙、古希臘的羊皮卷、中國的竹簡和紙張,每一種都讓我對當時的科技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寶藏」這個詞,更像是點睛之筆,引導孩子去發現這些古籍中所蘊含的智慧和價值。它不只是歷史的記錄,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透過這本書,我感覺我家孩子不只是在讀書,而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探險,這對培養他的國際觀和對歷史的興趣非常有幫助。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對《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抱持著有點觀望的態度,畢竟「文明史」對我這個家長來說,有時候會聯想到比較嚴肅的學術內容。但是,實際翻開後,我完全被打動了。這本書的編輯和圖文呈現方式,實在太厲害了!它沒有使用生硬的歷史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像是朋友在聊天的方式,娓娓道來。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圍繞著「古書」這個核心,但又不斷帶出不同的文明發展主題,比如科學的萌芽、藝術的演進、宗教的傳播等等,都跟古書的記載密不可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為什麼要讀書」、「書本如何記錄知識」的探討,這很能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而且,書中的插圖風格多樣,有時候是細膩的復原圖,有時候是可愛的卡通人物,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找到共鳴。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優質兒童讀物,完全顛覆了我對「文明史」的刻板印象。

评分

這次終於讀完《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心裡真是充滿了感動與成就感!這本書之所以能讓我如此喜歡,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巧妙地將「閱讀」這件事情,與「歷史」和「文明」連結起來。它讓孩子們明白,我們現在能夠輕鬆閱讀到的知識,是經過無數古人努力、記錄、傳承下來的。書中很多關於古籍製作過程的介紹,像是用羽毛筆寫字、用油燈照明、用羊皮紙書寫,都讓孩子們對以前人們的艱辛與智慧肅然起敬。而「寶藏」的概念,不單單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知識、思想、文化上的寶藏。它鼓勵孩子們去探索、去發現、去珍惜這些來自過去的智慧結晶。我常常在陪讀的時候,也跟著一起學習,發現很多我以前不曾知道的細節。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給孩子的書,也是一本能讓大人重新認識歷史、重新思考閱讀意義的啟發之作。

评分

這次入手了《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真的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童書!我兒子最近迷上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古老物件,聽到書名裡有「古書」和「寶藏」,他就迫不及待地想翻開來看。結果,這本書完全沒有讓他失望!它不只是簡單的文字敘述,而是透過好多生動有趣的插圖,把那些塵封在古籍裡的知識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像是以前人們怎麼寫字、怎麼記錄生活、又有哪些充滿智慧的故事,都透過這本書變得不再枯燥。而且,它的文字表達方式也很符合小學生的程度,不會太艱澀,又不會過於簡單。我可以感覺到,作者在編寫這本書時,真的非常用心去揣摩兒童的閱讀習慣和好奇心。更棒的是,這本書還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古人要留下這些「寶藏」,以及這些「寶藏」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這不只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扇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好奇中成長,這是我最樂見的。

评分

坦白說,我原本對《写给儿童的文明史4:古书里的宝藏(二版)》並沒有抱持著太高的期待,認為可能只是又一本內容比較乾澀的科普書。然而,實際翻閱之後,我對它的內容和編排方式感到非常驚艷。這本書成功地將「古書」這個主題,巧妙地融入到整個文明發展的脈絡中,讓孩子們可以從一個具體的物件,去理解宏觀的歷史變遷。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字、書寫工具、書籍形式的描繪,都非常細膩且富有想像力。例如,介紹到古埃及人如何利用莎草紙記錄法老王的功績,或是中國古代學者如何用心抄寫經書,都讓孩子們對古人的智慧和努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文字的敘述上,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譬喻,讓艱澀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彷彿身臨其境。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孩子們對於歷史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熱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