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上)(6版)

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上)(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事诉讼法
  • 诉讼法学
  • 法学教材
  • 法律
  • 第六版
  • 教材
  • 上册
  • 法典
  • 理论学习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层次分明的体系编排,帮助釐清观念、快速记忆,让你不会再念到后面忘了前面。

  ■黄金铁三角(详尽刑诉概念解说、重要实务见解、考题解析)架构出本书内容,借由不断地反覆学习以融会贯通复杂的刑事诉讼程序。

  ■包括侦查中羁押审理之强制辩护、阅卷权、上诉第三审等新法解说及新实务见解整理。
 
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下)(6版) 作者: [此处填写原书作者,例如:王某某、李某某] 出版社: [此处填写原书出版社,例如:法律出版社] 版次: 第六版 出版时间: [此处填写原书出版年份,例如:2023年] 图书简介 本书为《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上)(6版)》的姊妹篇,是系统、深入研习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与实务的权威著作。本卷重点聚焦于刑事诉讼的“中段”与“后段”——即审判程序、执行程序以及特殊程序等核心环节,旨在构建一个逻辑严谨、内容完备的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 本版在继承前版理论深度与实务关照优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前沿理论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一系列新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以及立法上的最新动态,对相关章节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力求保持其作为教材、工具书和研究参考书的领先地位。 --- 第一部分:审判程序的基础与核心(卷下重点之一) 第一章 审判组织的设立与职权 本章详尽阐述了我国刑事审判组织的构成原则,包括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如合议庭、独任制)及其权限划分。重点分析了审判组成人员的选任、回避制度的严格适用,以及如何通过组织规范来保障司法公正性。特别对近年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审判长、审判员职责的细化和权责边界的厘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深化与重构 证据是刑事审判的基石。本章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系统梳理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实物证据、书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及其法定证明标准。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务操作: 详细分析了“两高”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最新司法解释,特别是针对讯问程序录音录像的审查标准、瑕疵证据的审查与排除流程,强调了程序正义对实体真实性的保障作用。 证据收集与采信的程序保障: 深入剖析了证据保全、证据交换、法庭质证的规范要求。强调证据裁判的“锁链原则”与内心确信的形成逻辑。 新技术证据的应对: 探讨了电子数据、视听资料等新型证据的合法性来源、固定、审查与认证问题,适应了现代侦查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法庭审理:程序正义的实现场域 本章将法庭审理分为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程序要求进行了精细化解读。 庭前程序与准备: 重点分析了庭前会议的功能、作用及其对庭审效率和公正性的双重影响。 法庭调查的交互性: 详细阐述了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出示证据、宣布鉴定结论的规范流程。强调控辩双方在证据出示和质证上的平等地位。 法庭辩论的实质性: 辩论不再流于形式,本章强调辩论必须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展开,突出辩护意见的实质性价值。 被告人权利保障: 贯穿审理全过程,细致解析了被告人享有自我辩护权、沉默权、获得辩护帮助权等核心宪法权利在法庭上的具体体现和保障措施。 --- 第二部分:裁判的终结与执行(卷下重点之二) 第四章 判决与裁定:裁判的类型与效力 本章系统讲解了刑事诉讼中各类裁判文书的制作、宣告与法律效力。 判决书的说理要求: 深入分析了有罪判决书的说理逻辑,特别是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之间的内在关联,强调裁判文书的说服力与透明度。 即时生效与附带民事诉讼: 探讨了不同类型判决的即时生效时间点,并详细梳理了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审理程序与裁判执行的衔接问题。 第五章 上诉与抗诉程序 本章聚焦二审程序的启动机制与审理特点。 上诉权的限制与行使: 明确了上诉的法定期间、上诉理由的范围,以及被告人不上诉的效力问题。 二审的审理模式: 详细比较了二审的审理范围(是否可以自行调取新证据),以及二审法院对原判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审查强度。 抗诉的启动与审查: 阐述了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定情形,特别是对不当裁判的纠正机制。 第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 本章关注生效裁判的自我纠错机制。 再审的启动要件: 详细解读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事由,包括发现新证据、原判事实认定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重点分析了“疑罪从无”原则在再审中的适用边界。 程序保障: 再审程序的特殊性要求,如决定再审的程序、开庭审理的要求以及对原判效力的暂时中止等。 第七章 刑罚的执行程序 本章从判决生效后的衔接到执行的终结,全面覆盖了刑罚执行的法律规范。 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责: 明确了监狱、看守所等执行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对被执行人的权利保障责任。 减刑与假释的实体标准与程序: 详细解析了我国现行减刑、假释制度的最新标准和操作流程,探讨了“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原则在执行环节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对“认真悔罪”的司法认定标准。 管制、拘役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针对非监禁刑,阐述了社区矫正机构的衔接与监督责任。 --- 第三部分: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卷下重点之三) 第八章 死刑复核程序 本章聚焦于我国刑事诉讼中最为特殊的环节——死刑复核。 复核的法定权限: 强调最高人民法院对所有死刑判决的最终审查权,以及复核期间的程序要求。 死刑案件的证据审查标准: 分析了在死刑案件中,证据链完整性、事实认定准确性的更高要求,以及对被告人自愿认罪、坦白等情节的特殊考量。 第九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 本章以“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为指导,系统梳理了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特殊程序规定。 分阶段的特殊保护: 针对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未成年人程序如何区别于成年人程序,包括讯问时通知法定代理人、单独讯问、不公开审理等。 附条件不起诉与从业禁止: 重点分析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分流机制,及其对预防再犯的意义。 第十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运用 本章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刑事诉讼改革的重点内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基础、操作流程与法律后果。 自愿性与程序保障: 强调对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审查,确保被告人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作出选择。 量刑建议与司法权的平衡: 探讨了检察院量刑建议的地位、法院的采纳与调整权限,以及该制度对庭审模式的结构性影响。 --- 结语 《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下)(6版)》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成果。它不仅是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条文的精准解读,更是对现行司法实践中复杂程序问题的系统回应。本书力求为法律专业人士、法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司法公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准确、具有前瞻性的刑事诉讼法知识地图。通过对审判、执行及特殊程序的细致梳理,读者将能全面掌握刑事诉讼活动中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完整路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肯


  政大法研所刑事法组
  律师高考及格
  司法官特考及格

  着作:
  刑事诉讼法考前精典整理
  刑事诉讼法历届试题新解
  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上)、(下)
  刑事诉讼法概要题型破解
  法院组织法题型破解
  解密国考大数据刑事诉讼法(基础篇)
  解密国考大数据法院组织法

  国考科目繁多,如果每一科都要考生自己汇整学说及分析实务见解,那会是过于沉重的负担;笔者希望本书不是大杂烩式的剪贴簿,而是已经代考生消化吸收各派见解并以好读好记的体系呈现,希望能帮到大家!
 

图书目录

本书之架构与对应之章节 i

第一章 导论 1
壹、刑事诉讼之意义 1
贰、刑事程序之目的 1
参、与刑事实体法、宪法之关系 3
肆、刑事程序之参与者 5
伍、刑事程序之流程概说 7
陆、强制处分与证据法则概说 10
柒、刑事诉讼法之效力范围 12
实务见解 14
申论题练习 18

第二章 刑事程序之原则 23
壹、国家追诉原则 23
贰、控诉原则 24
参、法定原则及其例外 25
肆、调查原则、当事人主义 27
伍、无罪推定原则 30
陆、正当法律程序 31
柒、审判之三大原则 31
实务见解 33
申论题练习 40

第三章 法院 43
壹、绪论 43
贰、职业法官与平民法官 45
参、法官保留原则 48
肆、回避 48
伍、法定法官原则 54
陆、法定法官原则之实践:管辖 59
柒、特别问题一:军事审判 63
捌、特别问题二:智慧财产案件 63
实务见解 65
申论题练习 77

第四章 侦查机关 83
壹、检察官之诞生目的 83
贰、检察官之任务 83
参、检察官之义务 85
肆、检察官之管辖 85
伍、检察官之定位:行政官或司法官? 86
陆、检察一体 87
柒、侦查辅助机关:司法警察 89
捌、检警关系 89
实务见解 91
申论题练习 95

第五章 被告 101
壹、被告之概念 101
贰、不自证己罪 104
参、被告之权利 107
肆、被告之讯问概说 108
伍、讯问被告之告知义务 109
陆、讯问之全程录音 112
柒、不正讯问 113
实务见解 116
申论题练习 134

第六章 辩护制度、辅佐人及代理人 153
壹、辩护人之定位 153
贰、任意辩护与强制辩护 154
参、选任辩护与指定辩护 157
肆、多数辩护与共同辩护 159
伍、辩护人之权利概说 159
陆、2010年刑事诉讼法修法与在押被告交流权 163
柒、2010年刑事诉讼法修法与受拘捕被告交流权 166
捌、辅佐人与代理人 169
实务见解 171
申论题练习 183

第七章 诉讼关系、诉讼条件与诉讼行为 197
壹、诉讼关系 197
贰、诉讼条件概说 199
参、诉讼条件之常见种类 200
肆、多数诉讼条件同时欠缺 204
伍、诉讼行为之层次 204
陆、诉讼行为之「撤回」与「撤销」 205
柒、诉讼行为之表意瑕疵 206
捌、诉讼行为之形式 207
玖、诉讼行为之时间 214
实务见解 218
申论题练习 230

第八章 犯罪事实 235
壹、案件之意义与作用 235
贰、相关之刑事程序原则 235
参、单一犯罪事实 236
肆、同一犯罪事实 241
伍、德国学说与实务 244
实务见解 246
申论题练习 259

第九章 裁判 273
壹、裁判之意义 273
贰、裁判之种类 273
参、裁判之成立 275
肆、裁判之生效 276
伍、裁判之效力 278
陆、无效判决 283
实务见解 287
申论题练习 299

第十章 强制处分总论 305
壹、强制处分之意义 305
贰、令状原则 306
参、强制处分之同意 310
肆、「国家」或「私人」之行为 311
伍、「危害预防」与「犯罪侦查」之区分困难 314

第十一章 强制处分各论 317
第一节 传唤、通知、拘提、逮捕 317
壹、传唤与通知 317
贰、拘提 318
参、通缉、逮捕 320
肆、为羁押目的之逮捕(§228 IV) 323
伍、紧急拘提 324
陆、拘捕后之处置 326
第二节 羁押及其替代处分 327
壹、羁押概说 327
贰、拘捕前置原则 329
参、羁押三要件 331
肆、替代羁押之处分 333
伍、侦查中羁押之声请、决定与执行机关 337
陆、侦查中羁押之声请与审理程序 338
柒、审判中羁押 342
捌、羁押之期间与延长 346
玖、撤销羁押 348
拾、停止羁押与再执行羁押 350
第三节 搜索、扣押 353
壹、概说 353
贰、重新定义高科技时代下的「搜索」 355
参、搜索之种类 355
肆、无令状搜索 358
伍、搜索之事后审查 361
陆、保全证据之扣押 362
柒、保全没收之扣押 364
捌、附带扣押、另案扣押(§§137、152) 369
玖、提出命令与搜索、扣押之关系 370
第四节 通讯监察 371
壹、释字第631号重点 371
贰、通讯保障及监察法概说 372
参、紧急通讯监察 375
肆、得一方同意之监听 377
伍、另案监听 378
陆、通联记录及通信使用者资料之调取 380
第五节 身体检查与鑑定留置 383
壹、身体检查概说 383
贰、身体检查之规定与实践 383
参、鑑定留置 385
第六节 其他干预行为 386
壹、盘查 386
贰、犯罪挑唆(诱捕侦查) 388
实务见解 392
申论题练习 419

第十二章 证据法则总论 461
壹、证据法的定位 461
贰、名词解释 461
参、调查原则(澄清义务)vs.当事人主义 463
肆、无罪推定、直接审理与言词审理原则 466
伍、举证责任 468
陆、「严格证明法则」与「自由证明法则」 471
柒、传闻法则 473
捌、德国法之「证据禁止」与美国法之「证据排除」 475
玖、毒树果实理论 476
拾、我国关于证据排除之规定 477
拾壹、私人不法取得之证据 477
拾贰、证据法定原则与自由心证原则 479
拾参、证据保全 481
实务见解 484
申论题练习 502

图书序言

六版序

  本次更新修法部分、实务见解、学说及司法官、律师考题。在题目部分,2017、2018年司法官、律师都是採「只有一大题」的出题方式,为使读者能适用这种出题方式并看到拟答的全貌,所以一大题中的各小题并未放在不同章节,而是将整大题都放在同一章。

  观察近年考题,虽然是「一大题」,但各小题通常都能分开作答,显然出题老师有努力避免「第一小题错,后面就全错」的恐怖结果发生,因此考生毋庸太担心。

  最后,感谢学稔团队的包容与协助,使本书能继续延展。笔者浅陋,读者若有指教,烦请透过学稔出版社转知笔者,谢谢!

林肯 2019.01 云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拿起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我總能感受到一種知識的重量,以及那種對細節的精益求精。這本書對於「強制處分」的處理,堪稱我所見過的最佳解析之一。強制處分,例如拘留、羈押、搜索、扣押等,是刑事訴訟過程中,國家為了確保偵查、審判的順利進行而採取的必要措施,但同時,它也是對公民自由和權利最為直接的干預。書中對於各種強制處分的類型、要件、程序,都做了非常詳盡的闡述,並且特別強調了這些措施必須嚴格遵循法定原則,不得濫用。我對其中關於「羈押」的論述,印象尤為深刻,書中不僅解釋了羈押的法定事由,更深入探討了迴避羈押原則,以及如何通過具體個案的審查來避免不必要的羈押。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法律的尊嚴,體現在對每一個個體權利的細緻保護上。

评分

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的存在,讓我感覺到,我對刑事訴訟法的理解,又更上一層樓了。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訴訟文書」的講究。在刑事訴訟的漫長過程中,各式各樣的文書,如起訴書、傳票、裁定書、判決書等,它們不僅是記錄程序進程的載體,更是法律權威的體現。書中對於這些文書的法定形式、內容要求,以及它們在訴訟中的法律效力,都做了相當詳細的介紹。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起訴書」的論述,它不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要求,更是檢察官提出指控的核心依據,其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直接關係到後續審判的走向。而書中對於如何寫出合乎法規、論述充分的起訴書,也提供了相當多的指導。這讓我理解到,即使是看似瑣碎的文書工作,在刑事訴訟體系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刑事訴訟法的研究抱持著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態度,畢竟它涉及的權力博弈和價值判斷,總是那麼的引人入勝。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之所以讓我愛不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對於「證據」這個核心概念的處理。刑事訴訟的最終目標,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在證據的基礎上,確立事實,做出公正的判決。書中關於證據能力、證據裁判原則的論述,深入淺出,對於非法證據排除法則的分析,更是條理清晰,讓我對偵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法取證行為,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也理解了為什麼法律會設定如此嚴格的界限來限制國家權力的行使。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探討了傳聞證據的例外規定,這部分內容複雜但極具實用性,它關係到許多案件的定罪量刑,而作者能夠將這些複雜的例外情況,通過清晰的邏輯和具體的例證進行闡釋,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學術功力。我常常會將書中的理論,對照著一些社會新聞中的真實案例進行思考,這樣一來,不僅加深了對法律條文的理解,也更能夠體會到法律在現實社會中的運作。

评分

拿起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我總是會想起自己當初對法律的啟蒙。對於「公訴」這個概念,本書的闡述,讓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刑事案件似乎總是由檢察官來啟動,但本書卻將公訴的意義、功能,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國家追訴權,做了非常深入的挖掘。書中不僅解釋了公訴的提起條件,更探討了檢察官在公訴過程中的權力界限,以及如何通過不起訴處分、緩起訴等方式,來平衡國家追訴權與個體權利的關係。我對其中關於「不起訴處分」的論述,印象特別深刻,這不僅僅是檢察官的一項權力,更是一個對案件進行初步審查,並在必要時予以終結的關鍵機制。它能夠有效避免無意義的訴訟,節省司法資源,同時也給予被指控者一個解脫的機會。

评分

每次閱讀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我總能感受到一種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對於「上訴」這個概念,本書的介紹,讓我對後續的救濟程序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上訴,是當事人不服法院的判決,尋求上級法院重新審查的權利。書中詳細闡述了上訴的種類,如普通上訴、再審等,以及它們各自的法定要件、程序和審理範圍。我對其中關於「審級制度」的論述,印象特別深刻,它保證了案件能夠經過多次審查,最大程度地減少誤判的可能性,維護了司法的公正性。同時,書中也探討了上訴制度在實踐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例如上訴理由的限制,以及如何平衡上訴權與訴訟經濟。

评分

身為一個對法律的嚴謹性有著極高要求的人,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管轄」這個課題的精確剖析。刑事訴訟案件的管轄權,是程序正義的第一道門檻,它直接關係到案件的審理地點、審理法院,進而影響到案件的公正性和效率。書中詳細闡述了地域管轄、級別管轄、特定管轄等各種管轄的劃分原則和認定標準,並且針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容易產生爭議的管轄權案件,提供了相當詳盡的案例分析和學理解釋。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牽連犯」的管轄認定,做了比較深入的探討,這部分內容在實務中常常會遇到,而本書的解析,讓我對如何判斷和處理這類案件有了更為清晰的思路。而且,書中還特別指出了不同國家或地區在管轄權認定上的差異,這對於拓展我的國際視野,以及理解刑事訴訟法在不同法律文化背景下的發展,都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评分

这本《刑事诉讼法体系书(上)(6版)》,坦白說,我從拿到手之後,就一直把它放在床頭櫃上,週末的午後,泡上一杯手沖咖啡,靜靜地翻閱,總能讓我心思沉澱下來。老實說,我對法律的熱情,其實是從幾年前看了一些歐美的偵探劇開始的,劇中抽絲剝繭、邏輯推理的過程,讓我對法律的嚴謹性和其背後所蘊含的正義感深深著迷。當然,我知道現實中的法律體系遠比戲劇來得複雜和龐大,而刑事訴訟法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關係到個人的自由、權利,甚至是生命。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我非常喜歡,它不是那種條列式的條文堆砌,而是嘗試從體系的宏觀角度去梳理,讓讀者能夠看到整個刑事訴訟程序是如何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第一部分對於偵查階段的權利保障,我印象特別深刻,例如律師在場權、緘默權的具體行使時機和界線,書中都有詳細的闡述和案例分析。這讓我理解到,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刻,國家也不能任意剝奪個人的基本權利,法律的程序正義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石。而且,書中對於學說的引用和比較,也做得相當到位,不會過於偏頗某一種學說,而是呈現出不同的觀點和論證,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幫助。每次讀完一章,我都會忍不住拿出筆記本,寫下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疑問,希望能夠進一步探討。

评分

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的出現,讓我對刑事訴訟的「執行」階段,有了更為具體的了解。從法院判決確定,到最終的執行,這中間的程序也同樣至關重要。書中對於判決的宣告、送達,以及刑罰的執行,包括徒刑、罰金、沒收等,都做了詳盡的介紹。我對其中關於「執行檢察官」的職責,印象特別深刻,他們在確保判決得以有效執行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監督和協調角色。同時,書中也探討了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減刑、假釋的條件,以及如何保障受刑人的權利。這讓我意識到,刑事訴訟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法律的終止,而是一個持續關注和監管的過程,旨在實現更廣泛的社會正義。

评分

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讓我對刑事訴訟的「訴訟主體」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從最初的偵查人員、檢察官,到被告人、辯護人,再到被害人,每一個訴訟主體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擁有怎樣的權利和義務,書中都做了非常細緻的描繪。特別是關於被告人的權利保障,書中不僅羅列了法律條文,更深入探討了這些權利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以及法律為保障這些權利所做的種種努力。我對其中關於「辯護權」的論述,印象尤為深刻,書中強調了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法律如何通過各種機制來確保被告人能夠獲得有效的辯護。這讓我更加確信,刑事訴訟的公正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個訴訟主體是否能夠在法律的框架內,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且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障。

评分

這本《刑事訴訟法体系书(上)(6版)》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能夠將複雜的法律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知識。對於「告訴乃論」的討論,本書就處理得相當出色。相對公訴案件,告訴乃論案件的特殊性在於,被害人的告訴是檢察官進行追訴的必要條件。書中詳細解析了告訴乃論的案件範圍、告訴的時效、撤回告訴的法律效力等關鍵問題。我對其中關於「撤回告訴」的論述,印象尤為深刻,它體現了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被害人的意願,以及在保障社會秩序的同時,也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司法干預。這讓我理解到,刑事訴訟法的設計,也並非一味的強硬,而是在追求正義的同時,也融入了對人性的關懷和對當事人意願的尊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