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系列02:香港觀鳥全圖鑑

觀鳥系列02:香港觀鳥全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港觀鳥會
图书标签:
  • 觀鳥
  • 香港
  • 鳥類
  • 全圖鑑
  • 自然
  • 生態
  • 動植物
  • 科普
  • 攝影
  • 郊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展示鳥友多年來拍攝的心血結晶及努力成果,透過精美的圖片,描述42科香港鳥種的外形特徵、習性、較常出現的月份及生態環境,作為觀鳥的實際參考;加上專題內容如:城市雀鳥;塱原農田及新界西北魚塘;雀鳥受傷或死亡如何處理;保育瀕危鳥類等,領略觀鳥的樂趣,並愛護雀鳥。

名人推薦

  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 林超英
觀鳥系列03:南中國海的飛羽遷徙 本書簡介 《觀鳥系列03:南中國海的飛羽遷徙》是一部深度探討南中國海區域鳥類遷徙生態的專著。本書旨在揭示這一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複雜多變的遷徙路線、生態機制以及面臨的環境挑戰。 南中國海,這片廣袤而深邃的海域,不僅是全球貿易的命脈,更是無數鳥類生命遷徙途中的關鍵節點。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候鳥從西伯利亞、東亞大陸、澳大利亞和印度洋等地出發,它們的生命線橫跨這片海洋,或駐足於沿海濕地、紅樹林,或穿越無垠的藍色空間,進行著令人驚嘆的長距離飛行。 本書並非傳統的圖鑑,而是一部結合了最新衛星追蹤技術、野外觀察數據與歷史文獻的綜合研究報告。我們將引導讀者深入了解這些「飛羽信使」的生存策略,以及南中國海區域如何塑造了它們的遷徙行為。 --- 第一部:遷徙的脈動——南中國海的地理與生態背景 第一章:藍色走廊的界定 本章首先確立了「南中國海遷徙走廊」的地理範圍,包括南海周邊的島嶼鏈、東南亞大陸架的濱海地帶,以及連接東北亞與澳大拉西亞的關鍵停歇地。我們將探討海域的氣候特徵——季風循環如何成為鳥類遷徙的「無形引擎」。從東北季風帶來的穩定逆風,到西南季風引導的返程,季風模式直接決定了遷徙的時間窗口和能量消耗。 第二章:棲地破碎化與壓力點 南中國海周邊的陸地開發速度極快,沿海濕地、灘涂和島嶼生態系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本章聚焦於幾處關鍵的遷徙中繼站,如泰國灣沿岸的泥灘、菲律賓群島的遷徙隘口以及越南紅樹林帶的變化。通過對比歷史衛星影像與當前地面調查數據,本書量化了過去三十年間重要停歇地(Staging Sites)的面積損失和質量下降,並分析這些損失如何影響鳥類的體能儲備和成功遷徙的比率。 第三章:衛星追蹤的革命 近年來,輕量化追蹤設備的普及,使得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繪鳥類的遷徙軌跡。本章詳細介紹了利用GPS/GSM和太陽能供電標籤追蹤的幾種代表性物種:如東方白鶴(Grus leucogeranus)的極端長距離飛行模式,以及鴴科鳥類在開闊海域的「無間斷」飛行策略。我們展示了幾條獨家數據繪製的遷徙地圖,揭示了它們避開颱風路徑和利用特定洋流上方氣流的細微調整。 --- 第二部:關鍵物種的遷徙生態學 本書深入剖析了幾種極具代表性的候鳥群體,它們的遷徙故事構成了南中國海鳥類遷徙圖景的主體。 第四章:濱鳥的耐力考驗 鴴形目(Shorebirds)是南中國海遷徙中最脆弱的群體之一。本章重點分析了極危的勺嘴鷸(Calidris pygmaea)的遷徙瓶頸。勺嘴鷸必須在有限的幾處潮間帶覓食地完成能量積累,一旦某處棲地被破壞,其整個族群的存續都會受到威脅。我們探討了不同潮汐階段對其覓食效率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遷徙高峰期維持這些關鍵點的生態功能。 第五章:海鳥的海洋導航 對於燕鷗類(Terns)和鸌類(Shearwaters)而言,南中國海是一片遼闊的「藍色沙漠」。本章利用穩定同位素分析(Stable Isotope Analysis)來追溯這些海鳥在繁殖地和越冬地的食性變化,從而推斷它們在遷徙途中對不同海域漁業資源的依賴程度。特別是關於熱帶海鳥如何利用海洋鋒面和上升流獲取食物的詳細論述,揭示了它們對海洋環境垂直結構的精確感知能力。 第六章:林鳥與山地廊道 並非所有遷徙都發生在海邊。本章關注那些利用菲律賓群島、婆羅洲山脈作為中轉站的林鳥。這些鳥類面臨著更為隱蔽的威脅——非法盜獵和森林邊界擴張。我們分析了不同海拔帶的植被覆蓋度對小型鳴禽遷徙路徑的影響,並指出從山脊線到低地森林的連續廊道建設,對於維持這些物種的遺傳多樣性至關重要。 --- 第三部:人為壓力與保育的未來 第七章:衝突點的分析:漁業、能源與鳥類 南中國海是全球漁業活動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海上油氣勘探的前沿陣地。本章探討了大規模漁船隊伍、海上燈光污染以及海上風電設施對夜間遷徙鳥類(特別是海鳥)的實際致死率。我們引入了風險評估模型,試圖量化在不同海域部署基礎設施對遷徙鳥群的累積生態影響。 第八章:氣候變遷的「錯位」效應 全球暖化正在改變生態系統的時間節律。本章的重點是「時間錯位」(Phenological Mismatch)。隨著北方繁殖地的氣溫提前,許多鳥類的啟程時間正在調整,但它們抵達南中國海停歇地的時間卻可能沒有同步改變。這種不同步可能導致覓食高峰期與鳥類到達期的錯配,進而影響其換羽和能量儲備的質量。本書提供了多個長序列觀測數據集來佐證這一正在發生的生態危機。 第九章:跨國合作與保育策略 南中國海的鳥類遷徙不分國界,因此保育工作必須是區域性的協調行動。本章回顧了現有的國際公約(如《遷徙物種公約》)在該區域的執行情況。我們提出了一套基於生態廊道概念的「區域共同管理框架」,強調建立共享的遷徙監測網絡、標準化棲地保護指標,以及通過激勵措施,讓沿海社區從生態旅遊和濕地保護中獲益,從根本上減輕對關鍵停歇地的壓力。 --- 附錄 附錄一:南中國海遷徙鳥類名錄(2024年更新版):收錄了遷徙頻率、主要停歇地和威脅等級。 附錄二:關鍵棲地保護行動指南:針對不同類型的沿海濕地,提供了實用的修復與管理建議。 附錄三:遷徙數據採集方法論:詳細闡述了衛星追蹤、光學追蹤與野外標記的技術細節。 《觀鳥系列03:南中國海的飛羽遷徙》不僅是鳥類學家的工具書,更是所有關心亞洲生態平衡與環境未來的人士,了解這片關鍵海域生態動態的必讀之作。它描繪了一幅宏大而細膩的生命遷徙史詩,呼籲人們關注這條被遺忘的、卻至關重要的生命之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香港觀鳥會


  成立於1957年,致力教育、科研、生境管理與保育政策倡議,啟發及鼓勵公眾一起欣賞與保護野生雀鳥及其生境。2002年獲認可為公共性質慈善機構。2013年成為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成員(Partner)。

图书目录

003 序Preface
006 香港觀鳥熱點 Hot Spots for Birdwatching in Hong Kong
011 香港觀鳥會The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015 觀鳥在香港 Birdwatching in Hong Kong
015城市雀鳥 Birds in the Cities
020塱原農田及新界西北魚塘 Farmland in Long Valley and Fishponds in NW New Territories
026遇到雀鳥受傷或死亡應如何處理 What to Do when You Find an Injured or Dead Bird
032保育瀕危鳥類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Birds
039 觀鳥地點 Places to Visit
048 香港觀鳥地圖 Hong Kong Map
050 鳥種分類 Family Description
069 香港有記錄的全球瀕危鳥類Globally Threatened Birds in Hong Kong
071 鏡頭下的247種香港鳥類 247 Kinds of Bird under the Lens
072 如何使用這本書 How to Use this Book
074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 (鳳頭鸚鵡 Cockatoos)
076 鸚鵡科Psittaculidae (鸚鵡 Parakeets)
078 八色鶇科Pittidae (八色鶇 Pittas)
080 山椒鳥科Campephagidae (山椒鳥和鵑鵙 Minivets and Cuckooshrikes)
090 伯勞科Laniidae(伯勞 Shrikes)
100 鶯雀科Vireonidae (白腹鳳鶥 White-bellied Erpornis)
102 黃鸝科Oriolidae(黃鸝 Orioles)
104 卷尾科Dicruridae(卷尾 Drongos)
112 王鶲科Monarchidae(王鶲和綬帶 Monarchs and Paradise Flycatchers)
118 鴉科Corvidae(烏鴉、喜鵲等 Crows, Magpies and allies)
133 太平鳥科Bombycillidae(太平鳥 Waxwings)
134 玉鶲科Stenostiridae (方尾鶲 Grey-headed Canary-flycatcher)
136 山雀科Paridae(山雀 Tits)
144 攀雀科Remizidae(攀雀 Penduline Tits)
146 百靈科Alaudidae(百靈 Larks)
150 鵯科Pycnonotidae(鵯 Bulbuls)
162 燕科Hirundinidae(燕和沙燕 Swallows and Martins)
170 鱗胸鷦鶥科Pnoepygidae (鷦鶥 Wren-babblers)
172 樹鶯科Cettiidae (樹鶯 Bush Warblers)
180 長尾山雀科Aegithalidae(長尾山雀 Tits)
181 柳鶯科Phylloscopidae (柳鶯 Leaf Warblers)
212 葦鶯科Acrocephalidae (葦鶯 Reed Warblers)
220 蝗鶯科Locustellidae (短翅鶯和蝗鶯 Bush Warblers and Grasshopper)
226扇尾鶯科Cisticolidae(扇尾鶯、鷦鶯等 Cisticolas, Prinias and allies)
236林鶥科Timaliidae (鈎嘴鶥和穗鶥 Scimitar Babblers and Babblers)
238幽鶥科Pellorneidae (雀鶥和草鶯 Fulvettas and Grassbirds)
242噪鶥科Leiothrichidae (噪鶥、希鶥等 Laughingthrushes, Minlas and allies)
260鶯鶥科Sylviidae(林鶯和鴉雀等 Sylviid Warblers, Parrotbills and allies)
263繡眼鳥科Zosteropidae(繡眼鳥 White-eyes)
268鳾科Sittidae(鳾 Nuthatchs)
269椋鳥科Sturnidae(椋鳥和八哥 Starlings and Mynas)
287鶇科Turdidae(鶇 Thrushs)
310鶲科Muscicapidae(鶲和鴝 Flycatchers and Chats)
384葉鵯科Chloropseidae(葉鵯 Leafbirds)
386啄花鳥科Dicaeidae(啄花鳥 Flowerpeckers)
391花蜜鳥科Nectariniidae(太陽鳥Sunbirds)
396雀科Passeridae(麻雀Sparrows)
400梅花雀科Estrildidae(文鳥Munias)
404織雀科Ploceidae(織雀Weavers)
405鶺鴒科Motacillidae(鶺鴒和鷚Wagtails and Pipits)
426燕雀科Fringillidae(燕雀和金翅雀類Bramblings and Cardueline Finches)
442鵐科Emberizidae(鵐Buntings)
467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468-471 中文鳥名索引 Index by Chinese Names
472-475 英文鳥名索引 Index by English Common Names
476-479 學名索引Index by Scientific Names

图书序言

  • ISBN:9789621472397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1 x 24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香港山川秀美,城市邊緣不遠處,總有讓人感受自然悠閒之所,稍加留意,更可見到種類繁多的鳥類,與我們一起活在同一天空下。

  勞碌匆忙的現代城市生活,往往把我們的視野局限在眼前的瑣碎。以物質享受為主導的價值觀念,使我們與自然生命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自然雖近,心中卻無處安放。我們很容易在不經意之中陷入一種渾噩的機械狀態,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精神生活卻只剩下一片空白。

  觀鳥表面上是一種消閒活動,但是多年經驗告訴我,觀鳥促使我們走近生命,認識生命的多元和微妙,感受生命的美麗和舒泰。我的觀鳥朋友全都開心樂觀,不論環境順逆,總是活在安祥自在之中。

  在推廣觀鳥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開始時都很重視分辨鳥種和很倚重照片的幫忙,因此一本囊括香港較多鳥種的照片圖鑑是十分需要的。2003年香港觀鳥會得到鳥友慷慨借出在野外多年努力才拍得的珍貴照片,結集出版了《香港鳥類攝影圖鑑》,是香港歷史上第一本以照片向廣大市民展示香港鳥類美麗一面的圖鑑,加上知識廣博的鳥友以文字提供相關知識,實在難得,更令人欣喜的是攝影圖鑑出版後受到市民熱烈歡迎,遠超想像。

  在攝影圖鑑的鼓舞下,很多人愛上鳥類攝影,2009年吸納了大批精彩鳥類照片和增添豐富內容,改名《香港鳥類圖鑑》出版,十年來,鳥類攝影水平大幅提升,《香港鳥類圖鑑》因應重修,易名為《香港觀鳥全圖鑑》,並更新照片和增添近年拍攝到的鳥種,使本書既精美又完備。

  本圖鑑成書過程中,所有鳥友及攝影師都是義務投入的,實在是我們香港人的福分,謹向他們致以誠心的謝意。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濕地公園於2009年的支持促成本圖鑑廣泛流通,我們銘記心中,是次2020年新版得以實現,有賴本會紅耳鵯俱樂部成員無名氏慷慨解囊襄助,我們衷心感激。

  願望此書促進越來越多人親近大自然,並在觀賞鳥類中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
林超英
二零二零年五月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全圖鑑」標題,讓我不禁聯想到它在「棲地」與「行為」描述上的完整度。賞鳥不只是認出鳥叫什麼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牠們為何會出現在這個地方。例如,紅頭長尾山雀在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的行為差異是否有所不同?或者某些候鳥在過境期間選擇在特定濕地停留的原因?如果圖鑑能將鳥種的分布圖,與香港的自然保育區、郊野公園地圖相互參照,那它就能成為絕佳的「賞鳥路線規劃指南」。對於初學者來說,知道去哪裡找鳥,比知道鳥的學名更重要。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手友好」的指引,例如哪些鳥種在冬天更容易在市區的私人花園被發現,哪些則是只有深入大嶼山或西貢才能一睹芳澤。這樣才能真正鼓勵更多人踏出戶外,體驗親近自然的樂趣。

评分

從一個資深鳥友的角度來看,圖鑑最核心的價值在於「辨識準確度」和「資料更新的即時性」。我們都知道,鳥類學的知識是與時俱進的,物種的分類可能因為基因研究而改變,或者幾年前還未被正式記錄的鳥種,如今可能已成為常客。我非常好奇這本圖鑑在處理那些「難以分辨的近緣種」(如柳鶯屬或赤胸鶲屬)時,所採用的描繪手法和關鍵特徵的強調方式。光影效果對鳥類的顏色判斷影響極大,如果插圖或照片能同時呈現不同光線下的羽色變化,那就太棒了。更重要的是,希望它對香港特定的「留鳥」(resident birds)的亞種差異有深入的探討。畢竟,能在一本圖鑑中看到如此詳盡、甚至帶有學術深度的比較分析,對於想從「看熱鬧」晉升到「做研究」的愛好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這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深度研究的縮影。

评分

拿到書的那一刻,首先被吸引住的是內頁的排版風格。它避開了那種傳統圖鑑的死板、教科書式的嚴肅感,反而呈現出一種流暢的視覺動線。很多鳥類圖鑑為了追求資訊的極大化,常常把照片、文字描述、分佈圖擠在同一個版面,讀者光是消化資訊就要花一番力氣。但這本看起來似乎在「留白」的運用上很講究,讓每一種鳥的介紹都能夠獨立呼吸。這點對我這種喜歡在戶外邊看鳥邊比對的「動態閱讀者」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書中的習性描述,不只是單純的學術紀錄,更能帶入一些在地觀察者的「野趣」。例如,某種鶯類在香港特定季節會出現在哪種灌叢裡覓食?牠的鳴唱在清晨和黃昏有何不同?這些「在地化」的細節,往往是網路資料庫或外國圖鑑難以提供的核心價值。如果它能提供香港鳥友間流傳的觀察小撇步,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不是單靠印刷精美就能衡量的了。

评分

作為台灣的讀者,我對這本香港的圖鑑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好奇的眼光。兩地氣候相近,鳥種自然有許多重疊之處,但香港在城市化壓力下所形成的獨特棲地環境,孕育出的鳥類行為可能跟我們在台灣觀察到的有所出入。我特別想知道,這本圖鑑如何處理那些兩地都有,但族群狀況迥異的鳥類,例如鷺科或猛禽。是著重於描述牠們在香港的繁殖成功率,還是著墨於遷徙路徑上的「停歇點」紀錄?此外,圖鑑的出版品質,如紙張的選用和印刷的耐用度,對於經常需要攜帶到戶外的賞鳥人士來說,是個實際的考量。如果它的裝訂能夠足夠堅固,內頁紙張的磅數能承受戶外濕氣而不輕易變形,那麼它就能真正成為一本可以「用舊、用壞」的實戰工具書,而非僅供書架陳列的漂亮擺設。我希望它不只是一本「看」的書,更是一本能陪伴我們走過無數個清晨的「戰友」。

评分

這本《觀鳥系列02:香港觀鳥全圖鑑》的封面設計實在是令人眼睛一亮,那種結合了自然攝影的精緻與繪圖的寫意,讓人在書架上掃視時,目光很難不被它吸引過去。尤其是在這個數位相機普及的時代,還能看到如此用心編排的實體圖鑑,實在是難得的體驗。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編者對於香港這塊土地上鳥類生態的掌握度有多麼細膩。我記得上次在野外看到一隻不太確定的過境鳥時,手邊的資料總是不夠全面,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臨門一腳的關鍵特徵描述。如果這本書能補足我在光線不佳、距離又遠的情況下,僅憑幾秒鐘觀察就能做出的快速判斷,那對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的寶物。香港雖然地方不大,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鳥種的豐富度常常讓人驚豔,期待這本「全圖鑑」能真正做到「全」字,把那些偶爾出現的迷鳥(vagrant species)也囊括進去,讓我們的賞鳥紀錄不再是充滿問號的猜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