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大歷史

旅遊大歷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賽門・亞當斯
图书标签:
  • 旅行
  • 历史
  • 文化
  • 地理
  • 探险
  • 游记
  • 世界
  • 社会
  • 人类学
  • 纪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古代蘇美人的第一張貿易地圖到史詩旅行家的極限任務,收錄旅行、探索和科學的精典圖集。

  人類的旅程來自各種衝動,從移民、覓食,到朝聖、貿易或對科學的好奇心,或者僅僅是尋求冒險。這些旅程透過生動的紀錄,讓讀者能夠追蹤每一個冒險旅行者的故事。透過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冒險故事、珍貴的歷史圖檔、地圖和文物,讓我們捕捉旅行中的浪漫,並為其增添了魅力和懷舊風味。書中展示了和旅行興起相關的文檔或圖片,是每位旅遊愛好者必定收藏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色

  一本獻給所有旅行探險愛好者的經典之作,一場讓你永生難忘的世界旅遊巡禮
  ★史上最完善的旅遊歷史圖冊,帶你穿越古今中外的旅遊歷史!
  ★收集數千年前考古發現的重新詮釋,顛覆一般人對旅遊的想像!
  ★從鄭和下西洋到馬可波羅遊記;從小獵犬號到第一個踏上北極的人,無所不包的旅遊史!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完全不涉及《旅遊大歷史》的内容。 --- 《星辰之下:古文明的天文遗产与宇宙观》 作者: 艾莉丝·范德堡 出版社: 寰宇文化研究社 出版年份: 2022年 页数: 588页 装帧: 精装,附带全彩插图及星图复刻件 内容提要 《星辰之下:古文明的天文遗产与宇宙观》并非一部简单的天文学史著作,它深入剖析了古代人类如何从对夜空的敬畏与观测中,构建起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技术体系。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横跨了地理和时间上的巨大鸿沟,将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玛雅的精密历法、古埃及的金字塔定向、以及太平洋岛民的航海星盘编织成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古代的天文学活动是文明驱动力的核心,而非仅仅是辅助性的工具。 范德堡教授挑战了“科学独立发展”的传统叙事,指出无论是农业的周期性规划,还是王权的合法性构建,都与对天体运行的精确理解紧密相连。 第一部分:泥板上的众神之眼——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记述 本部分聚焦于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文明,展示了他们如何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化天文观测记录。 章节细述: 1. 月相与神谕: 探讨了月亮周期在占卜实践中的关键作用。书中标注了著名的“金星合相”记录,展示了巴比伦天文学家如何通过连续观测,预测罕见的天文现象,并将其视为对现世统治者的警告或祝福。 2. 计时与税收: 分析了日晷和水钟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历法改革如何直接影响了农作物收成估算和赋税征收的准确性,揭示了天文知识在国家财政管理中的隐秘作用。 3. “天文官”阶层: 描述了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中,掌握天文知识的祭司和抄写员所拥有的巨大社会权力,他们通过解读星象,垄断了与神祇沟通的渠道。 第二部分:石头的几何学——宏伟建筑与天体对齐 范德堡将目光转向了史前巨石阵和埃及金字塔群,论证了这些标志性建筑绝非偶然的堆砌,而是深思熟虑的天文观测站。 章节细述: 1. 巨石阵的冬至之谜: 对巨石阵的方位进行了激光雷达辅助的重新测量,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了其如何精确标记出一年中“光线的回归点”。书中附带了详细的日照角度计算图表。 2. 吉萨高原的宇宙蓝图: 详尽分析了胡夫金字塔与猎户座腰带的布局关联性,但更侧重于讨论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如何通过建筑的永恒定向得以实现。不同于流行的“外星人”理论,本书坚持从古埃及宗教哲学角度解释这种对齐的意义——连接人间与永生的“天梯”。 3. 中美洲的祭祀平台: 考察了特奥蒂瓦坎的“太阳金字塔”和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金字塔”。特别关注了“羽蛇神”在春分和秋分时段投射在阶梯上的光影效果,强调了这种人为的自然现象如何巩固祭司阶层的神圣性。 第三部分:海洋的指南针——太平洋航行者与星盘技术 本书的第三部分令人耳目一新,它将焦点从陆地文明转移到依赖海洋生存的波利尼西亚文化。 章节细述: 1. “没有地图的旅行者”: 挑战了传统上认为太平洋航行依赖于洋流和洋面漂浮物的观点。基于对当代夏威夷和马绍尔群岛导航师的访谈,还原了他们如何利用微小的星体升落角度、波浪的折射,以及星辰在特定岛屿地平线上消失的方式来确定航向。 2. 星辰的记忆宫殿: 揭示了波利尼西亚人复杂的口头传统——“星歌”或“星图诗”,这些长篇叙事不仅是神话,更是压缩了天文、地理和航海知识的实用手册。 3. 对气候周期的适应: 探讨了不同星辰组合与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模式的关联,展示了古代航海家如何通过观察天空来预判渔获和风暴,确保社群的生存延续。 总结:失落的统一视角 在最终章节中,范德堡教授总结道,尽管这些文明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他们对宇宙秩序的探索却共享着一种深刻的“结构性需求”:即在混乱的自然界中寻找可预测的模式,并以此来构建稳固的人类社会。本书不仅是考古学和天文学的跨界研究,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心智如何试图理解自身在宏大宇宙中位置的深刻哲学探讨。 --- 推荐语: “范德堡教授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无可辩驳的证据,将我们带回了人类对星空充满敬畏与智慧的时代。阅读本书,如同亲身站在巨石阵旁,感受那穿越万年的天文之光。”——《古史评论》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古代科学和宗教关系的理解。”——《自然科学季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德魯・漢弗萊斯(Andrew Humphreys)


  是記者、作家,也是為DK出版社、《孤獨星球》、《國家地理》和《Time Out》撰寫或合寫35本以上書籍的旅行作家。他的新聞作品常常側重歷史,散見於《金融時報》、《電訊報》和《旅遊者雜誌》。此外,他也寫了兩本有關埃及旅遊黃金時代的書籍。漢弗萊斯負責的是本書的第四、五、六與七章。
 
賽門・亞當斯(Simon Adams)

  曾是兒童參考書的編輯,25年前轉任全職作家,至今已自行撰寫或合寫超過60本書,專精領域包括歷史、旅行和探索。他喜歡爵士樂,現居英國布萊頓生。亞當斯負責的是本書第一章。
 
R. G. 格蘭特(R.G. Grant)

  撰寫過歷史、軍事史、時事與人物傳記等領域的作品,其中包括《Flight: 100 Years of Aviation》、《A Visual History of Britain》和《World War I: The Definitive Visual Guide》。他是DK出版社2016年推出的《The History Book》的編輯顧問。格蘭特負責的是本書的第二章,以及第三章的部分內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世界

14 簡介
16 從搖籃出發
18 米諾斯航海家
20 古埃及人的旅行
22 遠征邦特之地
24 玻里尼西亞航海家
26 環繞非洲
28 波斯信差
30 希臘世界
34 奧德修斯的旅程
36 亞歷山大大帝
38 張騫通西域
40 越過阿爾卑斯山
42 斯特拉波
44 羅馬帝國
48 《波伊廷格古地圖》
50 《厄立特利亞海航行記》
52 托勒密的《地理學》

第二章
貿易與征服

56 簡介
58 玄奘的印度之旅
60 《西遊記》
62 天堂國度
64 伊斯蘭的傳播
66 阿拉伯人的探險
68 星盤
70 維京人的旅程
74 十字軍東征
78 祭司王約翰
80 中世紀朝聖之旅
84 中世紀的遊記
86 絲路
88 馬可波羅遊記
90 輪子
92 商隊驛站
94 撒哈拉沙漠的鹽商隊
96 伊本・巴圖拉
98 中世紀的地圖

第三章
發現的時代

102 簡介
104 鄭和
106 船隻
108 繞過非洲前往印度
110 新世界
114 哥倫布之後
116 新世界的第一張地圖
118 繞地球一周
122 科爾特斯征服阿茲特克人
124 皮薩羅征服祕魯
126 發現亞馬遜
128 哥倫布大交換
130 新法蘭西
134 山姆・德・尚普蘭
136 早期傳教士
138 西北航道

第四章
帝國時代

142 簡介
144 香料貿易
146 奇物收藏櫃
148 新荷蘭
150 殖民美洲
154 愛維亞・瑟勒比
156 咖啡
158 大西洋的奴隸船
160 海盜生涯
162 蒙兀兒帝國的旅行
164 驛馬車
166 冰凍的東方
168 大北極探險
170 計算經度
172 庫克船長的旅程
176 新生代博物學家
178 雨林裡的藝術家
180 壯遊
184 最早的飛行
186 前往植物學灣

第五章
蒸汽時代

190 簡介
192 亞歷山大・范・洪保德
194 重新發現埃及
196 描繪東方
198 測繪美國西部
200 年輕人,西進吧!
202 全速前進
204 浪漫主義者
206  「小獵犬號」的旅程
208 旅人故事
210 拍攝世界
212 進入非洲
216 鐵路時代
218 火車
220 淘金熱
222 湯瑪斯・庫克
224 溫泉
226 旅遊指南
228 紀念品
230 世界博覽會
232 橫越澳洲
234 測繪湄公河
236 遠渡重洋
238 豪華飯店
240 行李標籤
242 測量印度
244 早期登山家
246 國家公園的誕生
248 環遊世界
250 繪製海洋地圖
252 狂想之旅

第六章
旅遊的黃金時代

256 簡介
258 中亞
260 滑雪橫越格陵蘭
262 自行車狂潮
264 走向戶外
266 無遠弗屆的鐵路
270 美國夢
274 海洋風情
276 飄渺的北極
278 征服南極
280 羅亞德・阿蒙森
282 福特T型車
284 發現馬丘比丘
286 遨翔天際
288 天空冒險家
290 阿拉伯之旅
292 追逐陽光的人
294 超越貝德克爾
296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298 齊柏林熱潮
300 帝國航線
302 旅遊海報
304 長征

第七章
飛行時代

308 簡介
310 大移民
312 「疾風號」
314 「康提基號」之旅
316 威福瑞.塞西格
318 噴射機時代
320 飛機
322 世界屋脊
324 公路旅行
326 美國66號公路
328 簡化的空中之旅
330 進入深淵
332 飛上月亮
334 嬉皮之路
336 協和號
338 新的地平線
340 今日的探險
342 新疆界

344 索引

357 圖片出處與謝誌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8722743
  • 規格:精裝 / 440頁 / 26 x 31 x 6.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自序

  義大利的波爾察諾(Bolzano)有座博物館,收藏了一位時空旅行者的乾癟木乃伊。他被取名為「冰人奧茨」(Otzi the iceman),是1991年一對德國登山客在阿爾卑斯山上發現的。他的衣物和裝備做工非常精細,讓當局一度以為他是1900年代早期的迷途山友。直到科學家進行了碳定年法,才發現奧茨真的是個古人──早在5300年前,他就已經在阿爾卑斯山上旅行,當時英國的史前巨石陣(Stonehenge)甚至還沒建造。這堪稱一項重大的發現。

  奧茨先進的旅行裝備以至少15種木材製成,每一種都具備特定功能。他的衣物包括一條緊身褲、一雙防寒的鹿皮靴,以及一頂熊皮帽。他身上帶著背包、生火用的餘燼、醫藥包、鑽頭、刮刀,還有武器。他那把斧頭的鑄造與打磨方式,就算在今天都是相當困難的技術。斧刃以產自義大利中部的銅製成,固定在紫杉木斧柄上,安裝的方式能讓這把斧頭用起來最省力。他的箭是許多不同的工匠打造的,而他的燧石工具是用維洛納(Verona)附近出產的石材製作的。奧茨的配備可是比許多現代登山客的還要精良。

  奧茨證明了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人類就已經在進行長途跋涉與古老的貿易。當時的歐洲零星散布著石器時代的部落,埃及的金字塔才剛開始興建,美索不達米亞人正在發明文字。而如這本美妙的書所闡明的,人類自那時起就不曾停止旅行。這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我們與生俱來的探索之欲促成了革新、殘忍的征服、貿易、殖民,以及情愛。如今,人類的旅程可以是一趟前往未知領域的遠征,也可以是在家附近的無名山丘漫步。不論遠近,人類總有那股遊歷與探險的衝動。本書記載了史前時代玻里尼西亞人與古希臘人的征途,以及中世紀教徒在朝聖途中歷經的危險與欣喜。本書也記錄了人們在中世紀尋覓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神祕國度的歷程、駭人的奴隸販運、第一位成功探索魯卜哈利沙漠(Rub'al Khali),也就是俗稱「四分之一的空漠」的威福瑞・塞西格(Wilfred Thesiger)一生歷經的探險,以及在1890年代第一位環遊世界的女性安妮・倫敦德里(Annie Londonderry)的傳奇故事。

  有了經濟又有效率的航空公司,今日大多數的旅程都很安全迅速,已經沒什麼人需要跋涉好幾個月前往目的地。例如,我只要買一張機票就能到歐洲文明的起源地克里特島(Crete)的克諾索斯(Knossos),參訪壯觀的皇宮遺跡。數千年前,這裡是在地中海東部進行海上貿易的米諾斯人(Minoan)根據地,這部分的故事在本書第一章有完整的敘述。即使如此,現代旅行依舊有刺激之處。只要花點時間妥善規畫行程,我們也能創造讓人難忘的旅程與回憶。

  不論是為個人的冒險尋找靈感,還是神遊歷史,只要翻開這本書,你都會驚嘆於人類祖先以及繪製地球樣貌的先驅者的壯闊旅程。旅人協助了我們創造文明、塑造現代世界。他們無盡的冒險證明了旅行對我們這個物種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顯然,旅程就是人類的故事。
 
賽門・李夫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