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系列01:香港觀鳥全圖鑑

觀鳥系列01:香港觀鳥全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港觀鳥會
图书标签:
  • 觀鳥
  • 香港
  • 鳥類
  • 圖鑑
  • 自然
  • 生態
  • 動植物
  • 科普
  • 攝影
  • 郊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展示鳥友多年來拍攝的心血結晶及努力成果,透過精美的圖片,描述41科香港鳥種的外形特徵、習性、較常出現的月份及生態環境,作為觀鳥的實際參考;加上專題內容如:觀鳥在香港、辨認雀鳥技巧等,領略觀鳥的樂趣,並愛護雀鳥。
繁城翼影:都市生態的微觀詩篇 一卷關於城市鳥類多樣性、棲地變遷與人鳥共存的深度觀察報告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生命以更細膩、更堅韌的面貌持續上演。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鳥類圖鑑,它是一部聚焦於現代都會區——特別是那些人口密度極高、人為干預強烈的城郊交界地帶——的鳥類生態研究與人文觀察的合輯。我們將視角鎖定在那些與人類活動共享空間,卻常被匆忙的視線所忽略的飛羽生靈。 第一部:邊緣的棲地學——城市化對鳥類生態的重塑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城市化進程對本地鳥類棲地結構的根本性改變。我們不再羅列標準的物種名錄,而是著重於「棲地類型」的演變及其對鳥類群落結構的篩選效應。 1. 破碎化的綠肺:公園、花園與隔離效應 城市中的公園和人工綠地,是鳥類重要的避難所,但它們的「島嶼效應」卻日益顯著。本章節詳述了不同規模、不同管理模式的城市綠地(從私人庭院到大型郊野公園邊緣)如何構成不同層級的生態緩衝帶。研究對象集中於那些對棲地邊緣效應極度敏感的物種,如對灌木層深度有特定要求的鵐科鳥類,以及依賴穩定樹冠層進行繁殖的雀形目鳥類。我們分析了道路、高樓和噪音污染如何形成實質的「生態屏障」,導致種群的基因流動受阻,並探討了人工照明對夜行性鳥類(如夜鶯和部分鷗類)導航系統的干擾機制。 2. 水域的雙重意義:人工濕地與徑流污染 城市的水體——包括人工湖、河道整治後的灘塗、甚至建築工地的臨時積水——對水鳥而言,是生存的必需,同時也是潛在的陷阱。本部分細緻記錄了在高度人工化的水域邊緣,水鳥群落的動態變化。我們考察了不同水質標準下(例如,高營養鹽度的徑流對底棲無脊椎動物的影響,進而影響水鳥的食物來源)對鷺科、雁鴨科乃至鷗科鳥類覓食效率的影響。重點分析了雨水收集系統和城市防洪工程在提供臨時棲息地的同時,如何通過快速的水位波動,威脅到築巢於低窪處的幼鳥安全。 3. 垂直空間的拓荒者:建築結構與巢穴選擇 高聳的建築物不再只是人類的領域,它們為部分適應性強的鳥類提供了新的「懸崖」。本章節專注於那些將巢穴安放在空調外機、排氣管道、窗台甚至橋樑結構下的鳥類(如部分雀類、鴿科和少數猛禽)。我們探討了這些「人工巢穴」的熱力學條件(例如,建築材料的吸熱性對親鳥和雛鳥的熱壓力影響),以及人類對巢穴的移除與干預行為對該年繁殖成功率的直接衝擊。這不僅是生態適應,更是一種在極端壓力下的生存策略。 第二部:都市生態的物種肖像——邊緣適應者的行為學透視 本書不追求大而全的物種收錄,而是挑選出那些在人類活動邊緣展現出極高行為可塑性的「都市精英」。 1. 覓食策略的進化:從自然獵物到人類殘餌 城市鳥類面臨的食物來源極為複雜化。本章節通過追蹤數據和直接觀察,描繪了幾種代表性物種(如城市常見的烏鴉、喜鵲和麻雀)在不同時間點(清晨、午間、傍晚)的覓食壓力與食物結構的變化。我們記錄了它們如何利用人類的廢棄物、寵物飼料的溢出,甚至是植物的異種授粉成果來補充能量。特別是對那些在人類干預下改變了傳統狩獵時間的猛禽(如遊隼)的觀察,揭示了它們在捕捉野生物種與利用城市獵物(如鴿子)之間的權衡。 2. 鳴唱與溝通的噪音干擾 城市噪音(交通、建築施工、人聲鼎沸)是環境中最主要的干擾源之一。我們採用聲學監測技術,對比了城市邊緣與純自然環境中鳥類鳴唱的頻率、音量與複雜性。研究發現,為了在低頻噪音中被聽到,部分鳴禽提高了基礎頻率,這對信息傳遞的效率產生了何種長期影響?同時,我們也觀察了在夜間持續光照的環境下,部分鳥類鳴唱時間的延長,這對其生理節律和繁殖活動造成了何種潛在的資源消耗。 3. 人類的「馴化」效應:恐懼閾值的變化 城市鳥類對人類的「容忍度」是一個動態的指標。本部分通過測量不同區域(如高流量市場周邊與寧靜居住區)鳥類對人類靠近的「飛行距離」(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 FID),量化了人類活動強度對鳥類行為的影響。令人驚訝的是,某些物種在特定高干擾區域的FID反而變短,這顯示了一種極端壓力下的「被動馴化」,但這種馴化是否犧牲了它們對真正潛在威脅(如流浪貓或專業捕食者)的警覺性? 第三部:共生與調適——建立可持續的城市生態關係 這不僅是觀察,更是對未來人鳥關係的呼籲與探討。 1. 城市鳥類的「風險評估」:人為致死的結構性因素 本章節側重於分析城市環境中導致鳥類非自然死亡的主要人為結構性因素。我們分析了窗戶撞擊的熱點區域(基於玻璃反光與背景植被的相關性),以及電力線的鳥擊風險評估。這部分內容提供了基於空間數據的風險地圖建構方法,旨在指導城市規劃者如何通過簡單的設計調整(如外牆紋理、線纜覆蓋)來顯著降低鳥類死亡率。 2. 綠色基礎設施的生態韌性設計 不同於傳統的景觀美化,本書探討了如何將「生態功能」內嵌到城市基礎設施設計中。這包括對屋頂花園的鳥類吸引力進行評估,設計能模仿天然灌叢結構的「垂直綠化牆」,以及在城市排水系統中保留或建立小型、不規律的水域以支持遷徙過境的水鳥。我們強調,真正的韌性來自於生物多樣性的冗餘性,而非單一物種的成功。 3. 紀錄者的角色:從旁觀者到生態守護者 最後,本部分回歸到人類與這些邊緣生命互動的情感與倫理層面。紀錄城市鳥類,不僅是收集數據,更是培養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我們探討了公民科學在監測城市鳥類健康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公眾參與,將城市居民從對鳥類的無意識干擾者,轉變為保護它們微小棲地的重要盟友。這是一份對居住在我們陰影之下的鄰居的深度致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香港觀鳥會


  成立於1957年,致力教育、科研、生境管理與保育政策倡議,啟發及鼓勵公眾一起欣賞與保護野生雀鳥及其生境。2002年獲認可為公共性質慈善機構。2013年成為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成員(Partner)。

图书目录

003 序Preface
006 香港觀鳥熱點 Hot Spots for Birdwatching in Hong Kong
011 香港觀鳥會The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015 觀鳥在香港 Birdwatching in Hong Kong
015 香港——觀鳥天堂 Hong Kong—A Paradise for Birdwatching
016 鳥類與生境 Birds and Habitats
026鳥類遷徒 Bird Migration
030 觀鳥的準備 Preparing to Watch Bird
038 提交觀鳥紀錄 Submit your Records
039觀鳥比賽 Bird Watching Competition
043 觀鳥及鳥類攝影守則 Code of Conduct of Birdwatching and Bird Photography
045 觀鳥地點 Places to Visit
054 香港觀鳥地圖 Hong Kong Map
056 鳥種分類 Family Description
075 香港有記錄的全球瀕危鳥類Globally Threatened Birds in Hong Kong
077 鳥類身體辨識 Illustrated Glossary
079 鳥類結構及功能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rds
082辨認雀鳥的技巧 Bird Identification Skill
085 鏡頭下的267種香港鳥類 267 Kinds of Bird under the Lens
086 如何使用這本書 How to Use this Book
088 雉科Phasianidae (鷓鴣、鵪鶉和雉雞 Francolins, Quails and Pheasants)
091 鴨科Anatidae (鴨、雁和天鵝 Ducks, Geese and Swans)
130 夜鷹科Caprimulgidae (夜鷹 Nightjars)
134 雨燕科Apodidae (雨燕 Swifts)
142 杜鵑科Cuculidae(杜鵑和鴉鵑 Cuckoos and Coucals)
162 鳩鴿科Columbidae(鳩和鴿 Doves and Pigeons)
181 秧雞科Rallidae(秧雞 Rails, Crakes and Coots)
199 鶴科Gruidae(鶴 Cranes)
200 鸊鷉科Podicipedidae(鸊鷉 Grebes)
206 三趾鶉科Turnicidae(三趾鶉 Buttonquails)
208 石鴴科Burhinidae(石鴴 Stone-curlews)
210 蠣鷸科Haematopodidae(蠣鷸 Oystercatchers)
212 反嘴鷸科Recurvirostridae(長腳鷸和反嘴鷸 Stilts and Avocets)
216 鴴科Charadriidae(鴴和麥雞Plovers and Lapwings)
238 彩鷸科Rostratulidae(彩鷸 Painted-snipes)
240 水雉科Jacanidae(水雉 Jacanas)
242 鷸科Scolopacidae(鷸、沙錐、瓣蹼鷸等 Sandpipers, Snipes, Phalaropes and allies)
296 燕鴴科Glareolidae(燕鴴 Pratincoles)
299 鷗科Laridae(鷗和燕鷗 Gulls and Terns)
340 賊鷗科Stercorariidae(賊鷗 Jaegers)
344 海雀科Alcidae(海雀 Murrelets)
346 鸏科Phaethontidae(鸏 Tropicbirds)
349 潛鳥科Gaviidae(潛鳥 Loons)
350鸌科Procellariidae(鸌 Petrels and Shearwaters)
353鸛科Ciconiidae(鸛 Storks)
356軍艦鳥科Fregatidae(軍艦鳥 Frigatebirds)
359鰹鳥科Sulidae(鰹鳥 Boobies)
361鸕鷀科Phalacrocoracidae(鸕鷀 Cormorants)
364鹮科Threskiornithidae(琵鷺和鹮Spoonbills and Ibises)
370鷺科Ardeidae(鷺鳥和鳽 Herons, Egrets and Bitterns)
404鵜鶘科Pelecanidae(鵜鶘 Pelicans)
406鶚科Pandionidae(鶚 Ospreys)
407鷹科Accipitridae(雕和鷹 Eagles and Hawks)
438鴟鴞科Strigidae(鴞(貓頭鷹)Owls)
451佛法僧科Coraciidae(佛法僧 Rollers)
454戴勝科Upupidae(戴勝Hoopoes)
456翠鳥科Alcedinidae(翠鳥Kingfishers)
468蜂虎科Meropidae(蜂虎Bee-eaters)
470鬚鴷科Megalaimidae(亞洲擬鴷Asian Barbets)
472啄木鳥科Picidae(啄木鳥Woodpeckers)
476隼科Falconidae(隼Falcons)
483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484-487 中文鳥名索引 Index by Chinese Names
488-491 英文鳥名索引 Index by English Common Names
492-495 學名索引Index by Scientific Names

图书序言

  • ISBN:9789621472380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7.1 x 24 x 2.4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香港山川秀美,城市邊緣不遠處,總有讓人感受自然悠閒之所,稍加留意,更可見到種類繁多的鳥類,與我們一起活在同一天空下。

  勞碌匆忙的現代城市生活,往往把我們的視野局限在眼前的瑣碎。以物質享受為主導的價值觀念,使我們與自然生命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自然雖近,心中卻無處安放。我們很容易在不經意之中陷入一種渾噩的機械狀態,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精神生活卻只剩下一片空白。

  觀鳥表面上是一種消閒活動,但是多年經驗告訴我,觀鳥促使我們走近生命,認識生命的多元和微妙,感受生命的美麗和舒泰。我的觀鳥朋友全都開心樂觀,不論環境順逆,總是活在安祥自在之中。

  在推廣觀鳥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開始時都很重視分辨鳥種和很倚重照片的幫忙,因此一本囊括香港較多鳥種的照片圖鑑是十分需要的。2003年香港觀鳥會得到鳥友慷慨借出在野外多年努力才拍得的珍貴照片,結集出版了《香港鳥類攝影圖鑑》,是香港歷史上第一本以照片向廣大市民展示香港鳥類美麗一面的圖鑑,加上知識廣博的鳥友以文字提供相關知識,實在難得,更令人欣喜的是攝影圖鑑出版後受到市民熱烈歡迎,遠超想像。

  在攝影圖鑑的鼓舞下,很多人愛上鳥類攝影,2009年吸納了大批精彩鳥類照片和增添豐富內容,改名《香港鳥類圖鑑》出版,十年來,鳥類攝影水平大幅提升,《香港鳥類圖鑑》因應重修,易名為《香港觀鳥全圖鑑》,並更新照片和增添近年拍攝到的鳥種,使本書既精美又完備。

  本圖鑑成書過程中,所有鳥友及攝影師都是義務投入的,實在是我們香港人的福分,謹向他們致以誠心的謝意。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濕地公園於2009年的支持促成本圖鑑廣泛流通,我們銘記心中,是次2020年新版得以實現,有賴本會紅耳鵯俱樂部成員無名氏慷慨解囊襄助,我們衷心感激。

  願望此書促進越來越多人親近大自然,並在觀賞鳥類中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
林超英
二零二零年五月

用户评价

评分

撇開物種資訊不談,我個人對於書籍的裝幀設計和閱讀體驗有著近乎苛求的標準。一本好的工具書,必須要能承受戶外環境的考驗。我希望這本《觀鳥系列01:香港觀鳥全圖鑑》在材質上能選用防水、耐磨的紙張,畢竟觀鳥活動多半在戶外進行,難免會遇到露水或突如其來的陣雨。內頁的編排方式也至關重要,如果內容組織邏輯清晰,例如是按照目、科、屬來分類,並且在書籤頁或索引部分做得方便查找,那麼在野外臨時需要快速查閱時就能發揮極大效用。我不喜歡那種排版過於擁擠,文字小到需要戴老花眼鏡才能閱讀的圖鑑,那樣的設計簡直是與戶外使用背道而馳。如果它能採用類似百科全書那種清晰的版面設計,用足夠的留白來凸顯圖文的重要性,並且在重要的物種資訊旁使用粗體或不同顏色來標示,那將會大大提升翻閱時的效率和舒適度,讓我在山徑上也能優雅地確認我剛剛看到的「那隻鳥」究竟是誰。

评分

這本《觀鳥系列01:香港觀鳥全圖鑑》光看書名就讓人心頭一熱,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台灣土生土長,對自然生態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香港的鳥類世界一直有種遙不可及的神秘感。我們這兒有太平山、有郊野公園,但畢竟地理環境和氣候帶來的物種多樣性跟香港那種亞熱帶與熱帶交界、鄰近海岸的環境實在是差了一截。這本圖鑑光是「全圖鑑」這三個字,就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是不是真的能像一本鳥類版的「台灣百寶箱」那樣,把香港特有或過境的珍稀鳥種都收錄進去?我特別期待看到裡面對於那些過境鳥類的細膩描述,畢竟香港在候鳥遷徙的路徑上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能夠透過一本書,彷彿親身站在米埔或塱原濕地,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過客身影,光是想像就令人興奮不已。希望這本書的編排能夠兼顧到初學者和資深愛鳥人士的需求,不要只是堆砌學名和學術數據,而是能用生動的筆觸,帶領我們理解每一種鳥的習性、棲地偏好,甚至是有趣的遷徙故事。如果內容能附帶一些香港在地觀鳥點的私房秘笈,那就更完美了,畢竟讀者最大的樂趣不就在於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觀察中嘛!

评分

作為一個對鳥類攝影略有涉獵的業餘愛好者,我最關心的環節始終是圖版的品質。香港的鳥類,尤其是一些在內陸不易見到的海鳥或濕地鳥類,其羽色和形態的微妙差別,往往是區分種屬的關鍵所在。如果這本《觀鳥系列01》的圖片解析度不夠高,或者光線處理不當,導致無法清晰呈現那些細緻的翼斑、眼線或喙的顏色,那它作為一本「圖鑑」的實用性就會大打折扣。我非常期待看到那些標示圖能夠精準地標註出關鍵的辨識特徵,而不是僅僅放上一張漂亮的、但缺乏實用指向性的照片。此外,香港的氣候多變,光線條件變化也快,如果編者能針對不同光線條件下的鳥類外觀差異提供說明,那就非常貼心了。畢竟,在陰天或逆光環境下觀察到的鳥,可能跟晴天下的樣貌截然不同。如果這本書的圖版能達到近乎科學繪圖的精準度,同時又不失藝術美感,那麼它絕對會成為我工具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員,用來對照和學習台灣圖鑑中可能疏漏的那些「鄰居」鳥種。

评分

對於像我們這樣,熱衷於跨地域文化交流的讀者來說,一本外地的專業圖鑑往往也代表著一種文化觀察的視角。香港的觀鳥文化,相較於台灣的在地性,或許更帶有國際交流的色彩,因為它鄰近華南大陸,接收到的遷徙鳥類群體更為龐大和複雜。我非常好奇,這本圖鑑在物種名稱的處理上是如何平衡中英文對照的?是採用國際通用的學名為主,還是更貼近香港在地使用的俗名?這種命名上的選擇,其實透露出該書編纂團隊的取向與目標讀者群。如果它能像一座橋樑,既能讓習慣中文閱讀的我們理解國際鳥類學界的最新分類,同時又能學到香港當地人如何稱呼這些羽毛精靈,那就太棒了。我期待看到它在描述鳥類行為時,是否能帶入更多對「保育現況」的關切,例如香港在土地開發壓力下,某些傳統的棲地正逐漸消失,這種與環境變遷的連結,會讓這本圖鑑的意義超越了單純的物種識別工具,而昇華為一份對共同自然遺產的深切關懷備忘錄。

评分

說實在話,台灣的鳥類圖鑑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市面上從手掌大小的口袋書到內容紮實的大部頭應有盡有,各有千秋。因此,當我看到一本專門針對香港的圖鑑時,我的目光自然會聚焦在它的「差異性」和「深度」上。我猜測,這本《觀鳥系列01》大概會很強調香港特有的賞鳥文化和歷史背景吧?畢竟香港的觀鳥活動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組織性,從早期的業餘愛好到現在的保育意識高漲,背後牽動的社會脈絡應該很值得深入探討。我比較好奇的是,書中對於「稀有度」的標示是否清晰?在台灣,我們習慣用不同的顏色或符號來區分留鳥、夏候鳥、冬候鳥,那香港的版本會不會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標示系統?更重要的是,如果它能加入一些香港資深鳥友的觀察心得或田野筆記,那本書的價值就會立刻提升好幾個層次。單純的圖鑑知識是冰冷的,但融入了人與自然互動的溫度,才能真正打動讀者,讓我們感受到那份追逐鳥蹤的熱情。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本精緻的旅行日誌,記錄的不僅是物種,更是那片土地上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