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进入或正在考虑进入室内设计项目的学生而言,这是一本优秀的课程书,因为它涉及到从设计过程到建设的所有层面,包括从最初的构思、设计思考到具体三维形式的实现,透过丰富的图文实例将基本概念阐释的清晰详细,有效的传递了设计的激情、人的情感及学科所赋予的可能性。本书也指导所有室内设计师新手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鼓励读者採用能适应个体项目需求的方法。
「室内设计基础学」全面介绍了室内设计的关键要素,以及支撑它们的理念。这本书描述了整个创作过程,从研究初步想法到以三维形式实现它们。在整个文本中,指导方针为室内设计过程提供结构,鼓励读者调整和启动方法以满足个别项目需求。这种方法旨在让设计师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有信心通过每个人带来的独特挑战来应对不同的项目。该书以各种图表和谈话要点为特色,鼓励学生和从业者思考关键问题,如理解空间关系和使用可持续材料。
此外,本书亦包括新的案例研究,重点关注着名的国际室内设计工作室,如英国康兰和合作伙伴,美国斯莱德建筑,美国Gensler以及韩国获奖建筑师Chae-Pereira。通过对当代室内设计师的採访,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室内设计的工作环境。新项目允许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他们在每章中学到的知识,这些活动鼓励创造力和进一步学习。
导论 06
01设计过程 10
动态设计过程 12
专业实践 20
Batch咖啡公司 22
访谈:Chalk Architecture 24
思考角度 25
02理解设计专案 26
业主 28
设计需求 30
案例解析:英国Small设计分析 32
设计研究 38
案例解析:表现设计想法 44
案例解析:英国Republic of Fritz Hansen
访谈:Fritz Hansen 50
思考角度 51
03理解空间 52
理解空间关系 54
案例解析:施工图 56
设计图面的类型 60
案例解析:韩国Steel
Lady House 68
访谈:Chae-Pereira建筑师事务所 70
思考角度 71
04理解建筑结构 72
建筑构造的原则 74
建筑材料 78
机械和电气系统 84
案例解析:美国Olson 总部 86
访谈:Gensler 88
05组构空间 90
设计发展 92
人的尺度与比例 98
比例系统 102
秩序系统 106
包容设计 114
案例解析:英国The Old Bengal Warehouse 116
访谈:Conran & Partners 118
思考角度 119
06人与空间的介面 120
材料与表面 122
装饰计画 132
声音 138
家具 142
色彩 146
光线 154
案例解析:美国Greene Street Loft 158
访谈:Slade Architecture 160
思考角度 161
07永续设计 162
永续性为何成为议题? 164
对于材料的想法 172
作出抉择的时间点 166
案例解析:荷兰The Dutch Mountain House 174
访谈:Denieuwegeneratie 176
思考角度 177
08沟通设计 178
说故事 180
用于简报的设计图 182
简报版面 190
多媒体简报 197
再思考 199
参考书目 200
索引 204
图片来源 206
致谢 208
我一直梦想着拥有一个能体现我个性的家,但每次翻开那些华丽的家居杂志,看着那些动辄数十万的装修费用,我的心就凉了半截。我以为室内设计是遥不可及的艺术,需要天赋、经验和巨额的预算。直到我无意间翻到了这本书,感觉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本书并没有上来就教你如何调配色彩、如何选择材质,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让我理解了设计思维的形成。它强调了“提案”的重要性,我这才明白,原来一个好的设计,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居住者需求、空间功能以及预算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书里举了许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来解决小户型的收纳难题,如何用灯光营造不同的氛围,甚至是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的需求来划分功能区。这些内容让我觉得,室内设计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风格”的部分,我一直觉得风格是设计师个人的喜好,但书里却让我意识到,风格应该是服务于居住者的,是居住者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外化。它教会我如何去分析自己喜欢的风格,而不是盲目跟风。这种从“为什么”到“怎么样”的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觉得豁然开朗。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觉得能学到一点点皮毛就不错了。没想到,这本书却让我对“家”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装修指南,而是一堂关于如何“生活”的课。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空间应该如何被设计。书中关于“动线规划”的部分,让我明白,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极大地提升生活的效率和舒适度。比如,厨房到餐厅的动线如何流畅,客厅到阳台的动线如何便捷,这些细节的考量,直接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我尤其欣赏书里对于“光影”的运用技巧的讲解,它让我了解到,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巧妙结合,能够为空间带来生命力,让原本单调的空间变得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刻板的“好看”标准,而是教会我如何去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生活空间。它让我意识到,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学,更是关于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评分我一直以为室内设计是件很“大”的事,需要专业的图纸、复杂的计算,还有昂贵的工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发现其实设计可以很“小”,也可以很“亲民”。它让我明白,好的设计,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技法,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洞察。书里关于“色彩搭配”和“软装陈设”的内容,是我最先关注的部分。我一直觉得颜色是个很难把握的东西,容易显得杂乱或者压抑。但是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清晰的讲解,让我懂得了色彩的情感联结,以及如何通过冷暖色调、对比色、邻近色等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它还教我如何通过灯光来烘托气氛,如何通过绿植来增加生机,如何通过挂画、抱枕等软装饰品来展现个性。这些内容让我感觉,即使预算有限,也能通过巧妙的搭配,让自己的家变得温馨而有品味。书里还强调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让我意识到,设计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习惯。
评分作为一个对家居布置充满热情,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手把手”教我如何动手实践的书。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了“实作”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材料选择与应用”的部分印象深刻。它并没有简单罗列各种材料的名称和价格,而是详细讲解了不同材料的特性、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为什么厨房地面要选择防滑耐磨的瓷砖,为什么卧室墙面适合用乳胶漆而不是壁纸,这些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还教我如何去测量、计算材料用量,如何去预估施工成本,这些都是在实际装修过程中能够直接用到的技能。书里还包含了一些简单的DIY案例,虽然我还没尝试,但光是看着那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就让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它打破了我之前认为装修是“只有装修公司才能做”的迷思,让我觉得,即使是自己动手,也能为自己的家增添一些独特的设计感。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设计”这个词总有一种神秘感,总觉得那是一些专业人士才能玩转的把戏,普通人根本沾不上边。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这种刻板印象。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一步步地引导我走进设计的世界。尤其是关于“设计流程”的拆解,让我看到了原来一个“好看”的空间背后,是有逻辑、有步骤的。从最初的“需求分析”,到“概念构思”,再到“方案细化”,每一个环节都讲得非常具体。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空间功能分析”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房间不仅仅是摆放家具的容器,更应该满足使用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各种需求。比如,如何让客厅既能满足家庭聚会的热闹,又能成为一个人安静阅读的角落?如何让卧室既是舒适的休息空间,又能兼顾衣物收纳和梳妆打扮的功能?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非常有条理的解答。它让我明白,优秀的设计,其实是对生活细节的极致关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了变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些空间更好地服务于我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