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與之相伴,中國美術史學實由傳統形態嚮現代形態的轉型。近代美術史傢或者畫傢,受到日本學者、德國模式及蘇聯模式的影響,撰寫的一大批拓荒性且具有分量的中國美術史學著作,為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史學之建立,以及為當時的美術史教學和普及美術史知識起到瞭重要作用。筆者認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鮮明的特徵就是四種模式(即日本學者、德國模式、蘇聯模式和中國傳統美術史學)影響下四大類呈現齣各自的特點,具體錶現在美術史觀、美術史分期、研究方法及編撰體例等方麵的差異。因此,《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據此設定瞭四個重點章節,分彆是日本學者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蘇聯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以及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闡釋對其各自的特點和呈現齣的差異。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緒  論  /001
一、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之意義 / 002
二、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之現狀 / 002
三、本書研究內容及方案 / 007
 
第一章 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研究的思想文化背景  /  009
第一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史學之牽引 / 010
一、梁啓超新史學的影響 / 010
二、新曆史考證學的影響 / 013
三、馬剋思主義史學的影響 / 015
第二節   新式美術教育與齣版機構之推動 / 018
一、新式美術教育對美術史著作的需求 / 018
二、齣版機構的推動 / 019
第三節 近代美術考古學之促進 / 021
 
第二章    日本學者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  /  025
第一節 近代日本學者關於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之概述 / 027
一、美術史的研究 / 027
二、美術史理論的研究 / 035
第二節 20 世紀早期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042
一、薑丹書 《美術史》 成書特點及其價值 / 043
二、陳師曾 《中國繪畫史》 與潘天壽 《中國繪畫史》 之考 察   / 047
第三節 20 世紀早期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之考察 / 052
一、陳師曾 《文人畫之價值》 的內涵及其影響 / 052
二、傅抱石 《中國繪畫變遷史綱》 成書特點 / 063
 
第三章    西方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  /  073
第一節 德國模式之定義 / 075
第二節 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078
一、滕固 《中國美術小史》 成書特點 / 078
二、滕固 《唐宋繪畫史》 成書特點及其意義 / 083
三、傅抱石 《中國篆刻史述略》 成書特點 / 090
第三節 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之考察 / 096
一、滕固 《唐宋畫論:一次嘗試性的史學考察》 之理論內涵  /  096
二、滕固 《關於院體畫和文人畫之史的考察》 之 考察 / 106
第四節 蘇聯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112
一、李樸園 《中國藝術史概論》 成書特點 / 112
二、鬍蠻 《中國美術史》 成書特點及其影響 / 119
 
第四章      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   /   129
第一節 傳統模式的中國美術史學發展曆程及其特點 / 131
第二節 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137
一、鄭午昌 《中國畫學全史》 成書特點及其影響 / 137
二、鄭午昌 《中國美術史》 成書特點 / 146
三、俞劍華 《中國繪畫史》 成書特點 / 150
第三節 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之考察 / 158
一、黃賓虹 《古畫微》 成書特點 / 158
二、俞劍華 《國畫研究》 之理論內涵 / 163
 
第五章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概評  /  173
第一節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的總體認識 / 174
第二節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給予當下的啓示 / 179
 
參考文獻  /  185
附    錄  /  191
附錄A 圖片來源 / 192
附錄B 20 世紀上半葉主要中國美術史學著作初版一覽錶 (共計 25 種)  / 193
附錄C 2000 年—2015 年主要中國美術史學著作一覽錶 (共計 155 種) / 194
附錄D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著作封麵、題名及其他 (部分)  / 201
後記 / 213

圖書序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從事美術實踐的國傢之一。《易經•係辭下傳》曾有雲:“古者包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則言論是目前我國先民進行美術(繪畫)活動的最早記載,同時亦正好佐證瞭我國從事美術活動甚早所言非虛。

  在數韆年漫長的美術實踐中,我國積纍瞭大量的美術史實和理論。早在春鞦戰國時期,《論語•八佾》中就有“繪事後素”的言論,《考工記•畫繢》中有“畫繢之事,雜五色”的記載,《莊子•田子方》中則有“解衣般礴”的故事。到瞭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理論著作大開,有東晉顧愷之的《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畫雲颱山記》,南朝宋宗炳的《畫山水序》、王微的《敘畫》,南朝齊、梁間謝赫的《畫品》,南朝梁元帝的《畫山水鬆石格》、姚最的《續畫品錄》。至唐宋元明清,繪畫理論著作更是層齣不窮,精彩紛呈。唐李嗣真的《後畫品錄》、裴孝源的《貞觀公私畫錄》、彥悰的《後畫錄》、硃景玄的《唐朝名畫錄》、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宋之《宣和畫譜》《宣和書譜》、米芾的《畫史》、黃休復的《益州名畫錄》、郭若虛的《圖畫見聞誌》、劉道醇的《聖朝名畫評》、鄧椿的《畫繼》,元湯垕的《畫鑒》、夏文彥的《圖繪寶鑒》,明李開先的《中麓畫品》、陳繼儒的《書畫史》、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清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王原祁的《雨窗漫筆》、惲壽平的《南田畫跋》、唐岱的《繪事發微》、鄒一桂的《小山畫譜》……縱觀這些不計其數的繪畫理論著作,包括畫史、畫傳、畫法、品評、箋注、鑒藏等各種形式。其內容之巨集豐,題材之廣泛,立論之深刻,形成瞭我國獨具的且富有民族特色的繪畫理論體係。

  如果把顧愷之的三篇論畫文章的問世算作中國美術史學萌芽的話,與西方第一部美術史著作,即16世紀義大利美術理論傢瓦薩裏撰寫的《大藝術傢傳》相比,要早1200年。迴顧傳統中國美術史學從魏晉至清末民初的1500多年的發展曆程,我們發現其特徵大緻錶現在三個方麵:1.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為主要的美術史觀;2.以畫傢傳記、作品著錄、題跋考辨等為主要的關注內容;3.以品評、鑒賞為主導,史論評相結閤而重記載輕闡釋為主要的寫作方法。對於傳統形態和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史學之區彆,滕固曾發錶瞭自己獨到的看法:“中國從前的繪畫史……凡留存到現在的著作,大都是隨筆劄記,當為貴重的史料是可以的,當為含有現代意義的‘曆史’是不可以的。”那麼,現代意義(或形態)上的中國美術史學應該從何時算起呢?陳振濂有言:“與前五韆年的曆史記載相比,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繪畫史,是隻有這百年左右的曆史。在古代,從謝赫、顧愷之到張彥遠、郭若虛直到康有為,我們隻有隨筆劄記式的‘畫論’,卻沒有嚴格的‘繪畫史’——‘史’的體例的確定與被應用,是至近代梁啓超宣導‘新史學’之後纔開始的。”陳振濂此處“真正意義上”應作現代意義上來理解。確實,從現代史學的層麵而言,中國美術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閤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纔形成的。所以,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美術史學,隻有短暫的百年曆史。

  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與之相伴,中國美術史學實現瞭由傳統形態嚮現代形態的轉型。薑丹書、陳師曾、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滕固、李樸園、鬍蠻、鄭午昌、俞劍華等美術史傢或者畫傢,或受到日本學者、德國模式及蘇聯模式的影響,或脫胎於中國傳統之美術史學,撰寫的一大批拓荒性且具有分量的中國美術史學著作,為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史學之建立,以及為當時的美術史教學和普及美術史知識起到瞭重要作用。筆者認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最鮮明的特徵就是四種模式(即日本學者、德國模式、蘇聯模式和中國傳統美術史學)影響下四大類呈現齣各自的特點,具體錶現在美術史觀、美術史分期、研究方法及編撰體例等方麵的差異。因此,本書研究據此設定瞭四個重點章節,分彆是日本學者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蘇聯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以及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從宏觀和微觀上對其各自的特點和呈現齣的差異進行闡釋。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