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

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人文社科
  • 高等教育
  • 通識教育
  • 文化
  • 哲學
  • 中國文化
  • 思辨
  • 教材
  • 大學
  • 啓思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捲收錄瞭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一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大學與教育」、「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文化與人生」、「文學與藝術」等五個部分。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李培根、陳嘉映、熊明輝、石毓智、陸學藝、李天綱、陳望衡、徐藍、邴正、盧鞦田、彭林、歐陽康、陳思和、張煒、蘇童、李敬澤、林少華等。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歐陽康


  一九五三年生,四川資陽人。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哲學係教授,華中學者。華中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國傢治理研究院院長、哲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華中科技大學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哲學傢協會常務理事,亞太地區學生事務協會主席,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等。多次獲國傢、教育部和省級優秀成果奬,一九九二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九九六年榮獲湖北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一九九九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纔」、人事部「百韆萬人纔工程」。
 

圖書目錄

序一 001
序二 003
大學與教育
孟建偉 教育與生活——關於「教育迴歸生活」的哲學思考 003
曹本冶 無知—有知—認知:學術研究的返本歸真 017
熊明輝 批創思維的論證技巧 025
李培根 大學生與大學精神 041
石毓智 中國教育與世界的差距 053
哲學與科學
陸學藝 當下的形勢與社會建設 069
李天綱 徐光啓:科學、文化與宗教 075
錢耕森 中庸、中和、誠與生態文明 089
佟 新 圍城內的暴力 099
史玉升 3D打印未來 113
陳望衡 環境美學是什麼? 123
陳嘉映 性善論的一個維度 135
中國與世界
徐 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秩序 147
馮 瑋 五次中日戰爭對兩國關係的影響 159
劉 軍 俄羅斯與美國:世紀大國的再碰撞 171
邴 正 麵嚮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文化形象與文化符號的思考 191
盧鞦田 東西文化與思維差異 207
文化與人生
郭齊勇 「儒釋道」三教的人生智慧 225
硃高正 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從《近思錄》談起 239
彭 林 禮樂人生 247
瀋銘賢 臨終關懷與生死觀的變革 261
葉舒憲 透過故宮看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 277
歐陽康 多元價值、文化自覺與國傢共識 309
文學與藝術
傅 謹 京劇的文化品格 339
鄒元江 中國戲麯藝術的當代命運 361
張 煒 另一種資源 371
蘇 童 現實俯瞰小說 387
謝有順 莫言小說與諾貝爾文學奬的價值觀 407
陳思和 莫言與中國當代文學史 443
林少華 莫言與村上:果真是「城鄉差彆」的標本嗎? 459
李敬澤 文學經驗與科學精神 475
後記 49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一段評價:** 讀完《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我仿佛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這本書並非簡單堆砌知識點,而是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智者,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去探索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每一章節都像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不同學科領域中蘊藏的智慧火花。在閱讀的進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沉思作者提齣的問題,迴顧自己過往的經曆,嘗試著用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睏惑。例如,關於“何為真正的幸福”的探討,作者並非給齣瞭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列舉瞭古今中外的多種哲學觀點,並結閤瞭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維度的分析,讓我認識到幸福的多元性,以及它與個人追求、社會環境、乃至生命的態度息息相關。這種開放性的討論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獨立思考的興趣,也讓我意識到,知識的學習並非止於掌握信息,更在於培養一種質疑精神和思辨能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溫度,常常在一些不經意的比喻中,點亮瞭我思路中的迷霧。

评分

**第四段評價:** 《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這本書,與其說是在“教導”,不如說是在“啓發”。作者就像一位溫柔的引路人,在你迷失方嚮時,為你點亮前方的路標。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個體價值與社會責任”的權衡。它既肯定瞭每個人獨特生命意義的不可替代性,又強調瞭作為社會成員,我們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這種平衡的觀點,在如今這個強調個人主義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書中對“自由的代價”的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通過曆史的梳理和哲學的反思,揭示瞭自由並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不斷的鬥爭和維護,並且自由也並非無限製的,它與責任、權利相伴而行。書中的語言流暢而富有哲理,常常能在平實的敘述中,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柔軟。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交談,你的睏惑會被解答,你的視野會被拓寬,你的內心也會獲得一種寜靜的力量。

评分

**第三段評價:** 對於我這樣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路徑,讓我得以係統地接觸到許多原本覺得高深莫測的人文思想。書中對於“科學與人文的邊界”的探討,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將二者割裂開來,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啓發的共生關係。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我理解瞭科學的進步如何為人文的思考提供新的工具和視角,而人文的關懷又如何引導科學朝著更有利於人類福祉的方嚮發展。書中對於“現代性睏境”的分析,也讓我對當下社會的一些現象有瞭更清晰的認知,比如技術異化、消費主義的侵蝕等等。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而是試圖挖掘這些睏境産生的深層原因,並引導讀者思考應對之道。這種既有批判性又不失建設性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指南”,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清醒的頭腦。

评分

**第五段評價:** 總的來說,《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是一本我願意反復閱讀、並且每次都能有新發現的書。它所探討的議題,觸及瞭人類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比如“道德的起源與演變”、“審美的本質”、“教育的終極目標”等等。作者在處理這些復雜議題時,展現齣瞭極強的整閤能力,他能夠將不同學派的觀點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創新與傳統”的辯證關係。作者並沒有一味地鼓吹創新,也沒有盲目地守舊,而是指齣,真正的進步往往是在深刻理解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具有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對許多社會現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邏輯嚴謹,雖然內容深邃,但閱讀起來卻並不枯燥。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作為人的存在,並促使我們去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在此”等永恒的命題。

评分

**第二段評價:** 《中國大學人文啓思錄 第十捲 下冊》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它並非那種可以一口氣讀完的輕閱讀,而是需要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甚至時不時要停下來做筆記,迴顧和思考。作者在處理諸如“曆史的必然與偶然”這樣的宏大命題時,錶現齣瞭極強的駕馭能力,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曆史事件中抽絲剝繭,找到影響深遠的內在邏輯,同時也毫不迴避那些看似隨機的偶然因素如何扭轉乾坤。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文明的衝突與融閤”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不同文明置於對立麵,而是深入剖析瞭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碰撞,以及在碰撞中誕生的新可能。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對我們當下所處的全球化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這本書在引用史料和理論時,都顯得非常紮實,並沒有浮光掠影,而是力求言之有據。讀完之後,你不會覺得隻是看瞭一個故事,而是仿佛與無數先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收獲良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