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书的实用性,我还有一个特别在意的点,那就是“重复阅读率”。一本书,如果孩子在第一次读完之后,就束之高阁,那它就只是一个短暂的消费品。真正好的童书,是那种可以伴随孩子成长,每次读都会有新发现的“常青树”。这通常要求两个条件:一是主题具有跨越年龄层的普适性,比如关于爱、勇敢、想象力这类永恒的主题;二是文字的叙事结构巧妙,可以被不同心智阶段的孩子解读出不同的层次。比如,三岁的孩子可能只注意到颜色鲜艳的大象,五岁的孩子可能会开始体会到大象迷路时的焦急心情,而七岁的孩子,也许能从中读出关于“离家与归属”的哲学思考。如果一本看起来很简单的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是一本普通的“绘本”,而是一个可以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这样的书,我们家长买了才觉得值,因为它能陪孩子走过好几个成长期,每次翻开,都有新的感动和领悟。
评分讲到儿童读物,我个人是比较偏爱那种,画面冲击力强,文字量少,但意境很足的作品。因为说真的,很多学龄前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得可以,你讲太多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还不如用图像直接冲击他们的视觉神经,让他们自己去“解读”图画背后的故事和情绪。我之前带我侄女去书店,她就对着一本画满各种抽象线条和鲜艳色块的书看了好久,问她看到了什么,她七嘴八舌讲了一大堆,虽然逻辑很跳跃,但看得出来她是很投入的。这让我想到,好的图画书不应该只是“解释”给孩子听,而是要“启发”他们去想。现在的出版社好像也抓到这个精髓了,很多新出的书,图画的风格从传统的卡通化,慢慢走向了艺术化,有些插画师的功力简直可以媲美专业艺术家了,那光影的运用、色彩的搭配,都很有讲究。这不仅让孩子在看故事,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艺术熏陶,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当然,文字的韵律感也很重要,就算字少,也要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样,这样亲子共读的时候,大人小孩都会很享受那个过程。
评分最近跟几个妈妈朋友聊天,发现大家都在讨论“电子书”对传统纸质书的冲击。坦白讲,我个人还是比较偏爱摸得到、闻得到的实体书。你知道吗,新书刚打开时那种油墨和纸张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还有翻页时轻微的沙沙声,是电子屏幕永远无法取代的感官体验。特别是对于小小孩来说,他们是通过触觉、嗅觉来认识世界的,书本的质地、厚度、纸张的粗糙或光滑,这些都是学习的一部分。电子书虽然方便携带,功能性也多,可以点一下就播放音效或动画,但总觉得少了一点“温度”。我还是坚持,在孩子还小的阶段,实体书是建立阅读习惯的基石。而且,共读的仪式感也很重要,一家人围在一起,大人拿着书,为孩子朗读,那种眼神的交流、情感的流动,是冰冷的电子设备给不了的。如果一本新书的设计,能把纸张的触感、装帧的美感做到极致,让它本身就成为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它就能在电子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评分唉哟,最近忙著整理家裡的书架,翻到一本好久以前买的绘本,虽然不是我今天要讲的这本啦,但看到那些色彩鲜艳、图案又很Q的图画书,就忍不住想到现在的童书市场真是越来越精彩了。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花招,不外乎就是那些经典款,像是讲动物、讲颜色、教数字的,现在的小朋友真是幸福耶,光是看书名就知道里面的内容一定很生活化、很贴近他们每天会接触到的事情。我记得我以前最爱看的那本,是关于小猫咪找妈妈的,虽然故事很简单,但那种温暖的亲情描写,每次读完都觉得心里暖暖的。现在的书好像更注重互动性,有些还有立体机关,让小手可以伸进去摸一摸,增加阅读的乐趣,这真的是一个很棒的趋势,毕竟小孩子嘛,光是坐著听故事对他们来说有点难熬,需要多一点刺激和参与感,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而不是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而且,现在的绘本在主题的选择上也越来越多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童话故事,而是会探讨一些像是友谊、环保、情绪管理这些现代社会更需要的议题,这对从小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绝对有正面的帮助。看到这些进步,真的很替现在的家长和孩子开心,阅读的乐趣和深度都大大提升了嘛!
评分老实说,现在市面上的童书多到让人眼花撩乱,光是去图书馆借书,我就得花上一个小时做功课,研究一下哪些是口碑比较好的,哪些是得过什么奖项的。我尤其关注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故事,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不应该只局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比方说,介绍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节日庆典,或是不同族群的孩子是怎么玩耍的,这些“异文化”的接触,对培养孩子的包容心和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起点。我记得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关于非洲部落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里面画了他们用泥土做玩具的场景,我儿子就非常好奇,问我为什么他们不用塑胶玩具,那次对话就延伸到自然资源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比我直接教他“要环保”有效多了。所以,如果一本童书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多元文化的概念,那它绝对是值得推荐的佳作。这类书籍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它在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更广阔、更理解他人的世界观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