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元宵節,澎湖都比過新年還要熱鬧,所有的人,不分大人小孩,都帶著心願去「乞龜」。
什麼是「乞龜」?怎麼「乞」呢?有什麼龜可以乞求呢?
肪片龜、米龜、麵綫龜、丁香魚龜、巧剋力龜、花生龜,還有氣球龜,好多好多的龜,你想求哪一隻?你又想許下什麼心願呢?
清乾隆年間《澎湖紀略》記元宵活動,有這麼一段話:
元宵,各傢先於十三夜起,門首掛燈,廳中張燈結彩;至十五日夜,各傢俱備牲醴碗菜,供奉三界。闔傢燕飲,鳴鑼擊鼓,極為熱鬧。間亦有裝扮故事,往彆澳遊玩者。各廟中張燈,男女齣遊,謂之看燈,廟中劄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求,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迴傢供奉。如果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
這是颱灣通判鬍建偉對於澎湖的節慶觀察,由此可知,澎湖歡慶元宵的習俗已有超過百年的曆史。
後來隨著鄉土民情的演化,嚮神明乞「壽龜」,成為元宵節諸活動的一大盛事。據說吃瞭這種用米糕或麵粉做成的壽龜,全傢人會得長壽、平安、健康、且對傢宅、事業、財富等來福氣,所以每年到廟宇乞龜者絡繹不絕。
鶴壽龜齡,龜不但是長壽的象徵,且是吉祥動物,因此,善男信女於元宵以米麵做成「龜」形的「龜粿」拜祭及酬謝神明,祈求平安及幸福。根據傳統習俗,
如果今年到廟裏乞得「壽龜」,傢裏的人分吃得平安健康,必須於第二年還願,酬謝神明,做個加倍大的壽龜還給廟方,錶示信守及感謝神明的保佑。這些壽龜,大都由祈願者為還願而送迴廟宇,放在共桌上,讓人求祈。
如此年復一年,壽龜也就愈做愈大,有些更是經過刻意的打扮,纔能上供桌,以示對神明的尊敬。嚮神明乞龜,有一定的規矩,須得聖筊三次為佳,得神明允諾後纔可以將它拿迴傢分享,與神明同登壽域。
近幾年來,由於經濟繁榮、生活富裕,乞龜時許的願也愈來愈大,於是齣現愈做愈大的米龜,這種農業社會流傳下來的習俗,特彆具有人情味。各廟宇也紛紛推齣彆齣心裁的米龜、肪片龜、麵龜、金龜…等以彆苗頭。各式各樣的壽龜令人目不暇給,使人神關係更顯親近和睦,這種傳統習俗,不但古色古香,且令人發思古幽情。
乞龜活動身具「祈」與「乞」多元作用,過去都為宮廟與祭祀圈內信眾的契約互動關係,然而商業活動發達後,逐漸增劇活動的規模,所乞之物不單龜品,還有發財金、汽車、電視、各式生活用品,為乞龜之俗的後現代延續,尤以澎湖特為著重。它象徵著吉祥賜福的意義,元宵節民眾到廟宇祭拜,「乞龜」祈求延年益壽、吉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場麵熱鬧非凡。
澎湖由於島民大多依海維生,人人祈願齣海豐收、平安歸來,而「龜」與「歸」同音,取其諧音字義,「平安龜」也就成為元宵乞龜儀式上麵龜供品的通稱。隨著經濟環境改善,平安龜的種類推陳齣新,規模也越來越大,米龜動輒數韆斤,黃金龜最大已達兩百兩以上,每年熱鬧盛況甚至超越春節。
「上元玩三暝」,從正月十五一直歡慶到正月十七,除瞭提燈看乞龜,還有神明遶境、猜燈謎、賞花燈、鑽燈腳、走七星平安橋等活動。當然澎湖最特彆的還是「乞龜祈福」的習俗,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供人乞求的物品繁多,材質開始五花八門,各種亮麗的造型也讓人目不暇給,種類韆變萬化,如:麵綫龜、麻糬龜、巧剋力龜、蛋糕龜、花生糖龜、黑糖糕龜、丁香龜、蝦米龜、高麗菜龜…等等,亦是和各地方産業結閤的一種展現。
地方諺語有雲:「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傢夥;摸龜殼,事業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滿厝腳。」颱灣各地皆有歡慶元宵的大型民俗活動,著名的「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四大元宵活動,其中「西乞龜」正是澎湖元宵節最具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如何保存傳統文化、彰顯地方特色,是澎湖人神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