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暢銷新版】: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

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暢銷新版】: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保坂隆
图书标签:
  • 人生规划
  • 幸福生活
  • 自我提升
  • 人际关系
  • 财务自由
  • 心态调整
  • 生活技巧
  • 成熟女性
  • 正能量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退休後才考慮第二人生就太天真了!
現在就重新檢視你的價值觀!

步入老年,面對金錢、人際關係、時間運用的轉變
樣樣都不如以往順暢了嗎?
真正的老後生涯從60歲開始,
把握50歲後的「黃金10年」,
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可以活得更「自在任性」!
探索興趣、擴展交友圈、發展第二事業,
把「不安的老後」變成「開心的老後」,
安心迎接真正的老後生涯,活出完美的二次人生。



→試想你退休後的人生
少子高齡化正式來襲的社會。今後過著「開心的老後」與「寂寞的老後」的生活,差距將會日漸增大。為了能夠讓讀者從50歲開始就能先準備好過著「開心的老後」,本書列出了80項清單。讓我們消除老後的不安,充實過著第二個人生!
 

50歲要做的準備有:自我成長、人際關係、金錢觀   


│自我成長│

提案1 50歲開始「學習」,人生方向更多元
「如果在正當盛年的50歲感到疲倦或厭煩,不妨改變處理工作的方式,或是開始面對新挑戰,這麼一來,就能夠再度擁有新的成長」。
眾所周知的經營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經營學領域成功而獲致世界各國的讚譽後,仍然不斷學習各項新領域。
從企業活動的管理,轉而把目光放在追求人類未來幸福的領域。他在五十歲這樣一個容易鬆懈的年齡,發展更多興趣,不斷挑戰新的學習,擴展新的人生,甚至有了傑出的表現,展現最佳的自我管理吧!

★「學習」的課題或素材潛藏在任何事物中。
從50歲跨出第一步,迎接老後時,應該能將你引導至一個更寬廣、更有深度的世界。
探究喜愛的事物,它將會在支撐你人生的最強「學習」中茁壯。

提案2 不再介意任何人,活得「任性」
一般人都認為「任性」的想法必須克制,從小就常被責罵「不可以這麼任性!」
不過,「任性」真的是那麼不可原諒的事嗎?我一直都抱著這樣的疑問,最後終於在古文中找到「肯定任性的生存方式」。日文中的「任性」漢字寫成「我儘」,表面字義就是盡情做自己,忠於自己的想法直接付諸行動,貫徹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不造成他人的困擾,能夠獨立自主地活下去,能夠「任性」活著,也能接納他人的「任性」,同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為自己負責──這是必要的最低條件,沒有這樣的自覺,就沒有「任性」活下去的資格。

★只要符合這個條件,孩子獨立自主後,當自己步入50歲時,就不需要再掛慮其他人,更加「任性」活著也沒關係。


│人際關係│

提案1 50歲磨鍊你的孤獨力,認真面對第二個人生
退休以後,會失去現在絕大部分的人際交友圈。你最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如果說人生的前半輩子關鍵字是「成長」,後半輩子的關鍵字就不是成長,而是「成熟」。
那麼,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算是成熟呢?
我認為第一個判斷標準,就是應該具備「孤獨力」。
我建議50歲時,應當嘗試「一個人去旅行」。
美國作家梅‧薩頓(May Sarton)在她的《獨居日記》中寫著:「人有必要獨自一人,找回『自我核心』。」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無論如何都很容易受他人影響,或是內心受到動搖,甚至失去自我。梅‧薩頓認為「只有獨自一人後,真正的生活才開始」。

★擁有獨處的時間,就能更加看清楚自己。


│金錢觀│

提案1 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家計會議」
只要活著就得花錢。老後資金回答「擔心」的人,和回答「不擔心」的人,他們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最大的差異是「擔心」的人,無法具體掌握自己的資金現況,莫名地感到不安。比方說,回答「擔心」的人,知道能從政府機關獲得多少年金的人只占了一成。
另一方面,回答「不擔心」的人,有三成的人很清楚未來能得到多少年金,對於老後生活規劃有具體輪廓,也經常和家人商量退休後的生活規劃。
夫妻一年至少開一~二次「家計會議」,確實掌握家裡的老後資金計畫概況。這麼一來,就能讓老後計畫的問題變得明確,能夠看清兩人未來該努力的方向。兩人今後一起同心協力,夫妻之間更能建立對彼此的信賴感,同時這樣的信賴感就能成為突破莫名不安的原動力。

★對於老後資金的不安,掌握具體數字後,就能看到解決之道。

  
提案2 整理不要的物品,朝向精簡生活
然而,當孩子搬出去以後,孩子的房間始終擺著沒動,只供孩子偶爾回家使用,其餘時間都當作堆放舊物的空間。
你不覺得很浪費嗎?房屋是人生當中最大的一次購物。如果把孩子的房間所占的空間換算成購買時的成本,以兩個小孩兩個房間來說,價值可能相當數千萬圓。
以後就是夫妻兩人一起生活的家,好好地把孩子的房間整理一下,作為先生的房間,若是還有多餘的房間,就可以改造成妻子使用的空間,以往為了全家人居住的空間,現在則是為了夫妻兩人的大改造。

★年齡越大越有捨不得丟掉物品的習慣,從五十歲就要開始清理不用、不要的東西。

  
>>50歲開始尋找新生活的重心,面對退休不發慌!
想要移民嗎?要再創新事業嗎?適合做志工嗎?想學年輕時沒空投入的興趣嗜好嗎,50歲就開始,發現不適合還有機會反悔再調整!

>>重整人際關係,留一點給孩子,更多給自己!
沒有壓力地維繫兄弟姊妹、遠房親戚、街坊鄰居的感情,和子女溝通未來的生活方式,時間與金錢財產的分配,不論是自己生活、和伴一起或是多代同堂,生活更愛自己一點。

人家常說「退休後生活完全改變」絕對不是過度誇大。面對退休,有些人充滿不安,有些人卻是輕鬆自在。不論是退休後的金錢規劃、重新尋找生活目標、興趣培養到成熟的人際關係拿捏,所有事情都要先規劃,所有狀況都要在心裡做好建設,才能輕鬆快樂的享受退休生活。

《重塑生活:跨越中年,构筑有质感的下半场》 【书籍简介】 步入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往往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前半生的积累与奔波,带来了经验,也留下了需要整理的思绪与生活痕迹。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接下来的日子,不只是简单的度过,而是活出一种精炼、从容、充满掌控感的生活美学?《重塑生活:跨越中年,构筑有质感的下半场》正是为所有渴望在知天命之年,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深度“内观”与“外修”的读者而作。 本书并非单纯的“断舍离”指南,也不是肤浅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部系统性、可操作性极强的人生重塑手册。它聚焦于中年之后,人们在 物质空间、精神格局、人际网络和未来规划 四大核心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供了一套严谨且富有温度的“结构化幸福”方法论。 --- 第一部:空间炼金术——重构你的“日常操作系统” (约400字) 人生的品质,首先体现在我们日常所处的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家中的物件堆积,不仅占据了物理空间,更带来了精神内耗。《重塑生活》的开篇,将带你进行一场彻底的“空间炼金术”。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有意识地留存”的哲学。我们不盲目丢弃,而是学习如何区分“记忆的载体”与“无用的负担”。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空间(衣橱、书房、厨房)的定制化整理系统,强调功能性与美学的高度统一。例如,如何根据自身生活动线重新设计储物布局,确保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归宿”且易于取用;如何将日常用品升级为提升生活质感的“生活美器”,而非仅仅是工具。 更重要的是,本章提出了“精神空间的同步释放”。整理外在空间的过程,就是清理内在杂念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步骤,引导读者处理积压已久的旧物,直面与这些物品相关的情感联结,最终实现环境的极简,心境的开阔。读完此章,你的家将不再是“仓库”,而是为你未来生活服务的“能量场”。 --- 第二部:心智的迭代——升级你的“认知硬件” (约450字) 中年是认知结构面临最大冲击的时期。社会角色的变化、新兴科技的冲击,以及对过往成就的反思,都要求我们进行一次彻底的“心智迭代”。本书的第二部分,专注于对思维模式和心智工具箱进行深度升级。 我们着重探讨了“消除确认偏误与信息茧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固守旧有认知无疑是一种退化。《重塑生活》提供了一系列批判性思维训练工具,教你如何在获取信息时保持开放性、如何辨识信息背后的意图,并鼓励读者主动接触那些挑战自己既有观念的知识领域。 此外,本章详细剖析了“目标设置的‘意义导向’转型”。前半生追求的“成功”标准(如职位、收入)在中年后可能逐渐失效。本书倡导将目标从“外部衡量”转向“内部价值实现”。通过“生命价值图谱”的绘制练习,读者可以清晰地锚定自己真正珍视的品质(如深度学习、传承经验、创造宁静),并围绕这些核心价值来规划每天的精力分配。这种“意义导向”的心智升级,是抵御中年危机的最强铠甲。 --- 第三部:关系重塑学——构建高质量的“支持网络” (约350字) 人际关系如同土壤,滋养着我们的幸福感。《重塑生活》认为,人到中年,人际关系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本章提供了一套“人际资产的盘点与优化”策略。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关系负债的清算”。书中引导读者识别那些长期消耗自己精力、带来负面情绪的“能量吸血鬼”式关系。这不是教你绝情,而是教你如何设定健康的“情感边界”。通过具体的沟通脚本和退出策略,帮助读者有尊严、有艺术地减少无效社交的投入。 随后,重点转向“深度联结的培养”。本书强调投资于那些能带来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黄金圈层”。具体方法包括:如何与老友进行更有深度的对话,如何在新环境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如何将家庭关系从“责任绑定”升级为“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通过这种精准的社交投资,构建起一个稳固、可靠、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支持网络。 --- 第四部:未来的财务韧性——从“积累”到“自由”的思维切换 (约300字) 对于下半场的人生,财务安全不再仅仅是“积累更多”,而是实现“财务韧性”与“时间自由”的平衡。本书摒弃了复杂的投资技巧,转而关注“思维的切换”与“风险的对冲”。 本章核心探讨了“退休观的重新定义”。我们不再将财务目标设定在遥远的“退休日”,而是将目标内化为“今天是否拥有选择的权力”。这涉及到对现有资产的“抗风险能力评估”,以及“小额、持续的被动收入流”的构建思路,旨在减少对单一收入来源的依赖。 此外,《重塑生活》特别关注了“经验的变现与传承规划”。许多中年人拥有宝贵的专业经验,却不知如何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第二职业或社会贡献。书中提供了将过往技能进行“模块化”拆解、并找到匹配未来需求市场的实用方法,让财务规划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无缝对接,确保人生下半场既有保障,又有活力。 --- 《重塑生活:跨越中年,构筑有质感的下半场》,是一部关于“主动设计人生后半段蓝图”的实践指南。它邀你一起,以更清晰的视野、更强韧的心智、更精简的环境,去迎接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这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跃升,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高品质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保坂隆
1952年日本山梨縣生。聖路加國際醫院精神科腫瘍科部長,聖路加國際大學臨床教授。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進入同一大神經科。一九九○年起的兩年間,於美國加州大學留學。歷經東海大學醫學部教授直到現職。主要著作包括《不要失去平常心的技術》(KADOKAWA 中經出版)、《讓心情更輕鬆的「老後整理術」》(PHP研究所)、《六十歲開始的「不羞恥」生存方式》(三笠書房)等多本著作。

相關著作:《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超譯佛經》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相關著作:《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享有愉快老後生涯的關鍵字
◎五十歲開始的「學習」,使得第二個人生大放異彩
1 五十歲時讓「人生多面化」的彼得.杜拉克
2 「活兩次人生」是日本人擅長的絕活
3 試著從興趣中「學習」

◎從「奉獻」中了解生存的喜悅
4 開始「取悅他人」
5 為第二個人生從事奉獻活動,這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6 「奉獻活動」是了解「施比受更有福」的機會
7 以東京奧林匹克志工為目標

◎以「專家」為目標,開拓新的人生
8 助跑距離夠遠的五十歲開始以創業為目標
9 探尋新嗜好的時間綽綽有餘

◎五十歲以後開始「任性」,過著無悔人生的人
10 不介意任何人,想要活得「任性」
11 從「應該……」必要畢業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獲得開闊的時間
12 五十歲是從「公司第一」轉變為「自己第一」的機會
13 讓心情更新的休假空白太浪費

第二章 五十歲開始就要為退休以後做準備
14 五十歲以後,面對退休的意識革命
15 退休後休息養老者,以及讓第二人生大放異彩者之的差異
16 把人生以「二次收成」來作計劃
17 第二人生需要的證照,再遲也要在五十歲挑戰
18 取得證照前,充分確認是否和工作相關
19 取得意外證照的補位策略
20 從五十歲開始也能達成目標──這將成為今後的人生支柱
21 工作狂容易掉入的陷阱──對自己的力量過度自信
22 思考看看自立、自營的嶄新生活方式
23 檢討職務分擔、工作共享等嶄新工作方式
24 退休後暫時慢慢來……將會要你的命
25 「暫時休息」的話,就要限制時間
26 退休後也想工作的話,就要毫不猶豫地答應找上門的工作
27 在國外工作的第二人生,以五十歲開始為目標,一定能實現!
28 五十歲才開始的興趣,退休時將有資深的夥伴

第三章 後半生能夠活得充實的人與百無聊賴的人之間的差異
29 五十歲磨鍊你的孤獨力,認真面對第二個人生
30 不要小看「每天都是星期天」
31 現在就開始貯存好奇心的種子
32 坐上時光機看看小學時的自己
33 退休時要打開的時光膠囊在五十歲或五十五歲試試看
34 想想看什麼事不做會後悔
35 目標不需要是大志,「中志」就夠了
36 難以實現的夢想,規模縮小一點試試看
37 冷靜地想一想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
38 移居憧憬的土地,要花時間慎重檢討
39 資金訊息要及早確實蒐集
40 利用部落或臉書開始發送訊息

第四章 把人際關係當作「老年班表」的五十歲族群
41 推測五十歲及退休後截然不同的人際關係
42 五十歲在當地新登場!
43 如果住家的鑰匙不見了你會怎麼做?
44 和鄰居的往來,從寒暄再加一句話開始
45 正因為是鄰居,所以注意寒暄要「簡要」
46 和鄰居順利交談的「閒扯」能力
47 出任公寓自治會或町內會活動的幹部
48 和地區的朋友,拋掉頭銜再交往
49 想要長期維續交往關係,不要隨意亂送禮
50 五十歲的「家庭聚會日」找來學生時代的友人聯繫情誼
51 交換賀年片就能和老友重逢
52 用臉書增加你的「朋友」
53 和合不來的人交往時稍微保持距離
54 試一試熟年的約會
55 正因為年齡增長,夫妻間更應該不怕難為情地說出心中的感謝
56 五十歲的妻子希望老公對她說的話
57 「老公在家壓力症候群」的奇妙症狀
58 退休前培養共同興趣,取回夫妻快樂的時光
59 借出和借來的物品如何處理?
60 五十歲的生日,舉辦家庭慶生會
61 父母的看護問題,平時就先商量
62 應該開始思考「老人看護老人」的問題
63 學習和囉唆的遠親相處
64 五十歲時重新檢視和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改變金錢感覺的五十歲族群
65 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家計會議」
66 比想像中更重要的順其自然精神
67 五十歲提高生活層次,之後將會嘗到苦果
68 是否讓兒孫使用過多金錢?
69 專注「只重視這件事」的領域
70 重新檢視「以信用卡購物」的習慣
71 重新檢視人壽保險及醫療保險
72 整理不要的物品,朝向精簡生活
73 從獨門獨戶移居到無障礙大廈,享受輕鬆的老年生活
74 「對健康的投資」是無風險高報酬
75 以「輕斷食」或「NEAT」節食

第六章 提升個人成熟度的五十歲族群
76 不需過度恐懼老後,面對老年的美好
77 抗老化醫學的最佳良藥,一天大笑一次
78 今後注意美好的生活方式
79 讓心中充滿「感謝」
80 五十歲開始的每一天都是無可取代的日子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85743
  • 叢書系列:Solution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2.2 x 17 x 1.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35歲~65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個色調跟字體搭配起來,給人一種很溫暖、很舒服的感覺。翻開後,內容的排版也做得很有心,不會讓人覺得密密麻麻的,讀起來很輕鬆。尤其是裡面那些小標題,都很生活化,一看就知道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煩惱,而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我覺得作者在用詞上很貼近台灣讀者的習慣,沒有那種很生硬的翻譯腔,讀起來很親切,就像是跟一個很有經驗的長輩在聊天一樣。光是看到這些細節,我就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真的很用心,是想真心幫讀者解決問題,而不是隨便寫寫交差了事。而且,書裡好像還有些小插圖或表格,用來輔助說明概念,這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真的加分不少,能更快地抓住重點。

评分

老實說,我平常不太會主動去買這類型的「人生整理」書籍,總覺得那些內容都太過空泛,讀完後感覺好像懂了什麼,但一回到現實生活就完全派不上用場。可是這本不一樣,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實用的生活手冊。作者並沒有去批判我們過去的選擇,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引導你去思考「現在」可以做些什麼改變。我特別欣賞它把「整理」這個概念,從物質層面擴展到了心靈和關係層面,這點非常深刻。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環境亂了,其實是內心卡住了。光是光是看到某些章節在談論如何放下那些不再適合自己的社交圈子,我就覺得很有感觸,畢竟人到了一個年紀,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是很正常的事,如何優雅地處理這些人際變動,真的很需要指引。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很有邏輯,它不是那種「今天做一點、明天忘一點」的類型。它似乎是設計了一套循序漸進的步驟,讓你從最容易著手的小事開始,慢慢建立起信心,然後再挑戰比較困難的核心問題。我印象中,它對「財務觀念的重塑」那塊著墨不少,而且不是只談節流,更多的是談「如何用錢讓自己更有尊嚴和自由」。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傳統的觀念總覺得年紀大了就是要節儉到一個極致,但作者似乎在告訴我們,重點在於「聰明地花錢」,把資源投資在能帶來長遠幸福感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緊縮。這種思維上的轉變,比實際的記帳技巧來得更有價值。

评分

我對文字的感受度比較高,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讓我聯想到很多台灣本土作家那種細膩又帶點哲理的筆觸,讀起來讓人忍不住想一讀再讀,甚至會想在關鍵句子旁做記號。它沒有那種很宏大的口號,而是聚焦在「如何讓每一天都過得更精緻」這種很具體的小幸福上。像是如何佈置一個讓自己感到平靜的閱讀角落,或是如何挑選一件真正能提升自己氣質的單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其實才是構成「優雅日子」的基石。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完美人生」的定義,原來所謂的完美,不是要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而是要和自己和解,並為自己打造一個最舒適的狀態。

评分

老實講,市面上關於熟齡生活的書很多,有些甚至內容雷同到讓人分不清楚。但這本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好像非常了解台灣社會背景下,中年人面臨的獨特壓力——可能是空巢期、可能是職涯轉型、也可能是面對父母健康問題的拉扯。作者的建議很務實,沒有鼓勵大家去做不切實際的環遊世界或激烈的退休計畫,反而是著重於如何「在既有的生活中找到出口和美感」。我特別喜歡它提到關於「如何與家人溝通新的生活界線」,這簡直是太貼心了,因為在華人家庭中,界線的拿捏常常是摩擦的來源。這本書給予的,是一種有底氣、有方法的自我確立,而不是空洞的自我安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