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推荐序 当发现双手能干又好用,「打人」自然一点也不好玩! 学龄前的孩子不论是为了引起注意、表达愤怒或是展现威力,他们很快就发现「打人、踢人、说狠话」真是超好用的第一招,既快速又有效,马上就迷上以「激起别人剧烈的表情与愤怒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超凡强大。于是,孩子愈打人就爱打人,愈踢人就愈想踢人,愈骂人就愈爱飙狠话!
这些举动虽然能和他人产生立即而强烈的连结,但是孩子却不知道,这些连结只会让人不舒服、让人厌恶、不断破坏彼此的信任与情感,让经过社会化的大人们深痛恶绝。于是,大人会毫不犹豫的严正制止孩子:你不可以打人!你不可以踢人!你不可以骂人!
千方百计阻止人们进入一道地狱之门,多半只会引起更强的试探力道,防不胜防;但是另辟更多的新奇之门,让人毫无防备地被更具魅力、更有活力的世界所吸引,那地狱之门便会自动关门大吉。
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不如让他看见能够做什么,当他眼睛发亮、心灵悸动时,小手小脚根本就找不到机会打人、踢人、伤害他人!
我很喜欢《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系列绘本,清晰简明的图像、肯定而直接的话语,马上能把孩子从负面、狭隘的「打人、踢人、说狠话」此单一念头引入正向、温暖、愉悦、丰富的行为想像。
每翻一页,孩子会惊喜自己的小手小脚如此能干,如此灵活,新奇与美好的世界如此诱人,值得他用双手双脚探索尝试,因此不知不觉就能把打人踢人的意象远远抛诸脑后,脑海里消了愤恨、少了伤害,解除了敌对。
这系列书让孩子看到用手打招唿、画画、玩耍、吃东西、穿衣服、握紧妈妈的手安全过马路、刷牙洗手维护健康、帮弟弟穿衣服、拥抱别人;用脚好好走路、站立、跳跃、跑步、爬高,这些时刻,书中每个人的表情都变得愉悦而舒坦,连旁边的小狗也惹人怜爱,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在日常中对自己的手脚做另一番的尝试。
阖上书本,爸妈还可以引导孩子继续脑力激盪,让孩子用一只手轻轻握着另一只手,亲自问问自己的小手小脚:「你们还擅长做那些事呢?什么事会让别人温暖开心呢?」当孩子绞尽脑汁思考时,正是做一场深度的「自我认识与探索」,这真是一个很棒也很有趣的亲子活动,因为这世上每个人对「认识自己的能干」都有高度兴趣!
然而,当孩子学会了不打人不踢人,却可能被别人欺负,孩子更要进一步学会保护自己。书里用深刻鲜明的表情让孩子看到被踢到的痛苦,很快会连结到自己的经验,因此,当被别人踢打时,就是要清楚严正的传达自己所受到的伤害。让孩子学习勇敢的告诉对方:「脚不是用来踢人的。噢!踢人很痛。」
话语也是如此,当孩子被别人辱骂,教导他们用「我」做开头,传达自己的感受,而非以「你」做开头来指责对方的举动,这不但能除却挑衅,也能引起对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同理心」。
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出言不逊该如何反应,正是最好的身教。当孩子说出的话伤害了我们,让他们看到我们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适度加上一点可辨认的表情:「宝贝,『我』听到你说这样的话,觉得很受伤,妈妈(爸爸)有点想哭哭……」
孩子不平静的时候,一开口说话多半只下意识地想发洩情绪,因为同理心尚未完善发展,他们不会想到自己话一出口,就一定会到传递到别人的耳里,甚至会深深刻在别人的心底。让孩子辨认书中每个人的表情吧,甚至让他们看到连在一旁的小狗听到骂人的话也垂头丧气啊!
爸爸妈妈不妨使出浑身解数,来场「叽哩哌啦说不停」的表演大会, 说出各式各样讨人厌的话,问问孩子听了之后是愤怒?是害羞?是害怕?是担心?再说些各式各样让人放心、安定、平静、喜悦、开心、舒坦的话语,让孩子一句句认真分辨,用心体会,他们才会发现原来话语的力量如此强大。
孩子愈长大愈会发现世界的不完美,他们总有忍不住批判的时刻,但这敌对纷扰的世界绝不缺一句损人酸语!这本书提醒大人孩子都要学会说说好话、好好说话;孩子将来也一定会发现随时都有可能被充满恶意的话语所攻击,他们更需要学会正确的回应,勇敢的表达,好好的保护自己!
亲子作家 彭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