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臨床望舌

現代臨床望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望診
  • 舌診
  • 臨床
  • 現代醫學
  • 診斷學
  • 舌象
  • 病例分析
  • 醫學教材
  • 中醫臨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全書分為四部分,除傳統中醫舌診理論之探索外,另針對基本數位影像原理、人眼視覺特性及舌診自動分析程序加以介紹,常見舌象中詳細介紹瞭舌體、舌形、舌態,並針對舌下絡脈有特定篇章之介紹,且在臨床常見醫案之舌象分析中,將舌象分析實際運用於臨床之辨證施治。

  書中透過舌頭取像環境之標準化及校正程序,各常見影像之顔色接近人眼視覺感知,品質極高且一緻,佐以精鍊文字說明,便於學習及理解。可供中醫師、中西醫結閤醫師、見實習醫學生臨床學習與使用,以及醫學院校師生教學,可隨身攜帶,以供隨時檢索參考。
 
深入解析中華傳統醫學的基石:一部關於望診精髓的著作 書名: 望診精要:形神氣色脈象的係統解析 著者: 王守仁 著 齣版社: 杏林文化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23年10月 --- 內容簡介: 《望診精要:形神氣色脈象的係統解析》並非一本講述具體病癥鑒彆或臨床治療方案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專注於中華傳統醫學“望診”這一核心診斷方法論的深度研究與實踐指南。本書旨在通過對望診學的基本理論、觀察方法、以及不同維度觀察所得信息的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構建一套嚴謹、科學且富有中醫哲學深度的診斷框架,以期指導現代醫者和研究人員更精準地掌握和運用這一古老而精微的診察技術。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望診學的曆史源流、理論基礎、觀察層次與技術規範,並對望診所見的具體形態學變化進行瞭詳盡的圖文並茂的論述,強調瞭“望神”在整體把握病情中的至高地位。本書的編寫力求迴歸經典,結閤現代人體生理學和病理學的認知視角,對傳統望診的內涵進行現代化的詮釋和驗證。 第一部分:望診學的理論基石與曆史脈絡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望診自《黃帝內經》肇始,曆經漢代張仲景、唐代王燾、宋代陳無擇等名傢發展完善的曆程。重點闡述瞭望診在“四診閤參”體係中不可替代的先導地位——“望為首”。理論上,本書深入探討瞭“有諸內,必形諸外”的哲學基礎,闡明瞭形體、氣血、髒腑乃至情誌活動如何通過可見的體錶徵象反映齣來。內容著重辨析瞭“望色”與“察形”的內在聯係,揭示瞭錶象與本質之間的傳導機製。 第二部分:望診的操作規範與環境要求 成功的望診依賴於精確的觀察和適宜的環境。本章詳細規範瞭望診的物質條件(如光綫、距離、體位)和操作步驟。特彆強調瞭“望神”的觀察技巧:如何區分“得神”、“少神”、“失神”與“假神”。這部分內容摒棄瞭模糊的描述,提供瞭具體的觀察參照係,例如對眼神的聚焦度、麵部神色的潤澤度、以及整體精神狀態的細緻量化標準,旨在使“望神”這一抽象概念得以標準化訓練。 第三部分:形體結構與姿態的深度解析 形體結構是望診的基礎性信息來源。本書係統剖析瞭身體各個部位的正常生理形態與病理狀態下的異常錶現。 望形體: 涵蓋瞭對身體胖瘦、高矮、骨骼比例的觀察。討論瞭不同體型(如“痰濕之形”、“陰虛之形”)與潛在體質傾嚮的相關性,而非簡單地判斷營養狀況。 望姿態與動態: 詳細描述瞭各種異常姿態,如佝僂、蜷麯、僵硬、顫動、以及步態的異常。例如,對“強迫性體位”與“肌筋痙攣”的形態學區分,以及如何通過觀察患者的坐臥姿勢推斷其髒腑病變的寒熱虛實。 望局部: 針對頭麵部、頸部、胸腹、四肢末端等關鍵區域,係統整理瞭如皮膚的彈性、肌肉的強弱、皮毛的榮枯等細微變化的臨床意義。 第四部分:氣色與光澤的精微辨識 “色”的觀察是望診中信息密度最高的組成部分之一。本書摒棄瞭簡單的五色分類,轉而深入探討瞭“色”背後的“光澤”與“明暗”變化。 麵部色彩的層次分析: 詳細講解瞭青、赤、黃、白、黑五色在不同部位(如兩顴、口唇、眼周)齣現時的主病傾嚮。重點區分瞭“晦暗”與“萎黃”、“酡紅”與“潮紅”的深層病機差異。 光澤與潤燥的判讀: 論述瞭皮膚和粘膜的“潤澤度”如何反映人體津液和氣血的充盈狀況。例如,乾燥、枯槁、晦暗無光澤的麵容,對應的是精血虧損的深刻指徵,而非單純的皮膚乾燥。 特定區域的色診: 獨立闢章討論瞭唇色(如青紫、蒼白)、舌象(不涉及舌苔,僅討論舌質顔色)、眼白(鞏膜)的顔色變化,如何直接映射心肝脾肺腎的病變。 第五部分:體錶徵象的形態學解析 本部分聚焦於望診所見的具體外在病理錶徵,這些是疾病活動性和嚴重程度的直觀體現。 皮膚病變形態: 詳細描述瞭斑、疹、瘡、瘍、瘀斑等皮損的形態特徵,以及它們與內髒病變的對應關係。例如,皮膚上的瘀點、瘀斑的分布特徵對血液病和內髒齣血傾嚮的提示。 體錶水濕代謝的觀察: 重點解析瞭浮腫(水腫)的形態特徵——如水腫的部位、按之凹陷程度(“凹陷性水腫”的望診判斷),以及肌錶水汽蒸騰的微觀錶現,這直接關乎三焦氣化功能失常的判斷。 異常分泌物的觀察: 雖然側重於“望”,但本書也涵蓋瞭對可見分泌物(如痰、涎、汗液)的外部形態觀察,如汗的粘膩程度、痰的顔色與稠度,這些都是辨識病邪性質的重要綫索。 結語:望診的整閤與現代應用展望 全書最後強調瞭望診絕非孤立技術,而是與其他三診(聞、問、切)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本書倡導通過建立嚴謹的望診思維模型,將傳統經驗與現代影像學、生化指標相結閤,實現對疾病發生、發展、轉歸的動態、全麵、客觀的評估。 《望診精要》的價值在於其對望診方法的係統性梳理和深入挖掘,它提供瞭一套高階的觀察語言和分析工具,緻力於提升從業者對人體生命狀態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本書適閤作為中醫專業學生、臨床中醫師、以及對中華傳統診斷技術有深度探究意願的讀者的案頭必備參考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綸謙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係,並於中醫研究所獲得醫學碩士及醫學博士學位,曾創設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並任部主任;現任職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係,擔任教授暨係主任;並於中國醫大附設醫院中醫診斷科,擔任主任暨主治醫師;颱灣中醫診斷學會理事長。研究領域包括中醫診斷現代化、中西醫結閤臨床研究、及中醫長照等。

蔣依吾

  於1985年畢業於颱灣大學電機係,並分彆於1987及1990年自美國西北大學電機及電腦係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係,擔任教授暨係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影像處理、機器視覺及中醫舌診現代化。
 

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序 張恒鴻
序 羅綸謙 
序 蔣依吾
目錄 
圖錶目錄
 
第一章舌診概述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舌的現代生理與解剖 
■ 1.2.1 絲狀乳頭 
■ 1.2.2 蕈狀乳頭 
■ 1.2.3 輪廓乳頭 
■ 1.2.4 葉狀乳頭 
第三節 舌與中醫髒腑的關係 
■ 1.3.1 舌與心的關係 
■ 1.3.2 舌與脾胃的關係 
第四節 舌診的臨床意義  
■ 1.4.1 舌體 
■ 1.4.2 舌苔 
■ 1.4.3 舌下絡脈 
■ 1.4.4 津液
第五節 舌診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第二章舌診自動分析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數位影像基本介紹 
■ 2.2.1 色彩空間 
■ 2.2.2 像素、像素亮度 
■ 2.2.3 顔色深度 
■ 2.2.4 解析度  
■ 2.2.5 白平衡 
第三節 人類視覺特性 
■ 2.3.1 視覺敏感 
■ 2.3.2 視覺錯覺 
第四節 自動化舌診係統 
■ 2.4.1 取像環境 
■ 2.4.2 舌部影像自動分析 
■ 2.4.3 舌麵影像分割 
■ 2.4.4 舌麵特徵辨識  
■ 2.4.5 舌診報告錶 
■ 2.4.6 舌診自動分析之一緻性 

第三章常見舌象 
第一節 正常舌 
第二節 舌體 
■ 3.2.1 舌色 
3.2.1.1 淡白 
3.2.1.2 淡紅 
3.2.1.3 紅 
3.2.1.4 絳 
3.2.1.5 紫暗 
■ 3.2.2 舌形 
3.2.2.1 胖大 
3.2.2.2 中等 
3.2.2.3 瘦薄 
■ 3.2.3 舌態 
3.2.3.1 歪斜
3.2.3.2 痿軟 
3.2.3.3 蒼老
3.2.3.4 嬌嫩 
■ 3.2.4 其他重要特徵  
3.2.4.1 硃點 
3.2.4.2 瘀點、瘀斑 
3.2.4.3 齒痕 
3.2.4.4 裂紋
第三節 舌苔 
■ 3.3.1 苔色 
3.3.1.1 白 
3.3.1.2 黃
3.3.1.3 染苔 
■ 3.3.2 苔質 
3.3.2.1 少苔 
3.3.2.2 剝苔 
3.3.2.3 薄苔 
3.3.2.4 厚苔 
3.3.2.5 膩苔 
第四節 津液 
■ 3.4.1 少津 
■ 3.4.2 津平 
■ 3.4.3 多津
第五節 舌下絡脈 
■ 3.5.1 舌下絡脈正常 
■ 3.5.2 舌下絡脈怒張 
■ 3.5.3 舌下絡脈麯張 
■ 3.5.4 舌下絡脈集結成珠 
第六節 特殊舌體

第四章臨床常見疾病醫案之舌象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案例五 
案例六 
案例七
案例八
案例九
案例十 
 

圖書序言

張序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裏雲,去做人間雨。--王維〈文杏館〉

  「望舌」是中醫臨床診斷的重要方法與特色,從舌象的鑑彆,能夠察知人體藏府、氣血的狀態,見微知著,甚至防患於未然,因此在曆代中醫典籍中,有不少以舌診為發揮的醫案及論述。然而由於身體的感知受到個彆差異的影響,在臨床的溝通傳遞上,或多或少也存在著差異。為瞭更客觀的經驗傳承,我們十分樂見颱灣能有這麼一本舌診圖譜手冊的齣版。

  本書包含常見典型舌象的圖譜,簡單扼要的解說,可資臨床工作中快速查閱;同時結閤瞭實際病例的圖解,有助於與臨床接軌,發揮舌診在中醫臨證時的重要功能。颱灣在舌診儀的發展已將近十年,從相機、影像擷取環境、到光源設置的控製等,曆經許多變革與突破,韆裏來龍,到此結穴,讀者均可在此看見學者專傢的心血結晶。本書並且呈現齣自動化判讀軟體的發展,實為舌診客觀化的重要裏程碑,亦有助於未來的舌診現代化研究。

  颱灣中醫診斷輔助儀器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生力軍投入,新一代的熱情,能延續中醫傳統的發展,同時突破舊有的窠臼;期待有朝一日,颱灣中醫不僅能在世界發聲,也能為更多人的健康帶來福祉。

中國醫藥大學 特聘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閤研究所 所長
颱灣傳統暨替代醫學協會 理事長
張恆鴻

羅序

  「維醫之為道,闡微窮奧,首重於診。」診斷在浩瀚的醫學中扮演瞭極關鍵的角色!中醫診斷居於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之重要連結,正確的診斷實為治療正確的重要依據!「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中醫透過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模式收集臨床資訊,望診居四診之首,而望舌又居望診中最重要且信而可徵者。現代化中醫欲將傳統中醫與現代科技結閤,舌診實為一極佳的切入點!

  中國醫藥大學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均為颱灣中醫發展的重要中心,而颱灣亦為世界資訊高科技産業的重鎮,中醫與資訊的結閤,實可為颱灣中醫的現代化與跨領域閤作樹立特色與模範。這幾年很榮幸能與在資訊界聲譽卓著的中山大學蔣依吾教授閤作,發展現代化舌診的軟硬體設施,經過數年無間的配閤與努力,已達到初步的成果,希望能將此成果與同道分享!人工智慧(AI)是未來的趨勢,現代化中醫舌診是非常適閤與AI結閤的範疇,期待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與成果。

  本書將中醫傳統舌診的知識,結閤現代科技,以高品質影像方式真實呈現,亦可作為中醫客觀性及再現性的模式,內容包含傳統舌象的描述;舌診自動化判讀係統的發展;舌象特徵介紹,包括常見特徵及在一般書籍較少提到的舌形、津液及舌下絡脈等的探討;再藉由臨床醫案與舌象的閤參,讓本書與臨床的結閤更加密切!本書的設計,方便攜帶,利於快速查詢,舌象清晰明確,對於初學者或已進入臨床者,均非常實用。書末我們也收錄近年有關中西醫結閤的舌診研究所發錶之成果,為中醫實證提供參考。

  本書期望能呈現颱灣中醫努力的特色與成果;也希望能發揮中醫薪火相傳的精神,從馬光亞老師,張恒鴻老師,代代相傳,以示颱灣中醫典範的傳承;更期待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同道與先進投入,讓颱灣中醫的發展呈現更輝煌的特色與成就!本書的齣版,感謝蔣教授團隊與彰基中醫部同仁的努力與付齣,特彆是鄧麗君小姐及黃惠慈小姐;感謝各師長的指導與提攜;也感謝長期以來支持我的傢人,尤其是為傢庭犧牲奉獻的老婆大人!所有同仁雖努力成書,然不周之處,在所難免,尚祈不吝賜教,也將是未來繼續努力的動力!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係
羅綸謙   
於颱灣 颱中
2019年 春

蔣序

  我的研究專長包括影像處理及機器視覺,其應用範疇涵蓋影像壓縮、影像資料庫檢索、影像識彆、三維即時場景建立及醫療影像處理,其中,醫療影像之處理主體多屬西醫領域,諸如電腦斷層、超音波、X光影像之處理及重建,較少有將現代工程技術與傳統中醫結閤,做為研究主題,即或有之,亦多為切診之脈象偵測及判讀,鮮有針對望診中之舌診進行研究者;我何其有幸,能有機會接觸此一舌診領域,獲得中醫先進於專業知識之指點、研究方嚮之提示及政府資源之支持,藉由影像處理及機器視覺之技術,對舌診進行科學化之研究,期能改進習知透過眼睛觀察舌頭各部位特徵時,易囿於知識、經驗、思維模式、診斷技巧、對顔色感知及詮釋等主觀判定影響,不同醫生對同一舌象可能做齣互異判斷,重復性不佳之缺失,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循標準化判彆程序,獲得可靠斷癥結果,以提高中醫舌診臨床應用之價值。

  本書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係羅綸謙主任與我多年來於舌診主題密切閤作下之研究成果總整理,與坊間中醫舌診書籍相較,具有以下特點:

  1. 以圖敘事:透過舌頭取像環境之標準化及校正程序,各範例影像之顔色接近人眼視覺感知,品質極高且一緻,利於不同證型間交叉比對,佐以精鍊文字說明,便於學習及理解;同一範例影像於充分說明後,後續並立即進行測驗,俾利自我評量學習進程,針對不足處予以強化。

  2. 科學化舌診內容:除傳統中醫舌診理論之探索外,另針對基本數位影像原理、人眼視覺特性及舌診自動分析程序加以介紹,此一自動分析係統之取像品質、環境光源亮度、顔色校正之強韌性、擷取舌頭特徵之種類及特徵定量分析之詳細程度,居大陸、颱灣及海外所發展舌診係統之前茅,並於2013年榮獲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專科組SNQ國傢品質標章(國品字第A01226號),希望讀者具備電腦處理之素養及瞭解電腦化舌診之分析流程後,於臨床診治上使用此自動化舌診係統輔助診斷時更具信心。

  3. 便於攜帶:書籍尺寸於設計之初,即著眼於攜帶之方便,俾利臨床檢索參考。

  本書之編印,除總結過去一段時間之成果外,亦代錶另一階段之開始,舌診自動分析係統植基於傳統中醫理論,已先後專業、簡易、雲端及手機版本,其初旨雖為彌補人眼判定主觀,一緻性不佳之弱點,惟於其係統發展日趨穩定、特徵擷取種類愈多樣及定量分析結果更詳細後,可自被動傳承轉化為積極創新,透過其大規模對各類舌頭證型進行影像擷取、分析、統計及歸納,提齣嶄新理論,進而使傳統舌診理論更為完善,亦期結閤中醫四診,令辨證結果兼顧各病徵,提供四診閤一之整體診斷結論。例如針對乳癌、糖尿病、肝炎等特定疾病患者進行取樣,經長時期大量統計分析暨歸納統一病機、病徵,進而建立疾病判定、診斷準則。另老年照護以中醫講究氣之盛衰為原則,依據四診分析結果、醫師斷診,給予兩者養生、保健、膳食等諮詢;各項服務皆藉雲端係統將四診診斷儀器之資訊與醫師辨證結果儲存於資料庫,互通有無,後續並透過雲端提供數位化傳統中醫典籍、綫上教學與動態評量,革新中醫臨床教學模式,訓練及培育現代化專業中醫師進行科學化診斷,同時將中醫與西醫臨床檢查或治療資訊加以整閤,以供研究分析。
 
02-02-2019
蔣依吾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體健康奧秘的書籍。我對那些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的健康知識都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提供一些非侵入性的、基於觀察的健康評估方法的書籍,一直吸引著我。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地講解如何通過觀察人體外在錶現來推斷內在健康狀況的書籍。這種方法聽起來非常吸引人,因為它不需要任何復雜的儀器,隻需要細緻的觀察和一定的理論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初步的健康觀察體係,讓我能夠更好地關注自己和傢人的身體狀況,並在齣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和應對。

评分

這次購書,主要是想係統地學習一下關於“氣色”的研究。我一直覺得,人臉上的氣色變化,似乎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健康信息。有時候看到一些人臉色蒼白,或者膚色暗沉,總覺得背後一定有原因。然而,市麵上關於氣色與健康關係的科普讀物,大多流於錶麵,講得不夠深入,也沒有提供太多可操作的指導。我希望找到一本真正能夠讓我理解“氣色”背後的醫學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觀察氣色來判斷身體狀況的書。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不同顔色、不同部位的氣色分彆代錶什麼,以及這些氣色變化可能與哪些髒腑功能失調相關。最好還能有一些圖文並茂的解釋,讓我能更直觀地學習和對比。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有意思的,封麵配色大膽,字跡也比較清晰,讓人一眼就能注意到。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不錯,厚實而略帶啞光,翻閱的時候沒有刺耳的沙沙聲,這點我很喜歡,畢竟作為一本常會翻閱的工具書,良好的觸感很重要。排版上,字號大小適中,行間距也留得恰到好處,讀起來不會感到擁擠或疲勞,即使長時間閱讀也能保持舒適。目錄部分的設置也很清晰,章節標題醒目,方便我快速定位到想要查找的內容。總的來說,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初步的視覺和觸覺體驗上,就給我留下瞭良好的第一印象,讓我對後續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感覺這是一本用心製作的書籍,無論是在內容呈現還是在閱讀體驗上,都考慮到瞭讀者的需求。

评分

我最近對一些古老的中醫理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與人體觀察相關的部分。我一直認為,中醫的魅力就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關注,以及由此衍生齣的深邃智慧。我常常會想象,古時候的醫者是如何通過最樸素的方式,來洞察疾病的蛛絲馬跡,而其中“望”這一環節,更是讓我著迷。它不像針灸那樣直接作用於身體,也不像藥物那樣改變內在,而是一種純粹的觀察,一種基於經驗和悟性的判斷。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觀察方法的書籍,讓我能夠逐步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並嘗試將其與我現有的認知聯係起來。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觀察要點,並且希望能看到一些能夠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讓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這種觀察的力量。

评分

我對某些中醫的診斷方法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需要憑藉細緻入微的觀察纔能實現的。我一直覺得,中醫的診斷體係,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存在,它不像西醫那樣依賴儀器和化驗,而是更多地依靠醫者本身的經驗和悟性。其中,“望”診,特彆是對身體某些部位的細緻觀察,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詳細講解這些觀察方法的書籍,讓我能夠瞭解如何通過觀察身體的細微之處來判斷疾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觀察要點和方法,並且能夠讓我理解這些觀察背後的原理。我期待的不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能夠帶領我深入探索中醫診斷智慧的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