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曾將中國傳統醫學稱為「另類醫學」,根據臨床研究的統計,顯示出傳統醫學療法對疾病確實具有療效,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便將其改稱為「輔助醫學」,認為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相互輔助,對疾病之治療可以達到最佳效果。中醫針灸傳統醫學被使用已久,近代傳入西方後,亦廣受歡迎與使用,對於促進人類健康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與貢獻,受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和肯定,目前已明訂針灸有64種適應症。
陳忠仁醫師與我為多年好友,常與我共同討論中醫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當年我從沙烏地阿拉伯歸國,陳醫師正就讀於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擔任中醫社團社長,因為想深入了解中醫藥針灸,於是邀請我去高醫演講,此後他常跟我討論中醫針灸之理論,對中醫針灸具深厚興趣的他在大學時期便通過中醫師特考,取得中醫師資格,醫學系畢業後,通過國家考試,取得西醫師執照,成為中西醫雙執照醫師。陳醫師擅長以針灸為主之中西結合醫學,是一位難得的中西醫結合專家,在臨床上,細心觀察患者狀況,仔細循證,其新書《絡刺新解:疼痛與痼疾應用》若仔細研讀,亦可體會其對於施醫者無微不至的叮嚀。
針灸是使用細小金屬針刺入身體的特定位置(穴位)的刺激方式,與其隨後透過手法、電流或其它形式的刺激來調節生理功能,通常採以毫針為主的不出血針刺,而陳醫師的「絡刺」則是針對特定和疾病相應的部位異常血絡,施以需出血針刺,《絡刺新解:疼痛與痼疾應用》乙書運用實際個案與治療紀錄,為針灸初學者提供「絡刺療法」的新知識,也為資深針灸醫師提供深入學習的臨床醫案,此書付梓出版,嘉惠杏林,深具意義,特為之序。
文/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 林昭庚
作者序
一個人來到這世間,必定會有離開的一天。到了離開的那一天,捫心自問,對這人世間你做了什麼有益的事蹟?我想,會令自己感到欣慰的應該就是寫出這一本書《絡刺新解》了。
這一本書,把個人這一生從19歲起迄今66歲學習針灸與中醫的臨床心得,毫無保留在此敘述。更希望這一本書能把《黃帝內經》與《針灸甲乙經》之原意與精華得以流傳並進而發揚光大,以廣益有情,為苦痛的病人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選擇。
在個人的針灸與中醫學習過程,要感謝許多的師長、前輩、道友、學生們、病人們給我許多的啟發;特別是每一個病人,都如同菩薩的現身,提示了我更一層的體會與智慧。也要感謝我的家人,有父母親的養育、岳父母的協助,更有賢妻的一路的敦勉策勵,我才沒有半途而廢。期待本書,能為針灸與傳統中醫學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盡一點小小的心力。
個人所知,有如滄海一粟,有請諸位前輩予以指正。這本書,只是一個引子,期待未來有更多的醫者,能把各自的經驗寫出,讓絡刺的內涵更廣為人知,以廣利病家。