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迴應性的邏輯:颱灣經驗的觀察與省思

官僚迴應性的邏輯:颱灣經驗的觀察與省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官僚政治
  • 颱灣政治
  • 政策迴應
  • 政治學
  • 公共行政
  • 政府行為
  • 政治文化
  • 經驗研究
  • 政策分析
  • 社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迴應性是檢測民主代錶性的重要依據,而官僚迴應性則是所有政治係統迴應性的關鍵部分,但國內對此一重要的行政理論概念尚缺乏完整的討論。為填補此一知識缺口,作者藉由對官僚迴應性概念的梳理與重構,以及對我國政府機關及行政人員運作實務的深入觀察,嘗試迴答在當前治理環境下,行政人員如何滿足與平衡來自公眾、政務人員以及自我專業責任等不同迴應要求的相關研究問題。作者以全書六章13萬餘字的篇幅,透過循證研究的視角與多元研究方法的應用,以深入研究颱灣當前的行政運作問題。

  本書討論主題涵蓋政務官與事務官的決策互動關係、解析公務員公開政府資訊的內在動機、中央政府新聞聯絡人感知與迴應民意行為以及地方政府迴應民眾陳情的關鍵影響因素等行政實務議題,書末除針對各章的主要的研究發現提齣深刻的批判及反思外,更為後續的研究提齣若乾具體建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洲棚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現職為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係副教兼推廣教育中心主任。研究興趣聚焦在官僚政治與行為、公共組織管理、政策分析與電子治理等領域,同時在政大電子治理研究中心、颱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目前除在空大擔任教職之外,亦分彆於國立政治大學、銘傳大學、元智大學等校兼任,講授行政學、公共管理、公民關係管理、電子化政府、公共政策、政策執行與評估、政策分析、政策行銷與溝通等課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第二節 官僚迴應性的意涵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設計
第四節 本書各章內容規劃及預期貢獻

第二章    官僚與政務人員的互動賽局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官僚迴應性、自主性與專業性
第三節 否決者理論及我國行政中立製度特色
第四節 研究個案分析
第五節 官僚與政務人員互動賽局分析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章    官僚為何公開政府資訊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迴顧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四節 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官僚如何感知與迴應民意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迴顧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四節 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節 結語

第五章    揭開官僚組織迴應性的秘箱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迴顧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四節 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節 結語

第六章    結論:未完待續的解謎之旅
第一節 引言:拼圖與詮釋
第二節 迴顧:本書看見瞭什麼?
第三節 省思:本書遺漏瞭什麼?
第四節 展望:後續研究的建議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自序

  打從就讀政大公行係博士班開始,我對於官僚體係的相關研究議題,就一直有特彆的偏好。在博士班期間,有幸能同時以研究者和地方政府基層員工的角色,在行動中觀察和理解我的研究對象─公務人員、行政組織和行政製度。從個人有限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公務人員每日的工作生活,就是在處理來自政務人員、民眾以及個人(組織)專業責任的各種要求中度過。每一位公務人員或每一個行政組織都自有一套能在重重的迴應壓力中,找齣平衡與生存之道的生存法則。然而,個體理性的行動未必能帶來集體理性的結果,以同樣的邏輯來理解公務人員和行政組織的行為也應可推導齣類似的結論,亦即個彆公務人員或行政組織理性的迴應行動,未必能帶來國傢和社會整體理性的結果。因此,如何讓個彆公務人員或行政組織的迴應行動,能為國傢社會帶來最大公共利益結果的均衡,就成為影響本書研究視角和論述的主要思想理路。

  我嚮來不掩飾自己信奉組織是社會建構的實體(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的觀點,組織乃至在組織中生活的個人,其所謂理性及其理性行為都是社會建構後的産物。在這個觀點下,理性並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研究者必須迴到行動者所處的係絡中理解與詮釋,纔能理解行動者的選擇及其行為。受到這個社會建構論假說的影響,我很大膽地採用混閤研究途徑,嘗試連結邏輯實證和詮釋等兩種研究途徑的優點以及避免個彆研究途徑的限製,同時以歸納法和演繹法探討我國行政係絡下官僚迴應性邏輯,特彆是聚焦在討論公務人員如何迴應政務人員、公民與專業責任等多元要求産生的不一緻與平衡的相關問題。因此,我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以及問捲調查等多元方法的運用,蒐集與分析中央與地方公務人員在處理颱北市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政府資訊公開、新聞聯絡工作以及人民陳情案件等業務過程中所碰觸的迴應難題和公務人員的迴應方式。本書雖以官僚(bureaucrats)作為公務人員(civil servants)或行政人員(administrators)的替代用詞,但用詞本身並無任何貶抑之意,選擇該詞的用意僅在突顯民主政體中在政府體製內常任的公共服務工作者需迴應民主社會多元需求的獨特性。然而,無可諱言地,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混閤研究途徑究竟是如何混閤的本身就是一個主觀的選擇,從這個視角所呈現齣的研究成果,所反應的也不過是作者個人的觀察與詮釋而已。因此,通則性與一般性不是本書理論建構的目的,透過對颱灣官僚體係的經驗研究找齣能獲得共鳴的理解纔是。我也深信隻有在某個共同理解的基礎上,本土行政學的發展纔有深化和茁壯的可能,期望本書的內容沒有讓自己和讀者失望。

  一本書能夠順利付梓,要感謝人實在太多。首先要感謝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的陳敦源老師,感謝他在我離開公職轉進學界服務的第一年,就邀請我參加電子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計畫,讓我有機會和同是政大的硃斌妤老師、黃東益老師、蕭乃沂老師、陳恭老師、世新大學的廖興中老師以及中心的諸位老師們共同閤作與學習,讓我深刻理解到從事學術研究應有的提問思路和解答方法。敦源老師經常對青年學者給予無私的提攜與鞭策,從他為本書撰寫的推薦序中,就可以感受到其對行政研究的熱情與對青年學者的勉勵。有這樣的良師益友一起從事研究工作,是個人學術生涯最為幸運之處。其次,我要謝謝空大張繼昊前校長、陳鬆柏校長、唐先梅副校長和許立一教務長在寫作過程中的關心與支持,以及颱灣師範大學曾冠球教授閱讀初稿和無私分享心得的情誼。冠球老師是我博班學長、公務生涯的前同事,更是我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習標竿。他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邀請,為本書撰寫精闢的導讀,協助讀者理齣本書想要傳遞的重要理論脈絡,大大提高本書的可讀性,實令我感激莫名。再其次,我要感謝國發會、科技部以及國立空中大學對於研究經費的支持及許多同仁們不吝給予的行政協助,若沒有各位的支持與協助恐怕也無從蒐集本書撰寫所需的許多寶貴研究資料。同時我也要謝謝我的研究助理曹騏祥先生,翰蘆圖書發行人洪詩棠先生在本書齣版的協助。最後,我要感恩我的父親廖修桐先生和先母吳雪珍女士對我無私的愛與包容,更感謝我的內人牛萱萍小姐以及兩位可愛的寶貝─邦宇和彗妏,感謝他們陪我度過寫作的低潮,並和我一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悅。特彆是萱萍在照顧傢庭之際,偶爾還需充當我的臨時研究助理,協助亟需耐心的文字校對和整理經常惱人的參考書目,甚至是聽我分享不成熟的研究心得,若沒有她的體恤、傾聽和鼓勵,本書不可能完成。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雖已努力做到完善,但無奈個人智慮有限,相信本書仍有許多的不足與疏漏之處,衷心期盼各位學術先進與讀者們能不吝給予指正。
 
廖洲棚謹識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係副教授
2018年8月於桃園八德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看到《官僚迴應性的邏輯:颱灣經驗的觀察與省思》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人要好好聊聊這個我們都心知肚明但又很難說清楚的議題瞭。在颱灣,我們常常感嘆政府部門的效率,有時候覺得它們像一部老舊的機器,運轉緩慢,還時不時卡殼。從申請一張營業執照,到處理一個違章停車的罰單,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流程繁瑣、效率低下,甚至齣現“踢皮球”的現象。這本書的“官僚迴應性”這個概念,精準地概括瞭我們最常遇到的睏境:政府機構是否能夠及時、有效地對民眾的需求做齣反應。而“邏輯”二字,則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深度。它不是簡單地批評,而是試圖去分析,在這些“不迴應”或“迴應緩慢”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一套運作的“邏輯”。是製度設計上的缺陷?是激勵機製的問題?還是官僚文化的積澱?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颱灣的官僚體係會齣現這樣的情況,並且能夠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為未來的改革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评分

這次收到這本《官僚迴應性的邏輯:颱灣經驗的觀察與省思》,心裏其實蠻復雜的。颱灣的官僚體係,大傢心知肚明,有多少事是我們老百姓一邊罵一邊無奈地經曆過的。每次去政府部門辦事,那個流程、那個態度、那個“規定”,都像是打一場仗。有時候明明是很簡單的事,卻要跑上好幾個地方,蓋幾十個章,最後發現還有個遺漏的小紙條,又得重頭來過。這種感覺,就像一個龐大的機器,運轉得一絲不苟,卻總感覺少瞭點人情味,少瞭點對我們這些“使用者”的理解。這本書,從“官僚迴應性”這個角度切入,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我特彆好奇,它能不能用一種比較客觀、比較學理的方式,把我們日常感受到的那些“踢皮球”、“推諉塞責”、“形式主義”等等現象,給剖析清楚。是不是真的存在一套“邏輯”在驅動著這一切?如果是,那這套邏輯到底是什麼?是製度設計的問題,還是人性的問題?還是兩者兼而有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令人豁然開朗的解釋,讓我們這些每天都要和官僚體係打交道的人,能多一點理解,也多一點反思。也許,不是我們遇到的所有官僚都是故意刁難,而是他們被睏在瞭一套我們不瞭解的“邏輯”裏。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官僚迴應性的邏輯:颱灣經驗的觀察與省思》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為一名在颱灣生活多年的普通民眾,我太熟悉官僚體係的存在瞭。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有時是帶來便利的“空氣”,有時卻是讓人窒息的“烏雲”。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事情明明很簡單,到瞭政府部門處理起來就變得異常復雜?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提齣的閤理訴求,會被一句“依照規定”輕易打發?這種“不迴應”或“遲迴應”的現象,讓我們感到無力。這本書以“邏輯”來審視“官僚迴應性”,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切入點。它似乎不滿足於停留在現象的層麵,而是要深入挖掘背後的機製和運作規律。我特彆期待它能揭示,在颱灣的官僚體係中,存在著怎樣一套“邏輯”在影響著官員的行為,又是什麼樣的力量在塑造著這種邏輯。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這些“邏輯”是如何在實際運作中展現齣來的?我希望它能帶來一些啓發,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行政環境。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標題,《官僚迴應性的邏輯:颱灣經驗的觀察與省思》,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個在政府部門的“等待”場景。無論是申辦一張證件、申請一項補助,還是隻是谘詢一個問題,那漫長的等待時間,那不時齣現在窗口的“請示一下”、“要寫報告”、“目前沒有相關規定”等等話語,都讓我深感無奈。這本書的“官僚迴應性”這個概念,正中要害。它觸及的不僅僅是效率問題,更是政府機構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和迴應民眾的需求。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是什麼因素塑造瞭颱灣官僚體係的迴應性,又是什麼阻礙瞭它的提升?是法律法規的繁瑣?是部門間的本位主義?還是內部的激勵機製齣瞭問題?“邏輯”這個詞,給我一種期待,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問題,而是嘗試去揭示驅動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破局”的思路,讓我們明白,如何纔能讓官僚體係變得更加敏捷、更加以民為本。這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們作為公民,在觀察和反思中,可以參與的。

评分

老實說,我對“官僚迴應性”這個詞一開始有點陌生,但書名裏“颱灣經驗”這幾個字,瞬間就勾起瞭我的興趣。畢竟,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對於這裏的行政體係,從中央到地方,感受是那麼直接。想想看,颱風天,我們最關心的是不是政府的救災效率?治安齣瞭問題,我們是不是第一時間想到警察的反應速度?房子的建照許可、食品安全、交通擁堵,哪一樣不跟政府部門的運作息息相關?這些“迴應性”,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生命安全。這本書,用“邏輯”這個詞來解讀,我覺得很有意思。它不像我們平常聽到的那種抱怨,而是試圖去找齣隱藏在現象背後的規律。我很好奇,它會不會提到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為什麼某些政策推行起來格外睏難?為什麼有些部門特彆有效率,而另一些則顯得“慢半拍”?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在看似混亂無章的官僚活動背後,是否真的存在一套可以被識彆和分析的“邏輯”?如果存在,那麼瞭解這套邏輯,對於我們如何與官僚體係互動,如何推動改革,是不是會更有方嚮感?我期待它能給齣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