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世界的孩子系列1-4(共四册):一起认识网路社会与数位时代的关键议题

数位世界的孩子系列1-4(共四册):一起认识网路社会与数位时代的关键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en Hubbard
图书标签:
  • 数位素养
  • 网络安全
  • 儿童教育
  • 亲子共读
  • 媒体识读
  • 信息科技
  • 数字时代
  • 网络伦理
  • 青少年成长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比学会程式设计更重要的事!
献给孩子的第一套数位素养桥梁书
内容扣合108中小学科技领域课纲

  身为数位世界的原住民,
  没有人能置身于网路社会之外,
  除了熟习数位产品的使用技巧,
  更要了解网路社会的风险和规范!
  一起从只凭直觉闯荡网路丛林的「数位原住民」,
  升级为熟习网路生存法则与权利义务的「数位公民」!


  2岁滑手机、3岁玩平板、6岁学coding、10岁写程式……放眼望去,我们身边的孩子,几乎个个娴熟于数位产品的使用,挂在网路上的时间,也比所有大人想像中长得多。身为数位时代的原住民,拥有纯熟的数位产品操控能力;然而,他们不见得认识并理解数位世界的生存法则,往往只会以肉身直接闯盪危机四伏的数位丛林,无意中伤害他人或自身权益也无自觉。

  孩子们不知道……
  ★ 网路言论自由的尺度
  ★ 网路匿名性不是身分隐形的护身符
  ★ 网路消息必须查证,不能尽信
  ★ 传播假消息、发表言论攻击或霸凌他人,都会触法
  ★ 网站上的文章、照片不能任意引用
  ★ 在社群媒体不宜过度透露个人或他人隐私
  ★ 在网路上被搭讪、被谩骂、收到奇怪的东西时,需要一套防身术
  ★ 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健康
  ★ 网路成瘾也是一种身心疾病

  还有好多好多孩子不知道,连大人也不太清楚的事……

  一套四册的【数位世界的孩子】,探讨「网路人权、网路安全、网路健康、社群媒体」四大主题,带领孩子认识身处网路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与权利义务。每一册皆运用深入浅出的情境设问,并以孩子们最熟悉的游戏世界人物带入主题及提供解方,营造「不上机也能融入数位世界」的绝佳氛围。每本书末贴心设计学习单,以各种有趣的问题帮助孩子复习并统合书中内容;套书加赠导读折页,邀请科技界与教育界意见领袖,带领老师、家长与孩子,该怎么一起运用这套坊间独一无二的数位素养桥梁书。

  ● 全系列共四册:
  《数位世界的孩子1:为什么我要认识网路人权?》

  网路人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每个人都应该有使用网路、搜寻各种讯息与发布个人意见的权利。但就如同真实世界一样,网路上的言论自由亦有限制,不能肆意攻击、侵犯或揭露他人隐私,一起来认识身为数位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吧!

  《数位世界的孩子2:为什么我要重视网路安全?》
  你知道上网及使用数位装置时,很容易透露过多隐私吗?你知道网路上暗藏许多陷阱,正在伺机而动,盗取你的个资吗?本书会带领你探讨网路安全的重要性,也会告诉你遇上麻烦时该怎么做。一起来学习最实用的数位防身术!

  《数位世界的孩子3:为什么我要注意网路健康?》
  你知道上网及使用数位装置太久会影响健康吗?除了近视会加深、肩颈会痠痛、手肘会受伤,还可能渐渐不能分辨真实与虚拟世界,身陷「网路成瘾」而无法自拔!本书将教你如何避免被数位装置控制的妙方,远离上网过久带来的身心症状!

  《数位世界的孩子4:为什么我要善用社群媒体?》
  社群媒体是网路上的「小型社区」,人们可以快速找到同好、凝聚共识,分享各式各样有趣的讯息。但这里同时也是散布假消息和伪新闻的温床,一同来学习怎么驾驭社群媒体、过泸资讯并判断众说纷耘的消息真伪吧!

  ● 本书关键字:资讯素养、数位素养、数位原住民、数位公民、资讯教育、资讯科技、社群网站、社群媒体、网路安全、网路健康、网路霸凌、网路成瘾、网路犯罪
  ● 5-8岁亲子共读,9-12岁自己阅读
  ● 学习领域分类:资讯科技

  *无注音

本书特色

  ● 本系列四大特色

  ★ 奠定数位素养基础:四大主题涵盖每日数位生活所需
  ★ 无缝接轨学校课程:内容扣合108科技领域课纲,并附趣味学习单
  ★ 不上机的数位情境:运用游戏动画人物风格,阅读学习无负担
  ★ 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针对常见网路关键议题,提供应变教战手则

好评推荐

  如何教养孩子们能在数位世界中获取成长的养分,同时能避开网路上潜在的危险,相信这是所有的家长与老师们关心的议题。别再担心了,「数位世界中的孩子」这套书中,把几乎您所能想到的数位素养,都用易读易懂的漫画及文字来呈现各种问题情境、告诉您的孩子该具备什么知识技能,最棒的是还提供了步骤式的解决对策。有了这套书并加上您的协助,相信您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懂得照顾好自己和他人,并努力让世界更美好的「数位公民」。――教育噗浪客、教学部落格「叽哩哌啦ACE」主笔、国小资讯老师 江明勋
 
好的,以下是针对“數位世界的孩子系列1-4(共四冊):一起認識網路社會與數位時代的關鍵議題”之外的图书简介。 --- 《跨越藩籬:全球化時代下的文化衝突與融合》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寫虛構作者名,如:李明哲]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寫虛構出版社名,如:時代書苑] 出版日期: [此处留空,或填寫虛構日期,如:2023年10月] --- 書籍簡介 在二十一世紀的浪潮中,全球化不僅是經濟上的互通有無,更是文化、思想與生活方式的劇烈碰撞與交織。本書《跨越藩籬:全球化時代下的文化衝突與融合》,深入剖析了自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地在文化層面所經歷的深刻變革與張力。這是一本探討現代社會如何處理異質文化關係、如何在全球化進程中維護本土身份,同時又積極擁抱跨文化交流的綜合性論著。 本書結構清晰,分為五大部分,層層遞進,從理論框架的建立,到具體案例的分析,再到未來趨勢的展望,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且細緻的觀察視角。 第一部分:全球化下的文化地景重塑 全球化並非單一方向的文化輸出,而是一個複雜的「去地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與「再地域化」(reterritorialization)的過程。本部分首先回顧了自啟蒙運動以來,民族國家如何構建其文化主體性,以及全球化如何挑戰了這些既有的邊界。我們探討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點,並引入了葛蘭西的「霸權」概念,來理解強勢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潛移默化影響。 然而,本書強調,文化流動並非單向灌輸。我們詳細分析了「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與「文化挪用與再創造」(cultural hybridization)之間的區別。通過對後殖民主義理論的梳理,我們揭示了被動接受者如何運用自身的文化資源,對外來元素進行在地化的轉譯與再詮釋,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化形式。例如,速食文化在全球的演變,並非單純的「美式化」,而是與各地飲食習慣和社會結構深度結合的結果。 第二部分:衝突的根源:身份認同與價值體系的對撞 文化衝突往往源於對「我是誰」的根本性焦慮。在全球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傳統的社會結構和價值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本部分聚焦於身份認同的重塑與對抗。 我們深入探討了「普世主義」與「特殊主義」之間的張力。當自由市場、個人主義等被視為全球通行的價值時,那些植根於集體主義、宗教傳統或特定歷史敘事的社會,自然產生抵觸。本書通過分析多個國家的案例,如東亞社會對儒家倫理的堅持、伊斯蘭世界對世俗化浪潮的反思等,闡明了身份焦慮如何轉化為政治和社會的排外情緒。 此外,語言在文化衝突中的核心作用也被詳細論述。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更是思想的載體與集體的記憶庫。當主導性語言在科技、商業領域佔據優勢時,弱勢語言的存續危機便成為文化多樣性面臨的嚴峻考驗。 第三部分:媒介與文化的張力:全球傳播的雙刃劍 在數位時代,信息傳播的效率被空前放大,這使得文化交流的場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本部分專注於媒體和通訊技術在文化衝突與融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分析了主流國際媒體(如好萊塢電影、國際新聞機構)如何建構特定地區的形象,這種「他者化」的過程如何加劇了刻板印象和誤解。隨後,我們將目光轉向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一方面提供了邊緣群體發聲的平台,促進了「微文化」(micro-cultures)的形成和連結;另一方面,它也成為極端思想快速傳播的溫床,加劇了「同溫層效應」(echo chambers),使文化群體之間的理解鴻溝難以彌合。 書中還特別探討了社交媒體時代下,文化符號的快速消費與失根現象。當一個深刻的文化符號被簡化為一個流行的表情符號或迷因(meme)時,其原有的複雜意義往往被稀釋,這也是一種微妙的文化流失。 第四部分:融合的實踐:跨文化交流的場域分析 衝突雖激烈,但融合與共存的實踐從未停止。本部分側重於對實際發生文化交匯的場域進行細緻的田野觀察與分析。 城市空間的融合: 全球化都市成為文化實驗室。我們考察了唐人街、韓國城、印度社區等跨國移民聚落如何成為文化保存與創新的節點。這些地方不僅是傳統的複製品,更是新混合文化的誕生地。從飲食(融合菜系,如韓墨融合)到藝術形式(如街頭塗鴉與傳統繪畫的結合),都展現了活生生的文化張力與和解。 教育與國際交流: 國際學生流動、跨國學術合作,是促進年輕一代理解差異的關鍵途徑。本書探討了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設計更具包容性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cultural sensitivity)和「情境判斷力」。 流行文化的再創造: 流行音樂、時尚和影視作品是文化融合最活躍的前沿。從K-Pop席捲全球的現象中,我們不僅看到韓國文化元素的輸出,更看到其對西方流行文化結構的吸納與重組,形成了一種具有全球吸引力的「韓流」風格。這證明了文化影響力不再是單純的「強國向弱國」,而是一種動態的相互學習。 第五部分:未來的界線:走向共存的倫理與治理 展望未來,文化差異並不會消失,如何管理這些差異,是構建和平共存社會的關鍵。本書的結尾部分提出了一套關於文化治理的倫理框架。 我們主張,面對文化衝突,應從「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單純包容,轉向更積極的「跨文化主義」(Interculturalism)。跨文化主義強調的不僅是共存,更是積極的對話和相互理解的努力。 書中探討了國際法與國家主權在文化保護上的邊界。如何平衡國家對本土文化的保護權與國際社會對人權、言論自由的普世追求,是一個持續的難題。最終,本書呼籲建立一種「謙卑的全球倫理」——認識到任何單一文化視角都有其局限性,學會傾聽「他者」的聲音,將文化多樣性視為人類社會的寶貴資產而非潛在的威脅。 --- 本書適合對象: 國際關係學者、社會學研究生、文化研究愛好者、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者、關心世界文化走向的普通讀者。 核心價值: 本書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嚴謹的分析工具,幫助讀者理解當代社會中文化衝突的複雜性,並思考如何以更成熟、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參與到全球文化融合的進程中。它鼓勵讀者跳脫出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認識到文化之間的張力正是社會進步和創新的動力來源。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班赫柏德Ben Hubbard


  在九○年代的一份报纸上开始了写作生涯,採访过家乡纽西兰威灵顿的乐队、演员和艺术家。后来加入了快节奏的日报新闻界,之后又打包家当并搬到英国。搬去英国后,尝试了许多职业:杂志编辑、书籍编辑,最后则是当了作者。撰写的主题不拘,除了此套书的数位世界,还写过太空探索、中世纪城堡、流行音乐、橄榄球技巧等主题。

绘者简介

迪亚哥瓦斯柏格Diego Vaisberg


  为DGPH艺术总监,工作内容为设计兼插画,同时也在儿童配饰品牌Ink-co的产品和设计部门工作。自2014年起在巴勒摩大学(University of Palermo)的编辑设计暨插画学系(Editorial design and Illustration)担任教授。

译者简介

洪翠薇


  曾担任近十四年的出版社编辑,现为自由译者兼编辑,编译的作品包括童书、英语学习类与人文类书籍。热爱语言与文学,深信翻译能为台湾的大小读者打开视野,接触更多精彩的着作。
 

图书目录

《数位世界的孩子1:为什么我要认识网路人权?》
什么是「数位公民」
了解你的权利
使用工具的规定
防堵有害的资讯入侵
言论自由
保护别人也保护自己
关于隐私的注意事项
数位法规
原创的网路作品
非法下载
全民网路
帮助大家参与网路世界
数位知识小测验
词汇表和延伸资讯
索引

《数位世界的孩子2:为什么我要重视网路安全?》
什么是「数位公民」
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
可靠的帮手
保护个人资料
设定密码
网路恶霸与网路流氓
具私密性的社群网站
网路上的陌生人
遇上麻烦怎么办?
数位罪犯
弹出式视窗和网站陷阱
病毒与恶意软体
数位知识小测验
词汇表和延伸资讯
索引

《数位世界的孩子3:为什么我要注意网路健康?》
什么是「数位公民」
你的数位身心健康
做好准备,预防疼痛
伸展与避免肌肉受伤
数位生活也要运动
应用程式的逆袭
限制上网时间
网路成瘾
社群网站与自我形象
避开广告
男生和女生的形象
数位排毒
词汇表和延伸资讯
索引

《数位世界的孩子4:为什么我要善用社群媒体?》
什么是「数位公民」
与人交际
我的网络
游戏群组
找到同好的社团网站
网路礼仪
友善待人,不怀恶意
网路新闻
小心假新闻
我的「个人品牌」
在网路上凝聚力量
让世界变得更小
数位知识小测验
词汇表和延伸资讯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培养数位素养,迎向网路新世界

施振荣(宏碁集团共同创办人暨宏碁基金会董事长)、黄少华(宏碁集团共同创办人暨宏碁公司前董事长)


  电脑是在1945年发明出来,一路由大电脑、超级电脑、迷你电脑、微型电脑再发展至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如今万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的时代更已来临,各种连网装置无所不在。

  同时另一波通讯网路的科技发展迅速,1960年代美国军方开始投入相关研究,到1980年代网际网路(Internet)正式诞生,2000年智慧移动网路开始发展,从2G、3G、4G一路推展,如今即将进入5G时代,结合各种通讯与联网装置,彻底改变了资讯流通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对人类生活方式带来重大的影响。

  新科技的发展虽然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透过网路蒐寻资讯更为方便容易,时空都不受限,但在资讯爆炸下,也造成资讯泛滥的问题,各种流传在网路上的资讯不知是正确或错误,甚至有时也很难判断讯息的真假。

  从数位原住民到数位公民

  现在的孩子是不折不扣「数位原住民」──从出生后就已生活在网路世界中。在过去的时代,孩子是从小学、国中、高中的公民课中一步步了解自己面对社会的权利与义务,有很长的时间来准备面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但现在处于数位时代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手机、平板电脑,下载APP、玩Game,可说是在网路世界中长大的,也更早就接触社会。

  一旦进入网路世界,这些「数位原住民」在享受资讯与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在网路世界中常见的隐私外洩、智慧财产权受损,以及网路霸凌、网路犯罪等问题之下,需要所有的大人帮助他们一起提早警觉、严肃面对。为了要降低网路世界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关键就是必须带领孩子及早奠定相关的数位素养,让他们同时拥有因应数位时代挑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当我们的下一代都能从「数位原住民」顺利升级为「数位公民」,未来才能建立一个共存共荣且互利的网路世界。

  内化成自己的数位素养

  宏碁有幸在四十年前就参与推广PC(微处理机/微电脑/个人电脑)的各种应用,同时开发中文电脑,在推动中文电脑化与电脑中文化方面做出贡献,让台湾在PC应用上不落伍,更成为全世界的PC生产王国,对全世界的PC普及化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网路世界的快速发展,宏碁也希望对华人在网路世界数位素养的养成做出贡献,这次很高与得知亲子天下即将出版坊间第一套以「数位素养」为主题的童书,这份初衷与宏碁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也感到责无旁贷,更唿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来承担起这个责任。

  【数位世界的孩子】这套书,以绘本的方式带领孩子一同认识「网路人权、网路安全、网路健康、社群媒体」等影响网路社会的四大主题,深入浅出的介绍数位公民的权责与各个面向的数位素养、并提醒孩子学习保护别人也保护自己,并重视网路世界中的言论自由、隐私权、智财权等重要议题。书中内容既生活化也十分重要,非常推荐给老师、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并在实际生活中慢慢体验,进而内化成为自己的数位素养。

  诚挚推荐这套书给您,让我们一起让数位世界的未来变得更美好吧!

推荐序二

不容忽视的资讯素养

洪旭亮(「教育噗浪客」共同创办人)


  台湾究竟是何时有资讯教育这回事我不太清楚,不过在我从事教育的三十年中倒是经历了台湾的资讯教育发展。这要从我在师培教育体系中谈起,三十余年前的电脑教室对学生而言是个圣地,搞得像医院的无尘室,每台电脑都被防尘罩套得牢牢的,打个喷嚏都得接受白眼;学的是艰难的电脑语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依样画葫芦倒也像样。从那时起我便对「学电脑」这件事产生极大的兴趣,虽然不知道它对我的教学有什么帮助。毕业后进入职场,在那个考卷依然要刻钢板刷油墨的年代,一纸「电脑辅助教学(CAI)」的研习公文,让我一头栽进「学电脑」这个无底深渊,之后从资讯融入教学、班班有电脑、校校有电脑教室,再到九年一贯课纲将「资讯」变成重大议题,然后是今年(108年)即将实施的108课纲,正式将「资讯科技」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运算思维、程式设计因为前美国总统欧巴马的谈话,变成了教育界最夯的新议题。

  「资讯科技」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中,而且无所不在。但是,过去我们往往只让老师知道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资讯科技」的技能,至于孩子们学了该有的资讯技能后需要什么样的背景常识,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注意。

  没错,我要说的就是学习「资讯技能」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资讯素养」这件事了。

  资讯素养比技能更重要

  随着网际网路速度的提升,各类网路媒体的多元与壮大,过去许多我们不曾考虑或讨论的伦理道德、资讯安全、着作权、隐私权等议题,因网路的存在而衍生,学校教育除了教导孩子们适应网路社会的变迁及解决问题的「资讯技术」之外,更应把网路上该有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这些该有的「资讯素养」常识授与孩子,让这群资讯社会的原住民在虚拟的网路世界中,懂得尊重他人,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而【数位世界的孩子】这套知识绘本,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可以是学校老师的上课教材,也可以是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的好书,值得一看。

  以即将上路的108课纲最重视的素养导向教学而言,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将会更容易让孩子们体会与培养生活中该有的能力。【数位世界的孩子】提供非常多生活中的情境,是培养孩子「资讯素养与伦理」非常好的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常感叹,许多书中提到的举例,就算是一般的成人也经常忽略,像是「如何正确的设定网路帐号,密码才不容易被破解」,就是一个经常发生、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身为「资讯移民」的老师或家长,为了陪伴孩子能愉快且不受伤害的遨游在网路的世界,确实应该好好了解一下这个议题。相信这套知识绘本会是您极佳的选择,就让此套书帮助您与孩子一同建立数位世界中的基本素养吧!

推荐序三

不容忽视的资讯素养

谢宗翔(南投县埔里国中资讯教师,「偷插电的资讯科学」、「什么啦!这也是资讯科学」作者)


  好的,一开始就要先来个老哏:「现在已经是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了啊!」咳咳,KK老师回想起自己还小的时候,当时接触电脑的孩子算是少数人才有点机会,因为无论是设备或是网路,都需要家里有一定的财力才能够支撑得起这种高级娱乐……咳,高级学习辅助装置啊。但是也才不过短短的二、三十年,KK老师恰好经历了这个资讯大转变的时代,看着电脑与网路逐渐变成家家必备的东西,到现在更是人人手上都可以拿着一部功能强大的手机,而且它几乎可以替我们完成以前在电脑上面才能做到的事情。

  这种深具时代感的心灵冲击,在担任电脑老师的我眼中,感受更是特别的强烈啊!记得以前的学生踏进电脑教室,眼中充满了热情与好奇,能够亲手摸到电脑然后还能连上网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就算只有短短的操作时间,也能让他们大唿满足,然后期待下礼拜电脑课的来临。(或者是期待看到电脑老师)不过呢,最近的这些孩子接触3C产品的时间提早了不少,在小学时期也许早就深深地体会过那个数位世界的美好,对于纯粹的「操控」早已不见得是个问题,更不用说正经用途的「上网搜寻资料」(当然有时候找的东西不见得一定会很正经就是了),更是他们拥有的基本技能。在娱乐用途上,「玩网路游戏」以及「在网路上交朋友」,对他们来说更是已经毫不陌生。绝大部份的小孩在进入国中前已经至少都拥有一个网路身份。

  好了,身为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接下来会担心的事情也就跟着这个现象应运而生啦。我发现到孩子们在学习使用电脑的历程中,部份的观念不见得是由老师或家长亲自建立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同侪之间的交流。这样根据个人经验及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一些「怪怪的」习惯与想法。举个常见的例子,孩子在网路游戏中可能时常看到在聊天频道中,每天不间断的吵架与冲突,看久了之后他们会以为这种「沟通」的模式是正常的。所以只要在游戏中遇到不顺利或是与别人一言不和的状况,骂起人来就会比平常更不加修饰,就算是脏话甚至是人身攻击,也都不会认为这样有什么奇怪的。虽然我们知道有些人躲在电脑萤幕后面可能会出现跟平时不一样的人格表现,但亲眼见过孩子们在网路上跟人家吵架的内容,还是会让我大吃一惊呢!

  在开始接触电脑前更需要知道的事

  资讯的安全、网路成瘾、智慧财产权的观念……一直到怎么让自己不会因为玩太久的电脑而腰痠背痛,因为资讯科技的发达而连带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必须花时间烦恼的事也就跟着更多了。KK老师不禁在想,如果这些孩子们在一开始接触电脑的时候,除了希望学校的老师能够帮我们教导他们正确的认知之外,是不是还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我们总是会希望能拥有一些资源的帮助,不然光是靠大人苦口婆心的碎碎念,真的会有效果吗?(想也知道很难)

  于是,当我读到这套【数位中的孩子】,让我心中的期盼有了一个答案。它是一套适合让小学生阅读的好书,它完整地把我们会在资讯时代可能会遇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情境,利用现在孩子最喜欢的「我是创世神(Minecraft)」图画形象做为主要的视觉导引。而在书里每一个被提到的议题,文字的量并不多,不会因此让害怕阅读的孩子们却步。它非常适合老师或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共读,每翻开一个章节,都是一件可以好好讨论的话题。如果师长们愿意带着孩子们一同参与这套书的阅读与理解,我想,这会是比起直接让他们操作电脑,更为适合他们建构出正确与资讯世界相处方式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这里KK老师很慎重地将它推荐给大家!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试图寻找一些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大数据”这个概念的书籍,因为我深知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套《数位世界的孩子》系列,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大数据的阐释,并没有陷入技术细节的泥沼,而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智能推荐、个性化广告等,让孩子感受到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书中并没有将大数据描绘成一个冰冷、无情的机器,而是强调了它背后所蕴含的“洞察力”和“可能性”,同时也警示了滥用大数据可能带来的“数字陷阱”。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算法偏见”的问题,让孩子初步了解,即使是看似公平的算法,也可能因为数据的偏差而产生不公平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让他们不至于全盘接受技术带来的结论。而且,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现状的分析,而是鼓励孩子去思考,作为未来的创造者,他们能够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这种前瞻性的引导,让我觉得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于一个简单的科普读物。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甚至思维方式的深刻重塑。书中对“虚拟社区”的探讨,让我开始思考,在线上的交流和互动,如何影响着孩子现实中的社交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并没有简单地将虚拟世界视为现实世界的替代品,而是强调了如何在这种新的社交环境中,保持真实、建立信任、以及承担责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数字身份”的部分,它引导孩子去思考,我们在网络上展现的形象,与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平衡两者。这对于正在形成自我认知阶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书中还鼓励孩子去探索数字世界中的“创造力”,比如如何利用各种数字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编程设计等,这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和创造的乐趣,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被动的消费者。

评分

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看法。我曾经认为,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但《数位世界的孩子》系列,让我看到,拥抱数字时代,并以一种负责任、有意识的方式去引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书中关于“网络安全”的内容,并非是枯燥的技术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孩子明白,怎样的行为是危险的,又该如何保护自己。我曾经担心孩子会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但书中关于“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让我找到了答案。它教会孩子如何质疑,如何交叉验证,如何不轻易相信。而且,书中对“数字鸿沟”的讨论,也让我开始反思,如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关注那些可能被边缘化的群体,让数字时代真正惠及每一个人。这种对社会公平的关注,让这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第一次接触这套书,我还在为孩子整天抱着电子产品而焦虑,但阅读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似乎有些过度了,也有些过于简单化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用”电脑或手机,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和孩子一起去理解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数字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对我们社会、生活,甚至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第一册中,它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网络社会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虚拟身份、信息传播的特性、以及数字鸿沟等,描绘得生动形象,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网络谣言”的例子,非常贴切地说明了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和不受控制的特点,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也促使我与孩子讨论如何才能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这种互动式的引导,远比我生硬地告诉他“不要相信网上说的”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网络的负面影响,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去认识到网络的正面价值,比如它能够连接世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激发创意等等。这种平衡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非常用心,也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评分

我一直以为,关于“数字时代”的讨论,会是成年人之间的事情,没想到这套书竟然能如此巧妙地将复杂的议题,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视角呈现出来。特别是关于“网络成瘾”和“数字排毒”的部分,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游戏的乐趣,而是引导孩子去认识到,过度沉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作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的对比,它鼓励孩子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不要忽视面对面的交流和情感的建立。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是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平衡点,成为一个既能享受数字生活,又能保持真实连接的人。而且,书中还鼓励孩子去思考,“数字痕迹”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痕迹来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评分

阅读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套关于“数字世界”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的教育指南。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仅仅教授孩子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适应变化、批判思考、以及与人连接的能力。书中关于“数字身份”的讨论,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虚拟世界中,如何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接,是多么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信息茧房”的剖析,它帮助孩子认识到,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全部,而需要主动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而且,书中还鼓励孩子去思考,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将如何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这种赋能式的引导,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个体。

评分

在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于“儿童读物”的刻板印象。这四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儿童读物,不如说是一本能够引导全家人一同成长的“启蒙手册”。作者并没有回避数字时代带来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议题,转化为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故事。例如,在关于“隐私保护”的那一部分,书中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将个人信息比作“数字的足迹”,让孩子明白每一次在网络上的互动,都可能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一旦被不当利用,就会带来麻烦。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小”,就不需要了解这些。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才更需要从小就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数字公民”的概念,它强调了在数字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比如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以及积极参与建设更美好的网络环境。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使用,更是关于品格的培养,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可贵。

评分

《数位世界的孩子》系列,让我对“互联网”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以前可能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工具,一个信息获取的渠道。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的“生态系统”。书中对“网络言论自由”与“信息安全”之间平衡的探讨,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权衡和思考的难题。它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去思考,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如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避免对他人的伤害。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数字伦理”的讨论,它将我们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巧妙地迁移到了网络空间,强调了尊重、诚实、以及同理心在数字互动中的重要性。这套书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需要从品德、认知、技能等多个维度入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

评分

这套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复杂”与“简单”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原本可能让成年人都感到困惑的数字时代议题,变得如此清晰易懂。特别是关于“数字足迹”和“隐私泄露”的部分,作者通过极具想象力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理解信息在网络上是如何传播和留存的。我之前一直担心孩子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即如何引导孩子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深度学习和创造。书中对于“信息过载”和“注意力碎片化”的讨论,也非常及时,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筛选信息、管理时间和专注于学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数字伦理”的探讨,它并没有将道德规范仅仅局限于现实世界,而是将这些原则延伸到了网络空间,强调了尊重、公平、以及责任感在数字互动中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有道德的“数字公民”,是教育的核心课题。

评分

阅读这套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与孩子一起,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在过去,我常常陷入对网络负面信息的担忧,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字世界更广阔、更积极的一面。它并没有回避网络欺凌、信息茧房等问题,但它更多的是从“如何应对”和“如何构建”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数字生活习惯。例如,书中关于“网络安全”的部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向孩子展示了密码的重要性、个人信息如何被泄露、以及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却是我之前一直忽略的,也是孩子非常容易忽视的。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还强调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会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理解工具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理性地评估信息、健康地参与网络互动。这套书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数字公民”,需要从品德、认知、技能等多方面入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