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旅情詩畫

山水旅情詩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莊大青
图书标签:
  • 山水诗画
  • 旅行
  • 诗歌
  • 绘画
  • 文化
  • 艺术
  • 风景
  • 自然
  • 中国风
  • 文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山水旅情詩畫》,10年全球超過百個遊記出版簡介:
  愛山不厭山行遠,山中彩湖任遨遊

  本書《山水旅情詩畫》,作者是2010年到2019年間,約10年裡登山健行的旅遊紀實。
  本書內容包括加拿大、美國、日本、台灣與歐洲等二十四個地點,

  作者在文章裡不只是介紹單一景點,
  而且把行走時的所見所聞,
  詳盡的山峰與湖泊、周遭的花草、樹木、動物等生態,
  娓娓的道來,
  並且抒發情懷,
  讓讀者好像與作者同行,跟著他的腳步,
  欣賞著世界各地的美好的自然山水奇景。

  正如本書的書名:山水旅情詩畫,
  悠然迷人的山光水色,
  旅遊時的心情與感觸,
  以著文章為詩,照片為畫,
  描述繪畫出大地的壯麗與內涵,
  作者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
  讓大家能夠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真諦。

  本書包括超過全球上百個精彩的風景景點,作者除了用精美壯觀的照片留下美景外,也報導的當地人情風土,是一本很好的記遊文學。#博客思出版社
 
《江山万里:旅人笔下的风物与哲思》 本书简介: 《江山万里:旅人笔下的风物与哲思》是一部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游记散文集。它并非单纯的地理志或风光摄影集,而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历史的沉思与自然万物的细微变化熔铸一炉的深刻文本。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行”的本质——行走不仅是空间上的位移,更是心灵向内的探寻与对存在的重塑。 全书共分为“溯源”、“远行”和“归寂”三大部,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高度凝练的文字风格,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既具象又抽象的旅程。 --- 第一部:溯源——古道回响与乡土记忆 (约400字) “溯源”部分,聚焦于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故土以及那些影响其生命底色的文化地理坐标。作者摒弃了传统游记的“到此一游”式记述,转而深入挖掘特定地域的“气味”和“质地”。 篇章概述: 《泥土的纹理与时间的密度》: 详细描绘了南方水乡在不同季节中光影与湿度的变化,重点探讨了乡土建筑材料(如青砖、黛瓦、卵石)如何承载家族的历史。这不是对建筑的描摹,而是对“时间如何沉积于实体”的哲学思考。例如,作者细致分析了老宅天井中苔藓生长的路径,将其视为生命力在微观层面的挣扎与延续。 《市井的喧嚣与静默的语言》: 本章聚焦于传统集市的声场分析。书中记录了吆喝声的音阶变化、不同方言的交织冲突,以及在买卖双方短暂眼神接触中流露出的生存智慧。作者通过对“叫卖声”的解构,揭示了底层社会复杂的情感结构,以及人与物之间基于交换产生的短暂而深刻的连接。 《茶烟里的前朝往事》: 这一部分通过对一种古老茶俗的考察,串联起数个朝代的更迭。作者并未直接引用史书,而是通过描述茶馆中老者的讲述方式、烟雾缭绕中模糊的轮廓,构建了一个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与“历史的代代相传”的隐喻。重点在于对口述传统的尊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消退。 --- 第二部:远行——异域的对视与自我的重构 (约700字) “远行”是全书的核心篇章,记录了作者横跨大陆和海洋的深度旅行。这里的“远方”不再是逃离,而是面对他者的考验,从而审视自身的文化边界。 篇章概述: 《北国冰原上的色彩失语》: 叙述了作者在极寒地带的体验。文字极力克制情感,专注于对极端环境下光线折射的描绘。重点不是雪景的壮美,而是当环境过于纯粹(如只有白、蓝、黑)时,人类感官如何被剥夺,进而引发对“感觉器官的局限性”的沉思。书中有一段描述了在永夜中,作者如何依靠心跳声来确认自己“存在”的场景。 《沙漠的呼吸与信仰的重量》: 在干燥、空旷的地理环境中,作者探讨了宗教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作用。此处的“信仰”被视为一种抵抗虚无的结构。书中详细记录了对一座古老清真寺壁画的细致临摹过程,并分析了图案中几何重复性所蕴含的秩序感如何对抗环境的无序性。 《都市丛林的几何悖论》: 聚焦于数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观察。作者摒弃了对现代科技的赞颂或批判,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人造景观的密度”。通过对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上反射的他人影像的反复捕捉,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主体性”的碎片化问题。特别关注通勤者面无表情的重复动作,将其比喻为生命体在精密机械中的一种“惯性运动”。 《海的边缘:潮汐的哲学》: 描述了在多处海岸线上的观察。海浪的规律性被视为宇宙间最可靠的“节奏”。作者通过记录不同时刻潮水线的精确位置,意图捕捉一种超越人类意志的、宏大的时间尺度。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沙滩上的脚印”如何被下一次潮水抹去,象征着所有努力和痕迹的终极消解。 --- 第三部:归寂——驻留的艺术与未竟的对话 (约400字) “归寂”并非指旅途的终结,而是指心境的沉淀与对“驻留”状态的理解。它探讨了如何在既定的环境中,持续进行内在的探索。 篇章概述: 《窗台上的静物研究》: 观察长期处于同一空间内带来的视角变化。作者详细描述了放置在书桌一角的几件旧物(如一个磨损的镇纸、一本未读完的书、一支用干的钢笔)在不同光照下的微小变化。这是对“慢观察”艺术的实践,强调了在静止中发现运动的可能性。 《语言的贫瘠与理解的丰盈》: 这一章节深入探讨了翻译的困境和非语言交流的有效性。作者反思了所有游记的本质——试图用有限的词汇去捕捉无限的体验。文中包含大量对具体词语的拆解与重组,以证明文字的局限性,并倡导读者应超越文字表述,直接去感受意境。 《未寄出的信札与永恒的未完成》: 全书以一种开放式的姿态收尾。作者承认,任何旅行记录都是对真实经验的背叛。因此,许多深刻的感悟选择以“未完成”或“未表达”的状态保存下来。这并非逃避,而是对旅程本质的尊重——真正的领悟,往往发生在合上书本,重新面对日常的那个瞬间。 --- 整体风格与阅读体验: 《江山万里》的语言风格冷峻而富有张力,兼具古典散文的韵味与现代意识流的碎片化特质。它拒绝提供明确的答案或旅游指南式的建议,而是以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邀请读者进入作者的感官世界,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山水哲思”。本书适合对地理、历史、哲学思辨有浓厚兴趣,并习惯于深度阅读的读者。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在广阔世界中的独特位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大青


  台北市人,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取得MBA學業,旅居加拿大多年。熱愛登山、旅行、攝影、寫作。
 

图书目录

002 自序
003 贈序

加拿大篇〉
008 加拿大洛磯山~弓河之戀~
022 歐哈拉湖環形縱走~徜徉在那高山湖泊裡~
052 優鶴Yoho 國家公園.歐哈拉湖Lake O'Hara 與麥克阿瑟湖 McArthur Lake
070 Mount Edith Cavell 健行

美國篇〉
086 貝克山 Mt. Baker 秋天的詩篇
104 秋遊雷尼爾山區之納奇斯峰環繞步道(Naches Peak Loop)
114 雷尼爾山日出景點(Sunrise) 健行
126 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 岩石、光與影的夢幻交織
142 馬蹄灣
150 火山口湖國家公園
164 火山口湖國家公園.從那史考特山俯瞰那一泓藍色的夢幻
176 彩繪山國家紀念區~ 大自然的曠世名畫~
186 科羅拉多州褐鈴山(Maroon Bells), Maroon Lake 與 Crater Lake
202 大沙丘國家公園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218 攀登艾伯特山Mount Elbert

日本篇〉
240 高山秋色~日本中央阿爾卑斯千疊敷冰斗
254 仰望富士山之美
268 登臨富士山之巔
286 昇仙峽秋色

歐洲篇〉
300 瑞士策馬特馬特洪峰1
312 瑞士策馬特馬特洪峰2

台灣篇〉
324 南湖大山圈谷秘境
334 雪山勝境與秋色的記憶
348 附錄&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267557
  • 叢書系列:生活旅遊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9 x 26 x 1.7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出版自序

每一個角度都有不同的風情,帶來不同驚奇


  旅加多年,熱愛大自然的我,每有假期,恣意的馳騁世界的名勝,踏訪深山小徑,只為著尋訪深藏大自然的美景。在雄偉的大自然裡,遊子有如過客般,多年來曾經以兒子Elbert 為名,在Elbert 的部落格裡,記錄著旅遊的點點滴滴,如今決定重新整理編輯重寫,並且加入許多未曾發表的照片文章,出版成書。

  在人生歷程裡,首先感謝慈愛父母的培育與照顧支持,也感謝清秀溫柔的老婆,與乖巧的一兒一女,陪伴著我,遍訪世界大地的點點滴滴。最後,則是要感謝博客思出版社的張加君總編,楊容容副總編,沈彥伶編輯,和各位編輯同仁,以及親友們給予許多的鼓勵與協助。

  世界大地數萬里,多少奇景深蘊涵,
  高山流水道不盡,期待有緣且與藏。

  一步一腳印,曾經深入許多國家公園與景點的步道,拍攝著大自然的美景。希盼本書裡,抑揚的文字,有如連綿壯麗的山巒,捎來大自然的音籟。繽紛的照片,有如晨曦交織的彩雲,飄落大自然的色彩。讓大家的心靈,在展卷之時,洗滌塵世的煩憂瑣碎,滿懷大自然的無限風情,心靈喜悅而舒暢。
 
莊大青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最近這種強調「慢活」和「在地文化探索」的出版品特別受歡迎,但很多時候流於表面。我對《山水旅情詩畫》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擔憂的心情。期待的是,它能真正深入台灣的「地氣」,而不是那種觀光客明信片式的呈現。我希望它能帶領讀者走進那些隱藏在巷弄裡、或者需要徒步才能抵達的秘境,捕捉到那種只有在地人才懂的細微之美。例如,在描寫中南部鄉鎮時,是否能捕捉到那種曬稻埕的熱情、廟口戲曲的喧囂,又或者早晨市場裡的討價還價聲?詩的部分,我更希望看到真摯的情感流露,而非矯揉造作的辭藻堆砌。好的詩句,應該像山泉水一樣清澈自然,能讓人讀完之後,心頭一震,彷彿瞬間被拉進了那個場景之中。如果書中能附帶一些作者對創作過程的札記,那就更好了,能了解他們是如何捕捉靈感、如何選取主題的,這對我們這些熱愛藝術與旅行的人來說,無疑是加分題。

评分

這種類型的書,其實很考驗作者群之間的化學反應。詩人與畫家必須擁有相近的「頻率」,才能讓作品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我很好奇,他們各自是獨立創作後再進行配對,還是兩人一同旅行、同步激發靈感?如果是後者,那書中的協同性會更高,情感的連貫性也會更強烈。如果能看到畫作的線條如何被詩歌的韻律所牽引,或者詩句的意境如何引導畫家選擇特定的色彩和構圖,那將是非常迷人的閱讀體驗。這種跨界合作,最怕的就是「各自為政」,畫得很好但和文字搭不上,或者詩寫得極美但與配圖顯得生硬。我希望《山水旅情詩畫》能夠展現出一種高度的默契,讓讀者在翻閱的過程中,感覺像是在跟隨著一對有靈犀的藝術家,一同進行一場心靈的漫遊。這不僅僅是欣賞作品,更像是參與了一場共同的藝術探險。

评分

這本《山水旅情詩畫》光看名字就很有意境,讓人聯想到那種漫步在台灣的山林間,感受著霧氣繚繞的清晨,或者在海邊欣賞日落的寧靜時刻。我猜想,作者一定對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有著深刻的體悟。這種結合了詩歌與畫作的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能跨越文字的限制,直接用視覺和情感來打動人。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靜下心來品味這樣一本富含人文氣息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希望書裡能有對各地經典景點的獨特詮釋,不只是制式的風景照,而是透過詩人的筆觸和畫家的眼睛,看到不一樣的台灣。特別是如果能捕捉到一些季節更迭時那種稍縱即逝的美,那就更棒了。我期待看到那些熟悉的風景,在詩與畫的交織下,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或許能喚起一些塵封已久、關於旅行的美好回憶。這類作品,最考驗創作者的功力,如何在寫意與寫實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想必也是一個重點吧?畢竟是詩畫合集,如果紙質不夠好,或者印刷不夠精緻,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個人偏好那種帶有紋理的紙材,摸起來有種溫潤的手感,更能襯托出水墨或彩繪的層次感。想像一下,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台灣高山茶,緩緩翻閱著這本《山水旅情詩畫》,讓視覺和心靈都得到洗滌。我尤其關注它如何處理光影的變化,因為台灣的光線非常多變,從南台灣的炙熱陽光到東北角的氤氳水氣,每一種光線都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法。如果畫作能夠展現出這種地域性的光影特色,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藝術作品集,更像是一本濃縮了台灣氣候與地理精華的視覺筆記。再者,詩與畫的編排方式也大有學問,它們之間是相互呼應、彼此補述,還是形成一種對話張力?這都會影響讀者沉浸其中的程度。

评分

對於一本以「旅情」為主題的書,我非常好奇它是否觸及了台灣文化中那種複雜而又迷人的「混血感」。台灣的山水,不只是單純的自然景觀,它承載了原住民的記憶、漢人的開墾歷史,以及殖民時期的痕跡。我希望《山水旅情詩畫》能夠在描繪壯麗河山的同時,也悄悄地帶入這些人文歷史的線索。例如,在描繪某座古老的橋樑或廢棄的日式宿舍時,畫風和詩句能否流露出歷史的滄桑感與物換星移的慨嘆?這種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往往是讓作品能夠流傳下來的關鍵。如果只是描寫外在美景,那很容易被其他地方的風景書取代。真正讓台灣獨一無二的,是這些交織在一起的故事。所以,我會特別留意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譬如一戶人家的門聯、田埂邊的土地公廟,甚至是老人家閒聊的隻言片語,是如何被藝術家捕捉並昇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